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以溫情深沉的情感,教人敬畏生命,領略另樣溫暖

2021-01-08 華太師

《活著》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在苦難中,選擇用微笑雕刻命運,用平靜背負責任,最終在一片炊煙嫋嫋中,牽著自我走向歸途的故事。福貴用半生喜教會了我們珍惜當下,又用半生的苦痛教會了我們活著的意義——不論怎樣的活著,生命本就是一件極其複雜而又飽含深意的事情,就像本書作者餘華在結尾所寫的:

「人是為了純粹的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情而活著」

小說作者餘華用類似新寫實主義小說的敘事風格——零度介入的方式來展現《活著》,讓一場悲劇,卻以一種衝撞視覺的美感呈現出一種溫暖的釋懷。

《活著》書籍

那麼歸根到底,造就福貴悲劇的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父母溺愛下的自我缺失

父母溺愛和嬌慣孩子,滿足他們的任性要求,他們長成就會墮落,成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 —— 捷爾任斯基

福貴本擁有那個時代大部分人沒有的東西,比如,疼愛他的父母,優渥的家庭環境,敬愛他的妻子。這本該是一個人生大贏家的故事,福貴卻因為年少無知時無所顧忌的胡鬧徹底敗光了家產,這讓自己一無所有不說,還害得一家人都跟在自己身後受罪。這種典型的「敗家子」的行為在書中其實早有暗示。

福貴的家產是祖上傳下來的,一代傳一代,到了福貴父親這一代已經大不如前了,他父親也是個敗家子,敗家子加上敗家子,家族的破敗好像已經形成了必然性。再加上作為獨子,福貴的父母盡他們所能的寵愛著孩子,娶來的妻子雖然溫柔賢惠但也歷來順受,就像福貴的母親從不過問他父親的「混帳事兒」,妻子也從不過問福貴的那些事兒,即便心裡無數次難過,卻仍端著身子裝作賢妻良母。

於是,在身邊人有意無意的縱容下,福貴成了比自己父親還會玩樂的敗家子。如此這般看來,嬌寵長大的小少爺其實一開始就早已註定了結局。好在歸於困頓之後,福貴反倒成長不少,開始腳踏實地慢慢嘗試靠自己讓家人活著。但這次幸運沒有眷顧福貴,也許前半生的幸福已經用光了他這輩子的運氣。

《活著》劇中福貴

從奢入儉,所有人都在落井下石,在幫福貴還完債後,父親就匆匆離世了。有時候死去的人往往是幸福的,本應早就知曉的人生道理,福貴人生已然過了一半才明白什麼叫做牆倒眾人推——連嶽父也嫌棄他沒用,要拉走自己已經為福貴生過孩子的女兒。

但能怎麼辦呢?事實如此,家裡的長工來給問他好喊他少爺,福貴卻只悲愴的搖頭「不要喊我少爺,叫我畜生」。可見此時此刻,福貴的心慢慢涼了,卻只能趁著月色抬頭望望天,然後一把抹去眼淚。

社會動蕩下的被動人生

都說是時勢造英雄,也沒人說過動蕩的局勢面前普通人該怎麼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許一輩子也就過去了,可福貴是去請醫生給母親看病的路上被國軍拉走的。走時,家裡的妻小還全然不知,他好幾次想要逃跑,卻又好幾次被嚇得打消了念頭。沒辦法,福貴只能咬牙跟著部隊打仗,等好不容易活著從戰場上退下來的時候,一雙兒女已經長大了。

母親早就病死了,女兒也因病成了聾啞女孩,更糟糕的是,村裡搞起了土地改革,當年設賭局騙了福貴全部家產的人被槍打死了,死前還念念有詞是替福貴死的,誰讓他現在是地主呢?

而作為貧民的福貴一家僥倖活了下來,他們認為這是眷顧,要好好活下去。平淡的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福貴和妻子漸漸地老了,兒女們也卻漸漸大了。

劇中的福貴和女兒

普通人對幸福一詞其實沒什麼好執著的,只依稀覺得大概兒女的笑聲,或是回家時升起的嫋嫋炊煙,大概就是幸福吧。

福貴也是這麼覺得,只是很快,兒子就死了,死在給縣長的女人獻血的病床上。權勢之下,其實一條賤命換一條縣長老婆的命,誰能說得清到底值不值得呢?生在這樣一個吃人的年代,福貴的心碎了,他不知道值不值得,只是固執的認為縣長欠他一條命。

