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另一種語言呼喚「時間的名字」?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Bonjour 美術館的小泡芙們 收錄於話題#時間的形態2#工作坊5#法語1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巴黎新橋》

(The Pont Neuf),1872年

布面油畫,74釐米×93釐米

在二十世紀初的藝術世界裡,世界的中心還在歐洲,歐洲的藝術文化天堂則在巴黎的左岸——自由的思想,激烈的辯論,更迭變化的藝術語言,一篇又一篇的「主義」宣言,思想者聚會的路邊咖啡館,還有周六晚上六點半開始的詩歌與繪畫客廳沙龍——巴黎就是一場「流動的盛宴」:它迎來送往世界各地的藝術淘金者與探險家,也因浸潤著層出不窮的靈感而長久地生動瑰麗。

巴勃羅·畢卡索,《有稜角的女人》

(The woman with the edge),1901年

布面油彩,49×60釐米

1900年畢卡索來到巴黎,開始了他的藍色時期。之後他雖公開表示既生作西班牙人,自當以西班牙人死去,後人卻在巴黎警局檔案中發現了他申請成為法國公民的文件。

布朗庫西在巴黎的工作室

1904年,布朗庫西步行月餘跨越2154公裡,從家鄉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來到巴黎塞納河左岸,於是他獨特的藝術語言終於被世界看到,影響了之後一代代的雕塑家、設計師。

索尼婭·德勞內,《布利埃舞場》

(The Bullier Ball),1913年

床墊布面油彩,97×390釐米

1913年,周四的某個夜晚,巴黎最著名的布利埃舞場正熙來攘往,無論藝術家還是市民都在這裡縱情聲色,女士的裙裾與霓虹燈的光影在索尼婭·德勞內廣角畫卷上融化為一片斑斕。

如何通往這場流動的盛宴?

來西岸美術館,你也許可以找到線索。

12月10日,美術館的小泡芙們攜手上海Prélude法語聯合推出《呼喚時間的名字》法語導覽工作坊活動,用藝術和語言架起你與法國的橋。

「呼喚時間的名字」

tour and atelier

導覽與工作坊

西岸美術館正在展出

西岸美術館當前展覽「時間的形態」廣泛地展示了跨度百年的現代藝術流變,同時也集中地展現了現代藝術發軔之初,作為一場革新運動的中心——巴黎,所承載的驚心動魄的藝術文化激變。從而這不僅僅是一個視覺藝術的展覽,更是一個坐落在美術館的沙龍聚會。

本次活動《呼喚時間的名字》由導覽與工坊兩部分組成。你將從展覽啟程,在專業導覽員的陪伴下,感受現代藝術的奇妙,同時學習簡單的法語詞彙以呼喚你眼前的所見之物。

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檔案1965–1988》(Christian Boltanski Archives 1965-1988),1989年,金屬盒、照片、印刷品、檯燈和電線

270 × 693 × 35.5 釐米,裝置整體尺寸可變

導覽結束後,你將來到美術館B1層的workshop參加「時間卡盒」法語工坊。它的靈感來自於「時間的形態」中另一件展品《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檔案1965-1988》——這是幾百隻金屬餅乾盒組成的作品,它們封藏了藝術家過往的照片與檔案,它們是關乎「我是誰」的沉默證言。「法語工坊」將製作書寫了你的姓名和經歷的小盒子,當你做好封起紙盒後,它們就安靜地待在那裡,等待時間來發酵。

若你熱愛藝術的自由,

神往左岸的傳說——

不妨來到上海西岸,在遊歷展覽的同時,感受法國文化與藝術的魅力,學習簡單的法語詞彙,並親手創作一個關於自己的時間盒子。

活動詳情

時間:2020年12月10日 10:20-12:00

流程:導覽60min+工作坊30min

地點:西岸美術館

參與人數:限15人

參與年齡:15歲以上

語言:建議法語零基礎,對法語和法國藝術文化感興趣

費用:480元/人(包含70元常設展門票,精美導覽任務手冊,工作坊卡盒材料)

