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前,她還可以在媽媽懷裡撒嬌,有時間看卡通片,與小區裡的夥伴玩耍。
9歲後,她開始了這樣的生活:早晨5時多起床準備早飯,幫媽媽洗漱,翻身,然後再餵媽媽吃早飯;中午帶盒飯回家,餵了媽媽後,自己吃幾口,再去上學;晚上先安頓好媽媽後再做作業……
身處十來平方米的老房子,年幼的她學著燒飯、洗衣服、倒馬桶。從媽媽癱瘓後到她工作前,女孩沒有去過電影院,也沒有拍過一張風景照,即使是在上海持續了半年多的世博會,她也僅僅在網上看看。
記者近日在楊浦區市東醫院,見到這個當了兩年多護士的21歲女孩扈曉靜。說起這12年幾乎是獨立照顧母親的生活,她說得最多的,是「還可以」、「應該的」。
小學二年級開始的重擔
扈曉靜個頭不高,面帶幾分稚氣,卻已是病房裡有口皆碑的好護士。
病人及家屬們並不知道,他們口中這個「人好、肯幹」的姑娘,從小學二年級起幾乎是靠著一己之力,陪著病重的母親一路走到現在。
在她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患上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因家境困難,媽媽捨不得花錢看病,忍痛堅持工作,但在曉靜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媽媽癱瘓了。
父親早已離家,舅舅還要照顧年邁的外婆,家裡的擔子一下子落在曉靜一個人身上。靠著母親每月千把塊的病退工資,母女兩個艱難地維持著日常生活。
回憶起那時的經歷,扈曉靜還有些不好意思,「只能盡力把媽媽照顧好,其他也就顧不到那麼多,老實說家裡亂糟糟的。」
學著做媽媽的拐杖,學著安排家中的事務,照顧母親的起居。儘管後來請了鐘點工,但很多時候,扈曉靜要一人操持家務近午夜,才能夠做功課;半夜時分,曉靜一個人守在母親的身旁,為母親翻身,替母親按摩。每天中午,她要從學校走回家給母親餵飯,有時候還要臨時請假回去照料突感不適的母親。也是從那年開始,扈曉靜倒了12年的馬桶。
這些旁人眼裡不可思議的艱辛,對扈曉靜而言,卻是「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辛苦」,她只用「習慣了」3個字就一筆帶過。
意外得知真相之後
每天臨近下班時分,扈曉靜的媽媽總會不由自主盯著床邊的鬧鐘,看到女兒準點回家,她會在床上喊一聲,「靜靜,回來啦!」若是醫院偶爾有事耽誤了一會兒,她就不免擔心。
生活重心全部放在母親身上,扈曉靜幾乎沒有時間逛街、旅遊,也從不上微博。但在扈曉靜的眼裡,同齡人擁有的那些「精彩生活」並不是「最急需的」,母親的身體才是她最大的牽掛,「沒有母親,哪有我!」
扈曉靜10歲時,從鄰居那裡意外得知,媽媽不是她的生身母親。這位鄰居許是好心,看到曉靜手上燙出的泡和開裂的口子,悄悄對她說,「其實小小年紀完全可以不用擔這個責任。」
當時完全懵了的曉靜,從媽媽的淚水和眼神中證實了鄰居口中的真相,她痛苦過。是一個小小的插曲,使曉靜下決心要陪媽媽慢慢變老。那天,曉靜因作業多,來不及燒飯,外出為媽媽買盒飯,一輛急駛而來的自行車撞翻了曉靜。回家後,曉靜把晚回的原因跟母親講了,母親卻不停地責備她,為什麼走路如此不當心。一開始,曉靜有點委屈,但慢慢地,她從母親的嘮叨聲中明白了,這個世界上,只有母親才會對自己如此在意、如此牽掛。
「後來在閒聊中,我才知道被母親撿到時,我還患有斜頸。」扈曉靜說,是母親多方打聽,在虹口提籃橋那邊找到了一位老中醫,一次次地抱著她接受推拿治療,「正因為媽媽的不放棄,才有了今天的我。我們之間,不存在誰多付出一些。」
更讓扈曉靜覺得冥冥中自有天註定的是,她與母親的生日相差8天。而她是在出生後8天遭遺棄,當天就被母親在上班路上發現了,「也就是說,媽媽是在她生日那天抱養了我。雖然我沒有跟母親求證過,但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母女的緣分。」
幾個小小的心願
12年的貼身照料,扈曉靜碰到最緊急的一次狀況,是在2007年。那天,母親說有些頭疼,一開始並沒有太在意。不料,到了半夜,母親突然噁心嘔吐,甚至還口吐鮮血。
從沒見過這種情況的曉靜一時六神無主,單薄的身軀又無法搬動母親,急得她整夜難眠,好不容易止住了血,第二天才在舅舅的幫助下將母親送到醫院。「那時候真的感覺天要塌下來了」,經過救治,母親總算轉危為安。
由此,堅定了扈曉靜做一名護士的決心,「一方面是為了早點撐起家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用更專業的知識照顧母親。」
曉靜用在學校獲得的第一份獎學金,給媽媽買了一臺CD機,因為媽媽很喜歡聽音樂;上班後拿到的第一份工資,為媽媽買了一個記憶枕。這樣,媽媽躺在床上可以舒服點。單位領導與同事得知她家裡的情況後,紛紛表示想要幫助她,她總是婉拒,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能夠多學一點護理知識,更好地照料母親。曉靜說,「只要能夠看到媽媽的精神比昨天好一點,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如今,扈曉靜正在自學準備考本科,照料母親、工作、學習一樣也不能鬆懈。談及自己的願望,這個「90後」女孩話裡話外仍然是母親。母親還同時患有肝硬化、高血糖等併發症,「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需要使用激素類藥物,但肝硬化又不能用激素,我跑過幾家醫院,也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手段,如果能有這方面的專家為我母親會診一下,就好了!」
她還有一個小小的願望,想帶母親出去走走,「母親在家裡躺了10多年,除了去醫院幾次,幾乎沒出過門。」扈曉靜說,由於家在二樓,靠她一人無法把母親背到底樓,「如果能買到或者租借到爬樓機,幫助母親下樓,那就再好不過了。」說到這,扈曉靜再次露出羞澀的神情,「不過我得先研究一下周邊的公園地圖,也有十多年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