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所雙一流大學落戶安徽,為何不選合肥而選擇一座三線城市?

2021-02-08 龍媽扯教育

問餘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安徽上海高校交流合作頻繁

安徽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省份之一,也是人口大省。自從加入長三角後,經濟社會發展更加迅速了。安徽的高等教育發展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雖然比不上江蘇湖北近鄰,但是比河南江西還是強一些的。近來,安徽與上海高校交流合作頻繁。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黨組織書記陳詩一擬提拔交流擔任安徽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上海財經大學招辦主任、教務處處長朱紅軍教授擬到安徽財經大學任常務副校長、黨委副書記。

如果說上面只是安徽上海高校人事方面的交流,那麼近期上海有一所雙一流大學布局安徽,就屬於合作了。

上海中醫藥大學來馬鞍山,設立馬鞍山康復研究院

12月23日,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在該校報告廳舉行,大會上還舉行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馬鞍山康復研究院揭牌儀式。據了解,上海中醫藥大學馬鞍山康復研究院將落戶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研究院將建立合理有效的高技術創新康復產品研發轉化生成機制,構築涵蓋技術研發、企業孵化、產業化開發的全鏈條孵化體系,打造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元複合試驗平臺,建設國際領先的中試孵化基地和人才聚集基地。

從這次揭牌儀式也可以看出,上海中醫藥大學馬鞍山康復研究院主要依託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以及康復醫學院基本情況

我們知道上海的醫學高等教育還是非常發達的,設計以及醫學的高校主要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綜合性大學以及獨立的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不同於前面幾所,主要是以中醫藥為主。

上海中醫藥大學辦學歷史還是比較悠久的,成立於1956年,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現為教育部與上海市「部市共建」的中醫藥院校,入選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上海中醫藥大學師資來說,非常雄厚,擁有4名兩院院士,2名國醫大師,2名全國名中醫,69名上海市名中醫,700多名高級專家和教授。學科實力也是非常厲害,現有中醫外科學、中藥學、中醫內科學及中醫骨傷科學四個國家重點學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該校的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三個學科全部進入最高等級的A+檔,是全國中醫院校中唯一取得3個A+學科的高校。

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是在該校康復醫學高等教育基礎上2010年成立的一個年輕的學院。康復醫學院主要有兩個定位目標,一是國內國際康復醫學理念標準的融合,二是現代康復理念與傳統康復療法技術的結合。從而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有特色的康復醫學人才的學院。康復醫學院現有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的培養體系。在我國康復高等教育上實力居前。

綜述,上海中醫藥大學在我國中醫藥高校中實力非常靠前,康復醫學院在康復醫學教育是也是優勢明顯。

上海中醫藥大學為何不選擇合肥而選擇馬鞍山?

我們知道,近些年合肥發展迅速,是這些年我國城市發展的明星城市之一,還是國家為數不多的綜合性科學中心。馬鞍山被某媒體評為三線城市,與作為省會的合肥比較,資源優勢差距明顯。那麼為什麼上海中醫藥大學選擇馬鞍山呢?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雙方合作願望比較強烈。任何一項合作,雙方沒有合作願望是怎麼也合作不起來的。

第二,馬鞍山地理位置優越。馬鞍山與南京相鄰,離上海也是不遠,可以說說安徽境內離上海最近的城市之一。

第三,隨著老齡社會的加劇,康復醫療以及醫療健康都是有廣闊發展的產業,馬鞍山作為醫改的城市之一,現在也是大力發展醫療健康產業,比如馬鞍山打造現代化中醫特色殘疾人康復基地等。而上海中醫藥大學在康復醫學方面也是優勢明顯,需要更多的實踐平臺。雙方的合作基礎還是比較廣泛而堅實的。

