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文浩)自今年1月底因疫情原因暫停演出的廣州大劇院,9日在「雲上」迎來了十周年院慶。一場長達十小時的網絡直播從今天早上10:00開始,來自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近150位藝術家逐一亮相為大劇院慶生,廣州大劇院十年舞臺的「高光時刻」也在直播中通過影像逐一回顧。
在運營的十年間,廣州大劇院平均每年上演400多場來自全世界的舞臺藝術作品,曾經鮮有國際頂級名團駕臨的廣州,已成為當今國際演藝版圖上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站。至今已有1300多個中外藝術團體和32000名藝術家先後在廣州大劇院登臺,帶來歌劇、音樂劇、戲曲、話劇、舞蹈、音樂等類型的4038場演出。雖然原定5月舉行的十周年院慶演出季無法如期展開,但這次直播就吸引大批觀眾通過網絡「重回劇場」,並在網上紛紛分享起十年來的劇場記憶。正如國際指揮大師湯沐海在連線視頻中表示:「儘管疫情還未徹底結束,我們還不能在劇場相見,但藝術從來沒有遠離我們。」
國際大咖「雲登臺」,本土院團直播表演獲贊
從昨天早上10點開始,國樂大師方錦龍父子率先出現在廣州大劇院舞臺,以歌劇廳的「星光」為背景,帶來一曲中國風新世紀音樂《照亮》,為活動拉開序幕。方錦龍因在B站跨年晚會上的精彩演出,成為了網友口中「收穫膝蓋最多的人」,昨天方錦龍在演出後就打趣自己「感覺都快飄起來了,(因為)天天都在『雲』上演出」。
這次直播活動分為聲、曲、戲、舞、擁抱未來」五大版塊,藝術家們參與的形式各異,現場演出、錄製「宅家」表演視頻等……歌唱家廖昌永攜弟子戴宸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湖北省歌舞劇院演員馬婭琴在武漢演繹《洪湖赤衛隊》選段《洪湖水浪打浪》,挪威神秘園組合帶來了經典的《春之小夜曲》,卡達愛樂樂團用樂團連線完成了德沃夏克《e小調第九交響曲》片段,小提琴大師呂思清、寧峰、日本國寶太鼓樂團鼓童等都帶來精彩演出,令直播持續高能。
曾在爆款音樂劇《搖滾莫扎特》和《搖滾紅與黑》中飾演主要角色的「老航班」洛朗·班,帶來了新版《失魂交響曲》,給這首「法扎名曲」創新地加入了琵琶、古箏、笛子和二胡等樂器的詮釋。另一個廣州觀眾的老朋友布萊德·裡特爾(2015年「魅影」扮演者)則帶來了全新錄製的抗疫歌曲。作為曾在廣州大劇院演出20場的團隊,義大利TPO劇團帶來一段與中國小朋友共同完成的作品,讓網友大讚創意十足。
「主場作戰」的廣州粵劇院、廣東省木偶劇團、廣東現代舞團、廣州歌舞劇院等的現場演出也精彩不斷,梅花獎得主黎駿聲、陳韻紅演繹了粵劇《花好月圓》片段;大型民族舞劇《醒·獅》身影再現大劇院舞臺,令人倍感振奮;廣州現代舞團在大劇院戶外空間表演了環境舞蹈《舞無處不在》,網友連連稱讚「好美」。
直播還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設置了分會場,因《聲入人心》第一季為觀眾熟悉的歌唱家王凱、洪之光等帶來了原創歌劇《馬可·波羅》中的詠嘆調。《馬可·波羅》劇組演員還實現了「雲聚首」,劉彬濠在廣州現場獻唱,指揮大師湯沐海、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馬頭琴演奏家烏日根、深圳歌劇舞劇院「隔空」合作,重現了劇中片段。
藝術家們送祝福:因為劇院愛上一座城
十年前,廣州市在城市中軸線最核心的位置建造了廣州大劇院,由世界著名設計師、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扎哈·哈迪德設計的「圓潤雙礫」,一經落成就成為受世界矚目的廣州城市新地標。
2010年5月6-9日,著名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執棒的歌劇《圖蘭朵》正式拉開了廣州大劇院的大幕。接下來的時間裡,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此留下了眾多華彩時光,令廣州大劇院成為了華南演藝文化「新高地」。
昨日,藝術家們也給廣州大劇院發來了祝福視頻。郎朗表示:「廣州大劇院這十年給我們的藝術生活帶來了質的飛越。在這個舞臺上有很多經典、精彩的瞬間,對各種類型的藝術創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濮存昕則說:「數字能告訴我們,曾經有多少全世界、全國的優秀團體、劇目、藝術家在這裡演出,曾經有多少觀眾走進劇場,來到這所精神家園享受藝術生活。」他還回憶了年初在廣州演出《林則徐》的情形,表示「希望能很快回去,面對滿場觀眾,對他們掏心窩子表演」。
王蒙、譚盾、于魁智、李勝素、楊麗萍、鄭雲龍、王耀慶、林奕華、黛安娜·達姆嬈等各領域藝術家們也都帶來線上祝福。直播最後,女高音歌唱家和慧通過連線方式,壓軸演唱《我愛這土地》。和慧表示:「因為廣州大劇院,也愛上了這座城市,對這裡有了很深的感情,祝福廣州大劇院未來更創造更多藝術精品。」
值得關注的是,直播中也透露了一些此前未公布的演出計劃,如王耀慶透露將會來廣州演出《培爾·金特》,香港話劇團將帶來《父親》,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團將帶舞劇《李白》來到廣州大劇院等,這些計劃也讓觀眾們有了更多的期待。
連結:
「數讀」廣州大劇院十周年
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發布了記錄著廣州大劇院十年曆程的電子紀念畫冊《拾·載》。畫冊從五大板塊展現廣州大劇院的發展,不僅收錄了十年間眾多演出的精彩瞬間、藝術家籤名、留言、手模,詳細記錄了從廣州大劇院項目立項、建設到運營以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其中還公布了一些有趣的數字:
·十年間廣州大劇院共迎來藝術家32000多人,其中年齡最大90歲、最小5歲;
·共舉辦演出4038場、1900多場藝術活動,累計吸引了500萬市民走進劇院;
·在所有演出中佔比最高的是音樂類演出,達到22%;
·韋伯經典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廣州大劇院2017年度歌劇威爾第《阿依達》、西蒙·拉特爾與柏林愛樂樂團交響音樂會位居廣州大劇院最受歡迎十大演出前三;
·2019年的劇場最為繁忙,歌劇廳使用率到達90%;
·劇場服務人員為藝術家獻上鮮花5870束;
·藝術家最愛的能量補給是咖啡,十年共飲用7.3萬包;
·十年票房出票總數253萬張,將所有票紙連接起來,長度相當於856個廣州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