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不少家長,對於補習班這種機構,既恨得牙根兒癢,又不敢放棄,真的是處於一種兩難的心境。說是生恨,是因為這種機構讓孩子們整天都是處在緊張和疲勞的狀態之中。在學校上課之外,下了課還要在各個不同的補習班之間奔波。孩子做完了學校的作業,還要做補習班的作業,弄得七八歲的孩子睡眠嚴重不足。家長呢,也得跟著孩子東奔西跑。家長要上班,要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大人孩子都累得受不了。我曾對一個家長說,孩子睡眠太少,對於免疫力是一個很大的傷害。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那個補習班的作業,可做可不做。如果非要做不可,家長應該適當減量,只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題目做就夠了。家長聽了後,也對我的說法表示認同,但是孩子的補習班也是不好放棄的。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補習班,自己的孩子如果沒有上,那麼在學業上就會有所遺漏,那將來萬一趕不上可怎麼辦。
家長的焦慮從孩子上了小學就開始了。本來,一周在學校上五天課。現在周六周日都有好幾個補習班在等著孩子。最常見的補習班就是數學和英語。有的還要讓孩子上語文的補習班,這純粹是胡來。語文學習的最好方法,除了正常的學校上課外,最有效的就是課外閱讀,把中國語文當成外語那樣的補習班去學,對於漢語言的學習沒有絲毫的用處。再加上還要讓孩子學鋼琴、舞蹈、繪畫等文藝方面的才藝,誰說這些負擔能讓孩子受得了?
很多家長說,我們小時候從來就沒有這個那個補習班,那學習該什麼樣就會是什麼樣。至少這證明補習班這個東西不是非有不可的。可是另外就有人說,那會兒是那會兒,現在是現在。現在的家長都盼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不參加補習班怎麼會贏。這意思聽起來,就是參加補習班就等於在起跑線上搶跑。搶跑不是破壞規則嗎?但這種對規則的破壞似乎沒有人認為有什麼不妥。搶跑就佔便宜,老老實實聽到發令槍再跑明顯地是要吃虧。
有人會說,這是市場需要,有市場需要就有相應的商機。不錯,辦補習班的都是為了商機,不是為了孩子們真的在學業上是一種必須的手段。商機也好,市場需要也好,很多情況下都是商家自己創造出來的,甚至說是忽悠出來的。一忽悠,有的家長就認為,這種補習班真是非常必要,不去不行。結果孩子累,大人跟著累。在起跑線上你搶跑我也搶跑,到底誰能搶在前面,還是看不出效果來。如果想看一看遙遠的前方,前方仿佛就是一片霧蒙蒙的迷茫,人們的心裡更是一片茫然。
雖然政府三令五申,不允許再辦這樣的補習班,但在實際上,這樣的措施實際上沒有任何效果。雖然在明面上禁止在職教師到補習班任職,可是,並不會因為在職的教師不去補習班掙錢,補習班就自動地停了下來。總有一些想吃這碗飯的人往上生撲。至於在職的教師是不是真的就不去了,那也不好說。一塊肥肉擺在那兒,能忍住內心欲望的也實在太痛苦了。所以關鍵的問題不是說禁止在職教師到補習班任職,而是從根本上取締補習班。只有這樣做,在職教師的內心才有可能清靜下來。
補習班還有一個嚴重的弊端,那就是人為拉開了受教育的不公平程度。人們都知道,補習班大部分都辦在大中城市,而在農村或者縣城裡,補習班要麼根本沒有,要麼規模也很小。這樣一來,能上補習班的多為城市中的孩子,而在農村中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受這樣的培訓。這是不是一種人為擴大的受教育的不公平性?這樣的狀態難道要讓它繼續存在下去嗎?
一個所謂隨著市場的需要而快速蔓延的產業,就這樣肆無忌憚地破壞著教育的公平。或者從廣義上說,任何隨著市場需要而產生的產業,都有可能存在某種不公平與不公正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市場需要這幾個字是需要界定或者限定的。不是因為有人產生了某種所謂的需求,這個需求就是必然合理的,就成為必然的市場需求,因而就市場上的出現就必然是合理的。
當然,補習班是分有不同種類的。我們這裡所討論的這種不合理的補習班,是指那種針對在校學生增加額外的學習內容,或者比較正規學校教學而較快的學習進度而言的。對於那些已經離開學校,而又希望再度進入學校學習的人們來說,那種針對這類人群需求的補習班,或者才算是名正言順的補習班。這樣的補習班的存在所針對的社會需求或許有更多的合理性。而前面我們所針砭的補習班,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補習班。那不是在補習,而是在填習,即像是一種揠苗助長的填鴨式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那些已經離開了學校的人們,對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某個學科、某種專業、某種技能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從而想要進行這方面的學習或者培訓。針對這種情況的教育機構,也可以算作另一種補習班。
對於在校學習的學生來說,填鴨式學習的補習班應該關掉了。它存在的弊端遠遠超過它存在的好處。如果有的在校學生,學習較為吃力,如果這個學生想要在學習上趕上來,那麼他完全可以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包括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認真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各種學習活動,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來解決他在學習上遇到的難題。一般說來,學習上吃力的孩子,上補習班後的效果未必能夠到達他們期望的目標。而那些學習上相對優秀的孩子,也不需要進這類補習班。如果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更為廣泛的興趣,那麼學校或者社會可以舉辦這類的興趣班,擴展孩子們的眼界,增強他們對所關注領域的更大的興趣。這些做法,都比在補習班上學那些被迫提前學習的內容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