當然了,馬鞍山與上海的交流也是不錯的,馬鞍山最著名的企業馬鋼就加盟了上海寶武鋼鐵。小夥伴們,對於上海這所雙一流大學來馬鞍山建康復研究院,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GDP這麼牛,一座城不能沒有「雙一流」
    首都北京坐擁清北等34所「雙一流」,上海懷抱復交等14所「雙一流」。高教城市TOP2的地位,與其城市經濟地位一樣耀目。2019年上海、北京GDP逼近4萬億元,深圳、廣州不到3萬億。如今,該中心全國有四個,除合肥外,上海、北京、深圳都是一線城市。雖然坐擁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學3所「雙一流」,但與長三角其它城市如上海、南京相比,合肥還有再創地方高水平大學的訴求。此前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有建議提出,將有一定實力的地方大學遷址合肥或者在合肥建立新校區。且看安徽,安徽工業大學在馬鞍山,安徽理工大學在淮南,安徽師範大學在蕪湖,安徽財經大學在蚌埠。
  • 又一所985雙一流大學來浙江,為何選擇落戶嘉興?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將蘿薜易簪纓.嘉興別稱禾城,位於浙江省東部,地處長三角核心地帶,是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旅遊城市。浙江嘉興近些年發展還挺快的,特別是科教這一塊。作為一個不是省會城市不是計劃單列市的普通城市來說,嘉興的科教這一塊是沒有什麼基礎的。近些年嘉興還是引進了許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比如建立中科院國際環境技術研究院、新南威爾斯大學(中國)新能源研究院等高水平創新平臺等。
  • 因為一所大學,臺灣節目狂吹中國這所三線城市為「科技之都」
    繼茶葉蛋、涪陵榨菜、臺灣地區的節目嘉賓又盯上了一樣東西:中國一「三線城市」。之所以給三線城市加雙引號,是因為這座城市早已不是節目嘉賓口中的三線城市,而是一所發展勢頭正猛的二線城市。這座城市就是合肥。在臺灣一節目中,有嘉賓在談到合肥時,就十分激動地說:以前覺得合肥是三線城市,現在可能是中國的「科技之都」。為什麼合肥能受到臺灣節目嘉賓這麼大的關注呢?
  • 安徽理工、湘潭大學將要入選「雙一流」?
    安徽理工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是安徽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湘潭大學也是湖南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他倆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倆實力都不錯,但是,都不在省會城市,甚至不在三線城市,安徽淮南和湖南湘潭都是四線的小城市
  • 請安徽學習河南:不然經費僅8個億的安徽大學可能保不住雙一流了
    發展逐漸失速的安徽大學合肥作為我國城市中的一匹黑馬,用了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便從一座人口不足5萬人的江淮小邑發展到今天的新一線城市,更是被坊間譽為最會風險投資的城市。比經濟上的成就更為亮眼的是,合肥在上海之後獲批為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我國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根據合肥方面發布的建設方案可知,安徽方面將重點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支持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第一輪雙一流建設即將收官,安徽重點支持的三所高校卻顯現出不同的發展勢態。
  • 合肥將新建一所「雙一流」大學,耗資16.76億,這小區有福了
    安徽這幾年經濟發展的很迅速,尤其是合肥的經濟,眾人所知,合肥是安徽的省會,它是一座2000多年的文明古城,也是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也是國家重要的科研基地,和交通樞紐城市,合肥市坐落著幾所高校,211工程重點大學有:安徽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更是有985大學:中國科技技術大學,三所學校實力很強,教學資源豐富,不過呢,合肥又將迎來有所雙一流大學
  • 高考選哪個城市讀大學?看雙一流計劃分析,地域層次分明揭曉答案
    高考填報志願,選大學時肯定會遇到選擇哪個城市求學的問題,其實,對於一所城市來說,如果只有單獨的一所知名大學,顯然是比較孤單的,假若有多所知名大學甚至於形成一個大學群,那麼求學的氛圍肯定會不一樣。學校的多寡,決定了一個城市的學習、科研氛圍,特別是目前很多高校開始組建各種聯盟,或者是打破圍牆的界限,學生可以在同城的不同學校之間學習,那麼我們在高考志願填報時,可以毫不猶豫地去選擇這樣的城市。目前我國有42所一流大學和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合計137所雙一流計劃內的大學,它們的城市分布情況。
  • 江蘇繼南京大學後,又將新添一座985雙一流大學,就落戶在崑山
    同時,江蘇境內的教育資源也十分出眾,例如知名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都是知名的一流大學。這不,江蘇在近日宣布,又將新添一座雙一流985大學,而且就在崑山境內,這所大學就是江蘇與廈門大學聯合創辦的廈門大學崑山研究院。估計很多朋友都會好奇,江蘇境內藏龍臥虎,廈門大學為什麼會把分校區選擇在一座縣級城市之中呢?
  • 北京這所知名211雙一流大學布局西南,為何選擇重慶?
