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這是陳航說留美的第487篇原創
(微信公眾號ID: chenhang_usa)
如需轉載,請滑動至文末查看轉載聲明。
美本轉學適用於 99% 的學生
如果學生已經在美國的藤校,前 20 名大學讀書,或是拿到學校全額獎學金,或者是已經很有把握達到上面三點的高中生,那麼恭喜你,你是所有學生中的前 1%,本文對你沒用。
剩下的 99%,本文講的轉學,對你有用。不管你是在美國的「前 50」,前 100,文理學院,教學型大學,語言項目,橋梁項目,社區學院,還是中國的大學,大專,本科轉學都值得你深入了解。
轉學就好比是二次高考,如果別人家的孩子轉進名校了,而你家孩子沒進去,到時候後悔可能就晚了。
美本轉學
美國的本科轉學,是大學錄取人才的一個重要方式。
大家熟知,被美國新聞周刊排到世界第四,今年拿了兩個諾貝爾獎的加大伯克利分校,本科畢業生裡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通過轉學錄取入校的。
這些轉學生從哪裡轉來的呢?有從其他的美國四年制大學,從社區學院(也叫轉升大學),或者從海外的四年制大學。
歐巴馬和川普都說自己不是天生的學霸,至少是開竅比較晚。歐巴馬在一次演講上,還開玩笑說,自己的選民認同率很高,他上次「高」(high)的時候,還是在高中,然後放了一張他高中的照片。照片上,他在抽大麻。
川普從紐約的福特漢姆大學轉學到賓大商學院。川普女兒伊凡卡,從前30的喬治城大學,轉學到賓大商學院;歐巴馬從加州的東西方大學轉學進入哥大;創建特斯拉公司的鋼鐵俠馬斯克,從加拿大的皇后大學,轉學到賓大,完成本科。
轉學錄取,在美國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和升學一樣,各個大學都會預留轉學的名額。
美國的一千多所社區學院,佔了高等院校數目的四分之一,服務轉學生是一個重要的業務。現在的總統候選人拜登的夫人,就在社區學院當了 20 年的英語教授。
轉學是進入理想大學的有效方式。
美國本科轉學的十大誤區
誤區1:沒聽說過轉學
要想給一個古代人講清楚特斯拉是以移動的電動數據駕駛平臺,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的認知水平裡,只了解驢車,如果大戶有錢,可能坐得起馬車。
同樣,如果是對轉學完全不知道的家長,解釋轉學很費勁。
美國和中國都有大一新生錄取,但本科轉學,大陸完全沒有。
家長沒聽說過轉學,那自然也就不懂如何用轉學為學生爭取更廣闊的平臺。
對於這一類家長,建議看一下厚仁的轉學視頻,講座,白皮書。本文後面有列表,可以收藏起來,慢慢看。
特斯拉很酷炫,你家孩子坐上,會跑更快,回頭率更高,也有更多機會被人記住,被招生官和招人主管看重,獲得成功。
誤區 2:轉學是有權勢人的特權,作弊才能轉學
轉學在國內,可能是「作假」的代名詞。中國的高校招生體系,每個學校,每個專業都有固定的錄取分數線,有不同的價碼。不可能有哪個同學是從河北電力學院,在大三轉學進入北京理工大學。就算是專升本,拿到的畢業證也和本科在北理工的同學不同。前幾年有一批學生轉學進了湖南大學,結果,都是因為作假,學生沒轉成,他們有權勢的家長,也被停職和處分了。
對轉學有負面的認知,比完全不知道要好。有人鋌而走險作假去轉學,也說明了轉學到更好的大學,還是有價值的。
轉學在美國是大學堂堂正正的錄取流程,不需要後門,不需要作弊。比如加州,法律規定,加大必須錄取一定數量的轉學生。這具體內容,在文後的「厚仁轉學白皮書」裡有詳情。
誤區3:轉到更好的大學,不「適合」我
我從來沒聽說過,學生考試能進山東大學,而家長非說,山大不「適合」我們,我們一定要去濟南建築學院。
在美國的一些「老外」教育顧問,總說「適合 Fit」。但是這個詞從中國家長嘴裡說出來,以我的經驗,大多潛臺詞是說,「我家孩子目前水平比較差」,先湊合混吧。
如果自費來美國讀書,最後不管是通過轉學,升學,碩士,二碩士,都應該拿到前 50,或者前 100 的畢業證的。
如果你申請轉學的名校認為你已經達到轉學的錄取要求了,那麼理應可以適應新的學校。競爭弱的教學型大學縱然好混,但總留在這裡,不一定是對學生未來發展最好。
轉學規劃的核心是學術規劃,要規劃選課,規劃 GPA,設立轉學的大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水平,會逐漸提高。
所以,如果學生目前水平不高,當務之急是提高水平,而不是做「縮頭烏龜」,得過且過。
美國的確是有很多的大學,國際學生很多,學生和家長如果認為這就是最「適合」學生的環境,那麼可能是沒見過真正好的環境,也不知道如何去追求。
誤區 4:轉學不錯,我先等等看,自己試試,找顧問要花錢,不成再找顧問
