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借「佛系」賣三觀!佛曰:這鍋我可不背!

2020-12-20 半月談

專欄作者俞菀

「一個熱愛人文科學的新聞記者,也是一個有新聞理想的文藝女青年。感謝這個專欄,治癒自己也治癒別人。」

雖是東洋舶來品,「佛系」卻成了當下國內社交平臺上自帶流量的大熱詞。所謂「佛系」青年,不爭不搶、一切隨緣,這是分分鐘要出家的節奏嗎?佛說,這鍋我可不背!「佛系」怎麼就成潮流了呢?「第一批90後」再次無奈地被代言。

其實,「佛系」裡還是能看到「喪文化」的影子,成為孤獨和焦慮症者的自愈說詞。幸而「佛系」還沒到自我厭棄乃至放棄的程度,撥開商業炒作的花花綠綠,願能看到90後不浮躁的靈魂。

「佛系」:有也行,沒也行

時下,刷刷手機,好像到處都在講「佛系」。所謂「佛系」,大概的意思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而「佛系」生活,則是以「一切隨緣」為特徵的生活方式。接受了「一切隨緣」,好像就能釋放出快節奏、高壓力環境下的疲憊和焦慮。

名為《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的微信公號文,列舉了幾位90後的「佛系」人生,引發朋友圈熱議。

手捏說法印的悲傷蛙,吐出的段子竟也能成「醒世箴言」:「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緊接著,「佛系買家」「佛系職員」「佛繫戀人」「佛系追星」「佛系鏟屎官」等群體紛紛浮出水面。

佛系買家——據說是指這樣一群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絕不找賣家諮詢,買到東西後覺得不合適通常也懶得退換。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氣憤地寫一個聲情並茂的差評,然後心情奇蹟般地平復了。

佛系職員——對工作喪失熱情,前已無通路,後不見歸途。索性放下執念,不喜不悲、不怒不嗔。老闆罵我,我說「哦知道了」;老闆表揚我,我說「哦謝謝」;工作量劇增,我說「哦好的」……心處於躺平狀態,活成了一個大寫的「哦」。

佛繫戀人——不作不矯情不強求。兩個人在一起待著舒服就湊合著過了,被傷害了也懶得一哭二鬧三上吊。分手之後一般會說聲拜拜然後大步走開,糾纏不休不如獨自飲酒。剪個頭、做個美甲、買幾身新衣服,就能恢復到無悲無喜的狀態中。

然後,「奇妙」的事情開始接連發生,「佛系」潮流像「脫韁的哈士奇」一樣瘋狂起來。「一生必去的佛系旅行地推薦」「冬日爆款佛系首飾釋放平靜安穩」「如何打扮成人畜無害的佛系女孩」「下載這首木魚搖滾帶你領略佛系魅力」……嗅覺靈敏的商業開始跟風炒作。

「出家了」並不是「第一批90後」第一次被貼標籤。以「第一批90後」為關鍵詞檢索後可發現,「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油膩了、離婚了、禿了,還有更聳人聽聞的,仿佛90後已經垮掉了。

「我是第一批90後,我眼睛沒瞎,頭髮沒禿,不油膩、不養生,沒有財務自由,也沒有虛度人生。」網民「王子贏」說,「麻煩那些做新媒體的,不要再用這種標籤消遣大眾了。」

佛陀不背「佛系」的鍋

那麼「佛系」青年究竟存不存在呢?答案應該是有的。

知乎網民「王啟超」拿出一篇段子文與廣大「佛系」友人共勉:「本科畢業,兩眼抹黑。家長託人,得一職位。到手三千,早起晚歸。升職無望,貸款不背。房價翻番,意冷心灰。心無所屬,亦無人追。下班回家,鍵盤如飛。髮際升高,漸突腰椎。調整心態,才能OK。若不看開,自殺高危。善哉善哉,我佛慈悲。」

其實,把佛家無欲無求的概念偷換到自己身上,本質還是「喪文化」的一種表現,是焦慮情緒下年輕人的自我化解——「啤酒加枸杞,可樂放黨參」的矛盾感,以為當下的境遇便是此後一生的日常,厭棄於自己的拿不起、放不下,不如「活成一尊佛」。

佛曰:這鍋我可不背!

