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大師齊白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始終以一顆純真的心,沉浸在藝術之中。這也造就了他筆下的一幅幅名作,飽含自然的鄉土氣息,不被世俗所汙染。但是可想而知,想要得到齊老的真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如退而求其次的收藏其後人的作品,不僅風險小,而且升值潛力大。
在齊白石的眾多後人中,我獨獨喜歡樸喆老師的作品。樸喆身為齊白石的孫媳,自從進入畫壇後,就深受其祖父的影響。她在丈夫齊西來的精心指導下,專攻齊門藝術,並成為了齊派藝術眾多傳人中的佼佼者。我喜歡樸喆老師的作品,是因為她筆下的齊派藝術佳作雖然充滿了齊白石的神韻,卻並不是在一味的模仿齊白石,而是結合了她自己的見解和個人的風格。這樣的作品是以經典為基礎後進行的創新,具有更加強烈的觀賞效果以及藝術收藏的價值。
樸喆,女,1945年生。現為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一級美術師,中國國際出版社書畫特約編輯,出身書畫世家,其夫齊西來為白石老人第七嫡孫,著名書畫藝術家,擅長詩、書、畫、印,尤以治印及篆書為名,在國內外書畫界享有很高聲譽。
樸喆女士在齊白石老人的影響下,在齊西來先生精心指導和幫助下,專攻齊門藝術,對齊派繪畫頗有心得,充分領悟了齊派繪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精神。尤精工筆草蟲,蜻蜓、蟬、螳螂、螞蚱等十餘種昆蟲,畫風細膩,氣韻生動。
在繪畫風格上崇尚齊派藝術中「美、俏、活」的特點,作畫追求意境和情趣;工、寫結合,在用筆、用墨、用色上均體現齊派特點,處處透著齊派藝術風骨,作品形神具至,將齊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表現的淋漓盡致。雖然已過古稀之年,樸喆一直秉承家訓,不遺餘力地傳播和發展齊派藝術!接下來請一起欣賞樸喆老師筆下的國畫蝦,有著怎樣的藝術風採吧!
蝦作為齊白石老人作品中最為著名的題材,似乎也成為了齊派藝術的代名詞。齊派藝術中的蝦,並不完全追求形似,卻能在神態情趣上達到完美的逼真。樸喆老師畫中的蝦,看似都差不多,仔細看後卻發現每一隻蝦的神韻以及體態都大不相同。
只用純水墨畫就,不僅沒有顯得單調乏味,反而能夠給觀者帶來更大的遐想空間。在樸喆老師盡情的筆墨演繹之下,我們眼中的蝦畫仿佛變得生動起來,不再只是黑白色,而是被賦予了紅的、灰的色彩。能夠只用墨色的濃淡變化,就表現出事物完整的形態,這是水墨國畫的魅力,也是樸喆老師高超畫功的體現。
觀賞樸喆老師筆下的蝦趣圖作品,不僅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在體現一場藝術的盛宴。樸喆老師完美的承襲了齊派藝術的畫風,深刻的了解了齊派藝術「妙在似與不似間」的奧妙。只有一朝一夕的練習是無法達到這種水平的,這也是樸喆老師在漫長歲月中日積月累才達到的水平。收藏齊派藝術的蝦畫作品,不僅是一種藝術的傳承、品味的體現,更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家裡掛一幅樸喆老師的國畫蝦作品,大氣典雅、樸素清淡的同時,定能為您營造出一個充滿藝術感的家居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