報名:點擊「閱讀原文」或掃碼活動二維碼獲取報名詳情

活動亮點

導覽深度結合法語元素

邊聽作品故事邊學法語發音,不知不覺什麼都會了

配套專屬法語任務手冊

作品信息和法語筆記,都為你整理好了

好玩好學的法語工作坊

充滿趣味的高效法語啟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作品

時間卡盒參考圖

法語口語學習卡

導覽員簡介

Méliès 錢徐能

L』histoire de l』art et l』art de la culture

(法國文化藝術史方向)

L'école internationale des métiers de la culture et du marché de l』art

(法國巴黎高等文化藝術管理學院IESA)

研究「從名畫中了解希臘神話故事與人物」專題,圍繞專題展開針對羅浮宮特定展廳與畫作的導覽;熱愛法國藝術與文化電影產業。

工作坊領隊

簡介

Marine 吉祥希

MA.,Didactique du français langue étrangère

(法語外語教學法碩士)

Université Sorbonne Nouvelle-Paris 3

(新索邦-巴黎第三大學)

她於詩篇一樣的法語中,融入對於文化和人的關懷。有時,她調皮一笑,你乍然頓悟:原來又掉進她機智有趣的,法語陷阱。

關於

合作夥伴

本次法語工坊的合作夥伴上海Prélude法語,是一個致力於全年齡文化語言推廣的法語教學平臺。Prélude意為「前奏曲」,語言,是文化的前奏曲。Prélude於2014年成立於上海,坐落於蘇州河畔,同時致力於搭建法國與中國文化的雙向交流橋梁。通過咖啡、烹飪、旅行、音樂、禮儀、藝術等多維文化情境,讓參與者沉浸於其中,而精通語言只是第一步,讓參與者溝通文化,理解彼此則是他們更持久的目標。

今晚,我們將身著「同時性」的裙與西裝背心翩翩起舞。

——索尼婭 · 德勞內

Ce soir nous irons danser en robe et gilet simultanés.

