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為何難治癒?中醫專家詳解

2020-12-19 瀟湘名醫

原標題:潰瘍性結腸炎為何難治癒?中醫專家詳解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為避免因舊病惡化等導致影響國政,決定辭去首相一職,此前2007年12月首次出任首相的安倍就曾因健康惡化而宣布辭任首相,安倍17歲就患上潰瘍性結腸炎,導致安倍兩次辭職的疾病就是潰瘍性結腸炎,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為什麼這麼難以治癒而且反覆復發呢?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脾胃肝膽科主任醫師 孟捷

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

腹瀉、黏液膿血便是UC最常見的症狀,其他症狀取決於病變累及部位與嚴重程度,可伴腹痛、裡急後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病程多在4~6周以上;也可伴有關節、皮膚、黏膜、眼、肝膽等器官受累的腸外表現,關節損害(如外周關節炎、脊柱關節炎等)的發生率較其他腸外表現發生率高。

潰瘍性結腸炎是什麼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明確、以結直腸黏膜連續性、瀰漫性炎症改變為特點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其病變主要限於大腸黏膜和黏膜下層。臨床表現為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病情輕重不等,多呈反覆發作的慢性病程。

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缺乏金標準,需多方面綜合分析,臨床表現、內鏡和組織病理學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UC的診斷要結合上述各方面的指標綜合判斷,仍然強調該疾病是排他性診斷的疾病,部分疑難病例需多學科會診,並特別強調在診斷過程中,如對診斷存有疑慮,需在一定時間(一般為6個月)後複查內鏡及黏膜活組織檢查,綜合患者臨床表現、內鏡和組織病理學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多方面資料,動態觀察、分析患者病情變化,進行二次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不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其影響因素眾多,發生發展機制複雜,大部分患者一旦確診終身患病,且其臨床轉歸多樣、治療 效果難以預測。重視患者的長期管理,有助於降低患者疾病復發頻率和嚴重程度,預防併發症,減少住院和手術切除率,改善其健康狀況。

發病因素主要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因素。當人體免疫力比較差的情況下再加上生活環境不佳、飲食習慣、工作環境等影響,就容易引起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方式

目的:誘導並維持臨床緩解以及黏膜癒合,防治併發症,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強調加強對患者的長期管理,分期、分級、分段治療。

大致分為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分口服、靜脈和灌腸治療。治療根據發作期和緩解期,發作期要根據病情的程度,輕度採用氨基水楊酸口服、灌腸,中度採用氨基水楊酸口服、灌腸、激素、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生物製劑;重度採用靜脈用激素、環孢素、嚴重的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大腸。

中醫藥治療包括口服、灌腸,針灸。

潰瘍性結腸炎的危害

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如營養、發育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症、嚴重腹瀉時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紊亂;重度UC大出血、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可能需要外科手術,術後的生活質量下降;遠期影響是瘢痕狹窄、結腸癌的發病率升高。腸外病變,關節、皮膚黏膜、眼、肝膽。

潰瘍性結腸炎如何灌腸治療

中藥保留灌腸一般將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與斂瘡生肌類藥物配合應用,中成藥有錫類散、康復新液、青黛散。

潰瘍性結腸炎預後如何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其影響因素眾多,發生發展機制複雜,大部分患者一旦確診終身患病,且其臨床轉歸多樣、治療效果難以預測。重視患者的長期管理,有助於降低患者疾病復發頻率和嚴重程度,預防併發症,減少住院和手術切除率,改善其健康狀況。

由於潰瘍性結腸炎大腸癌發病率升高,發病6-8年以上需要定期腸鏡檢查監測癌變。

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中醫主要採取辨證論治:主要分為大腸溼熱、脾虛溼滯、脾腎陽虛、瘀血阻絡、肝鬱脾虛、熱毒熾盛、寒熱錯雜等證型,根據不同證型採取相應的治療法。

活動期溼熱蘊腸,氣血不調,以實證為主;緩解期脾虛溼戀,運化失健,多屬虛實夾雜,寒熱錯雜。

哪些因素導致潰瘍性結腸炎的復發

飲食因素:大量攝入含蛋白(主要是肉類蛋奶)、脂肪和高糖食物,可增加UC復發的危險性。腸道細菌對蛋白質中含硫胺基酸進行降解和發酵,產生以硫化氫為主的多種硫化物,既對結腸細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又間接地改變其蛋白質功能和抗原性。

感染因素感染:感染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所以腸道益生菌維持治療成為預防UC復發的一個新靶點。

精神心理因素:精神壓力和心理因素與UC的復發有密切的關係。精神因素是通過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細菌和黏膜間相互作用及影響黏膜肥大細胞等途徑導致UC復發的。因此,患者應儘量避免勞累、長期腦力勞動、突然精神打擊等不良因素。