在此之後,福貴幾乎一夜白頭,妻子也病的厲害,對於福貴來說,他好像只是短暫的幸福了一下。夫妻倆無法從失去兒子的陰影中走出來,但是為了女兒又不得不振作起來。軀殼之外的靈魂無處安放,嘆息中咽下淚水,打碎了牙齒還要狠狠心活著。這世道啊,活著太難,活著太苦,活著太累,活著只是為了活著。

不久,城裡開始鬧革命,但福貴一家並沒受到什麼影響,甚至在村裡隊長的介紹下,他們終於給女兒找到了一戶好人家。是在城裡幹活的搬運工,模樣也好是個殘疾,和聾啞的女兒剛好相配。婚禮結束後,心懷愧疚的縣長敲響了福貴家的門,他是來道歉的也是來道別的。曾經他和福貴也是患難戰友,只是沒想到一朝抽血救人,竟直接害死了戰友的兒子,他曾愧疚過,但直到現在才後悔,因為他活不下去了。

劇中福貴女兒

城裡的革命鬧得人人自危,作為縣長,他是被坑害的最慘的那個。到了這個時候,富貴和妻子也終於原諒了他,至少他們還能活下去,縣長卻是連活都不願活下去了。

命運弄人的聚與離

我走在逃離命運的途中,卻與命運不期而遇——獨木舟

對於命運這個詞,福貴直到死也沒弄明白自己何德何能落得個半生坎坷,嫁了人的女兒在生孩子時難產,竟留下個孩子就撒手人寰了。

這一會兒,妻子已經哭不出眼淚來了,看著殘疾的女婿乾嚎,只覺得心疼。還是福貴將女兒和兒子埋在了一起。醫院吃人,命運弄人。沒多久,熬不下去的妻子也走了,短短幾個月,福貴又親手埋了自己的女人,對於福貴和女婿來說,命也散了大半。

那些疼痛而熟悉的歲月,那些堅韌而心碎的人生,此時此刻全都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姿態,撞擊著他們的心頭,只餘下幾縷殘魂不生不死,暗自垂淚掙扎。這大概就是命吧!為了小外孫苦根,生活還得繼續下去啊!

可苦根苦根,是真的苦啊!從小沒了媽媽,長大點的時候,他爸爸又在幹活時被水泥板夾死了。福貴心疼的將他領回了村裡,苦根卻還念叨著爸爸。他只能實話告訴苦根說他爸爸死了,苦根卻認真地點了點頭,又問:「我知道他死了,那什麼時候接我回去?」

劇中苦根

沒想到這句話竟一語成讖,五歲那年,苦根真的被他爸媽接走了。這本是一家團聚的好事兒,可福貴卻心疼的厲害,因為苦根是吃豆子的時候噎死的,小男孩不饞嘴,只是福貴太窮了,誰能想到一盆豆子竟害死了苦根。

生活給了福貴一點點虛假的美好,就在好幾次,他都以為自己獲得了某種平淡而隱秘的幸福時,命運又再次跟他開了個玩笑,以一種近乎殘忍的方式,奪走了他所有的喜樂。

福貴的心在乾涸的眼淚中蜷縮成了一滴蚊子血,為了活著,他愛的人們一一死去,等福貴無所顧忌的時候,他又偏偏活著。是眷顧也是懲罰,如果說這是命運的眷顧,這種活法也太過悲傷,但如果說這是懲罰,也未免太過殘忍了!

活著是為了什麼?福貴想了一輩子。

活著是忍受,忍受所有的苦難,因為苦難是堅韌的前身。有時我們活著也僅僅只是為了活著,因為人來人往,有的人註定會回來,有的人註定會走。悲傷和歡樂也許全無意義,離別相聚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活著》劇照

年少時,我們總是怨恨自己的不幸,覺得擁有的都是勉強,失去的都是執著,我們不曾看清命運的流向,不知身在這世界,緣分這東西半點不由人。緣淺緣滅,緣來緣去,這從來都不是我們放棄自我的原因!

人活著就是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因為活著這件事就足夠偉大。

所以最後,福貴以一種局外人的身份闡述了這個貫穿了他一生的故事,說不清有幾分釋懷,也說不清有幾分悲憫,他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四散的霞光中,步伐堅定而蒼涼。

有感

讀完《活著》,我懷著一種幾乎憤慨的心情洋洋灑灑寫下評語,可是冷靜下來之後,我又全部刪除了,只因細細品來全是苦澀。

這本書用「非人間」的立場教誨我們如何面對苦難,如何面對生活。以客觀中立的敘事立場、溫情深沉的情感基調在文中記錄一個名為福貴的男人悲劇的一生,發人深省,教人敬畏生命,使得我們在這本以悲劇收場的小說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

