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Modern Consensus
作者| Lawrence Lewitinn
編譯 | 張 問
編輯 | 楊舒芳
USDT的市值如今超過20億美元,在加密貨幣市場上有巨大的影響。根據CryptoCompare的數據,在交易所裡,有一半比特幣的交易是通過USDT進行的,美元交易只佔18.7%。
但是一直號稱100%有美元支撐的USDT,究竟有沒有這麼多存款?Modern Consensus採訪了一位網名為Bitfinex』ed的匿名博主,他或她(甚至他們)一直在跟蹤調查Tether(USDT)和Bitfinex,已經超過一年時間,幾乎每條推文都是關於這兩家公司的。
我們編譯了這篇文章,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為了乾貨不被淹沒在進度條裡,下半部分會在明天繼續刊出。
M=Modern Consensus
B=Bitfinex』ed
M:現在你應該很挺興奮的吧。看到它變成這樣你有什麼感覺?
B:我確實很興奮。有很多聰明的人證實了我之前說過的那些東西。
M:你說的那些「聰明的人」都有誰?
B:John Griffin, Amin Shams, Nicholas Weaver, Stephen Palley, Preston Byrne,這只是我能想起來的一部分人,還有很多。
M:那麼,我們就從頭來吧。什麼原因讓你開始調查Bitfinex呢?
B:我曾經是個比特幣愛好者,入行很早。但是我從來不去交易,因為這個東西拿來交易我感覺很荒謬。在監測器上,我會仔細地看交易情況,試著弄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2017年早些時候,就在證交會(SEC)拒絕比特幣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後,我決定要做一些研究。當時SEC在關注操控價格的問題,然後我的想法是「如果SEC錯了,我可以隨時把比特幣買回來。」於是我就先把手裡的比特幣都賣了,然後開始深入研究。
M:SEC有沒有過說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或者比較吸引你的東西呢?
B:並沒有,更多的可以說是直覺吧。我每天都在看那些K線,看圖表,看的時候就覺得比特幣的交易有點可疑。
M:當時你有多少比特幣?
B:這不重要。
M:但是,即使是在2017早期的比特幣的價格,也讓你有足夠的動機去調查,對嗎?
B:沒錯,其實我最早是想買回來的,但是覺得要先做一些調查。你投資的東西,總要先去了解它。
M:比特幣什麼地方吸引你?
B:我有了解過自由市場。比特幣的代碼也很吸引我。
M: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麼,導致你開始懷疑比特幣市場?
B:價格波動的方式在我看來很可疑。有時候,價格波動已經大到足夠讓很多人退出這個市場了,然後價格竟然又回到了波動前的位置。這並不像是市場波動,特別是在並沒有什麼消息引導市場的時候。
M:這種情況只在Bitfinex上出現嗎?還是你在其他地方也見過?
B:大部分都是在Bitfinex上看見的,我主要關注這家交易所。
M:那是在黑客來之前還是之後?(2016年8月,據說當時價值7200萬美元的12萬枚比特幣被盜)
B:這種情況一直有,2016年黑客事件出現前後都有。我看到的第一個危險信號是在2017年3月末,比特幣突然就漲了,很異常。
M:為什麼那個時候突然漲了?
B:當時我也沒弄明白為什麼突然就漲了,重要的是,漲完以後,也沒有回落,很奇怪。
M:所以,價格平白無故就漲上去了?
B:我調查了,但是沒有發現什麼消息。新聞上也沒有,哪兒都沒有說原因。2017年4月4日我聽了Bitfinex首席戰略官Phil Potter的採訪,當時他們已經付清所有債務、贖回了所有「欠條「幣,我以為交易所的用戶早就知道這個「好消息」,所以開始買比特幣抬價格。不過,第二天我發現,Bitfinex把富國銀行給起訴了。
M:我們先捋一捋,這一段內容很關鍵,黑客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
B:Bitfinex聲稱他們被盜了12萬個比特幣,並表示會給出一個安全性的審計和報告,但是這兩樣東西後來他們都沒有提供出來。我覺得黑客事件就是編造出來的。
據我對這個交易所的了解,他們編造黑客事件,就是為了掩蓋他們快要破產倒閉的狀況,然後讓所有用戶平攤這個損失,除了Coinbase之外的所有用戶。還讓用戶去買Bitfinex的股權、發行「欠條」幣,說是以後被盜的比特幣找回來以後可以用。
Bitfinex是現在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圖源/Shutterstock
M:你說,除了Coinbase,是什麼意思?
B:Coinbase在Bitfinex交易所裡有一個帳戶,在用戶平攤損失的時候,並沒有算上Coinbase這個帳戶。當然,他們並沒有到處去說這個事情。
M:是Coinbase沒說?還是Bitfinex?你是怎麼知道的?