安倍兩次辭去首相職務都是因為潰瘍性結腸炎復發,這可能跟其工作的高度緊張,精神壓力大有關係。

能否堅持維持治療:能否維持治療是影響UC復發至關重要的因素。

潰瘍性結腸炎的護理方式

一般護理:注意生活調攝,起居規律,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潔食物,防止腸道感染。適度體育鍛鍊,可以選擇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節奏和緩的非競技體育項目。

針對發作期的護理:活動期選擇低脂流質或低脂少渣半流質飲食。

潰瘍性結腸炎的飲食注意事項

活動期選擇低脂流質或低脂少渣半流質飲食,如含優質蛋白的淡水魚肉、瘦肉、蛋類等,但避免含乳糖蛋白食品,如牛奶;重度患者可予腸內營養製劑;攝入充足的蛋白質, 避免過於辛辣、油炸食物。觀察患者對食物的耐受性,選擇合適的食物。

同時應結合患者的證型與體質因素,如溼熱證患者慎食羊肉等溫性食品,虛寒證患者避免進食生冷食物如海鮮、冷飲、冷菜冷飯等。飲食日誌的記錄有助於患者日常的飲食監測,找出不耐受的飲食以避免食用。

養生粥:溼熱體質的患者可選用荷葉、赤小豆,脾虛體質的患者可選用山藥、薏米、茯苓,芡實。

責任編輯: 小雲

【來源:光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導致安倍兩次辭職 潰瘍性結腸炎為何難以治癒?
    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為避免因舊病惡化等導致影響國政,決定辭去首相一職,此前2007年12月首次出任首相的安倍就曾因健康惡化而宣布辭任首相,安倍17歲就患上潰瘍性結腸炎,導致安倍兩次辭職的疾病就是潰瘍性結腸炎,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這個病為什麼這麼難以治癒而且反覆復發呢?
  • 潰瘍性結腸炎有多厲害?目前尚無治癒藥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而辭職,引起公眾對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病的關注。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病?能治嗎?怎麼預防?本期請專家分析答疑。好比柔軟的腸道變成了硬管子潰瘍性結腸炎是一個非特異性的腸道炎症,病因不明,潰瘍性結腸炎與克羅恩病合稱為炎症性腸病。
  • 嚴重時病人每天去30次廁所,潰瘍性結腸炎很難治癒
    (健康時報記者徐婷婷 郝倩玉 趙萌萌 王楠 實習記者陳琳輝) 66歲的安倍晉三剛打破紀錄,成為日本史上在位最久的首相,卻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二次辭任首相。安倍17歲患病,至今已被潰瘍性結腸炎折磨49年,而這種病情反覆、難以治癒的「富貴病」正在困擾越來越多的人。
  • 潰瘍性結腸炎的新見解
    在英國,多達一百分之一的人會在其一生中患上潰瘍性結腸炎,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癌症,這些疾病共影響260,000人。其中腸修復是依賴於與在腸道中細菌的相互作用。 蘭開斯特大學的Rachael Rigby博士說:「發達國家潰瘍性結腸炎持續增加的潛在原因包括腸道腸道微生物的變化。
  • 潰瘍性結腸炎如何用藥
    今日新知:潰瘍性結腸炎點擊播放 GIF 0.3M潰瘍性結腸炎能治癒嗎?潰瘍性結腸炎是炎症性腸炎的一種,目前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終身性疾病,但患者不必沮喪,雖然無法根治,患者卻可以在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過正常的生活,當然前提是配合醫生的治療,特別是不可忽視在非發病期的維持治療。康復新液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中,藥理性能穩定,不良反應少,僅需局用藥,治療方法簡便易行,患者耐受性和順從性好,方便安全。
  • 潰瘍性結腸炎可怕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能吃什麼水果?
    潰瘍性結腸炎作為一種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多發於20~30歲,會造成患者腹瀉、腹痛、嘔吐、消瘦等症狀,甚至會引起全身的高熱,給患者的精神和身體都帶來了非常大的折磨,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學習生活。有些患者在患上潰瘍性結腸炎的時候十分害怕,感覺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並且非常可怕,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潰瘍性結腸炎可怕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症,我們國家發病率越來越高,現在的發病率大概每十萬人當中,大概有四到五個這樣的患者。所以發病率目前來說還不是太高,但是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跟我們國家的工業化經濟發達飲食,還有患者的心理壓力等有一定的關係。
  • 安倍晉三辭去首相職務,潰瘍性結腸炎真的是不治之症嗎?
    這個頑疾叫「潰瘍性結腸炎」。這種名字聽上去並沒多麼嚴重的疾病,為何會讓一國首相一度因它而離任?很多人說這是一種不治之症,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是否正確。01潰瘍性結腸炎因何而起仍然是未解之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的炎症性疾病,是日本厚生省指定的難治疾病,編號97(指定難病97號)。
  • 安倍晉三兩次因潰瘍性結腸炎辭職,這疾病嚴重嗎?可治癒嗎?
    安倍晉三竟然兩次因為潰瘍性結腸炎,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那潰瘍性結腸炎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呢?這個疾病能夠治癒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確的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直腸和結腸炎,是腸潰瘍。好發的部位就在大腸、直腸、乙狀結腸。主要的病理改變就是形成潰瘍。
  • 潰瘍性結腸炎有多厲害?(健康直通車(第33站))