相關焦點

  • 尚悅品讀-②落地的自由之苦,領略活著的樂趣,需要淡然的心境
    --題語②落地的自由之苦,領略活著的樂趣,需要淡然的心境落地的自由之苦,領略活著的樂趣,需要淡然的心境。尋求自由生活需要一種心境。得與失,榮與辱,貧與富,悲與歡。一生中,都將過眼煙雲。總是因此映射人的喜與怒,哀與樂。心境的波動取決於時間,氣候,環境等等,不論哪一塊都將導致時時心境有所不同。好的心境引導好的心情,心情好一切都將是好的,甚至感覺每天的陽光都是溫暖燦爛的。因為有了好心境,人們的心靈是相知的,也不在去埋怨一切的不公。因為好心境可以與人分享快樂,也願意與人分擔憂愁。
  • 從朗讀中重拾對生命的感動和敬畏
    近日,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火爆螢屏,朗讀的莊嚴感賦予了這檔朗讀性節目獨有的精神面貌和氣質,使它與時下某些油腔滑調、痞裡痞氣、沒有正經、缺少底線的娛綜節目區別開來。朗讀賦予了讀者莊重的情感體驗和怡情審美的精神愉悅,它的魅力來自於真情實感的外化和其中所蘊含的超功利的神聖之美。朗讀從來不只是嘴皮子上那點事兒,而是從心底裡流淌出來的歌聲。
  • 敬畏生命 敬畏職責
    2020年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醫務人員衝在了第一線,用生命詮釋職責,以實際行動捍衛「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他們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是我身邊的平凡英雄。醫生與患者間最真摯的感情是相互信任,而每一份信任都源於真誠,願他們的每份關愛、每絲溫情、每滴汗水,都能成為患者腳下的磚,為他們築牢健康之路。
  • 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敬畏和尊重
    有些人,對生命沒有敬畏之心,隨意踐踏,對自己的生命及他人的生命不珍惜,這些人更不要指望他對這個世界有什麼作為,更不要指望他去善待世間萬物的生命。生命的最後的歸宿,是死亡,但要知道死亡的前提是要我們好好活著,珍惜當下的每一天。好好活著,就是讓我們每天活得有意義且有價值。
  • 濰坊高新雙語學校開學典禮:敬畏生命需自律
    9月1日一大早,濰坊高新雙語教育集團總校長袁月娥校長、高新雙語學校副校長耿豔麗、閆振山,工會主席魯從林及學校其他幹部便早早來到了學校門口,用溫暖的笑容和暖心的話語迎接孩子們回到學校,指揮交通,組織學生有序、安全進入校園;16名來自六年級的優秀學生成了小小志願者,他們手牽手把一年級的學弟學妹們送到各自的班級……熱情的問候、溫暖的笑容、大手牽小手的畫面共同繪聚成立高新雙語開學第一天的動人圖景。
  • 敬天、敬地、敬自己,人活著,需要一點敬畏
    人活著,需要一點敬畏。何為敬畏?敬畏並非是由畏而敬。敬畏乃指由敬而生的尊重,不是畏別的,畏己之冒犯之念也。也就是說,敬畏不是恐懼,而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人這一生,應該有所敬畏,敬天、敬地、敬自己……畢竟,當你心存敬畏時,方能行有所為、行有所止。這樣的一種敬畏之心,我想,用在醫者對待患者身上,也同樣適用吧。
  • 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是一場聚散, 從人的第一聲啼哭就拉開了聚的序幕,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 京東智能情感客服「挽救」生命 「可信賴的AI」用溫暖前行
    「一下吃完一整瓶還能活著嗎?」近日,一位廣東用戶在京東上諮詢智能情感客服時留下了這樣的話。隨後,一場跨越千裡的線上線下接力救援就此展開,短短一個小時時間,這場生死危機被成功化解。這是一場因科技完成的拯救行動,主導整個行動的是京東智聯雲的智能情感客服。
  • 人為什麼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懂得反思的人看到了靈魂的殘破,精神的虛脫。也讓那些自以為是,任性妄為的人,意識到人類在大自然、命運面前的脆弱,和不堪一擊。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從來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中華民族自有史書記載以來,就倡導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古聖先賢,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神明,將「天道」視為中華民族的共同核心理念,將「天人合一」視為文明進步的道德標準,將「天地人和」視為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社會大同理想。《莊子天道》篇說:「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
  • 《中國機長》「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
    最後成功讓飛機安全降落,保全住了機上119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的生命。創造了這個民航奇蹟的3U8633機組被授予「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機長劉傳健被評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從飛行員到乘務員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在這架飛機上的意義。」這句充滿高度責任感的臺詞感染了許多觀眾的心。電影中的這個場景源自真實事件,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社會場景。人類是社會型動物,因而很多行為都會受到社會中其他個體的影響。人的情緒受到自身感覺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外界其他個體的影響。
  • 《我想要個寵物嘛》:教孩子敬畏生命,是比學習更重要的事
    去年9月,合肥一名10歲男孩從34樓跳下;同月,杭州一名15歲女生從19樓跳下;與這兩起事件相差才幾天,廣東湛江一名高一男生在學校跳樓身亡……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新聞接連出現在大眾視野裡,讓人不勝感慨。沒有對生命敬畏心的孩子對生命如此草率。
