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發布!專家齊聚深圳,共話服務機器...

2020-12-20 雷鋒網

全球範圍內,機器人是衡量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

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高科技和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慧催生了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加速了服務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滲透。

相對於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更加重視人機互動體驗,用戶和機器人之間的互動頻繁,而且對機器人反饋速度的要求也較高,這對包括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視覺感知、雲計算等在內的人工智慧技術的要求極高。

近五年,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增速高於全球平均增速,市場規模佔全球比例超 25%,同時在產業鏈、產業環境等方面都具備全球競爭優勢,未來有望成為全球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

在疫情催化之下、數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基礎上,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未來仍將迅速擴張且潛力巨大。

2020 年 12 月 17 日,2021 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系列高峰論壇——服務機器人產業及應用研討會暨《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團體標準發布儀式在深圳舉行,政府代表、學術專家、優秀企業家、媒體代表等共話服務機器人產業化落地。研討會由福田區人才服務聯盟單位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主辦,福田區人才工作局指導,共 140 餘人出席研討會,線上觀看人次約 20 萬。

研討會前,就服務機器人產業及應用情況,雷鋒網與深圳市大道智創科技有限公司 CTO 邢志偉、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 CEO 張朝輝、北京雲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子、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龐建新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

規範企業行為,整合上下遊產業資源

研討會開始,深圳市福田區人才工作局副局長蒙泱首先在致辭中提到,希望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對接政府,積極為政府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同時把行業規範、規則標準制定好,推動產業有序發展;要服務好企業,要提升會員企業凝聚力,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空間。

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執行會長範叢明表示:

福田區在全市範圍內首先推出了《福田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政發展若干措施》,福田人才工作局主動作為,積極為轄區人工智慧科研人才制定人才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協會將繼續做好政府的幫手、產業的推手和企業家的助手,為人工智慧產業服務。

隨後,《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規定了移動機器人的定位、導航、避障、脫困、地圖構建、多機器人協同避障和協同交通等項目的性能測試要求和評估方法。

通過制定、實施團體標準,能有效地整合各企業的資源和研發力量,促進優化上下遊產業資源形成產業鏈,在全產業鏈、行業交融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與自主協調能力,助力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峰會論道,共話服務機器人新技術新路徑

會前,雷鋒網與四位服務機器人領域專家展開了一場面對面對話。

就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龐建新首先表示,服務機器人發展至今,已在各個垂直領域深度發展。廣度上,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非常之多,小到家庭、達到國之重器;深度上,服務機器人技術領域更廣。目前,服務機器人被大眾接受的程度也大大提升。龐建新表示:

在醫院場景下,通過 20 多天的快速迭代,優必選科技打造了防疫版機器人,實現了「國內紮根、海外開花」的發展模式。此外,優必選科技也著眼於教育產業和智慧物流,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服務機器人和新基建的結合。

龐建新認為,相比美國,中國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特點是:供應鏈齊全、應用需求大、社會治理更先一步。

北京雲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子談到,相比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行業。服務機器人的關鍵就在於「服務」,旨在對崗位進行增強,降低人力成本。

在談及到酒店場景服務機器人時,楊子向雷鋒網表示:

目前,雲跡科技的酒店送物機器人已在國內 4000-5000 家酒店裡得到應用,未來我們還將深扎這一領域,把這一領域做深做透。未來我們向酒店的不只是單純的送物機器人,我們將提供完整的人機協作方案。

隨後,深圳市大道智創科技有限公司 CTO 邢志偉談到,2016 年服務機器人複合年增長率在 35% 以上,可以說是服務機器人元年。而今年服務機器人行業實現了爆發,包括清潔、安防等場景的商用服務機器人越來越被大眾接受。

邢志偉表示:

機器人不是平板+外殼,服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本質上講,服務機器人的最終落腳點應該是在服務。其意義一是提升行業的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二是服務機器人和傳統行業結合,將會打造一些新的服務價值品類。

在被問到中美服務機器人各自現狀時,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 CEO 張朝輝談到:

其實相比美國,中國的移動機器人起步並不晚。優艾智合的機器人已經通過 60 多個渠道出口到了 20 多個國家,我們和海外最一線的移動機器人公司有過直接的競爭,通過對比就能發現,國內在產品層面上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就現在大家關注的雷射導航技術而言,中國還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除了技術,張朝輝表示我國服務機器人發展還有另一個特點——場景豐富。他表示,國內的服務機器人和很多場景都產生了化學反應。

除了上述對話,研討會上另有三位機器人領域專家學者、企業家帶來了精彩分享。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珠海市嶺南大數據研究院院長朱曉蕊發表了題為《具有社會屬性的智能移動機器人》的演講。她談到,移動機器人具備以下特點:

智能系統感知能力和行動能力日益增強;人與智能系統在日益融合,形成人機共融環境;新型智能移動機器人在未知社會環境中具有學習行人行為模式的能力。

智繪科技創始人張亮作了《多傳感器緊融合的定位與測圖技術》的主題演講。

他表示,多傳感器緊融合定位技術已在多類場景落地使用,主要包括智慧電網、智慧農業以及軍工科技,總應用時間超過了 5 萬小時。

另外,速騰聚創副總裁史毅在題為《雷射雷達在機器人市場中的應用》的演講中,提到了多線雷射雷達在機器人的應用:清潔機器人、安防巡檢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抗疫機器人等。

