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後都變成了緊張兮兮的數字」電影《青春派》負責提問

2020-12-12 南方周末

高浩元自稱「一朵奇葩」,他在片中實際上是「本色演出」。秦海璐覺得,他身上有難得的「純真」,不像很多高三學生,有點「三無」:「不太會笑,不太會交流,也沒什麼喜好。」 (劇組供圖/圖)

劉傑接手的《青春派》,是中影集團和黃岡市合作下的「命題作文」。黃岡想鞏固這座城市的高考烙印,中影想借之吸引每年900多萬的考生群體——如果加上兩位家長,這個數字是2700萬。而劉傑最早的想法,是吐槽高考。

平均年齡只有21.7歲的中國電影院觀眾,在2013年已經至少花了12億為他們的青春埋單。

7億票房的《致青春》主打校園愛情,不失殘酷;5億票房的《小時代》,學生們可以被物質包圍。

似乎青春片已經不再「難過」了——2000年,王小帥拍《十七歲的單車》,電影劇本遲遲沒有過審,到柏林拿了銀熊獎,回國便遭禁映,理由之一是「拍了太多胡同,沒能體現北京現代化的一面」;2006年,呂樂的電影《十三棵泡桐》,修改多次後,依然在上映前兩天被突然撤片。這兩部電影犯了同樣的忌諱:早戀、少年暴力。

「允許早戀,但早戀有害,只許失敗,不許成功。」當導演劉傑準備拍攝《青春派》時,有關部門明確地給他劃下尺度。

沒什麼禁忌的熱鬧只是大學生的,是18歲以後青春的。好萊塢拍中學生青春片,大多數時候在討論性;日本人拍中學生青春片,總講黑社會式的義氣。而中國的中學生,至少在家長和老師眼裡,他們只有,也必須只有高考。

劉傑接手的《青春派》,是中影集團和黃岡市合作下的「命題作文」。黃岡想鞏固這座城市的高考烙印,中影想借之吸引每年900多萬的考生群體——如果加上兩位家長,這個數字是2700萬。而劉傑最早的想法,是「吐槽高考」。

2013年8月2日,高考放榜後一個多月,《青春派》在全國公映。

演部電影,沒準能加分

劉傑向來善於在「主旋律」與「藝術」間巧妙地找到一個臨界點。

2006年拍《馬背上的法庭》,他把「法官用馬馱著國徽,到邊遠山村審案」這個一句話故事,化作三個人物的命運交織;2009年的《透析》,通過一個只認法理、不認情面的模範法官,將法律的荒謬層層揭示;2010年的《碧羅雪山》,講奉熊為祖先的某個怒江小村,長期為熊和「把熊看得比人金貴」的環境保護政策所累,最終只好按照政府一直號召的那樣,遷出世代居住的叢林

