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範圍內,機器人是衡量國家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重要切入點。
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高科技和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慧催生了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加速了服務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滲透。
相對於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更加重視人機互動體驗,用戶和機器人之間的互動頻繁,而且對機器人反饋速度的要求也較高,這對包括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視覺感知、雲計算等在內的人工智慧技術的要求極高。
近五年,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增速高於全球平均增速,市場規模佔全球比例超 25%,同時在產業鏈、產業環境等方面都具備全球競爭優勢,未來有望成為全球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
在疫情催化之下、數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基礎上,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未來仍將迅速擴張且潛力巨大。
2020 年 12 月 17 日,2021 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系列高峰論壇——服務機器人產業及應用研討會暨《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團體標準發布儀式在深圳舉行,政府代表、學術專家、優秀企業家、媒體代表等共話服務機器人產業化落地。研討會由福田區人才服務聯盟單位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主辦,福田區人才工作局指導,共 140 餘人出席研討會,線上觀看人次約 20 萬。
研討會前,就服務機器人產業及應用情況,雷鋒網與深圳市大道智創科技有限公司 CTO 邢志偉、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 CEO 張朝輝、北京雲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子、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龐建新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
規範企業行為,整合上下遊產業資源
研討會開始,深圳市福田區人才工作局副局長蒙泱首先在致辭中提到,希望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對接政府,積極為政府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同時把行業規範、規則標準制定好,推動產業有序發展;要服務好企業,要提升會員企業凝聚力,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空間。
深圳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執行會長範叢明表示:
福田區在全市範圍內首先推出了《福田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政發展若干措施》,福田人才工作局主動作為,積極為轄區人工智慧科研人才制定人才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協會將繼續做好政府的幫手、產業的推手和企業家的助手,為人工智慧產業服務。
隨後,《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技術規範》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規定了移動機器人的定位、導航、避障、脫困、地圖構建、多機器人協同避障和協同交通等項目的性能測試要求和評估方法。
通過制定、實施團體標準,能有效地整合各企業的資源和研發力量,促進優化上下遊產業資源形成產業鏈,在全產業鏈、行業交融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與自主協調能力,助力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峰會論道,共話服務機器人新技術新路徑
會前,雷鋒網與四位服務機器人領域專家展開了一場面對面對話。
就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龐建新首先表示,服務機器人發展至今,已在各個垂直領域深度發展。廣度上,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非常之多,小到家庭、達到國之重器;深度上,服務機器人技術領域更廣。目前,服務機器人被大眾接受的程度也大大提升。龐建新表示:
在醫院場景下,通過 20 多天的快速迭代,優必選科技打造了防疫版機器人,實現了「國內紮根、海外開花」的發展模式。此外,優必選科技也著眼於教育產業和智慧物流,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服務機器人和新基建的結合。
龐建新認為,相比美國,中國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特點是:供應鏈齊全、應用需求大、社會治理更先一步。
北京雲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子談到,相比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行業。服務機器人的關鍵就在於「服務」,旨在對崗位進行增強,降低人力成本。
在談及到酒店場景服務機器人時,楊子向雷鋒網表示:
目前,雲跡科技的酒店送物機器人已在國內 4000-5000 家酒店裡得到應用,未來我們還將深扎這一領域,把這一領域做深做透。未來我們向酒店的不只是單純的送物機器人,我們將提供完整的人機協作方案。
隨後,深圳市大道智創科技有限公司 CTO 邢志偉談到,2016 年服務機器人複合年增長率在 35% 以上,可以說是服務機器人元年。而今年服務機器人行業實現了爆發,包括清潔、安防等場景的商用服務機器人越來越被大眾接受。
邢志偉表示:
機器人不是平板+外殼,服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本質上講,服務機器人的最終落腳點應該是在服務。其意義一是提升行業的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二是服務機器人和傳統行業結合,將會打造一些新的服務價值品類。
在被問到中美服務機器人各自現狀時,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 CEO 張朝輝談到:
其實相比美國,中國的移動機器人起步並不晚。優艾智合的機器人已經通過 60 多個渠道出口到了 20 多個國家,我們和海外最一線的移動機器人公司有過直接的競爭,通過對比就能發現,國內在產品層面上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就現在大家關注的雷射導航技術而言,中國還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除了技術,張朝輝表示我國服務機器人發展還有另一個特點——場景豐富。他表示,國內的服務機器人和很多場景都產生了化學反應。
除了上述對話,研討會上另有三位機器人領域專家學者、企業家帶來了精彩分享。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珠海市嶺南大數據研究院院長朱曉蕊發表了題為《具有社會屬性的智能移動機器人》的演講。她談到,移動機器人具備以下特點:
智能系統感知能力和行動能力日益增強;人與智能系統在日益融合,形成人機共融環境;新型智能移動機器人在未知社會環境中具有學習行人行為模式的能力。
智繪科技創始人張亮作了《多傳感器緊融合的定位與測圖技術》的主題演講。
他表示,多傳感器緊融合定位技術已在多類場景落地使用,主要包括智慧電網、智慧農業以及軍工科技,總應用時間超過了 5 萬小時。
另外,速騰聚創副總裁史毅在題為《雷射雷達在機器人市場中的應用》的演講中,提到了多線雷射雷達在機器人的應用:清潔機器人、安防巡檢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抗疫機器人等。
他認為,多線雷射雷達的特點在於,環境感知能力更強大、軟硬體工具鏈更成熟。
通過本次研討會,專家們多角度深入剖析了服務機器人的現狀和未來,並提出創新的發展理念,為人工智慧與服務機器產業的融合發展倡議新路徑。
期待未來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