9月15日,夏普召開創立108周年慶生儀式,眾多領導一同切蛋糕來紀念和分享這份難得的喜悅。確實,對於一家企業來說,能夠活了108周年,並且在全球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得事情,高調慶祝無可厚非。
不過,在吃過蛋糕,短暫高興之後,如何重現往日輝煌,在競爭激烈的當下找到自我,依然是夏普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夏普成立於1912年的,總部設於日本大阪,是世界著名的電子信息公司,輝煌時候曾推出多個「日本首次」、「世界首次」的產品。最著名的莫過於,夏普曾依仗屏幕面板優勢,高價斷供三星,導致後者在市場中一度非常尷尬,最後不得不向競爭對手LG妥協而尋求屏幕支持。
諷刺的是,在未來幾年時間裡,三星很快彌補上了屏幕面板製造的劣勢,並很快成為行業領導者,而曾經趾高氣昂的夏普卻逐漸喪失技術優勢,慢慢的走向了沒落。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更殘忍的是,因為經營不善,財務睏乏,2016年郭臺銘領導的中國臺灣富士康成功收購了夏普。然而,賣身後的夏普並沒有迎來太大的轉機,以至於有一段時間不得不以「低價衝量」的策略來自救,尷尬的是,銷量沒有上去,對品牌的傷害卻不小,要知道在很多人心中夏普就是高品質的代名詞,「低價衝量」的做法無疑是自損招牌。
這其實與新東家富士康有著直接的關係。眾所周知,夏普承載著富士康擺脫代工標籤的希望,但在整體方向上,夏普的發展卻始終擺脫不了富士康代工的低價思維,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夏普重新起航,對品牌和技術的發展也不利。
更令夏普感到無力的是,除了電視產品線上有一點競爭力外,其他產品線幾乎沉沒,尤其是在手機業務上,夏普可以說是完全退出了,在當下手機市場瘋狂發力全面屏的時候,殊不知首款全面屏正是夏普帶來的,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如果將企業當作是人的一生,夏普無疑到了生命的盡頭,而現實也確實如此,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以無法跟上時代腳步的夏普,僅靠過去的技術積累度日,如果沒有改頭換面的轉型,似乎已經走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