中普陀寺微信公眾號專門對「佛系」一詞刷屏現象做了思考和回應,矯正那些借著「佛系」賣三觀的行為和對佛教哲學的誤解。

「佛教哲學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時常存在套用佛教詞彙,誤導人們產生錯誤印象和觀念的情況。比如把鴕鳥心態混同於佛教的忍辱精神。

佛教認為的『一切隨緣』,是指根據現有的條件和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不是『佛系』認為的遇事不主動、不積極、不改變。」中普陀寺方丈芳振大和尚說。

在佛家看來,「隨緣」不是「隨便」,而是一種平和從容的心態。試圖用「佛系」來治癒的年輕人,焦慮彷徨的關鍵在於總是不斷地向外尋求滿足,總是覺得「不夠」的心理,又滋生出自卑、孤獨、沮喪種種負面情緒。

普陀山紫竹禪林的印文法師,1990年出生,算是真正出家的「第一批90後」。在他看來,所謂「佛系」實為偽命題。「不執著並不是說不要了。『佛系』青年如果是對什麼都無所謂的態度,就會產生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的心態,那只能是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自欺欺人而已。」

做一個「鬥戰勝佛系」

當然,對於輕易選擇放棄,容易迷失自我,很多90後是不服氣的。既然甩不掉「佛系」標籤,那就乾脆做一個「鬥戰勝佛系」。

網民「莫十三」說:「我們只是對無關緊要的事情『佛系』,但大事我們都在努力。

」網民「Chant」說:「我有權在可控範圍內感受消沉。萬物都是運動的,包括我的心情。喪完就睡,明天照常燃。」

「低欲望狀態,純粹為自保。待到春來時,定把塵埃掃。」

網民「袁瀟晗」說,2017年最喜歡的一句話是「Gray is the new green」(新春還從遲暮來)。

人們總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才慢慢發現,今天所受的挫折和苦難,總會在生命的下一個階段,釋放出積極的意義。

正如佛教哲學中「隨緣」一詞的積極內涵,是一種智慧豁達、勇猛精進的態度。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所以要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最該用的地方,跟隨時空因緣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生命狀態,達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縱觀那些成為人生贏家的90後,無不是積極應對生命中的挫折和坎坷,始終保持著正能量的生活方式。比如圍棋冠軍柯潔,奧運金牌得主孫楊……

若是還不平,不妨讀魯迅:「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在文末留言區留言參與互動,留言內容獲點讚數高者即可獲得本期送書常青:如何持久吸引客戶,祝好運!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18年第1期,原標題《別借「佛系」賣三觀》

作者簡介:俞菀:「一個熱愛人文科學的新聞記者,也是一個有新聞理想的文藝女青年。感謝這個專欄,治癒自己也治癒別人。」丨編輯:鄧伽

主編:孫愛東

編輯:鄭雪婧 焦嬋媛

你是哪種性格的人呢?

