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總共有超過190個以上的國家,這些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面積大小、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巨大。地理位置一般用來描述地理事物的時間和空間關係,包括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絕對位置主要是指經緯度位置,以及演化而來的半球位置、熱量帶位置等;相對位置包括海陸位置、鄰國位置等等。
地理位置有沒有最好的呢?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出發角度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也就無所謂好壞。比如經緯度位置是來確定地表地理事物的位置的,經度分東經和西經,緯度分北緯和南緯,無所謂好壞。比如熱量帶位置,有的國家地處熱帶、有的地處溫帶、有的地處寒帶,也無所謂好壞,不過有些國家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那麼就有豐富的熱量帶了。
目前,我們衡量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好壞主要是從相對位置角度出發,但是也同樣沒有定論。比如海陸位置,以中國和美國為例,中國東臨太平洋,西靠亞歐大陸;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從海洋時代的角度來看美國的優勢明顯,但是如果從陸地運輸的角度來看,中國能夠連接亞非歐三大洲,可能更具優勢。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最好的地理位置是在發生變化的,在古代連接東西南北的陸地交通要地,地理位置最優,而隨著海洋運輸的興起,沿海國家的優勢明顯,扼守海洋交通線要地的國家優勢明顯,比如新加坡、巴拿馬、埃及等國家。從鄰國位置來說,還是以中國和美國為例,中國周邊總共有14個陸地鄰國,而美國只有2個獨立鄰國,那麼是鄰國多好還是少好呢?可能觀點也不會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