B:他倆都沒說。紐約時報的記者Nathaniel Popper說過這個事情。他們要是承認的話,就是件醜聞啊。
當時有不少人賣出比特幣的話可以賺很多錢,也有的人根本沒有比特幣,但是不管你有沒有比特幣,也不管你有多少,Bitfinex都直接強制平攤損失,削減你帳戶裡等價值的幣。這簡直就是強盜。
M:所以他們發行了「欠條」幣?
B:沒錯,「欠條」幣就是讓人們去購買Bitfinex的股權幣BFX,用Bitfinex財務長Giancarlo Devasini的話說,「如果你們想讓損失的錢快點回來,那就趕緊把你手裡的幣轉換成股權,然後把股權賣給另外一個人。」這種事情有另一個叫法,叫龐氏騙局。
M:你剛才說他們自稱比特幣被盜,是為了解決手裡沒有錢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
B:假如你在Bitfinex交易所裡有100萬美元,但是沒有比特幣。然後交易所被盜了,他們直接拿走你36萬美元。並不會考慮被盜的是比特幣,而不是美元。而且,不只是比特幣和美元,交易所裡有的所有幣種都是被直接拿走。
M:換句話說,他們把損失社會化了。
B:如果是單純把損失社會化,他們只針對比特幣就好,把每個人的比特幣拿走36%也說得過去。但是如果這麼做,就解決不了他們快破產的問題,解決不了他們沒有現金的問題。把每個人的美元都搶過來,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需要理由。因此,一個黑客出現了。
本來,這個交易所在2016年8月就應該掛了,就像門頭溝。所以他們只能做一個龐氏騙局,門頭溝之前也是這麼幹的。
M:他們只是搶美元?還是所有的加密貨幣都有份?
B:除了Coinbase,其他人在Bitfinex上擁有的所有東西都少了,不管是什麼形式的財富。我非常懷疑Bitfinex用這部分資金去操控市場了。
M:這36%的資金沒有辦法追蹤嗎?
B:沒法查,他們說會有一個全面的審計,包括安全性審計、報告、財務審計。但是到現在,我一個都沒看見,他們根本沒有提供出來。
M:他們2016年一直在營業,然後怎麼樣了?
B:不出所料,比特幣價格後來回升,然後就到了2017年,市場開始炒作比特幣ETF的消息。
M:SEC拒絕了ETF,然後呢?
B:然後價格就跌了,後來有趣的是,在當時並沒有利好消息的情況下,價格居然回升了,然後又開始波動。
M:那個時候你聽到了Phil Potter的採訪?
B:那時候他們說付清了「被盜的」債務,做了一個非常開心的公告。但實際上,他們人為把公司市值從2億美元漲到了2.5億美元,多出來的5000萬美元的股權賣給了持有BFX幣的人們,剩下的可能是用USDT賠的。
整個採訪中都沒有提到銀行的問題,也沒有人問。但是,有一些人肯定提前知道了銀行的事,所以價格突然就上去了。第二天,富國銀行被起訴的消息傳出來了。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價格上漲跟付清債務沒關係,跟什麼利好消息也沒有關係。
M:多出來的估值是有風投投資了嗎?
B:沒有,估值是他們自己虛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恰好在富國銀行凍結他們帳戶、他們要起訴銀行的時候虛構了一個數字。我十分懷疑他們私下裡跟潛在的買家說了銀行的事情。
M:他們什麼時候公布的這些數字?
B:就在採訪的時候。去年4月4日,第二天就是起訴的時間。
M:他們用USDT付給了誰?
B:不是每個人都把幣轉換成了股權,所以Bitfinex就把USDT記入這些帳戶。但是,當時沒人能從Bitfinex裡取出錢來,這部分錢只能用來買比特幣。我沒有辦法判斷這筆錢到底有沒有存在過,因為沒人取出來過,它只起了抬高比特幣價格的作用。
M:是USDT的發行導致富國銀行凍結了Bitfinex的帳戶嗎?還是因為別的?
B:Bitfinex並不遵守AML/KYC(反洗錢/客戶驗證)的規定,而且這一點還被股東視為一大優勢,所以在我看來,他們只是在假裝遵守AML/KYC。
M:你說假裝遵守是什麼意思?
B:就是有些方法可以讓交易所看起來像是在遵守。比如說,你是個毒販子,你用現金買比特幣。然後把比特幣放進了Bitfinex,在這裡把比特幣換成了美元,根本不需要驗證你的身份。你甚至可以直接在ATM機上操作取現。這就相當於,你不需要任何AML或者KYC就有了一個美元帳戶,這是違法的。
明天的下半部分,我們將跟著Bitfinex』ed,去了解Bitfinex和USDT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