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南大學退休教授姚鴻濱的「最美家庭工作室」和「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兩塊牌子同時掛牌,這是錫城各界對這個由姚鴻濱一家三口共同花費20多年心血所獨創的「漢字工具箱」給予的高度評價。同時,從無錫對口援建的新疆阿合奇傳來消息,姚鴻濱軟體中的學寫漢字和拼音的部分在當地的中小學運用效果反響良好,為無錫和阿合奇之間的教育文化溝通架起了橋梁。
教授為漢語基礎教育開發的軟體
「一個『早』字的筆畫是先豎再橫折,提出拼音時也可加上音調」,日前在迎龍橋街道曹三社區的會議室裡,姚鴻濱在大屏幕上演示起了他的「漢字工具箱」中適合小學使用的「怎樣寫漢字」「學拼音」軟體。軟體書寫漢字規範、筆順清楚,還有硬筆和軟筆兩種不同的寫法演示,並配備了一些漢字書寫小遊戲,讓學習者在興趣盎然中接受知識。早在上世紀80年代,姚鴻濱夫婦在江南大學工作期間,接觸到了TRS-80電腦,面對只有英文輸入的情況,萌發了開發漢字輸入的想法。科研要針對應用才有生命力,姚鴻濱想到將漢字與教學相結合,「漢字工具箱」應運而生。這一軟體專為漢語基礎教育開發,適用於小學基礎教學、特殊教學、民族雙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等領域。
一家三口各有貢獻 被授「最美家庭工作室」
在綿延 20多年的開發日子裡,姚鴻濱負責模型的建立、實施、數據生成等,夫人柳德鍾負責碼本的輸入、校對、描字等,兒子姚青嶺是復旦的工程碩士,負責解決安裝技術上的難題。6763個漢字的漢語拼音,2萬多個漢字的筆畫,一個個輸入電腦且不容有一丁點錯誤。一家三人在自己的平臺上進行描繪,平均一個漢字要花半個小時,每天都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隨著電腦系統的升級,從DOS到Win-dows平臺,加上模型的不同,他們已不厭其煩修改了多遍。為此,梁溪區婦聯昨天將「最美家庭工作室」的匾牌授給姚鴻濱一家,而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也認為姚鴻濱一家所進行的技術創新為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將其作為協會的5個「科技創新示範基地」之一進行授牌。
用軟體架起援疆文化教育之橋
今年7月,無錫市連元街小學許方老師帶隊赴對口援建的新疆阿合奇縣,並帶去了「漢字工具箱」進行演示。「連元街小學使用姚教授的軟體已有20多年了,教學中對老師的幫助很大,大屏幕投影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得很清楚」,許方表示,他把軟體帶去演示後,阿合奇方面表示了很大的興趣。昨天,記者也連線採訪了正在阿合奇同心中學掛職的副校長黃力凡,他介紹說,姚鴻濱的這套軟體目前正式在阿合奇縣團結小學1-2年級12個班級中試用,同時還作為同心中學學生鞏固漢字學習和練習硬筆書法的工具同步使用。「新疆孩子對漢字的筆順和拼音的學習往往有困難,有時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黃力凡說,阿合奇的學校使用這套軟體雖然只有一個多月,但對孩子們提高興趣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他每半個月都會到團結小學去了解一下軟體的使用情況,經過一年左右的試用和經驗總結,這套軟體還將推廣到阿合奇其他小學使用。他們還在考慮,到時會通過網絡公開課等方式,和無錫的學校進行教研方法和運用方面的交流,真正幫助當地老師流暢地使用這套軟體。
姚鴻濱則表示,9月27日他還去參加了在貴陽召開的全國民族雙語研討會,作為12個大會交流代表之一發言,會上各方也對他們在阿合奇的漢語教學推廣表示了極大的關注,希望他們好好試驗,在民族交流方面起到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