他認為,多線雷射雷達的特點在於,環境感知能力更強大、軟硬體工具鏈更成熟。

通過本次研討會,專家們多角度深入剖析了服務機器人的現狀和未來,並提出創新的發展理念,為人工智慧與服務機器產業的融合發展倡議新路徑。

期待未來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發布,普渡科技獲評「優秀貢獻單位獎」
    近日,由福田區人才服務聯盟單位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主辦的2021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系列高峰論壇——服務機器人產業及應用研討會暨《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團體標準發布儀式在深圳圓滿舉辦。
  • 精準定位 科沃斯機器人發布Smart Eye視覺導航技術
    【網易智能訊 3月8日消息】2018年3月8日-11日,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在上海拉開帷幕,科沃斯機器人發布全新技術Smart Eye視覺導航,稱要為掃地機器人添上亮一雙「慧眼」。據了解,Smart Eye視覺導航技術是通過166°環境採集攝像頭對於立體空間進行視覺捕捉,配合SLAM算法,實現精準定位、導航移動。
  • 掃地機器人評測:用「視覺」定位的科沃斯機器人,更願意為家庭全面...
    不可否認,每一年科沃斯都在推出全新的掃地機產品,且在技術層面上都有著巨大的改變。而愈發新的產品總會激起我們更大的好奇和「興趣」,因為升級迭代後的「產品」更像是人類歷經時代「世事多變」後,所衍生出的最佳狀態。
  • 機器人管家正走向生活 專家:服務機器人急需行業技術規範
    相對於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更加重視人機互動體驗,用戶和機器人之間的互動頻繁,要求機器人具備高效的反饋速度,也對包括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視覺感知、雲計算等在內的人工智慧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12月17日,在2021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系列高峰論壇上,《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團體標準發布。
  • 【知識】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 ROS是唯一選擇?
    隨著這兩年國內機器人的升溫,自主定位導航技術作為機器人智能化的第一步正不斷引起行業內的重視。為了實現這一功能,不少廠家選擇採用機器人作業系統ROS(Robot Operation System),今天我們就聊一聊ROS系統。  1.什麼是ROS?
  • 坤厚智能:自主導航技術晶片鑄就差異化叉車AGV
    相對於傳統叉車企業及其他AGV企業,蘇州坤厚智能的叉車AGV產品,不僅實現了軟體與硬體的核心技術百分百自主開發,並且自主導航晶片兼容不同產品,成為其差異化競爭的重要籌碼。導航晶片+群控系統的軟實力加持蘇州坤厚智能是一家以機器人定位導航晶片、群控技術、物流倉儲無人自動化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其主要業務集中在KH—NaviKit 定位導航晶片,多機器人群控軟體和基於以上兩個軟體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及醫療機器人等。
  • 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下一站:機器人構建商業服務新場景
    在剛剛過去的雲棲大會「機器革命·人工智慧峰會」上,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正式對外發布由 L4⽆人駕駛新能源⻋和感知基站作為主要載體的⻋路協同技術。自動駕駛領域再迎新玩家,一石激起千層浪,以致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負責該車輛技術研發的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總經理陳麗娟(花名「淺雪」)大部分時間都在回答自動駕駛領域的問題。
  • 「INDEMIND」打造從導航定位到智能決策的全棧式機器人AI視覺方案
    成立於2017年,INDEMIND就將企業關注領域聚焦產業鏈上遊,通過掌握的立體視覺及人工智慧算法,為機器人設備提供建圖、導航、定位、識別、決策等一系列底層技術,在產業鏈上遊做行業標準化的推動者。目前,INDEMIND產品線主要分為兩類,商用大型機器人導航的INDEMIND OS fusion系統和家用小型機器人導航的INDEMIND OS lite系統。兩款產品都是以立體視覺為核心技術,為機器人打造了基本的建圖、定位、導航規劃、智能避障以及決策交互功能。
  • 「極飛科技」發布農業機器人與農場管理系統,想推動農業智能化轉變
    12月19日,在 2020 智慧農業技術大會(SAC)上,「極飛科技」發布了為解決農業生產痛點而設計的最新產品:農業無人車、自動駕駛儀以及智慧農業系統。極飛嘗試通過技術創新,以機器替代勞力,以 AI 科學指導替代人工經驗依賴,賦能農業生產。
  • OpenAI機器手自學解魔方,下一步要實現「自主機器人」
    雖然能夠像人類一樣靈活處理問題的「機器人」遠沒有出現,但AI技術的加速發展讓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一願景。今年9月份的一篇論文中,谷歌公司的一支科學家團隊利用機械手臂進行測試,旨在以最少的訓練數據學會破解魔方;在今年6月份的一次計算機視覺會議上,麻省理工學院也展示了一套AI模型,僅憑視覺數據片段能夠預測物理對象的觸覺感受。