  • 風雨無阻向前進|"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
    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 賴梅松:疫情當前,快遞小哥成了最不可或缺的人,他們不分晝夜地奔跑。快遞不但是疫情防控的主力軍,更是恢復生產的先鋒隊。不僅傳遞包裹,也傳遞戰疫必勝,經濟保衛戰必勝的信心。第七期公益短片中,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借用《中國機長》中的經典臺詞「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來警示人們疫情期間更要堅守職責。
  • 文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談談對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理解
    考題:(8分)[感悟生命敬畏生命]: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有人因感染病毒而不幸離世,有人因戰勝病毒而重獲新生,有人因挽放生命而奮不顧身。全國人民為悼念生命而默哀,為守護生命而拼搏中。請結合以上材料, 談談你對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理解。(8分)分析:其實,這類的文綜題,和閱讀理解是有點雷同的,最關鍵的是要結合題目的含義,再聯繫到思想品德課本中相關的章節來答題。
  • 關注|馮正霖: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
    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表示,民航人都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逆行者,要大力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以「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為內核,切實增強敬畏意識,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全力確保民航安全運行平穩可控,為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貢獻力量。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董志毅、呂爾學、崔曉峰出席會議。
  • 好習慣72德14:「敬畏生命」名人名言
    生長教育「立德樹人」實踐進階課程1.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周國平)2.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周國平)3.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12.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海倫凱勒 )13.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命。(愛默生)14.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諾貝爾)15.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
  • 300多張手工版畫,描繪150多種動物,帶你領略動物之美,生命之奇
    本以為女孩會乖乖聽話,不再踩死螞蟻,但誰知女孩接下來的話卻讓人眼鏡大跌:「沒關係,我把它爸爸媽媽一起踩死就行了。」一個孩子竟說出如此殘忍又天真的話語,聽起來真是觸目驚心。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小時候可能是踩死螞蟻,長大後或許就會虐貓、殺狗,甚至殺人。
  • 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獨一無二的
    常言道「人固有一死」,但也還是有許多人會焦慮,擔心幾十年後會死。有這樣一個故事:蜻蜓的幼蟲叫水蠆,有次他們聚在一起說,誰知道水外面是什麼樣子的啊。有的說,可能是天堂,有的說可能是地獄。不知道活著的事情,又怎麼知道關於死的事情,也就是說,我們還沒有好好地領略生存的方方面面,又何必去追問關於死亡的事情呢?「未知生,焉知死」一方面說明了孔子對鬼神存是在敬畏之心的。生者世界的人事還沒有研究透徹,如何能去思考亡者與鬼神之事。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死亡與生存一樣,是一個無法迴避的,永恆的話題。
  • 醫院一日,地獄十天:健康活著,已經是最大的幸福
    01 在醫院,你會發現,沒有什麼是比健康活著更幸福的事情人活著,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的欲望,這樣那樣的追求。這原本也是正常的,符合人追求向上的發展本能,也符合人類進化規律。可是,假如讓一個人住一次院,上一次手術臺,一定會讓這個人對生命有新的感受和思考。
  • 父愛——最厚重而深沉的情感
    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厚重而深沉的情感。父親是火,在冰天雪地裡給予我們溫暖;父親是樹,用身軀為我們遮擋風雨;父親是燈,在成長路上為我們指引方向。
  • 關於敬畏的(作文素材)
    只因為,他們敬畏自然的力量。      學會去敬畏一些東西,對時光、對美、對生命。社會在發展,人類在成長,可保持敬畏,才不會迷失了方向。任春花開了又謝,任夏雨來去匆匆,任秋風訴盡蒼涼,任冬雪捂熱希望。我們都是自然萬物中的過客,也許正如蘇軾所吟唱的那樣「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可心中懷著一種對自然的敬畏,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天,即使渺小,也照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