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名中年男性的相繼自殺身亡登上熱榜。
一位是原成都大學前黨委書記毛洪濤,10月15日投河自盡時50歲。
另一位是湖北省高級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忠斌,10月19日下午在其辦公室自縊身亡。
兩名高官先後自殺身亡
"從未發過朋友圈,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吧。"10月15日早晨6時許,成都大學黨委書記在朋友圈寫下"絕筆信"後失聯,引發公眾強烈的關注。
在大家為毛老師揪心之際,16日噩耗傳來:經確認,毛洪濤的遺體在其位於成都溫江住家附近的江安河畔被找到,系溺水身亡。
原成都大學前黨委書記毛洪濤(圖源:社交網絡)
而這封直指成都大學校長王某的"控訴信",成了他對這個世界的最後的道別。
在這篇滿溢著失望與遺憾的絕筆信中,他自嘲在成都大學這一年多的工作讓他"已是頭破血流",而讓他頭破血流的根源,則是校長王某。
在絕筆信中,毛洪濤控訴校長王某在成都大學建立起的利益集團和獨立王國,不講政治,破壞規矩;拉幫結派,排除異己;管理混亂,隱患叢生;營私舞弊,獨斷專行;中飽私囊,無視群眾利益;短期行為,貽誤事業發展……
10月16日22點35分,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情況通報稱——成都市已成立由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公安局組成的聯合工作組,正在對有關情況進行全面調查。
對毛洪濤自盡的討論還未消散,湖北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張忠斌,在辦公室自縊身亡,短短5天之間,兩位副廳級官員接連自殺,引發唏噓一片。
昨天上午,湖北高院發布通報稱:「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忠斌同志於10月19日中午在辦公室自縊身亡。
據湖北高院發布通報,張忠斌同志身患疾病,長期服藥。公安機關通過現場偵查、調查,排除刑事案件。
湖北省高院內部人士稱,副院長張忠斌身亡一事事發突然,令人想不到。事件發生後,該院領導已迅速介入。
據公開資料顯示,張忠斌1967年生於湖北松滋,現年53歲。自殺之前,他除了擔任湖北高院副院長,還是該院黨組成員、審委會委員、一級高級法官。
從張副院長過去的履歷來看,他一直是在法院系統工作的,1990年從中南政法學院刑法專業碩士畢業後,他便進入了湖北沙市中院,之後的升遷也是在法院系統內部。
在湖北各市級法院任職期間,張忠斌主要負責刑事審判。2006年,他曾在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參與審理了「河南第一貪」、鄭州市委書記王有傑一案,判決結果是死刑緩期兩年執行。這是該院建院以來主審的第一位省部級高官,也是當時河南省落馬的最高級別官員。
從履歷上來看,張忠斌的業務能力似乎深受政法系統認可,在網絡可查的報導中,其做人做事也都「態度端正」。然而,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法院系統的人對其為人「頗有微詞」。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張忠斌平時「彪悍霸道」,與當地某些人士疑似存在「利益輸送」。
張忠斌的出事,在當地一些人眼裡似乎「早有預兆」。
據報導,針對張忠斌自殺身亡事件,湖北省多部門已介入。
官員自殺與腐敗
兩人自殺時間相差不到一周,而且都身居要職,從報導看似乎與官員腐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不免令人唏噓。
毛洪濤在絕筆信中控訴成都大學校長王某「中飽私囊,獨斷專行」自不必說。
關於張忠斌為何選擇自殺,據知情人士透露,張忠斌手下人並不認同湖北高院提及的「張忠斌身患疾病,長期服藥」這一說法,稱他的身體比較健康,平時看不到病痛折磨的情況。
據報導,張忠斌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自殺前3天。10月16日,他主持湖北省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審判執行工作約談會,通報了被約談法院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審判、執行工作的主要統計指標及排位情況。
據財新網報導,張忠斌自殺的當天上午,曾有湖北省相關領導找他談話。到了中午,有友人邀請他一起吃飯時,發現其一反常態,支支吾吾,最終拒絕了邀請。下午3時許,湖北高院工作人員送文件時發現了他的屍體。