  • 美國滲透率已過10%,從隨機碰撞到自主導航:掃地機器人感知模塊大升級
    服務機器人包含三大核心技術模塊:人機互動及識別模塊、環境感知模塊、運動控制模塊。 其中,感知模塊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實現地圖建模、定位和導航,依賴於各種傳感器、陀螺儀等,是服務機器人的核心。 掃地機器人最早在歐美市場銷售,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機器視覺等AI技術的發展,掃地機器人產品的迭代不斷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升級。目前,市場主流機型可分為隨機式清掃(第一代)、規劃式清掃(第二代)和導航建圖式清掃(第三代),後兩代都具備路徑規劃技術,這使得環境感知模塊的重要性愈發突出。
  • 實現機器人自主移動,雷射導航與視覺導航究竟有何不同?
    打開APP 實現機器人自主移動,雷射導航與視覺導航究竟有何不同? 面對各式各樣的機器人產品,不知你是否也會有和我一樣的疑問——機器人是如何做到精準導航定位的?雷射導航與視覺導航又有何卻別?今天,我們就深入了解一番。 首先大家要明確一個概念——同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簡稱SLAM),通常是指在機器人上,通過對各種傳感器數據進行採集和計算,生成其自身位置姿態的定位和場景地圖信息的系統。
  • 機器人自主移動的秘密,從SLAM技術說起(一)
    智能服務機器人正成為行業的風口浪尖,從清掃機器人開始,家庭陪伴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陸續進入公眾視線。在討論這類機器人是否能解決實際問題時,自主定位導航技術作為機器人智能化的第一步正不斷引起行業內的重視。同時,作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的重要突破口,SLAM技術也成為關注焦點。
  • 機器人專家張正友:機器人技術現狀以及我在騰訊 Robotics X Lab 做...
    「新一代人工智慧院士高峰論壇」在深圳隆重開幕。他的報告題目是《人工智慧和智慧機器人》。張正友博士曾任微軟人工智慧及研究事業部首席研究員和研究經理,是世界著名的計算機視覺和多媒體技術的專家,在立體視覺、三維重建、運動分析、圖像配準、攝像機自標定、人臉表情識別等方面都有開創性的貢獻。他發明的平板攝像機標定法在全世界被普遍採用,被稱之為「張氏方法」。
  • 高仙機器人秦寶星:2019年,服務機器人量產之年
    雷射雷達技術如今已經相對成熟,同時由於不受光照強度的影響,更適合用於定位導航。「但是機器視覺確實是當下一個大趨勢,大家都在研究如何增強其魯棒性,長遠發展來看,二者必然會結合應用。」 雷射雷達用來為定位系統提供具有魯棒性的幾何信息,機器視覺用以提供一些高級的語義信息。 秦寶星以人流量較大的高鐵站為例進行了解讀。
  • 保千裡發大寶商用機器人 掀起服務浪潮
    1月6日下午,保千裡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大劇院舉行新款機器人發布會。源於腰部關節可調重心與麥克拉姆輪、大扭力電機配合,大寶機器人具備強大的負重搬運能力,同時具有託舉、拖拽、抓握與提拉等多種搬運方式,最大負重搬運100公斤,勝過兩個成人勞動力。據了解,目前市面的服務機器人最大搬運能力通常不超過20公斤,應用範圍局限。此外,大寶機器人擁有業內首創的3D SLAM自動建圖導航技術,配合靈敏的視像捕捉技術,大寶擁有行業領先的自主導航能力。
  • 保千裡發布大寶機器人:助力服務業節省成本 提高效率
    中新網1月7日電  1月6日下午,保千裡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大劇院舉行新款機器人發布會。本次發布的大寶機器人為保千裡首款商用服務機器人,採用「網際網路+」的創新設計思路,擁有多項行業領先技術,集辦公、娛樂和載重等功能於一體,是一款技術領先的智勇雙全型機器人。
  • 配送機器人圈再多兩款新品:AI運維+道路預測,最早2020年量產
    這使得配送行業開始尋求不一樣的突破口,隨著機器人導航能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機器視覺近兩年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配送行業中正在尋求的突破口近兩年也被聚焦到(無人)配送機器人。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雙十一快遞單量達到18.8億件;據2019年4月易觀發布的《網際網路餐飲外賣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9》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外賣單量達到4415億件。
  • 創投日報 | 移動操作機器研發商「優艾智合」兩年完成兩輪數千萬元...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 醫療 項目報導: 成立於2017年12月,英漢思機器人(Enhanced Robotics)「以下簡稱「英漢思」」是一家從事輕型動力外骨骼研發的科技企業,專注於在日常生活場景下使用的輕型外骨骼機器人研發
  • 創投日報|「斯坦德機器人」獲1億元B輪融資,「圖格醫療」獲5000...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新工業融資披露:36氪首發 | 「斯坦德機器人」獲1億元B輪融資,引領工業柔性物流多行業落地2016 年,位于波士頓的「ClimaCell」,由 Itai Zlotnik、Rei Goffer 和執行長 Shimon Elkabetz 成立。它是一家提供天氣預測服務的公司,使用了創新的技術,來收集與天氣變化相關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