    01北京工業大學布局西南落戶重慶,設立北京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近期重慶日報就有報導說,北京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正式籤約。按照雙方協議,北京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是北京工業大學在西南地區建設的首個地方性研究院,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將重點圍繞高性能工程結構、智能建造、智慧城市等產業方向,打造以科技研發、技術服務、產業孵化、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為核心業務的新型研發機構,提升重慶科技創新能力。北京工業大學作為首批"211"工程大學,首輪「雙一流」大學,還是比較知名有實力的。
  • 中國科大落戶合肥的歷史
    這樣一個世界一流的國家級大學為何不在北京,而在知名度不高的合肥呢?這裡面還有一段少為人知的歷史。其實中國科大的外遷首選不是安徽,他們先後派考察組到河南和湖北沙市去尋找建校的地址。河南的那組,還帶著中國科學院科教組組長劉西堯寫給河南省的親筆信。結果,河南省對中科大搬來河南的意向並不積極,最後以我省還沒有能力接收一所大學給拒絕了。湖北沙市也是如此,他們也委婉地拒絕了中科大的想法。
  • 2020雙一流南信大落戶安徽天長,為何不叫天長校區?原因耐人尋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落戶安徽天長,作為一所雙一流新貴,這所南京的院校為何落戶安徽一個縣級市?這箇中原因,實在耐人尋味。2020年4月2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天長金牛湖產教融合園區,金牛湖校區正式開工奠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金牛湖校區,主要建設5個學院和一個野外觀測站。
  • 安徽省值得推薦的5所大學,3所雙一流,2所省屬重點
    安徽省部分高校名單從學科實力和專業門類角度,小編推薦5所大學,分別是:中國科技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徽醫科大學,三所「雙一流」高校,兩所「省重點」高校,其中,中科大實例最強,還是安徽省唯一「211和985」高校,雙一流中合肥工大在工科實力也不錯,也是一所211高校,作為綜合性大學的安徽大學近年來也入選雙一流大學,以及北京,天津直轄市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引入等等,這充分說明了安徽省的高等教育及科研發展還是很快的。
  • 「雙一流」大學名單公布:安徽3所高校入選
    中國教育在線訊 9月21日,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 中國科大南遷合肥:一座城市與一所高校結緣
    原標題:【70年安徽大事】中國科大南遷合肥:一所城市與一所高校結緣中科大東區大門合肥最美的春季在四月,市民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區黃山路北門進來,在經過一座紫藤纏繞的「老北門」後,便可直抵著名的櫻花大道。
  • 安徽又即將迎來一所「重量級大學」,耗資超16億,就在合肥
    安徽又即將迎來一所「重量級大學」,耗資超16億,就在合肥!看一座城是在未來的發展後勁如何,與當地的科教資源息息相關。在教育文化上越是發達的城市,更有利於吸引人才,為這座城市帶來年輕的勞動力,這也會讓這座城市處於可持續發展階段。說起來,在安徽省內,有這麼一座城市,便是我國重要的科教中心。
  • 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為何中科大最終選擇了安徽
    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為何中科大最終選擇了安徽?其實嚴格來說,不是中科大選擇了安徽,而是安徽主動接納了中科大。改開前大部分省份都很窮,重點在發展經濟,教育不是主要的,包括改開後一段時間,只有自身物質豐富了,才會在其它方面加大投入。
  • 上海廣州下場搶人,二三線城市再不放開落戶就晚了
    繼深圳、杭州向大專以上學歷放開落戶之後,上海、廣州先後鬆綁落戶門檻,以福州為代表的二三線城市則祭出了「零門檻落戶」的大招。一時之間,中國「最有錢」的城市都開始下場搶人了。01廣州,史上最寬鬆落戶政策來了。
  • 校友會中國二線、三線、四線城市大學排名出爐,有你的大學嗎?
    那麼如果按照城市等級來劃分大學,中國二線城市最好的大學又會是哪一所呢?三線城市和四線城市呢?校友會排名就根據城市等級,排列除了一份根據城市等級劃分的大學排行榜。二線城市最好的大學排名在二線城市大學排名中,榜首的是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次為山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 合肥,一座讀大學的寶藏之城
    這幾天,剛好是本科院校第一、二批填報志願開始的日子。 現在選合肥,來得及! 合肥恰好是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是中國綜合性科學中心城市。這個頭銜,意味著大量基礎性科學研究在這座城市布局,而隨著「產學研」的推進,大量新興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紛紛在合肥成立,更有科創名企或在本土成長,或者落戶合肥。
  • 武漢這所211雙一流大學布局西北,為何不選陝西甘肅選擇寧夏?
    211工程是指上世紀末我國為了提升高等教育水平而實施的一項重大的教育計劃,主要是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先後共有112所大學入選211工程,入選的大學也被稱為211大學。新時代以來,又推出了世界一流大學與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那些既入選211,又入選雙一流的大學因此被稱為211雙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