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題:就業的時候,興趣與薪酬,你選擇哪個
進一步分析,這個選擇的矛盾分歧應該在於「感興趣但是薪酬低」和「不感興趣但是薪酬高」的矛盾。
持方1:選擇興趣
主辯思路:
1.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選擇」這個話題。出生的時候,我們選擇不了家庭;義務教育的時候,我們選擇不了學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選擇不了學校,是學校選擇我們;甚至選擇專業的時候,我們都選擇不了。這裡有人可能會說了,大學專業不是你自己選的嗎?你錯了,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我們對各個專業的劃分、對社會分工的認知等等都不成熟,做出的選擇大都是在親朋好友的建議下選擇的,不能算是自己的選擇。
2. 所以,我們人生中第一次能自己做選擇的時候,就是選擇第一份工作。這時候沒有父母的約束,因為父母沒有你懂;沒有學校的幹預,學校最多給個建議。在這種情況下,你難道不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喜好,來選擇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嗎?如果此時,你還要被薪酬左右,那麼你將再一次把選擇權交給了社會,因為在現在的社會,沒有哪一份薪酬會讓你吃不飽穿不暖,而計較薪酬的高低無非出於社會的攀比,你只能選擇社會給你分配的相對適合的薪酬,如果低於這個薪酬,你怕社會嘲笑你,所以如此說來,是社會幫你選擇工作,不是你自己選擇。
3. 選擇興趣,是將選擇權交於自己;選擇薪酬,是將選擇權交給他人。自己的人生,不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嗎?豈能任其他事物擺布?
持方2:選擇薪酬
1. 首先要說一下關於「興趣」這個事。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說:「人生最困難的事乃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一件何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你僅僅只是面臨擇業的一張白紙。在沒有經歷社會風雨的洗禮,沒有見識過萬千風景的閱歷的情況下,一個人很難確切地分辨出興趣與誘惑的區別。到底是三分鐘熱情,還是堅持到底的愛好,在沒有切身嘗試的前提下,是很難做出明確地判斷的。但是人生沒有太多豁出去嘗試的機會,因為這種嘗試是具有不確定性的。你真的要為了這種不確定性地嘗試而消耗自己的青春嗎?
2. 相反,薪酬卻不會給你不確定性,也不會讓你難以判斷,是高薪還是低酬,明碼標價在那裡供你選擇,甚至它所代表的意義都那麼直接地體現得出來,高薪意味著更好地生活水平,更高的生活品質。在你有機會選擇一份高薪工作的時候,難道你還要猶豫嗎?
3. 完全不用猶豫,因為你只有擁有了更高的生活品質,你才具備更大的選擇權。更高的生活品質讓你接觸到更多的社會百態,親歷更多元化的社會風物,到那個時候,你或許才會挖掘出,自己的興趣到底在哪裡。而這時候,致力於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興趣帶來的快樂。
現實中的態度:哲學上講,先有物質,然後才有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管是選擇興趣還是薪酬,經濟是前提,建築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