相關焦點

  • 電影《青春派》:教育最後都變成了緊張兮兮的數字」
    黃岡想鞏固這座城市的高考烙印,中影想借之吸引每年900多萬的考生群體——如果加上兩位家長,這個數字是2700萬。而劉傑最早的想法,是「吐槽高考」。2013年8月2日,高考放榜後一個多月,《青春派》在全國公映。演部電影,沒準能加分劉傑向來善於在「主旋律」與「藝術」間巧妙地找到一個臨界點。
  • 致敬青春淺析電影青春派
    哈嘍哈嘍 鐵錘來啦,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青春派,高考過去幾天了,鐵錘把這部電影又看了一遍激情澎湃,好想回到高中時。電影青春派由董子健,安悅溪,秦海璐等人主演講述的是高三的學生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狀態,壓力,努力,在高考中所發生的故事一部青春勵志劇。影片青春派開篇以老師的勵志語言為開場,要好好學習,爭取考個好大學,不考大學沒有個工作以後你怎麼辦,簡單的一句話交代了劇情的背景,故事發生在高中,還是高三,馬上高考的階段。
  • 和高考有關的電影,《青春派》上榜,最後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和高考有關的電影,《青春派》上榜,最後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步哥,很高興再次見到大家。高考在我國一直都是十分受到大家的重視的,每年大家一進入高三的時候,學生、家長、老師以及周圍的親朋好友就會特別的的緊張,對於要高考的學子可謂是百般呵護,一天到晚除了學習之外是什麼都不用做的,很多的的家庭甚至從剛進入高中或者是更小的時候就開始準備了,可見高考在大家心裏面的位置,因為這很有可能就是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了。
  • 《青春派》:標配的青春,狗血的劇情,最後的逆襲拯救了全片
    沒有「故事」的青春是不完整的青春,於是,一部所謂的壞學生逆襲的青春勵志劇《青春派》橫空出世,用以彌補我們那段本應充滿色彩,卻被現實教育體制白白浪費了的青春時光。電影《青春派》主要講述了90後的少年生活,一個叫居然的男孩子在經歷了早戀受挫、高考的失敗,父母離婚的打擊,最終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陪伴下成功復讀考入了心中理想的大學,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 《青春派》一部懂青春的電影
    看完《青春派》,如同彌補上了一個遺憾,當時沒能去影院看這部零差評的電影,一直記掛著,終於給補上了。都不能僅僅用神清氣爽來形容。這部片子是普通的,首先在於除開秦海璐基本上沒有你能叫得出名字的大演員,當然如果你認得臉已經無限接近於正圓的蔣小涵的話就另當別論。
  • 《青春派》:標準的青春,狗血的故事,後的逆襲保存了這部電影
    --《大學 青春 人生》誰年輕時還沒有「故事」!如果沒有,那會很尷尬。關鍵是我們上學的時候,都是聽家長和老師話的好學生,我們真的沒有「故事」!「故事」包括早戀、逃學等。沒有「故事」的青春不完整青春,因此一部所謂的青春青春橫空出世的勵志劇《青春派》橫空出世是用來彌補青春橫空出世本應是色彩鮮豔的青春時光,但卻被真正的教育系統浪費掉了。
  • 「我最近一直都緊張兮兮、焦慮不安的.」
    2. nervous, anxious and not relaxed或者nervous and unable to relax because you are worried緊張的;急切的;焦躁不安的;擔憂的;在口語中既可以說:sb. is on edge 也可以說sb.'
  • 不瘋狂,怎麼能叫青春?電影《青春派》談一場懵懂的戀愛,愛過
    《青春派》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電影《青春派》裡,看看這群高三的孩子們是怎麼度過他們最想逃避又必須的面對的日子吧。《青春派》電影《青春派》中,在居然高考失利後,媽媽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夢想全都破滅了」,的確,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高考永遠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甚至就是全家總動員,一人高考,全家戰備狀態
  • 我們的青春又回來了,電影《青春派》永遠的青春就在這裡!
    《青春派》該片於2013年8月2日上映,是由導演劉傑執導,董子健、秦海璐主演的青春類電影,豆瓣評分7.4分。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居然因失戀導致高考失利,作為「高四生」回校園復讀,重新體會了高考、愛情、友情混雜的青春的故事。這部電影看起來節奏平緩,敘事也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
  • 《電影寫評》:青春派——不瘋狂,怎叫青春!
    今天給大家談一部電影名叫青春派。「青春」這個題材在中國電影中並不少見,大多時候它都被賦予了頑強的生命力存在於我們的記憶當中。活在青春裡的,依然在享受著青春並不斷奮鬥著;走過青春的,回頭看看,又有多少人活成自己不願,意看到的模樣。多年以後,我們問自己初衷是什麼?
