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武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無論戰場條件如何變化、戰爭形態如何演變,不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亦步亦趨,堅持以我為主,始終居於主動,就能從對方之弱、我方之強上找到勝戰之策。
「領將驅兵敢戰敵,臨軍對壘慣相持。」戰爭的基本矛盾是敵對雙方的激烈鬥爭。戰場如博弈,敵我是對立的、對抗的,雙方總是不按套路出牌,不按規則行事。要想贏得戰場勝利,就要始終牢記拿破崙概括的一條戰爭原則,那就是「不要做敵人希望你做的事」。
毫無疑問,敵人希望你做的事,就是按對方的作戰意圖行事,牽著你的鼻子走,讓你陷入被動、受制於人。然而,戰爭是一種迫使敵人屈服於自己意志的暴力行為,都想置對方於死地,都會想方設法找彆扭、使絆子、挖陷阱。故而,孫子曰:「兵者,詭道也。」「詭」,就是變幻無常,出其不意,讓對手摸不著頭腦。李靖則說:「善用兵者,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這也是講用兵講究聲東擊西,神出鬼沒,使對方難以揣測。總之,雙方都是反其道而行之,以達「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之目的。
毛澤東同志曾講過:「我要優勢和主動,敵人也要這個。從這點上看,戰爭就是兩軍指揮員以軍力財力等項物質基礎作地盤,互爭優勢和主動的主觀能力的競賽。」如何爭取到優勢和主動?我軍戰略戰術的精髓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幾十年的革命戰爭中,我軍正是堅持這一作戰原則,你依靠現代化的武器,我依靠有高度覺悟的廣大軍民;你發揮你的優勢,我發揮我的優勢;你有你的一套打法,我有我的一套打法。不做敵人希望我們做的事,不跟著對手的節奏走,以我之長攻敵之短,以我之短避敵之長,最終戰勝了一個個強敵,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敵人害怕的,正是我們要堅持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敵人希望我們做的事,絕對不能做;而敵人不希望我們做的事,要堅決去幹。紅軍時期,敵我力量懸殊。敵軍想打堂堂之戰,我軍則堅持「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裡操勝券;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正是堅持「七百裡驅十五日」的靈活機動戰術,紅軍如遊龍般穿行於各路敵軍之中,避強擊弱、速戰速決、邊走邊打,讓敵人叫苦不迭卻毫無辦法,一次次損兵折將、鎩羽而歸。
「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如果沒有「我的」一套打法,而是按「你的」戰法擺兵布陣,則正中敵人下懷,結果就是「親者痛,仇者快」。第五次反「圍剿」時,國民黨百萬大軍壓境,明擺著要打消耗戰、堡壘戰、陣地戰。而此時掌握兵權的博古、李德,卻強令紅軍「以堡壘對堡壘」「全線進攻」「禦敵於國門之外」「保衛蘇區每一寸土地」。紅軍失去了往日獨立自主的作戰風格,陷入了死打硬拼的連番苦戰,這正是敵人所希望看到的,最終導致中央蘇區淪陷,紅軍被迫長徵。遵義會議上,毛澤東批評這種戰術打法:「是魯莽家和門外漢的理論和實踐,是絲毫也沒有馬克思主義氣味的東西。」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無論戰場條件如何變化、戰爭形態如何演變,不跟在別人屁股後面亦步亦趨,堅持以我為主,始終居於主動,就能從對方之弱、我方之強上找到勝戰之策。「大路朝天,一人半邊,你走你的,我走我的」,這是一代偉人的磅礴氣勢,也是制勝戰場的不二法則,我們要悟其要義、取其精髓,更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軍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