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煙臺山樂群路8號的石厝教堂,每年總有一段時光驚豔福州。一夜風起,教堂旁的銀杏樹只用一種顏色,便把初冬渲染到了極致。在溫煦的陽光下,一樹金黃熠熠發亮。
百年時光裡,石厝教堂與銀杏相依相偎,經歷風雨,成為煙臺山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趕緊追逐這一抹暖黃,去煙臺山看銀杏飄落在時光裡,聽一場歷史的訴說吧。
杏黃樓影,藏著哪些故事?
沿著福州高級中學向前,拐過樂群路的轉角,就看見一株金黃的銀杏,樹下一座藍灰兩色花崗石砌築的哥德式建築巍然而立,這便是石厝教堂。
古樸的雙層小青瓦通風屋面、玲瓏的尖券窗、莊嚴的小型八角形鐘塔,石厝教堂用它獨特的建築美感與宗教氛圍,將人們的思緒帶回老倉山那段厚重的歲月。
1860年,石厝教堂由僑居福州的英國人集資籌建,在英國領事館的幫助下落成。當時,福州煙臺山作為外僑聚居區,常有英國僑民到此彌撒,歐美其他國家的基督教徒也來此地進行宗教活動,故石厝教堂有「國際教堂」之稱。法國文豪、駐福州領事保爾·克洛代爾在經歷了一段熾烈且刻骨銘心的愛情後,於此地舉行婚禮,為石厝教堂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一張老照片,是一個時代的烙印,開啟一段珍貴的記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煙臺山法國領事使館工作的中國葉萱和法國醫生古雅各組織了一支醫療隊,在槍火炮彈中,趕往前線。「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葉萱夜以繼日地救治傷員,從未收取一分補貼。戰後,人們在石厝教堂大門前修築了一座紀念坊,紀念當時赴歐洲參戰而犧牲的福州英國僑民。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後,福州的外國領事館相繼關閉,紀念坊也隨之被摧毀。
曾經,教堂裡的銅鐘,聲音洪亮悠遠,響徹大半個煙臺山。可惜的是,自上世紀50年代,鐘聲就再未響起,附近街坊每每路過此處,都忍不住駐足惋惜。
石厝銀杏,百餘年的相依相偎
教堂雖老,教堂前的那棵銀杏卻更加年長,已有300多年的樹齡,是福州唯一一棵一級百年銀杏。杏葉染金的盛期,無數遊客慕名而至,欣賞這初冬最美的風景。2012年,修繕一新的石厝教堂,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白色的石柱、黑色的鐵藝欄杆,將美麗的風景與遊客隔開,但也保護了如畫的景致。
雖然沒有對外開放,但絲毫不能阻擋人們欣賞古銀杏的熱情。大家圍聚在柵欄前,透過欄間縫隙,用「長槍短炮」拍攝下一幕幕美好的畫面。
小路上、石牆裡、瓦屋頂……滿目金黃,教堂前的臺階被滿滿銀杏葉覆蓋,變成了一條金色臺階。珍貴的百年銀杏樹,和古老的教堂相互輝映,讓教堂顯得更加古樸深邃。微風吹來,銀杏葉隨風飛舞,讓思緒在金黃之間自由翩躚,仿佛時間變慢了。
這棵銀杏是石厝教堂的忠誠守候,也是煙臺山時光的見證,須臾百年,如一場幻夢。
又到一年銀杏翩翩飄落的季節,沙沙響聲在耳邊響起。駐足傾聽,初冬的石厝教堂仿佛將許多故事,娓娓道來……或早或晚,尋個時間,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