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在中國的儒家文化當中,存在著一個叫做相夫教子的成語。它的含義很簡單,就是讓一個有夫之婦的女子,安心在家中輔助自己的丈夫、教育自己的孩子。與此同時,民間還出現了一套男主外女主內的言論,認為女子應當在家中恪守自己的本質,承擔起照顧丈夫和孩子的職責。《孟子題辭》當中的孟母三遷,就是這類女性的代表人物。
相夫教子的觀念
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來到了現代社會,相夫教子被看作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成語。很多女性對這個詞彙非常牴觸,認為它侵犯了自己的權益。這樣的心態轉變是很正常的,畢竟在現代社會,願意恪守這一原則的女性數量越來越少,很多女性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同樣精彩的婚後人生。
除了中國以外,韓國和日本都同樣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在日本有著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女子在婚後就要辭職,專心在家中相夫教子,不能夠外出工作,這個傳言是真實的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上個世紀7、80年代的日本,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只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這類女性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
日本的家庭主婦群體
在日本,男女結婚以後,男性就要承擔外出工作並賺錢養家的職責。如果一個男性結了婚,妻子還要外出工作,男方會認為這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認為這說明了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足以支撐這個家庭。在我們看來,這種想法非常難以理解,但在日本,很多人都秉持著這種想法,我們在看日劇的時候,也經常會看到一些女子在家中做家庭主婦。
只不過到了21世紀以後,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使得越來越多的女性認為,婚後要靠丈夫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歧視行為。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在結婚之後,並不急著生孩子,就是為了能夠繼續在外工作,並擁有自己在婚姻當中的話語權。只不過,這樣的意識轉變在日本正在發生,婚後外出工作的女性數量雖說正在不斷增加,可願意成為一名家庭主婦的女性比例還是呈大多數。
特殊的「太太椅」
日本人發明的「人妻椅」,到底有何作用?說起來,設計這種椅子的初衷,就是為了服務那些廣大在家中相夫教子的日本女性。她們一旦選擇在結婚之後辭去自己的工作,就要承擔在家中做家務的職責,基本上每天都很忙碌,甚至不比在外面工作來得輕鬆。
久而久之,很多家庭主婦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身體問題,就是因為長期體力勞動的原因所致。日本的一個發明家,意識到了家庭主婦長期勞動背後的弊端,設計出了這種椅子,希望能夠讓她們在工作的時候能夠稍作休息。
這種椅子可以被安裝在廚房的櫥櫃旁,可以自由地伸展調節,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家庭主婦,在廚房打掃衛生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坐下休息的空間。畢竟很多家庭主婦在廚房工作的時候,不僅要打掃衛生,還要順勢做一頓可口的菜餚,這一過程就要站立很長時間,會讓女性的身體感到非常疲勞。
椅子的弊端
然而,這種椅子被放到市場之後,銷量並不是特別樂觀,很多人將其買回家之後,用了一段時間之後便將其閒置。很多妻子坦言:不好用,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雖說它主打的噱頭是緩解家庭主婦的疲勞,可論其本質,它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椅子,最多就是增添了伸展和調節的功能,沒有什麼特殊的功效,因此很多人對它的購買意願不是很高。
除此之外,這種椅子的設計不是很完善,家庭主婦坐在上面的時候,非常容易鉤住自己的圍裙。如果不小心用力過猛,那麼圍裙就會被這個椅子扯壞。除此之外,椅子的調節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輕鬆,經常會出現卡頓的情況。總而言之,這個椅子的實用性一般,遠沒有宣傳的那麼好用。
參考資料:《孟子題辭》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