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個「空調」在身上,新型石墨烯材料可自動降低穿戴者體溫

2020-12-20 鈦媒體APP

文丨學術頭條

好像一到夏天,人們的煩惱就多了起來。無孔不入的蚊子,各種安全事故,黏糊的汗水,超強的紫外線......當然,這一切都歸咎於夏日「炎炎」。為了能涼爽一點,人們也是絞盡腦汁搬出了各種解暑神器,冰棍空調涼蓆已成標配。但讓人苦惱的是,咱也不能隨時隨地把空調掛在身上啊!

咦?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近日,曼徹斯特大學的國家石墨烯研究所就創造性地研發出一種熱適應性服裝。他們利用材料界的新星——石墨烯,使得這種服裝具備自動降低穿戴者體溫的功能。也就是說,穿上這件衣服,就像穿了個空調在身上,俗稱——可穿戴「空調」。

為了演示這一成果,該團隊還開發了一件T恤衫內的原型產品,使穿戴者可以投射肉眼看不見但可以被紅外攝像頭讀取的編碼消息。

我為什麼這麼熱!

要想搞清楚這件服裝的原理,首先我們要真誠地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感到熱?

實際上,人體一直在以紅外光譜中的電磁波的形式來輻射能量。如果一個人身穿一種理想化的材料,這種材料會吸收所有照射到它表面的電磁輻射,並將這些輻射轉化為熱輻射,那麼這一過程就被稱為黑體輻射。此時,熱輻射最強,人也會感到最熱。

因此,在炎熱的氣候中,想要降低體溫,就需要將紅外輻射的全部範圍都反射出去,這可以通過使用紅外透明紡織品來實現。而對於相反的情況,紅外線屏蔽罩(即紅外線不能被成功反射出去)就是使人體能量損失最小化的理想選擇。急救毯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通常被用於處理極端體溫波動的情況。

領導這項研究的 Coskun Kocabas 教授說:「控制熱輻射的能力是多種關鍵應用的必要條件,例如高溫環境下的人體溫度管理。但是,在周圍環境變熱或變涼時保持這些功能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而在此次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就利用石墨烯的出色熱性能與導電性來實現熱適應,即控制熱輻射,以此達到在炎熱的氣候中降低體溫的效果。

石墨烯的高導熱性和柔韌性

我們知道,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的、六角型蜂巢晶體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其厚度為0.335nm左右,是目前為止最薄的二維納米碳材料。

而且,石墨烯材料因其特殊的結構,具有很多特殊性能,優異的電學性能、極高的導熱性、優異的阻隔性能、柔韌性等,「新材料之王」的名號當之無愧。

因次,在此次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就非常巧妙的利用了石墨烯的柔韌性,使其與各類紡織物(如棉、聚酯紗線等)完美結合在一起,最終製成衣物。該設備由紅外透明聚合物層、多層石墨烯(MLG)、織物分離層和導電織物組成。

為了讓這種衣服可以符合實際應用,該團隊還測試了石墨烯在織物上的壓縮和洗滌穩定性,結果證明:棉織物上附著的石墨烯片材電阻和紅外發射率經過力學和水洗試驗,均未出現劣化跡象。這顯示出該裝置具有較高的耐用性和靈活性。

而後,該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發現:將離子可逆地插入石墨烯層中,並調節其電學和光學特性,就可以實現自動的熱輻射調節。

石墨烯設備的紅外輻射動態變化

當電壓為 0 V 時,石墨烯具有高紅外吸收能力,與設備連接的顯示器就會顯示它的實際溫度。而當施加足夠的電壓差(>2.5v)時,離子液體嵌入到石墨烯層中,就會提高它的光學傳導率,從而掩蓋設備的實際溫度。此外,石墨烯作為一個高導熱層,會使織物的面內熱擴散率加倍,增強從底部到表面的熱傳導效率。這在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降低穿戴者的體溫。

打開石墨烯新世界的大門

不難看出,該團隊的研究著重發現了石墨烯紡織設備的電子控制熱輻射功能,再在織物上加上嵌入式傳感器,就可以為交互式服裝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Kocabas教授補充說:「在不同形式的紡織品上成功演示光學特性的調製,可以充分利用纖維結構的廣泛使用,並使能在紅外和電磁波譜其他區域中運行的新技術用於紡織品展示,電磁通信等領域。」

該研究領域的下一步是解決對地球軌道衛星進行動態熱管理的需求。因為軌道上的衛星面對太陽時,會經歷溫度過高的情況。這項技術可以通過控制熱輻射並按需調節衛星溫度,來實現衛星的動態熱管理。

研究人員還在論文中提到,此次開發的石墨烯製備和轉移方法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成熟的紡織基礎設施中,因為這些方法與紡織工業和流水線加工能夠兼容。這意味著或許不久之後,這種可穿戴「空調」衣物能夠得到批量生產,普通人也能買得到。

