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帝企鵝遭遇繁殖危機—新聞—科學網

2020-12-15 科學網

由於不穩定的海冰,帝企鵝最近放棄了南極洲的一個主要繁殖地。 圖片來源:CHRISTOPHER WALTON

本報訊 南極洲極具魅力的帝企鵝被認為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為變暖的海水正在融化它們生存和繁殖所需的海冰。如今,這些帝企鵝已經放棄了它們最大的一塊棲息地之一 ——3年來,在那裡繁殖的企鵝幾乎沒有孵化出任何新的雛鳥。

科學家指出,儘管這一結果不能直接歸咎於氣候變化,但它對這種最大的企鵝物種來說絕對是一個不祥的徵兆。

通常情況下,帝企鵝在尋找配偶、繁殖後代和養育幼仔的過程中,需要常年保持固態的海冰。對於這些南極鳥類位於威德爾海哈雷灣的第二大聚居地來說,這一需求如今已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從2015年開始,那裡的海冰已經被由強烈厄爾尼諾引發的風暴所破壞。厄爾尼諾是一種太平洋周期性變暖的現象,它改變了全球的氣候模式。

為了摸清帝企鵝種群的生存狀況,英國劍橋南極調查局的遙感專家Peter Fretwell對2009年至2018年的高解析度衛星圖像進行了分析。這些圖像展現了企鵝個體以及群體的情況。

根據Fretwell的估計,在這段時間裡,這個帝企鵝種群裡有14000隻到25000隻成年個體和雛鳥。然而,Fretwell發現,自2016年以來,這個帝企鵝種群的數量已經下降到幾乎為零。並且他幾乎沒有看到小企鵝誕生,Fretwell認為這是帝企鵝「前所未有」的繁殖失敗時期。

Fretwell和英國南極考察隊企鵝生態學家Phil Tranthan於4月25日在《南極科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企鵝生態學家Dee Boersma表示:「由於我們對帝企鵝大多數繁殖地區的種群數量趨勢知之甚少,因此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通常而言,繁殖失敗本身可能不會對該物種產生長期影響。Boersma指出:「由於有些帝企鵝個體的壽命超過了30年,因此這些企鵝應該還有其他的繁殖機會。」

之前棲息在那裡的許多企鵝似乎正在遷往位於55公裡外的另一個最近的企鵝種群——隨著哈雷灣企鵝數量的減少,那裡的企鵝數量增加了10倍。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變化仍然令人擔憂,因為人們通常認為威德爾海的這部分區域相對來說與發生在這片大陸其他地方的海冰劇烈變化沒有關係。

「我原以為威德爾海是我們能看到帝企鵝的最後幾個地方之一,」Tranthan說,「但這些企鵝仍然脆弱的事實令人驚訝不已。」

帝企鵝是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物種,一般身高在90釐米以上,最大可達到120釐米,體重可達50千克。其形態特徵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頸部為淡黃色,耳朵的羽毛鮮黃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鰭狀肢則是黑色,鳥喙的下方是鮮桔色。帝企鵝在南極嚴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後代,雌企鵝每次產1枚蛋,雄企鵝孵蛋。雄帝企鵝雙腿和腹部下方之間有一塊布滿血管的紫色皮膚的育兒袋,能讓蛋在環境溫度低達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中保持在舒適的36攝氏度。

帝企鵝是群居性動物。每當惡劣的氣候來臨,它們會擠在一起防風禦寒。它們可以潛入水底150米至500米,最深的潛水記錄甚至可達565米。帝企鵝主要以甲殼類動物為食,偶爾也捕食小魚和烏賊。它們是唯一一種在南極洲的冬季進行繁殖的企鵝,在南極以及周圍島嶼都有分布。(趙熙熙)

相關論文信息:

DOI:10.1017/S0954102019000099

《中國科學報》 (2019-04-26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果蠅繁殖與衰老的關係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Carey等人合作,運用統計學方法,從時間年齡和死亡年齡兩個角度分析了果蠅繁殖與衰老的關係。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對死亡時間的準確預測在生物醫學中很重要,可以讓患者更好地考慮自己的未來,也讓醫生能更準確地做出醫療判斷,並讓家庭成員有更現實的期望。
  • 企鵝危機!巨大南極冰山將撞南喬治亞島
    人民視覺 資料圖「企鵝島」的危機在南極探險史上,南喬治亞島和英國探險家沙克爾頓緊緊聯繫在一起。1914年,他所領導的「堅忍號」在探險途中遇險沉沒後,為了求援,他與5名隊員在風暴中登陸南喬治亞島,忍受著惡劣天氣攀越山脈,最終尋找到捕鯨人的援助,所有堅忍號隊員最終得救。
  • 生物學:對南極島企鵝群的研究顯示出企鵝繁殖的數量呈下降趨勢!
    生物學:對南極島企鵝群的研究顯示出企鵝繁殖的數量呈下降趨勢!十個殖民地的gentoo企鵝(Pygoscelis papua)棲息在Port Lockroy的Gouldier島。圖片來源:BAS。在南極洲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進行的為期21年的巴布亞企鵝繁殖成功研究結果顯示,繁殖對減少了25%,雛雞數減少了54-60%。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的研究人員本周在「 生物多樣性與保護 」雜誌上報導說,當地衰退的原因尚不清楚。
  • 企鵝為什麼生活在南極?看了這張圖你就知道!
    南極帝企鵝身穿「冷外套」,溫度竟比周圍空氣還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紅外熱像儀可以輕易解決看似難解的問題。紅外熱像儀是把物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變為可見熱圖像的儀器,熱像圖與物體表面的熱分布場相對應,熱像圖上面的不同顏色代表被測物體的不同溫度。運用這個原理熱像儀可以運用在各方面上。
  • 在危機中探求生命科學發展機遇—新聞—科學網
    2020科學·亞洲會議線上召開
  • 企鵝對愛情的忠貞程度,企鵝一生有幾個伴侶
    全世界企鵝一共有18中,主要生活在南半球,雖然看著有點像鳥,但是它們並不會飛行,腳趾生於身體最底部,故呈現直立的行走姿勢,它們能在零下60度的嚴寒中生活和繁殖,可以說是秒殺了地球上的百分之九十幾的生物,企鵝能在陸地上行走,也可以在水裡滑行,一天可遊160千米,主要以各種小魚、瞎子、烏賊為食。
  • 企鵝家族的巨大危機:逐漸消失的南極海域
    迸裂的冰山、逐漸喪失棲息地的企鵝家族,那個讓我們感覺遙遠的原始世界,如淨土般存在於地球的另一頭的南極,如今卻隨著日趨惡劣的溫室效應以及補魚業的擴張,正在逐漸被融化消失。  美國攝影師John Weller為了記錄這些影像,從2004年起四次前往南極的Ross Sea,拍攝「The Last Ocean」系列,這組畫面中企鵝渺小的身影與白色冰面形成強大反差,側面反映了人類對環境肆意開發的貪婪心態與遺留的嚴重後果
  • 牙齦炎不可小覷,須儘早防治—新聞—科學網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周病科主任陳武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每個人口腔中都有大量的細菌微生物,一旦它們的平衡被打破,就會引起有害細菌的大量繁殖,導致牙齦腫痛、出血,口腔異味等。因此,如果經常牙齦腫脹不適、刷牙或進食時牙齦出血,就要考慮是不是牙齦炎在作祟了。 口腔是消化的第一關,牙齒是重要的咀嚼器官。
  • 飼養野生動物 遺傳後果嚴重—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ANN AND STEVE TOON/MINDEN PICTURES     科學家近日在《南非科學雜誌》上警告說,南非政府決定將包括犀牛、獅子和獵豹等在內的30多種野生物種,列入可通過繁殖和基因研究加以改良的動物名單,這一做法可能會對這些動物的基因多樣性造成極大破壞。   這一於2019年5月宣布的決定事先並未徵求公眾意見。