一些家長,聽到有的同學已經轉學到了名校,比如通過轉學,進了紐約大學,進了密執安大學,進了匹茲堡大學。了解到,轉學是個好東西。
然後家長和自己的孩子商量。孩子一般的回覆是,是呀,我們就有同學在準備轉學。我自己試一試再說吧,別花錢了。
可是,家長可能不知道,轉學是有時間性的。對學分的要求,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大學有三個轉學的時機,大一有一個,大二兩個。不同的時機,針對不同類型的大學。這和申請本科和碩士新生錄取不同,今年沒申請到好的,還能等一年。轉學只在本科階段,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千萬不要錯過時機。
很多學生到了轉學的最後一刻,甚至是被拒了,才找到厚仁的專業幫助,甚至是拒信申訴。這讓我們很痛心。如果早些意識到,會對學生發展更好。
誤區 5:轉學很容易,有人就 DIY
DIY 當然都是可以的。我二十幾年前自己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俞敏洪還在講臺上親自授課。那個時候,沒有升學顧問,我們不得不 DIY。
但是到現在,升學美本名校,沒有私人顧問的同學,就是很少數了。
顧問在轉學中的作用,要超過本科升學和碩士升學。
轉學的知識和經驗,和升學相比,「公開性」要低得多。
我舉個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本科的招生官,要全球去各個高中來招生,很多家長在中國,都見過本科入學的招生官。但是轉學錄取的招生官,大概從來沒有見過。厚仁在 4 年前請過一位加大伯克利的轉學招生官來中國。可能這也是唯一的一次,名校負責轉學的招生官到中國。
大學裡的這些負責轉學的招生官,一般都不旅行到校外做講座,他們只針對專業的轉學顧問和學生本人。美國的轉學顧問,一大批在社區學院裡,一批在厚仁。每年各個名校的轉學負責人,都給厚仁的轉學顧問「開小灶」,講解同年轉學政策和專業的更新。
轉學的評估,大多是由招生辦和各個科系聯合來做。
轉學生的共同特點,就是讀過大學,修過大學的課程。大學的成績單並非一張白紙。所以,轉學過程中,將學生的成績和課程,同目標大學和科系,進行專業的匹配,這需要專業的經驗。
如果升學都需要顧問,那麼轉學這些更複雜工作,DIY會更困難。
誤區 6:只有社區學院的學生才轉學
話應該這麼說,連社區學校的學生都能轉學進入到加大伯克利,那其他的四年制大學,就更可以轉學了。
以前來美國上社區學院的學生,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實在沒辦法了,比如高考沒到 400 分,又急著出國,那就去先上個社區學院吧。還有一種是有親戚或者前輩讀過社區學院,先從這裡過渡。
這幾年來,多了一種學生,就是為了轉學政策,放棄 100 名以外的四年制大學,直接進入社區學院,然後利用轉學,進入名校。這類學生,是將美國轉學制度利用到了極致。
誤區 7:轉學不著急,也不需要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不需要準備,就能成功的好事,那叫碰運氣,這樣的好事太少了。
轉學的規劃,和學業規劃一樣,包括選校指導,選課指導,GPA 規劃,有的還包括課程的一對一指導。
轉學的規劃,是需要兩年的時間。但要是最後能進入到加大洛杉磯分校這樣世界一流的大學,是值得的。
誤區 8:轉學可以等來
轉學和升學不同。升學可能是被動的,到了 12 年級,大四,自然就會做升學。而轉學都是主動的。除了社區學院的學生,學校不開設大三和大四,其餘的學生,不管是美國四年制大學,還是海外四年制大學,都要主動去轉學。
國內的本科升學,只要你參加高考,就能等來大學的調檔和錄取。美國的轉學,如果你不申請,是等不來的。
有一句老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轉學的成功,靠的是大學兩年來一步一步的努力。
誤區 9:轉學只適合學渣/學霸
錯!錯!錯!
轉學適合 99%的本科學生,除非你已經在藤校,或者已經拿到了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誤區 10:轉學拿到的本科畢業證不同
大錯特錯!
美國大學既然錄取了轉學生,就是認同了以前的成績。到新的學校繼續讀書,會一視同仁,發的畢業證,一模一樣。絕不會像中國的大學那麼小氣,要專門印上「專升本」。名校畢業,不問出處,怕的是,進不了名校。
不管是頭婚還是二婚,能養出好兒女,就是好婚姻。
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