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典藝術歷史上,除了四大名著之外,《金瓶梅》可謂是一本集民間傳統文化與藝術為一體的長篇世情小說。它以通俗易懂的口語,描述了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等人之間的愛恨情仇,雖然小說題材出自於《水滸傳》,但是它卻成功超越了《水滸傳》,成為了中國文藝歷史一座閃耀著的藝術豐碑。
而這這位署名為「蘭陵笑笑生」的小說之中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民間俗語,叫做「一日夫妻百日恩」,它的原文是這樣講的:「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一個熱突突人兒,指頭兒似的少了一個,如何不想不疼不思念的!」我們現在都知道,這句話是用來形容夫妻之間的恩愛之情的。但是在《金瓶梅》一書之中,「日」卻並非作為名詞的「一日」來衡量具體的時間,而是作為一個形容詞,那麼「日」究竟是用來形容一種怎樣的意境呢?
這就要從「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古代神話典故說起了。上古神話時期,七仙女是玉皇大帝最為喜歡的女兒,她們前往凡間時發現了一位名叫董永的善良青年,於是就想方設法與他進行親密接觸。儘管董永對七仙女的容貌十分動心,但是董永卻擔心這樣一樁婚姻沒有見證者,於是他順手指著旁邊的大槐樹宣誓說:「大樹不開口,各自兩分手;大樹若開口,姻緣天配就。」
然而問題在於,老槐樹非常樂意成就這段姻緣,因為老槐樹知道七仙女的真實身份,如果自己能夠成為這樁神聖婚姻的見證者的話,那麼自己也有望升入天庭。於是老槐樹激動地開口為董永和七仙女送上祝福,但是由於一時口誤,老槐樹把「百年好合」變為了「百日好合」,結果導致董永和七仙女之間的姻緣止於百日之間。
從董永的故事之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日」並非是具體指某一天的時間,而指的是每一日的時光,它所形容的是夫妻之間在茫茫人海之中相遇的短暫,儘管現實的夫妻生活遠沒有神話故事之中的那樣豐富多彩,平淡的生活之中難免充滿柴米油鹽之間的矛盾,每天的生活似乎都是一如既往的單調,但是即使如此,夫妻之間也能夠互相攙扶下去,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筆者相信這才是所謂的「百日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