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候炎熱、雷雨較多、空氣溼度大,
是各類火災事故的高發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汽車內遺留氣體打火機、
電動自行車充電用電不規範、
電器設備使用不當等都易誘發火災。
杭州日報科學松果會聯合
杭州賽孚城·鹹亨國際應急安全教育中心,
聯合推出一系列輕鬆有趣的
「家庭安全防範短視頻」
讓孩子們可以輕鬆學習
家庭安全小知識。
這次杭州賽孚城的安全導師們,
做了三個「燃燒」實驗。
通過觀察這些實驗過程,
大家可以對燃燒的原理和防火知識
有進一步的了解。
什麼是燃燒?
燃燒是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或)發煙現象。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叫火災。
燃燒三要素
任何物質發生燃燒,都有一個由未燃物狀態轉向燃燒狀態的過程。燃燒過程的發生和發展,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必要條件,即:可燃物、氧化劑(助燃物)和溫度(著火源)。只有在上述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的情況下可燃物質才能發生燃燒,三個條件無論缺少哪一個,燃燒都不能發生。
1、可燃物
凡是在空氣中(或與其它氧化劑發生化學反應)能夠燃燒的物質稱可燃物,如木材、氫氣、汽油、煤炭、紙張、硫等等。可燃物按其化學組成可分為無機可燃物和有機可燃物兩大類。按其所處的狀態,又可分為可燃固體、可燃液體和可燃氣體三大類。對於這三種狀態的可燃物來說,其燃燒難易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是氣體比較容易燃燒,其次是液體,最後是固體。
有些物質在通常情況下不燃燒,但在特定條件下也能燃燒。例如,鋁本身不燃燒,把鋁碎成粉末,不但會燃燒,甚至飛揚在空氣中時遇火還能發生爆炸。在這種條件下,完全可以說鋁也是可燃物。不過,人們一般還是把鋁作為不燃物對待,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它們並不發生燃燒。
可燃物是燃燒不可缺少的一個首要條件,是燃燒的內因,沒有可燃物燃燒根本不能發生。我們可以利用不可燃物對燃燒物體進行隔離滅火,防止火勢蔓延。
2、氧化劑(助燃物)
能幫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燒的物質,即能與可燃物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稱為氧化劑。通常我們所講的氧化劑(助燃物)是指廣泛存在於空氣中的氧氣。此外,還有能夠提供氧氣的含氧化合物和氯氣等。
缺少與可燃物發生氧化反應的助燃物,如空氣、氧氣,燃燒就不可發生。在生活中油鍋起火蓋鍋蓋利用的就是這個原理。
3、溫度(著火源)
著火源是指供給可燃物與助燃物反應的能量來源。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著火源一般分直接火源和間接火源兩大類。
直接火源主要有:
明火:指生產、生活中的爐火、燈火、燭火、焊接火、吸菸火、撞擊、摩擦打火、機動車輛排氣筒火星、飛火等。
電弧、電火花:指電氣設備、電氣線路、電器開關及漏電打火;電話、手機、BP機等通訊工具火花;靜電火花(物體靜電放電、人體衣物靜電打火、人體集聚靜電對物體放電打火)等。瞬間高壓放電的雷擊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間接火源主要有:
高溫:指高溫加熱、烘烤、積熱不散、機械設備故障發熱、摩擦發熱等。
自燃起火:指在既無明火、又無外來熱源的情況下,物質本身自行發熱、燃燒起火,如黃磷、烷基鋁在空氣中會自行起火;鉀、鈉等金屬遇水著火;易燃可燃物質與氧化劑、過氧化物接觸起火等。
物質在沒有達到自身著火點時,不會燃燒,乾冰滅火器就是利用乾冰升華為氣體二氧化碳的吸熱原理,二氧化碳隔絕空氣,降低火場溫度於著火點之下。
夏季防火
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
1、夏季天氣炎熱,用電量劇增,在單位或家中要注意安全用電,空調等大功率電器設備不宜長時間使用,防止引發電氣火災。
2、夏季溫度高,汽車內切忌放置打火機、罐裝噴劑、香水、移動電源等受熱後易發生爆炸的物品;車主應定期對車輛進行維護保養,防止出現電線老化、接觸不良等現象,排除電器、氣路、油路的安全隱患;車載滅火器要定期檢查更換,確保有效好用。
3、進入人員密集場所時,不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要留意安全出口、滅火器材的位置,熟悉疏散逃生路線。人員密集場所發生火災時,請保持鎮定,可將毛巾、衣服等浸溼捂住口鼻,選擇就近安全出口低頭彎腰、有序撤離,切忌乘坐電梯。
4、夏季高溫,天乾物燥。進入林區遊玩時,不要野炊和吸菸,也不要攜帶火種進入林區,以防引起森林火災。
5、夏季歷來是易燃易爆危險品火災的多發季節。家中要經常檢查供氣管道的接口處是否洩漏,橡膠軟管是否完好。
6、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用火用電,培養孩子的防火安全意識,避免年紀過小的孩子接觸家裡點火用品。
7、如遇火情,第一時間撥打119火警電話,並在安全地區等待,以便引導消防車迅速趕到火災現場救援。
火災無情,警鐘長鳴!
記者 邊曉丹 石擎擎
視頻 李玉萍
編輯 石擎擎
大家都在看
點擊播放 GIF 0.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