  • 【一仝攝影】非洲萬裡行(10)—— 南非企鵝灘,企鵝百態惹人愛
    企鵝灘位於西蒙斯敦鎮附近,距南非開普敦大概有20公裡。提及企鵝,人們首先會想到冰天雪地的南極,不可思議的驚嘆於南非有企鵝,而且數量不少。南非的企鵝分兩種:身材較大的爵士企鵝和體格較小的神仙企鵝。企鵝的皮下脂肪很厚,所以不怕冷。他是水鳥,主食魚類,常在水中生活,善於潛水和遊泳,而不能飛行。
  • NS每日新聞 卡普空遭遇重大危機 光榮宣布萊莎2完工
    ​​一張圖,一句話,帶你簡閱Switch每日新聞~卡普空遭遇前所未有之洩密  上周有新聞報導卡普空遭遇黑客攻擊,導致機密文件失竊。名為Ragnar Locker的犯罪組織表示竊取文件體積高達1TB,為此要求卡普空支付贖金。
  • 日本腦炎病毒宿主適應新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日本腦炎病毒屬於黃病毒科黃病毒屬,能夠引起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和豬的繁殖障礙等疾病,在自然界中主要是通過蚊蟲叮咬進行傳播,蚊子是病毒的傳播宿主,水禽和豬是病毒主要的擴增宿主。 團隊研究發現,GI 型相對於GIII型在水禽宿主中具有適應性優勢,能夠引起雛鴨產生滴度更高、持續時間更長的病毒血症。而宿主適應性差異被認為可能是引起日本腦炎病毒基因型轉換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 飛翔於水中的鳥類-企鵝
    並在距海岸線18公裡的冰層上繁殖。據估計,2009年總數量約為30萬對成年鳥。斑嘴環企鵝是唯一於非洲繁殖的企鵝,全年都會繁殖,主要由2月開始。雌鳥每窩會生兩蛋,38-42天孵化。洪氏環企鵝分布於南美洲的企鵝,主要在秘魯和智利沿岸繁殖。
  • 去年珠海長隆企鵝保育工作成績亮眼 42隻企鵝誕生珠海
    企鵝的繁育期,是企鵝保育員們最忙碌的時間。 大洋網訊 2020年新年伊始,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交出了2019年企鵝保育工作的成績單:全年共繁殖42隻新生企鵝,其中寒帶白眉企鵝繁殖取得重大突破,出殼幼雛實現了100%的成活率;目前,長隆的企鵝繁殖是全球低緯度繁殖企鵝的唯一有記錄地區。
  • 趵突泉裡養海豹 讓企鵝背書包 這樣好嗎?
    視頻的主角是呆萌又可愛的海豹和企鵝,而引發網友質疑的原因,則來自它們近期的遭遇。海豹患眼疾 「趵突泉養海豹」引網友質疑 位於山東濟南的趵突泉景區養了兩隻海豹,供遊客觀賞。近日,有網友反映,其中一隻海豹可能患了眼疾。此後,「趵突泉養海豹」「經營是否合規」等問題引發網友關注。14日,山東省濟南市農業局漁業管理辦公室對趵突泉經營利用海豹進行了監督檢查。
  •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把企鵝運到北極,企鵝能生存嗎?
    其實北極是有過企鵝的。為什麼北極沒企鵝?因為你不知道。其實在歐洲大航海時代的時候,就有很多歐洲的航海家在北極發現企鵝了。不過北極的企鵝和南極的企鵝其實根本不一樣,北極的企鵝是一種大海鳥,而南極的企鵝則是一種大海雀,它們雖然名字是一樣的,但本質上完全不同。
  • 企鵝「排隊烤火」?我可能看見了假企鵝……
    在我的印象裡, 企鵝就是南北極常見的動物 比如,這樣 其實,這是特殊的兩個企鵝群種 叫做斑嘴環企鵝、麥哲倫企鵝
  • 氣候變化重創南極,這種企鵝或將走向滅絕
    帝企鵝數量下降是明顯的,它們的種群下降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氣候環境的改變,冰川融化使得企鵝繁殖和捕食場所改變,科學家們認為,南極地表因為氣候改變而發生的變化將使得企鵝覓食的距離變長,這對帝企鵝的捕食和育種不利。隨著南極氣候的近一步變化,這可能將使得帝企鵝不得不遷徙,如果溫室氣體繼續按照目前的效率進行排放,大約110萬的帝企鵝將被迫搬遷直至消失。
  • 國際社會全力應對非洲蝗災—新聞—科學網
    在政府和科學家努力控制這些昆蟲的同時,至少有2000萬人處於危險之中。 在肯亞,一個異常大的蝗群佔據了2400平方公裡的面積,這比美國紐約市的3倍還要大。蝗群通常可佔據100平方公裡。即使是這樣的規模,它們也能容納40億至80億隻蝗蟲,其吞食能力至少相當於350萬人一天的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