相關焦點

  • 《我問佛》——倉央嘉措 帶朗誦 帶背景音樂
    千紙鶴之聲 - 《我問佛》0104:34來自小布談情感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美麗的容顏佛曰∶那只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 對佛系教育說:NO
    佛曰:一切隨緣,隨遇而安!「佛系」這一詞的興起,是因為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大家在社會中背負著各種壓力需要得到發洩,所以佛系的出現,正好給人找到了放鬆的藉口,於是佛系減肥,佛系賺錢,佛系教育,等等這一些就隨之而來。但是佛系教育真的好嗎?
  • 這個答案看完懷疑人生,這也太不「佛系...
    「油膩大叔」還沒走遠,「佛系青年」又刷屏了。您別誤會,跟宗教沒有任何關係,就是借這個符號,講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那麼「佛系」青年是什麼消費觀,《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有個顛覆三觀的發現!
  • 佛系人生太無趣,有趣人生太折騰?其實人生還有另一種可能性……
    說白了,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看淡一切,隨緣隨性,這就是佛系人生。而自從「佛系」一詞走紅網絡以後,網友也紛紛腦洞大開!準確的找到了自己的「佛系」定位。「你穿什麼都好看」「想吃什麼我都行」浪漫?驚喜?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枸杞、紅棗、薑糖水戒菸、戒酒、戒衝動私教?擼鐵?
  • 這「鍋」孕媽媽可不背!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寫作、讀書,喜歡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喜歡我的寶媽可以關注我哦。導語:有的寶寶出生之後容易過敏,家人就會怪寶媽孕期的時候不忌口導致的,這「鍋」孕媽媽可不背。
  • 人到中年,有這幾種表現,說明你活得很佛系
    看淡一些,坦然一些,隨心隨意地生活,而這個樣子,就是「佛系」生活。佛系的生活,看著平淡,但內心卻都是滿足和充實感。人到中年,有這幾種表現,說明你活得很佛系。人到中年不必去討好誰,不必去委曲求全,真正佛系的中年人,早就淡出了酒桌和飯局。
  • 設計師:我可不背這鍋
    經常乘坐高鐵的小夥伴有沒有發現,高鐵座位只有「ABCD」編號的座位,唯獨遺漏了「E」號座,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高鐵設計時漏掉了E座?設計師:我可不背這鍋。高鐵的車廂數量較多,而且會以商務座、一等座以及二等座分類售票,不同價格的座位類型享受的高鐵服務也不同。
  • 佛曰:不可說 不可說 需自悟
    請放心關注佛所說的不可說,是讓我們去思考,而不是去說,只有學會思考的人才更懂得怎麼說,而不是隨便亂說,很多事不說並不等於沒有表達意思。因為很多時候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例如:佛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當中,開始部分就用了很多個「不可說」,來形容參加法會的佛、菩薩、鬼神等眾生之多,無量無邊,無法用數字說清楚。
  • 老師:這鍋我可不背
    考試對於每一個小朋友都是一件充滿矛盾的事,考前滿懷欣喜,尤其是期末考試,一考完就意味著長假來臨,可以痛痛快快地玩耍了;考完後期待又緊張,考好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考不好那就是前路坎坷,挨訓看臉色;發下試卷後,考好的學生高高興興回家,考不好的孩子愁眉苦臉,這下可咋辦。
  • 別讓「佛系」性格害了你,你愛看不看吧
    前幾年,「佛系」一詞被大眾廣泛提及,意指那些「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與世無爭」的淡然平和的生活態度。「佛系」一詞也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孩/女孩」、「佛系賣家」、「佛系上班族」等諸多網絡熱詞。
  • 空調:這鍋我可不背!
    空調:這鍋我可不背!又到了夏季,烈日炎炎,出門開車,上車第一件事就是開空調!因為車內溫度太高不開空調就非常悶熱,可是最近有車友吐槽:「空調不能開太低,不能開太久,否則就會增加油耗!」這小編聽得一頭霧水,咋空調風速還跟油耗有關係了呢!那這事到底是真的嗎?
