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根花卉是多年生草本花卉,生命力強,只要溫度適宜即可周年開花
宿根花卉是多年生草本花卉,在整個一生中既有生命周期的變化,也有年周期的變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年復一年地重複著萌芽、生長、開花、結實、芽或休眠器官的形成和休眠等變化,然後逐漸衰老而死亡。
不同種類的宿根花卉生命周期的長短差距甚大,從數年到數十年。花前成熟期的長短也因種類或品種而異,如射幹、紫松果菊等當年春季播種,當年即可開花;而耬鬥菜、多葉羽扇豆第二年才可開花;鳶尾、芍藥等則要3年以上才能開花。
宿根花卉具有多年存活的地下部。多數種類具有不同粗壯程度的主根、側根和鬚根,主根、側根可存活多年,由根頸部的芽每年萌發形成新的地上部開花、結實,如芍藥、火炬花、松果菊、玉簪等。也有不少種類地下部具根莖,根莖能存活多年,根莖上著生鬚根和芽,每年由根莖的頂芽萌發形成地上部開花、結實,並在葉腋內形成側芽,側芽萌發後繼續橫向延伸形成根狀莖及新的頂芽,如荷包牡丹、鳶尾和玉竹等。但其生長點每年移動,在新的生長季節開始後,生長點萌發形成新個體並開花結實。
在其生活周期中如遇不利環境(如低溫、高溫和乾燥等),植株地上部分枯死,地下部分以休眠狀態越冬、越夏或越過乾熱等時期,至翌年春、秋季或雨季等有利於重新生長的環境後,又開始萌芽、生長和開花。原產於溫帶的耐寒、半耐寒宿根花卉具有休眠特性,其休眠器官芽或蓮座枝需要冬季低溫解除休眠,在翌年春季萌芽生長;原產於熱帶、亞熱帶的常綠宿根花卉,通常只要溫度適宜即可周年開花。
春季開花的種類越冬後在長日照條件下開花;夏季開花的種類需短日照條件下開花或由短日照條件促進其開花。宿根花卉以營養繁殖為主,包括分株和扦插等。應用最普遍的方法是分株繁殖。宿根花卉基部常由根莖、不定根或匍匐莖的萌芽在母體上形成小植株,可以將母株掘起分成數叢,每叢都帶有根、莖、葉、芽,另行栽植,培育成獨立生活的新株。
由於植物種類不同,產生櫱芽的方式也不同,如宿根福祿考、蜀葵等由根部發生萌蘗,形成新株,稱為根櫱苗;萱草、菊花、鳶尾等多由根莖或地下莖發生萌櫱,形成新株,稱為莖櫱苗。為了不影響開花,春季開花的種類應在秋末進行分株,如芍藥、荷包牡丹;而夏、秋季開花的種類宜在早春萌動前分株,如桔梗、萱草宿根福祿考。這種方法簡單,成活率高,並能保持母本的遺傳性狀,常用於優良品種和優良單株的繁殖,但繁殖數量有限,大量繁殖有困難。
此外,有些花卉也可以採用扦插繁殖,扦插法主要有莖插和根插兩種方法。如荷蘭菊、福祿考、隨意草等利用莖段扦插,春、秋季均可,選取健壯的枝條截成8~10cm長,去除下部葉片,插入基質中,保持適宣的溫度、溼度,很快可生根;剪秋羅、肥皂草、蓍草等具有粗壯的根系的種類可以進行根插,將根剪成8~15cm的小段,插於基質中,條件適宜,很快便可再生出不定芽,形成新植株。
有時為了育種或獲得大量植株也採用播種法。多數可用播種繁殖,根據生態習性不同,可分為春播和秋播。播種苗根系發育好,生活力旺盛。通常播種苗比扦插苗或分株苗進入開花期晚,有的1~2年後可開花,也有的要5~6年後才開花。常用播種繁殖的種類主要有馬藺花菖蒲、溪蓀、射於、落新婦、松果菊、柳蘭、蜀葵和千屈菜等。由於宿根花卉一次栽植後多年生長開花,而且根系強大,因此,定植前更應重視土壤改良及基肥施用。整地時要深耕至40~50cm,同時施入大量有機肥作基肥。
栽植深度要適當,一般與根頸齊,過深過淺都不利於花卉生長。由於一次栽種後生長年限較長,植株在原地不斷擴大佔地面積,因此要預計種植年限並留出適宜空間。栽後灌1~2次透水。以後不需精細管理,特別千燥時灌水即可。宿根花卉雖然栽培管理簡單,但只有科學管理,才能很好地發揮宿根花卉的觀賞效果。每年春季首先要澆透解凍水,然後結合翻耕整地進行病蟲害防治和施基肥。對春季開花的種類(如肥皂草、宿根亞麻、叢生福祿考等),花後要及時去掉殘花,並剪除地上部分1/2左右,以促進其二次開花。關於宿根花卉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