再等等吧,畢竟,就算買不到,今年夏天也快過去了。

資料來源:https://technuws.com/this-smart-fabric-can-reduce-your-body-temperature/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1694https://www.zmescience.com/science/graphene-clothes-thermal-regulation-18062020/https://www.manchester.ac.uk/discover/news/graphene-smart-textiles-developed-for-heat-adaptive-clothing/

相關焦點

  • 湖南大學製備出最新熱電材料 可制可穿戴電池
    湖南大學製備出最新熱電材料 可製成可穿戴的電池 體溫發電或成現實,掌上設備永不停機? 本報9月12日訊 體溫發電?開水的熱量也可發電?近日,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暉輝首次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熱電材料——1T相二維二硫化鉬柔性熱電材料,能夠利用體溫等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熱來發電,人體「永動機」或成現實。 發電效率 大大超過碳納米管 熱電材料就是利用材料兩面的溫差來發電,如環境溫度和人體溫度之間有差異就能產生電。
  • 石墨烯制智能服裝已經OUT了,2018最新智能面料登場!
    早在2010年,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捧起諾貝爾物理學獎那一刻起,石墨烯這個新型材料一夜之間就變得舉世矚目。而華為總裁任正非也預言,在未來10到20年間,這個新型材料將要超越矽時代。石墨烯智能服裝的誕生接下來的幾年時間,無數科技公司在「石墨烯」上大展拳腳,因此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石墨烯」智能穿戴產品。而墨子星智能科技公司當年也曾因為其柔軟、良好的導熱性、不怕摺疊、可水洗的特性開發過一款以石墨烯面料為主題的智能服裝。
  • 日本人發明可穿戴空調,把空調掛到脖子,Okex:實用
    大家有很多方法來抵抗高溫,比如空調、風扇、太陽傘,但是這些東西要麼比較笨重無法隨身攜帶,要麼降溫效果不是很好。為此,日本科技巨頭富士通則推出了一款可穿戴的空調—Comodo Gear。與其他普通空調不同的是,這款可穿戴空調可以直接套在脖子上就可以實現給身體降溫。它同樣也分為「空調」和「外掛機「兩部分。
  • 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生成可伸展微型超級電容器到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一個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和機械系的Huanyu "Larry" Cheng,Dorothy Quiggle Career教授的領導國際研究團隊下,發展了一個自動充電的,可伸縮的系統用於可穿戴的健康檢測和診斷器件中.該研究團隊成員還有來自中國的閩江大學和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
  • 真正石墨烯發熱片發熱方式是這樣的,你選對了嗎?
    石墨烯發熱材料深入來講,就是物體或者人體的溫度調節器,從遠古的人類採用鑽木取火來進行身體的取暖,到現代使用電力驅動機器與材料實現室內溫度的提升,取暖加熱,在科研創新、能源提練研發道路上,人們通過對比自身需求不斷探索、創造產品功能使之能夠更好滿足對生活質量的補充
  • 石墨烯是什麼材料_2017石墨烯多少錢一克
    根據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標準,單層石墨烯指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二維碳材料。石墨烯是由不多於 10 層的單層石墨烯周期性緊密堆積構成。石墨烯材料泛指與石墨烯相關的、不多於 10 個碳原子層的二維碳材料。   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的二維碳材料,按照碳原子層數可分為單層石墨烯、多層石墨烯及石墨烯微片。
  • 中關村研發出新型石墨烯口罩
    記者昨天從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獲悉,位於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實創科技園區企業中國航發航材院,利用材料技術優勢成功研發出抗菌性更強、透氣性更好、使用時長超48小時的新型石墨烯口罩。中國航發航材院科研人員介紹,石墨烯口罩是在構成普通口罩的紡粘無紡布之間的關鍵過濾層中,創新應用了新型石墨烯聚丙烯熔噴布材料。
  • 石墨烯打造的新型紡織物:穿在身上越熱越涼爽
    石墨烯用來散熱效果相當不錯,如果將這種材質運用到紡織物做成衣服會怎樣?據英國媒體報導稱,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智能紡織品,這種紡織品可以製成適應性服裝,從而使穿著者可以在天熱的時候讓裡面保持涼爽,反之亦然。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可伸縮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可自供電可穿戴設備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煥宇教授科學與力學系的多蘿西·奎格(Dorothy Quiggle)職業發展教授,教授Huanyu" Larry" 程煥宇教授帶領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
  • 拒絕夏季空調寒氣入體 Aika石墨烯發熱空調披肩評測
    夏季雖然炎熱,但是身體卻很容易受寒的季節,為了消暑和美麗會穿著的比較薄,又加上風扇或者空調,寒氣和溼氣就會在不經意間進入到我們的身體裡,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慢性病,比如頸椎、肩膀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地方。吃一塹長一智,今年夏天給自己添了新裝備,一條可以發熱的空調房專用披肩,核心發熱材料是高科技石墨烯。
