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鞘膜積液,家長都會在網絡上各種搜索相關的知識,也會了解到五花八門的治療方法。關於鞘膜積液,針對家長關心的各種問題,濰坊市中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孫寧寧給大家解答疑惑。
什麼是鞘膜積液?
小兒鞘膜積液是小兒泌尿外科常見病,因鞘狀突未閉引起,中醫學稱為"水疝"。表現為陰囊腫大,積液。右側發生機率較左側多。長期的慢性鞘膜積液因張力大而對睪丸的血供和溫度調節產生不利的影響,嚴重的可能引起睪丸萎縮,如果積液嚴重,影響雙側睪丸,很可能影響孩子將來的生育能力。治療上目前沒有特效的西藥用於治療此疾患,對於鞘膜積液多採用手術治療。
鞘膜積液與疝氣症狀比較類似,不同之處在於鞘膜積液透光試驗陽性
不做手術,鞘膜積液會自愈嗎?
少量的鞘膜積液可以等待觀察,少數病例可以吸收。大多數最終都需要手術解決。
多大年齡做鞘膜積液手術最好?
建議手術年齡1~2歲。
手術方式?費用是多少?能報銷嗎?
傳統手術
從腹腔外(腹股溝區「精索」體表處)切口,找到「精索」,把「鞘狀突管」從「精索」上分離出來,在根部(就是在內環處)扎死,使腹腔內的液體不能再從鞘狀突管流出形成積液,使小兒鞘膜積液達到治癒。
這種方法弊病:
① 從「精索」上分離鞘狀突管時容易損傷構成「精索」的血管和輸精管,導致睪丸萎縮和不育(損傷輸精管精液無法輸出)。
② 手術區疤痕癒合導致手術區組織粘連,可能引起睪丸上提(嚴重者出現隱睪)或睪丸活動範圍減小(提睪肌粘連引起的)。結紮線容易鬆脫出現小兒鞘膜積液復發。
腹腔鏡微創手術
在腹腔內直接縫合結紮「鞘狀突管」內口(也叫「內環」),僅用一根和頭髮絲粗細相近的線縫合一針,手術就完成了,不做任何影響精索血管和輸精管的解剖。
對雙側鞘膜積液患兒可以同時一次完成,不像傳統手術需要另做切口。
傳統手術和腹腔鏡微創手術優勢對比
從上面的手術方法介紹已經看出二者的優劣,另外腹腔鏡微創手術還以下優點:
1.切口小(僅3毫米),隱蔽(在肚臍內),術後無可見瘢痕,因此美觀。
2.做到了真正的鞘狀突「高位「結紮,復發率低。
3.微創,恢復快,三天出院可以自由活動。
4.對單側鞘膜積液患兒術中可同時探查對側,若發現對側同時合併鞘狀突未閉,為避免以後再次形成鞘膜積液可同時行手術,不增加手術切口,一次完成。避免日後再次行對側手術,這是傳統開刀手術無法做到的。
目前單側鞘膜積液住院總費用(注意,是住院總費用,包含床位費、手術費、治療費所有綜合)新農合、居民醫保報銷後約4000元,濰坊市中醫院是市屬三級公立醫院,收費透明,家長們可以放心。
新農合、居民醫保可以報銷,住院時攜帶患兒身份證或戶口本。有些家長給孩子購買的有商業保險,具體能不能報銷需要看購買的險種,這個需要家長跟保險公司聯繫詢問,所需證明材料等出院後找主管大夫開具。
想做手術,怎麼住院?需要預約嗎?
目前鞘膜積液手術需要預約住院。
住院共需4天。
第1天清晨空腹來院辦理住院手續及完善術前檢查、術前籤字等,第2天手術,術後無需應用抗生素,觀察2天即可出院。
手術採用什麼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有些家長擔心全身麻醉會影響孩子智力或其他生長發育,這個完全不需要擔心,濰坊市中醫院麻醉科嬰幼兒麻醉已開展多年,技術成熟,術後回訪未見影響孩子智力或生長發育的病例。
不過要求孩子在住院前1周內不能有發熱、咳嗽、流涕等異常情況,以免增加麻醉風險。
手術後會復發嗎?
腹腔鏡手術做到了真正的高位結紮,復發率小於1%,明顯低於傳統開腹手術。
手術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術後當天:手術結束後6小時沒有異常的情況下一般可適量飲水,如無嘔吐等不適,可以進食稀飯、湯類等水樣物質,牛奶不喝,容易漲肚子,肚子疼。
手術切口處一般有敷料包紮,如患兒尿溼,一般可用吹風機或幹紙巾基本弄乾即可,一般不用更換。
術後第二日:一般進食易消化食物,如稀飯、麵條等等。
術後七天內以臥床休息為主,可以躺著、側臥、抱著(橫著豎著都可)。
術後七天到一個月避免跑跳等劇烈運動,走路不妨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