—— Sonia Delaunay

原標題:《如何用另一種語言呼喚「時間的名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年少情事鄉愁詩篇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充滿各種或明或暗地比喻。以初戀為題材的電影很多,但《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不單以豐富意象展現情慾暗流的迸發、兩心相知的愉悅,更在朦朧曖昧間從心靈與肉體,反覆探詢自我、尋求認同,在和煦的陽光中,年少情事隨雨霧蒸騰,寫就青春的鄉愁詩篇。
  • 常青藤中華大歷史研學營:跟大飛老師用30種方式呼喚可愛的祖國
    可那時的「中國」並不是指我們這個國家。它指的是哪裡呢?我們口中的「中國」,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你知道中國郵政的logo,來自何尊銘文裡的「中」嗎?這麼說吧,唐朝有一條「廣州通海夷道」,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甚至可以到達非洲東岸。還有,對於很多朝代,大家根本沒有印象。當我問你對「晉」的印象,對「北魏」的印象,對「遼」的印象,你的腦海中可能一無所有……
  • 「輕英語」英美語言大不同:美食篇
    說到了所有人都非常喜歡的「語言大不同」系列,這次我們將深入認識大家最愛的東西:食物。當我們在美國或英國點餐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語言差異讓我們很難決定自己到底該吃什麼?不會有人想要浪費時間在這些煩人的事情上,因此現在就讓我們在旅行之前,找出所有你應該知道的字彙吧!有些不同的英文單字代表著同樣的意思,卻分成英式和美式的用法,下面幾個美食英文單字你了解多少呢?
  • Facebook 推出即時翻譯功能,讓你用44種語言發帖
    而從今天開始,很多 Facebook 還可以選擇在發帖的時候將自己的帖子翻譯成 44 種其他的語言,這樣你的帖子就能在顯示在其他語言使用者的信息流上時就會以他的語言顯示。這是 Facebook 第一次公開測試其「多語發帖」功能,其目標是讓全球用戶都能更方便地跟朋友交流。
  • 「麵包英語」,成人英語培訓的另一種思考
    這與培訓機構的填鴨式教學不無關係,同時很多像英語史、哲學起源……等等完全用來填充教學時間的內容也非常浪費學員的精力。成人英語培訓由於其需求的特殊性,以及對價格更高的敏感度和更難支配的時間都讓傳統的培訓模式在這裡舉步維艱。在這樣並不合適的體系裡成人英語培訓受制於較低的續費率,不得不一再提高課程資費或增加課程強度,使得語言培訓這類本該成體系堅持的東西生生被做成了一錘子買賣。
  • 業界 Facebook 推出即時翻譯功能,讓你用44種語言發帖
    而從今天開始,很多 Facebook 還可以選擇在發帖的時候將自己的帖子翻譯成 44 種其他的語言,這樣你的帖子就能在顯示在其他語言使用者的信息流上時就會以他的語言顯示。這是 Facebook 第一次公開測試其「多語發帖」功能,其目標是讓全球用戶都能更方便地跟朋友交流。
  • 俞敏洪:英文不要再用「嗯、啊、額」,五種方法幫你爭取思考時間
    通常我們會發現,「umm」「er」「and」等等非常常出現在我們的話語中,都在在顯示出我們正在思考要講什麼,可是當下反應不出來。為了解決這個狀況,小編分享了五種不同的方式,讓你下次要在講話的過程,為自己爭取思考時間時,可以派上用場!01.
  • 「另一方面」你還在用 on the other hand 呀?
    另一方面我得工作很長時間,但是從另一方面來想呢,我會賺更多錢。(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注意:用 on the other hand 當然也是正確的,只不過我們在4/6級、雅思託福等的寫作考試中,我相信在一百個考生當中會有九十九個在形容「另一方面」的時候就只會用 on the other hand ,對於考官們來說是一件很厭煩的事情,我們多學幾個表達方法,不光可以豐富我們的表達方法,更可以讓考官們刮目相看呢
  • 計算機能「理解」多少我們的語言了?
    一個有名的例子是「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心有餘而力不足),用當時的翻譯系統譯成俄文再譯回英文就變成了「the vodka is good but the meat is rotten」(伏特加不錯,但肉已腐爛。spirit 有「烈酒」的含義)。
  • 您家孩子的語言能力與「正常發育標準」差多少?
    按兒童月齡劃分的語言發育規律【0歲至3個月】❶ 1個月的時候,嬰兒會發出細小的喉音,2個月時候能發出「哦ー」、「啊ー」等母音。有時也能像和大人交流一樣,輪流發出聲音。這個時期還處於簡單的發音階段;❷ 寶寶的聲音中開始帶有嬰兒的情緒、呼喚和要求;❸ 對人感興趣,對著寶寶說話的時候,寶寶可能會笑。