  • 佛曰:我曾愛過……蘊含人生至理!務使自己後悔!
    10、我信緣,不信佛,緣信佛,不信我!11、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冰化了,我發現緣沒了!12、當有人愛上佛,佛當如何?13、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17、人曰:我信天上有佛。佛曰:我信人間有我!17、 大雪---洗不盡紅塵!
  • 原創丨佛系防衛、佛系律師與佛系辯護
    法治社會,「以暴制暴」不被允許,「我」拿刀戳向「你」的時候,「你」並不能理直氣壯地戳回去。那該怎麼辦?別動手,你最正確的姿勢就是跑。司法機關認為,法治社會,「以暴制暴」不被允許。這簡直就是奇談怪論,跑不就是緊急避險嗎?正當防衛制度設計的初衷就是一定範圍內允許「以暴制暴」。任何「以暴制暴」都不被允許的理念下所謂的正當防衛,我稱之為「佛系」防衛。
  • 我怎麼就成了「佛系考生」?
    //普通考生"我打算考南開大學,想了很久了""我不想考研,想直接畢業找工作""幫幫,我要考研,幫我看看選哪個學校吧~"//佛系考生要考就考吧,或者不考也行,反正我還是我小仙女憑什麼和你們這群凡人一起開始複習""擼完這局,立刻開始複習!"//佛系考生隨便吧,能考上是緣,考不上是命,看的進書就看,看不進就算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
    佛系出自哪裡佛系什麼梗?解釋佛系屬性什麼意思及佛系生活來源出處!最近網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佛系」,什麼佛系追星、佛系男孩、佛系女孩、佛繫戀愛都出來了,讓人看得摸不清頭腦。那麼,佛繫到底是什麼意思?佛系是什麼梗呢?》》》佛系是什麼意思佛系女孩是什麼梗?
  • 佛系男&佛系女說:未來,請不要對我拐彎磨角?
    佛系未來,請不要對我拐彎磨角?BUDDHA 最近「佛系」一詞火遍各大網絡平臺,大家對佛系文化、佛系精神也是眾說紛紜,那麼我們這一代佛系還有未來嗎?佛系價值、佛系精神文化其實一直都在,只是近一兩年我們找到了一個詞來去形容,佛系是從自我內心出發,來構建自己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大家都是個體單位心智健全的自然人,只有內心充實,思想上不貧瘠,懂得用智慧去思考,才能更好、更自如的生活。如果人人都能有這樣的胸懷,並且如實地去做,那麼大家就能快樂、和平地相處在一起。
  • 從「宅男」到「佛系男子」,「90後」的價值取向怎麼了?
    如果用「宅男」來形容80後,那麼現在的90後,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網絡詞,叫「佛系」,「佛系」一詞悄然走紅。90後的年輕人紛紛自稱為佛系男子、佛系女子,此外還有佛系追星、佛系購物、佛系員工、佛繫戀愛等說法。那麼,究竟什麼是「佛系」?同許多青年亞文化一樣,「佛系」一詞也來源於日本。
  • 當佛系賣家遇上佛系買家,賣家發錯了貨,買家假裝忘記買了什麼!
    當佛系賣家遇到佛系買家:賣家發錯了商品,賣家忘記買了什麼!所謂佛系賣家就是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要店鋪不虧錢就行,而當這樣的買家遇到了佛系買家,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場面呢?佛系賣家做的是化妝品店鋪,賣的都是一些化妝工具,比如美妝蛋、化妝刷之類的,銷量平平,每個月都幾百個訂單,這不佛系買家買了店鋪9.9元的腮紅,沒想到卻收到了50元的腮紅,賣家發錯了貨,正常來說,買家會選擇退貨,並要求賣家重新發貨!但遇到佛系買家就不一樣了,這個時候佛系買家選擇假裝忘記了買了什麼!
  • 佛系標籤對於青年的成長弊大於利
    對於青年人來說,這種生活狀態是隨時可以改變的,但是對於標籤來說,這是一種固化的形容,一旦被貼上很難再摘下,所以佛系絕對不等於佛系標籤。「佛系」標籤帶來利弊,絕對不能只考數量,也要看影響。所以我方只需證明,「佛系」標籤對於青年人的影響弊大於利即可。
  • 佛曰:人生百態,順其自然,才能活得自在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人生苦短,歲月短暫。沒有人知曉「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到來。所謂活在當下,笑對人生,才是對自己負責。一場疫情,讓你我明白,什麼是生命的脆弱;一場疫情,讓你我懂得,沒有什麼比活在當下更為重要。什麼是活在當下?便是隨心、隨性、隨緣,也就是順其自然。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