    徐 駿作(新華社發)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而辭職,引起公眾對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病的關注。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病?能治嗎?怎麼預防?本期請專家分析答疑。據悉,安倍首次診斷前,症狀已反覆出現了10年,足可見潰瘍性結腸炎診斷之難。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醫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楊雲生說,近十年來中國乃至亞太地區,潰瘍性結腸炎發病人數呈增長狀態,且沿海地區的發病率高於內陸地區。
  • 得了潰瘍性結腸炎怎麼辦?該怎樣治療?
    近年來,潰瘍性結腸炎在我國發病率越來越高,在我國病情較輕,但還是十分常見。它是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多以20~50歲為多見,男女發病率相差不多。病變大多數最先開始於直腸或者是結腸,然後繼而蔓延至周圍腸組織,少數會累及全結腸。所以這種病變具有瀰漫性和連續性。
  • 潰瘍性結腸炎:嚴重時病人每天去30次廁所
    (健康時報記者 趙萌萌 王楠)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辭去首相,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潰瘍性結腸炎究竟是種什麼病?為何幾十年都不好?治療難點在哪裡?潰瘍性結腸炎是什麼病?楊雲生教授: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非特異性結腸炎症性疾病,是較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腹痛、腹瀉,大便帶有黏液、膿血等。如果出現這些症狀,需要及時就診。
  • 潰瘍性結腸炎很兇猛,3個症狀別忽視
    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等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典型症狀,發作時患者一吃就拉,不吃也拉,嚴重時一天要上幾十次廁所,導致營養不良,甚至休克。 雖然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不明確,但專家普遍認為與免疫、遺傳、環境和腸道感染等多因素有關。
  • 潰瘍性結腸炎時飲食和營養方面的知識
    改變飲食習慣不能治癒潰瘍性結腸炎。但是在疾病發作期間,某些食物可能比其他食物加重您的症狀。此外,由於潰瘍性結腸炎容易引起腹瀉,因此在爆發時,補充損失的水分並保持水分很重要。當疾病緩解時-不會引起症狀-專家建議,只需均衡飲食即可提供健康所需的基本營養。您限制的食物越少,越容易完成潰瘍性結腸炎可以吃什麼食物?
  • 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什麼病?
    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什麼病?許多人都在問,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個什麼病?能嚴重到什麼程度以至於一個國家的首相都會辭職?潰瘍性結腸炎能不能治得好?如果腸鏡報告上診斷為結腸慢性炎,是不是就是潰瘍性結腸炎呢?
  • 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治之症」嗎?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張陽 黃睿 莊燕妍)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決定辭去首相一職。據悉,安倍晉三17歲患上潰瘍性結腸炎,至今近50年也沒有治好。究竟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是不治之症呢?
  • 小心是潰瘍性結腸炎,醫生教你分辨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出病因,以及完全治癒的方法。並且它會隨著時間而發展,持續影響結腸的更多區域,有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是數年,影響的區域越大,也就越嚴重,併發症也會隨之更嚴重。那麼應該如何分辨得了潰瘍性結腸炎呢?
  • 得了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吃什麼好?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結、直腸黏膜的瀰漫性炎症,其臨床特點為原因不明的、時好時壞血性腹瀉。難以設想如此一個破壞性疾病卻無一個可確定的病因或一個特異的內科治療方法。雖然切除全部病變的結、直腸可完全治癒此病;但付出的代價將是有可能從此終身腹部迴腸造口。
  • 安倍晉三因潰瘍性大腸炎辭職,此病很難治癒,糞便移植有奇效
    潰瘍性結腸炎還可以累計其他器官,例如眼睛、皮膚、骨關節、肝臟等臟器,出現一系列的臨床表現。如何診斷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應該如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最常累及直腸和乙狀結腸,也可以累及整個大腸,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以及爆發性結腸炎。輕度和中度的潰瘍性結腸炎,首選5-氨基水楊酸類的藥物治療,可以口服,也可以從肛門灌腸給藥,例如美沙拉嗪。
  • 結腸炎患者拉肚子、便血、不能吃涼的,小崔醫生講潰瘍性結腸炎
    這段時間有很多朋友都問我,他們經常拉肚子、甚至有時候會出現便血,是不是結腸炎,今天崔醫生就給大家聊一聊結腸炎,我所說的結腸炎就是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炎其實是一種慢性結腸潰瘍性 疾病,這種疾病會損傷患者的腸黏膜,病情遷延不愈,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
  • 克羅恩病——和迫使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一起被稱為「綠色...
    前幾日,我們科普了終結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相生涯的疾病——潰瘍性結腸炎。(點擊了解: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一種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