  • 每個人的青春,都有一次的「青春派」
    1486 字 | 2 分鐘閱讀文:張日龍 在網上有這麼一段話,「如果你懷念高考,你得去看《青春派》,因為你可以在91分鐘原汁原味的重過一遍;如果你恨高三,更應該去看《青春派》,因為你可以看到學弟學妹遭遇地獄折磨,而自個在那幸災樂禍。」
  • 電影《青春派》賞析:青春沒有對與錯,更多的是值不值得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青春派》,一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青春題材的電影。《青春派》電影的開頭就是拍畢業照,男主是由董子健飾演的名叫「居然」,16歲高考,在拍畢業照的時候,"居然「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向自己暗戀多年的女神黃晶晶表白,黃晶晶礙於面子只好答應,在和黃晶晶牽著手回家的時候,碰見了正好去找居然的媽媽,居然媽媽很不給黃晶晶面子
  • 《青春派》:青春是美好的,但也是橫衝直撞的
    《青春派》之所以成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是因為劇中很少的描寫了那些高三的壓抑,更多的是放在了青春的感情上面,而這種情感美好又清透。電影中講述了一個高三學生居然在高考前夕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的用泰戈爾的詩向暗戀了三年的同學黃晶晶告白。雖然當時收穫了甜蜜的初戀,但是很快就被居然的母親組織了這份美好。
  • 最能代表人們青春的電影,《青春派》當之無愧,它就是我們的青春
    要說最美好的青春,就是在高中時期的三年;要說青春裡最美好的故事,就是在這三年裡為自己的未來拼搏,跟好兄弟一起做想做的事,還有就是給自己喜歡的人大膽的表白;青春就是人們能回憶一生的東西。最能代表人們青春的電影,《青春派》當之無愧,它就是我們的青春。
  • 《青春派》導演劉傑:不只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圖)
    《青春派》海報、劇照及導演講戲  電影《青春派》上映3天,票房1200多萬。院線的人一致表達驚喜:創紀錄!很牛逼!按照他們的經驗預測,過1000萬都不容易。至於批評教育制度,除了強硬的撒老師,劉傑還讓男孩們赤裸上身,給自己從頭到腳澆上一盆水,大喊著:「去他媽的高考!」「去他媽的一本線!」「去他媽的託福!」「去他媽的清華!」最後居然順利通過了。  一樣難對付的還有市場。「確實有不少不缺明星的電影賣得不好,但那是拍得實在太爛。你說有哪個沒有大明星的電影票房過千萬了?《失戀33天》,除了文章,還有李晨、張韻藝、馬伊俐等等好多人客串呢。
  • 《青春派》這部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青春派》這部電影,想必不少人都看過,一部夾雜著高考,愛情和友情的青春電影。居然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向黃晶晶表白,是多少年少時的衝動,後來變成了不可磨滅的回憶,那時候的一切,都可以充滿許多感性的存在。居然的母親為了孩子能夠考上像樣的大學,吃不好睡不香,時刻都在操勞著,陪伴著挑燈夜讀,似乎這樣的高考不僅僅是孩子的,更是家長的。
  • 一部被人忽視的高考題材良心電影《青春派》,回憶那些年的青澀
    青春派》中的英語老師說中國高考的英語名稱就是Chinese Gaokao,代表了中國高考的特殊性。青春派電影我很喜歡看高考題材的電影,因為我曾經也是那些高考學子中的一員,當我高中畢業之後,我會經常回憶起當年青澀時光
  • 推薦一部青春校園偶像劇《青春派》
    如果說有一部電影能刻畫出我的青春,讓我現在回憶起青春充滿正能量但又帶些許苦澀,那只有《青春派》。《青春派》的取材貼近當下中國教育體制下普通學生的高三生活,而不是像某些電影一樣,逃學鬥毆,混社會,墮胎。沒有生離死別,也遍體鱗傷,只有對高中生活的細節來描繪出最真實的青春。我一共看過這部電影三次,每一次觀看都有不一樣的感悟。第一次是高一,那時候剛踏入高中校園,對一切未知都充滿了憧憬,懷揣著希望想要去努力拼搏,盡力學習。第二次是高三,那時候是對自己的激勵,電影裡的一句臺詞是對我的激勵-----「破釜沉舟,拼他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幹他個無怨無悔」。
  • 一年級,不再是緊張兮兮的「起跑線」?
    ……剛剛把孩子從幼兒園送到小學的父母,或許心裡都有幾分忐忑。「一年級」關係到孩子的社會身份與行為規範的建立,從家庭走向社會,是每個人都有的必經之路。特別是現在很多孩子從粗放式的國際幼兒園進入相對嚴格的傳統小學教育環境,如何去適應、磨合也引起了教育界和家長們的更多關注。
  • 《青春派》:給你不一樣的青春
    我是述古今之事,專助於影評劇評,今天讓我們扒一扒《青春派》。一部《青春派》讓無數人想起了自己的大學時代,給人不一樣的青春。電影主要講了高三作死少年居然在高考前五天成功追到女神黃晶晶,結果高考黃晶晶考上復旦,自己卻發揮失常只能復讀,於是仗著主角光環第二年和暗戀自己的曉凡一起成功考上人大的故事。故事雖然不是很出眾,但是卻很樸實,很讓人感到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