另據媒體消息,湖北高院內部對張忠斌的死因說法不一,甚至有人說他「涉腐」「充當保護傘」等。
這種說法雖無直接證據,但張忠斌自殺的時間點實在特殊。
據《湖北日報》10月14日報導,湖北省委第八輪巡視動員部署會召開。按照計劃,湖北省委第四巡視組將對張忠斌所在的湖北高院進行巡視。
除此之外,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中央第二巡視組巡視湖北省工作動員會已經在10月12日召開,中央巡視組將在湖北巡視兩個半月。
巡視工作條例規定,中央巡視組主要受理湖北省領導班子成員和重要崗位領導幹部問題的來信、來電、來訪,重點是關於違反政治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方面的舉報。
網友也對此頗有懷疑。
最近幾年,全國範圍內的反腐工作仍然在有序進行中,隨著越來越多官員的落馬,畏罪自殺的很並不鮮見。
據報導,曾任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副廳長兼呼和浩特市副市長和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等職的正廳級幹部李志斌,於2018年11月1日凌晨在市公安局休息室內自縊身亡。
2019年7月17日,國家開發銀行山東省分行行長鍾小龍在國家開發銀行宿舍春樹園的家中彎曲了手腕。自殺後十六天(7月31日),中央紀委(以下簡稱"中央紀委")發布通知稱,胡懷邦嚴重違反紀律,正在接受紀律檢查和監督調查。
2020年1月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53歲的楊衛澤,成為了2015年首位落馬的副省級官員。媒體報導稱,楊衛澤發現中紀委工作人員後,準備跳樓,不過被摁住了。
……
官員自殺與心理疾病
貪汙、受賄,擔心被紀委查處,是官員的一大壓力源,長期處在高壓力情況下,部分官員難免存在心理疾病。
在湖北高院通報中,提及「張忠斌身患疾病,長期服藥」。目前沒有報導披露他到底得了什麼病,不排除得長期壓力下抑鬱症的可能。
當然,官員心理壓力大並不都是腐敗原因。成都大學前黨委書記毛洪濤在絕筆信中提到,由於自己所在單位的各種問題,導致自身的工作壓力很大,「精神上崩潰、身體已失調」,心理問題顯而易見。
其實,政府官員、國企領導一直都是精神心理問題的高風險人群,他們因心理問題導致的非正常死亡很常見。
而財新網不完全統計,自2003年8月底至2014年4月初,被各級官方認定為自殺的官員有112人,因為抑鬱、壓力大等原因自殺的佔63%。
2020年3月9日,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人民法院女法官周國霞在家中墜樓去世。據悉這位35歲女法官因壓力過大自殺,曾得到「全國法院辦案標兵」的榮譽稱號。
公安部專家、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趙國秋從2007年開始一直在總結誘發官員抑鬱症的原因。他認為,目前誘發因素很多,但壓力是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包括對現狀不滿、工作壓力大、遭遇或目睹不公平、個人升遷受挫、家庭壓力、感情糾葛等。「貪汙、受賄,擔心被紀委查處,也是官員的一大壓力源。」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許毅表示,抑鬱症不同於其他的病,尤其是公務員患了抑鬱症,要是讓別人知道了,他們會感覺特別丟人,甚至前途全失。所以在官員群體中,即使同事和家人,也很難知道他們身邊有人患上了抑鬱症。
在許毅醫生的精神衛生病區,每個患者的姓名、年齡、工作單位、職務等詳細情況也一概不能示人,就連患者在候診大廳等候就診叫號的顯示屏幕上,每人的名字也會隱去其中某字。
有些在公眾場合露面多、知名度高的官員,不便親自到醫院精神衛生科看病,一般會叫秘書電話預約許毅吃個飯或喝個茶。「領導的病是機密,我當然明白什麼意思,過去一聽,果然是抑鬱症。」
「從沒聽說身邊有哪位同事患上了抑鬱症,只聽說有領導提過自己睡眠不好,但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說。」一位公務員說,在官場中,「抑鬱症」這三個字是絕對的禁詞,沒有人會主動提,甚至私下打聽也犯忌諱。「因為組織有規定,患有抑鬱症的官員是不允許被提拔的。」趙國秋強調說。
趙國秋建議,應建立公務員壓力預警機制,定期監測公務員心理健康水平,官員要關心自己的心理,要增強心理上的抗壓性。
趙國秋還提供了公務員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相關的知識和技巧,如認識抑鬱、有效預防自殺;碰到心理問題要敢於面對,學會求助;學會情緒管理,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