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潰瘍性結腸炎為何難治癒?中醫專家詳解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為避免因舊病惡化等導致影響國政,決定辭去首相一職,此前2007年12月首次出任首相的安倍就曾因健康惡化而宣布辭任首相,安倍17歲就患上潰瘍性結腸炎,導致安倍兩次辭職的疾病就是潰瘍性結腸炎,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為什麼這麼難以治癒而且反覆復發呢?
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脾胃肝膽科主任醫師 孟捷
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
腹瀉、黏液膿血便是UC最常見的症狀,其他症狀取決於病變累及部位與嚴重程度,可伴腹痛、裡急後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病程多在4~6周以上;也可伴有關節、皮膚、黏膜、眼、肝膽等器官受累的腸外表現,關節損害(如外周關節炎、脊柱關節炎等)的發生率較其他腸外表現發生率高。
潰瘍性結腸炎是什麼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明確、以結直腸黏膜連續性、瀰漫性炎症改變為特點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其病變主要限於大腸黏膜和黏膜下層。臨床表現為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病情輕重不等,多呈反覆發作的慢性病程。
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缺乏金標準,需多方面綜合分析,臨床表現、內鏡和組織病理學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UC的診斷要結合上述各方面的指標綜合判斷,仍然強調該疾病是排他性診斷的疾病,部分疑難病例需多學科會診,並特別強調在診斷過程中,如對診斷存有疑慮,需在一定時間(一般為6個月)後複查內鏡及黏膜活組織檢查,綜合患者臨床表現、內鏡和組織病理學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多方面資料,動態觀察、分析患者病情變化,進行二次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不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其影響因素眾多,發生發展機制複雜,大部分患者一旦確診終身患病,且其臨床轉歸多樣、治療 效果難以預測。重視患者的長期管理,有助於降低患者疾病復發頻率和嚴重程度,預防併發症,減少住院和手術切除率,改善其健康狀況。
發病因素主要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微生物感染、免疫因素。當人體免疫力比較差的情況下再加上生活環境不佳、飲食習慣、工作環境等影響,就容易引起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方式
目的:誘導並維持臨床緩解以及黏膜癒合,防治併發症,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強調加強對患者的長期管理,分期、分級、分段治療。
大致分為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分口服、靜脈和灌腸治療。治療根據發作期和緩解期,發作期要根據病情的程度,輕度採用氨基水楊酸口服、灌腸,中度採用氨基水楊酸口服、灌腸、激素、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生物製劑;重度採用靜脈用激素、環孢素、嚴重的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大腸。
中醫藥治療包括口服、灌腸,針灸。
潰瘍性結腸炎的危害
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如營養、發育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症、嚴重腹瀉時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紊亂;重度UC大出血、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可能需要外科手術,術後的生活質量下降;遠期影響是瘢痕狹窄、結腸癌的發病率升高。腸外病變,關節、皮膚黏膜、眼、肝膽。
潰瘍性結腸炎如何灌腸治療
中藥保留灌腸一般將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與斂瘡生肌類藥物配合應用,中成藥有錫類散、康復新液、青黛散。
潰瘍性結腸炎預後如何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其影響因素眾多,發生發展機制複雜,大部分患者一旦確診終身患病,且其臨床轉歸多樣、治療效果難以預測。重視患者的長期管理,有助於降低患者疾病復發頻率和嚴重程度,預防併發症,減少住院和手術切除率,改善其健康狀況。
由於潰瘍性結腸炎大腸癌發病率升高,發病6-8年以上需要定期腸鏡檢查監測癌變。
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治療
中醫主要採取辨證論治:主要分為大腸溼熱、脾虛溼滯、脾腎陽虛、瘀血阻絡、肝鬱脾虛、熱毒熾盛、寒熱錯雜等證型,根據不同證型採取相應的治療法。
活動期溼熱蘊腸,氣血不調,以實證為主;緩解期脾虛溼戀,運化失健,多屬虛實夾雜,寒熱錯雜。
哪些因素導致潰瘍性結腸炎的復發
飲食因素:大量攝入含蛋白(主要是肉類蛋奶)、脂肪和高糖食物,可增加UC復發的危險性。腸道細菌對蛋白質中含硫胺基酸進行降解和發酵,產生以硫化氫為主的多種硫化物,既對結腸細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又間接地改變其蛋白質功能和抗原性。
感染因素感染:感染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所以腸道益生菌維持治療成為預防UC復發的一個新靶點。
精神心理因素:精神壓力和心理因素與UC的復發有密切的關係。精神因素是通過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細菌和黏膜間相互作用及影響黏膜肥大細胞等途徑導致UC復發的。因此,患者應儘量避免勞累、長期腦力勞動、突然精神打擊等不良因素。
安倍兩次辭去首相職務都是因為潰瘍性結腸炎復發,這可能跟其工作的高度緊張,精神壓力大有關係。
能否堅持維持治療:能否維持治療是影響UC復發至關重要的因素。
潰瘍性結腸炎的護理方式
一般護理:注意生活調攝,起居規律,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潔食物,防止腸道感染。適度體育鍛鍊,可以選擇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節奏和緩的非競技體育項目。
針對發作期的護理:活動期選擇低脂流質或低脂少渣半流質飲食。
潰瘍性結腸炎的飲食注意事項
活動期選擇低脂流質或低脂少渣半流質飲食,如含優質蛋白的淡水魚肉、瘦肉、蛋類等,但避免含乳糖蛋白食品,如牛奶;重度患者可予腸內營養製劑;攝入充足的蛋白質, 避免過於辛辣、油炸食物。觀察患者對食物的耐受性,選擇合適的食物。
同時應結合患者的證型與體質因素,如溼熱證患者慎食羊肉等溫性食品,虛寒證患者避免進食生冷食物如海鮮、冷飲、冷菜冷飯等。飲食日誌的記錄有助於患者日常的飲食監測,找出不耐受的飲食以避免食用。
養生粥:溼熱體質的患者可選用荷葉、赤小豆,脾虛體質的患者可選用山藥、薏米、茯苓,芡實。
責任編輯: 小雲
【來源:光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