  • 如何用日語寫自己名字的完美指南!
    他想將自己孩子名字的首字母「F」、「H」和「P」紋(刺青)在自己的肩胛骨位置上面。那個紋身師為他紋身了,而數個星期後,我們在一家中國餐廳吃飯時,那裡的服務生非常真誠地問我們說:「為何你將「流水」這個詞紋在身上」?噢,糟了!(Oops!)日語字母:平假名、漢字和片假名
  • BERT是否完美,語言模型又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語言」呢?
    其中詞法 (Morphology) 規定了詞素如何組成詞 (Word),如"un-deni-able", "go-ing"。句法 (Syntax) 規定了詞如何組成句子 (Sentence)。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因此符號及它們的組合規則都代表著一定的意義 (Meaning)。符號和規則與意義的聯繫是隨意的:中文用「我」表示第一人稱,英文用 "I",日文可以用「わたし」。
  • 寶寶的語言發展裡程碑
    孩子如果較晚才學會說話也沒關係,不過若是到2歲的「語言爆發期」仍沒有進步,建議爸比媽咪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語言發展的遲緩應採積極治療,過了3歲,成效就會大打折扣喔!下面提供「寶寶的語言發展裡程碑」給大家參考:0~2個月寶寶聽到巨大聲響會嚇一跳,這個時期的寶寶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感覺,可能是因為餓了、尿布溼了讓他不舒服,或是想要媽媽抱他,而寶寶開心、感到舒服時,也同樣會發出愉悅的聲音,媽咪們可以注意這時候的寶寶,是不是已經會用眼睛注視著你了呢?
  • 小學當班長,90後從不在黑板上「記名字」,終被班主任「撤職」
    先來感受下堪比22條「軍規」的初中班規:「犯了三條紅線〈網遊、戀愛、黑道〉直接回家」「上課以及自習課期間,嚴禁課堂內發出任何聲音和動作,一旦因為以下情況被記到名字,電話通知家長協同處理……〈包所謂各種有關學習上的互動、補作業、背書、盯著記名字的班委看、桌底下看動漫、傳東西……〉」「班幣可以互相流通,友情互贈,但絕不能用人民幣從持有班幣的同學手中購買
  • 善用5 種「愛的肯定語言」,讓感情升溫、另一半更有自信
    根據心理學博士Gary Chapman 的理論,愛之語分為五種:肯定的話語、收到禮物、優質時間、服務的行動和肢體接觸,而每個人慣用的和喜歡接收到的愛之語不同。如果另一半的愛之語是肯定的話語,那當你不常讚美他時,他可能容易感受不到愛,或變得很沒自信,「不用說,他也會懂」是很多人在感情中擁有的迷思。那要怎麼表達肯定的話語,才能說進對方的心坎裡呢?可以從以下五個要點著手:1.
  • 「馴貓課堂」
    有的主人用響片吸引貓咪的注意力,萬萬不可!這樣混淆了響片的含義。正確使用方法:叫貓咪名字,TA走向你,按響片,給獎勵。錯誤使用方法:按響片,TA走過來,給獎勵。這裡要獎勵的行為是「過來」。用名字呼喚貓咪,不是用響片呼喚3、訓練一定要始終如一。沒有馴不會的動物,只有變幻莫測的馴獸師。注意你自己的肢體語言,不要有過多的動作或聲音。天生對肢體語言敏感的毛孩子們會被主人弄糊塗的。
  • 「你的名字」「聲之形」等名作實景隨處可見!
    「你的名字」「聲之形」等名作實景隨處可見!」、本月中旬上映的「聲之形」等等,隨著這些以岐阜縣各地為舞臺的人氣作品依次搬上熒幕,來到岐阜縣進行聖地巡禮的粉絲們也陸續增多。  首先讓我們看看「你的名字」所帶來的效益吧!
  • 微信語音識別團隊如何避免AI 把「久石讓」聽成「就是了」?
    原標題:《語音識別揭秘,如何讓微信「聽懂」你的心?》從 1972 年,一個孤獨程式設計師對著電腦敲下第一句「hello world」開始,人類與人工智慧的溝通與對話,便從未停止。人類真能教會冰冷的 AI,讓它聽懂我們的話語和呼喚嗎?我們始終憧憬與暢想,技術也正逐漸打破科幻與現實的分野。
  • 如何用「回音法」學英語口語
    我們學習英語十餘年,從小學畢業考、中考、高考、大學四六級、研究生考試……一步步走來,老師嚴格要求我們的聽力閱讀及寫作,但每當要開口說時,他們只鼓勵我們:「敢說就好,講得差沒關係。」這句「鼓勵」仿佛給全體學生設下一道衝不破的迷障,不只限制了學生們英語表達的實力,同時也阻隔了他們與世界進行溝通的能力。   史嘉琳教授來自極冷的美國明尼蘇達州,從小跟爸爸學德文。
  • 「んです」該如何用?
    「んです」是日語教育中的一大盲點,一般來說日語課程很少會詳細解釋它的用法,即使偶有談及,亦只教授文法句型,到最後學習者往往會感到一頭霧水。因此,「んです」在日語中雖然使用頻率極高,但非母語人士說日語時一般都會避開「んです」。事實上甚至連日語教師都會避開「んです」,因為它不存在於中文或英文,是日語獨有的,要解釋它,必須細心分析「んです」在實際使用中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