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給小貓頭鷹餵食
林業專家提醒:最近是鳥類繁殖期,路遇落地小鳥,不要輕易援手
浙江在線6月7日訊 臨海市公安局白水洋派出所民警最近有點忙,除了值班出警,做好警察的分內事,還要當「寵物保姆」:兩隻養了半個多月的小貓頭鷹剛剛放飛,村民又送來了兩隻。
北邊,臨海的民警們為貓頭鷹忙著,南邊,溫嶺市公安局松門派出所的民警也沒閒著:前天下午,他們剛剛在野外放生了一隻貓頭鷹,這是他們一星期內救助的第四隻貓頭鷹。
剛放飛兩隻,村民又送來兩隻
5月15日晚上,一位30歲出頭的村民捧著一隻紙盒走進了白水洋派出所。紙盒裡的東西讓值班民警愣住了:兩隻10釐米左右的小貓頭鷹。
民警輾轉聯繫上了臨海市林業局,工作人員說,最近是貓頭鷹的繁殖期,剛出生的鷹寶寶很多,不能一一接收,讓民警先養一段時間,等小傢伙會飛了,再拿到山上放飛。
怕野狗、黃鼠狼之類的動物把小貓頭鷹給禍害了,民警找來鳥籠,暫時讓貓頭鷹安家。
對付犯罪分子,民警們有經驗,對付呆呆萌萌的小貓頭鷹,大家有點犯難了。拿豬肉喂,小傢伙不領情,面對一大塊肉就是不張嘴,只是巴咋巴咋地眨眼睛。
「可不能餓壞了呀!」面對這兩隻「萌物」,民警們頓時「奶爸」上身,上網搜了相關資料。「還太小,肉得剁碎了吃!」民警細心地將肉剁碎,為了讓小傢伙多吃點,一點點塞它們嘴巴裡。
剛開始,小貓頭鷹只能扇動翅膀,不太會飛。經民警精心餵養半個多月後,它們已經能飛到天花板了,民警們決定讓它們回歸大自然。
大前天晚上,大家把小傢伙放在一隻沒蓋的大垃圾桶裡,掛在樹枝上。第二天早上起來去查看,發現兩隻都已經不見了。
就在民警們為貓頭鷹順利回歸大自然鬆一口氣時,前天,又有村民將兩隻小貓頭鷹送到了派出所,說是在一株大樹下撿到的。
松門派出所一星期救助了4隻貓頭鷹
臨海的民警忙著養小貓頭鷹,溫嶺的民警也沒閒著。
6月2日下午,家住松門鎮東門頭的曾女士打電話向松門派出所請求幫助,稱家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隻貓頭鷹暈頭暈腦地飛進她家客廳,並停在沙發上。
溫嶺市公安局松門派出所民警吳警官接警後,立即帶上兩名協警趕到現場。這是一隻很年幼的貓頭鷹,可能受到驚嚇,兩隻眼瞪得大大的,顯得十分害怕,喉嚨裡不斷發出威脅的「咕咕」聲。
吳警官輕輕捉住貓頭鷹,將它裝進紙箱帶回了派出所。在確定小貓頭鷹沒有傷,能適應野外生存後,當天黃昏時分,將帶它帶到附近的烏坑山頭放生了。
這是松門派出所民警近一星期來救助的第四隻貓頭鷹,有的是市民撿到送到派出所,有的撿到後打電話向派出所求助。
林業專家提醒:遇落地小鳥,勿輕易援手
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了幾個市民,問到貓頭鷹要不要保護,大家的答案是肯定的,「這是野生動物,對環境有利,要好好保護」。有的還激動地向記者做起了科普:大多數種類的貓頭鷹專以鼠類為食,一隻貓頭鷹每年可消滅上千隻田鼠,是重要的益鳥。
如果在路上看到一隻蹣跚學步的小貓頭鷹,你會怎麼辦?有的回答把它帶回家,有的回答先保護起來,然後打電話到110,或者向動物救護部門聯繫救助。
市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愛心讓人動容,但卻是好心辦了壞事。對於小貓頭鷹等落單的小鳥,林業專家給出的建議是:最好視而不見,不要輕易援手。
台州市林業局林政處處長牟華斌說,最近經常接到有關求助、救護野生鳥類的電話,原因是很多好心人在路上遇到離巢小鳥,「五六月份正是幼鳥離窩學飛的季節,另外,颳風下雨天也會使一些鳥巢裡的小鳥掉下樹來。」
「市民遇到此類情況應視而不見,不要驚擾它們的正常生活,救護的結果反而會給小鳥造成更大的傷害。在你看到落地小鳥的時候,它們的父母可能就在附近焦慮地注視著你的一舉一動。而過早離開父母,小鳥生存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另一方面,鳥類身上可能帶有病菌,會感染人類,比如禽流感。」牟處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