  • 可穿戴設備要成為物聯網控制中心 必須從三個方向突破
    目前,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物聯網的核心載體,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物聯網控制中心。但是,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發展仍面臨著傳感器技術、大數據技術、續航能力、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一系列問題,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實現突破:關鍵技術的提升是核心未來,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微型化、智能化和網絡化。傳感器尺寸變小,精度提高,同時功耗降低,集成度提高。作業系統將實現高可靠性和可擴展性。
  • 石墨烯新型材料對人體和環境都存在潛在危害
    2004年,兩位俄裔英籍科學家將石墨烯成功從石墨中分離。石墨烯集合世界上最優質的各種材料品質於一身。石墨烯無疑是過去十年,乃至未來幾十年,所有材料「明星」中最耀眼的一顆。如果說20世紀是矽的世紀,神奇的石墨烯則是21世紀新材料的寵兒。早在去年,泰州巨納新能源有限公司就研製出了全球首臺商用石墨烯飛秒光纖雷射器。同時該雷射器還創造了脈衝寬度最短(105fs)和峰值功率最高(70kW)兩項石墨烯飛秒光纖雷射器世界紀錄。在飛秒光纖雷射器領域,石墨烯被認為是取代SESAM的最佳材料。
  • 石墨烯真稀奇 能做壁紙保暖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趙憲庚指出,石墨烯是當今各國最為關注的新材料,發展前景巨大,石墨烯創造的需求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新技術新產業革命。中國是石墨烯資源大國,也是石墨烯研究和應用開發最活躍的國家之一,希望各位院士、專家,各位參會代表,在此次大會上充分交流在石墨烯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的成果和經驗,為中國和世界的石墨烯創新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 習主席訪英將參觀的石墨烯是什麼東東
    據華泰證券的研報統計,截至2015 年5 月,目前涉及石墨烯業務的上市公司有14 家,但僅停留在小規模投資上,並未有一家企業真正形成規模銷售。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範圍內關於石墨烯的出版物和專利數量的領先者,但是在高端研發以及實際應用上,中國的石墨烯產業仍需要走過漫長的路。
  • 可以貼在身上的移動空調 三伏天再也不怕熱了
    一種新型的超薄柔性冷卻器,可以讓你從跑鞋到過熱的智慧型手機上的所有東西都降溫。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很酷的可穿戴設備,但如果你看完我們的介紹,可發現類似這樣的可穿戴設備就很少了。如果你在想為什麼你需要隨身帶著一臺迷你冰箱,那麼想像一下你自己的個人空調可以裝在鞋底、帽子或其他衣服上的場景。在其他情況下,你也可以用這款設備幫助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保持涼爽,以避免設備過熱。這項技術是基於所謂的「電熱效應」,即當電場作用於它時,材料的溫度會發生變化。雖然目前它仍然是一個概念驗證,但它絕對是一個值得讓人興奮的小玩意。
  • 當石墨烯與布料結合,是否會掀起智能服飾的新浪潮?
    另一方面,近年來從服飾擴展到可穿戴設備時選擇與曼徹斯特大學共同合作,更進一步降低製備成本。另一方面,雙管齊下之下,Aika 愛家科技發掘了一片廣大的石墨烯可穿戴領域藍海。陳利軍告訴極客公園,選擇將石墨烯應用在可穿戴領域,很重要的原因是石墨烯的良好導熱性與導電性。
  • 關於可穿戴收集能量的四種技術詳解
    可穿戴設備即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或直接穿在身上的一種可攜式設備。預想的未來中,可穿戴設備將可以通過光線、熱量或是振動來獲取能量。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可以收集能量的可穿戴設備其實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例如日本精工發明了一款電磁發電機,通過用戶的身體運動來為其石英表供電。 不過對當今主要依賴傳感器、計算晶片和通信技術的可穿戴設備來說,這些相對簡單的能量收集方法不再足夠。
  • 科普丨石墨烯材料運用於蒸汽熱敷眼罩的優異性!
    石墨烯是材料界重磅新秀,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一、石墨烯是什麼?石墨烯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有科學家預言石墨烯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業革命,將「徹底改變21世紀」。二、石墨烯面料是什麼?
  • 用於可穿戴設備和軟體機器人的新型可拉伸、自愈和發光的電子材料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可拉伸材料,用於發光電容器設備時,可以在更低的工作電壓下實現高度可見的照明,而且還具有自我修復特性,還能抵禦損壞。"傳統的可拉伸光電材料需要高電壓和高頻率才能達到可見光亮度,這限制了其便攜性和工作壽命。這樣的材料也很難安全、安靜地應用於人機界面,"新加坡國立大學的Asst Prof Tee解釋道。為了克服這些挑戰,新加坡國立大學五名研究人員的團隊在2018年開始研究和實驗可能的解決方案,並在一年後最終開發出了HELIOS。
  • 新型數字開關由石墨烯和氮化硼納米管制成 能更好控制電流
    【每日科技網】  科技日報北京8月16日電 (記者聶翠蓉)科學家將石墨烯和氮化硼納米管結合,製成全新的混合數字開關,可作為電子產品中控制電流的基本元件。未來有望藉此製成不含矽半導體的電晶體,讓計算機、手機、醫學設備和其他電子產品的速度更快、體積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