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術留尼旺島現疑似馬航MH370飛機殘骸。
央廣網北京8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當地時間5號,來自馬來西亞、美國、中國、法國和波音公司的代表將在法國土魯斯近郊的「軍備總局航空技術中心」正式展開鑑定工作,以確認殘骸是否屬於MH370。目前,這塊襟副翼殘骸已經確定屬於一架波音777客機,與MH370客機機型相同。
「軍備總局航空技術中心」隸屬於法國國防部,目前約有600名工作人員。這家機構對於飛機失事後的技術調查非常在行,曾經分析過2009年6月1號,法國航空公司AF447失事客機的多塊殘骸,所以這次也承擔了疑似馬航MH370的鑑別工作。那麼,鑑別工作將從哪些方面展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法國記者蔡菲菲帶來事件的最新報導。
據法國媒體報導,專門從事軍用、民用飛機事故調查的法國軍備總局實驗室將首先查驗殘骸上的編號,然後會嘗試通過殘骸的變形程度和狀態來推斷失事原因。波音公司稱,「目的是不僅要找到飛機,同時還要確定曾經發生了什麼及其原因」。
那麼,該殘骸是否與MH370有關聯的判斷最終將如何得出呢?需要哪些依據?中國航空博物館研究員張維表示,零部件的序列號將成為重要線索。
張維:其實在飛機製造過程中,很多小型零件甚至金屬蒙皮上都會打上生產廠家的相關序列號。除了表面上我們看到的這些蒙皮之外,它還會有裡邊的一些加強結構,梁、肋等上面留下一些標註批次、標註產地、標註原材料供應商的序列號碼,或者一些零件號碼。這些號碼都會在計算機中存檔,作為飛機檔案,只要飛機一出廠,這些檔案就會一直保持到退役為止,因此這些序列號很容易被追蹤。當所有這些零件部件被打開,被專業人員拿到,就可以很輕易地看出到底是不是屬於失蹤的馬航飛機。
馬來西亞民航局已經聯絡法屬留尼旺島附近多國的民航部門,希望這些印度洋沿岸國家幫忙留意被海水衝上岸的疑似客機殘骸。廖中萊表示,如果能夠尋獲更多殘骸,就能夠提供失蹤客機的更多線索,專家也能夠進行更具實質性的分析。
過去幾天,法屬留尼旺島民眾一直在海灘上搜尋。不過,留尼旺島當地的海洋學家羅蘭·特羅阿代克,鑑於印度洋複雜的海洋環境以及各種複雜的因素,即使殘骸被確認是屬於MH370,留尼旺島及周邊海域再次出現大量飛機殘骸的概率很低。
羅蘭·特羅阿代克:印度洋洋流寬度很大。留尼旺島相比整個印度洋顯得微不足道。在地圖上看留尼旺島,就像一個大頭針的針尖一樣,有飛機殘骸出現在留尼旺島其實是一件很意外的事。
MH370從失聯到現在接近17個月的時間。不少海洋學家認為,即便這片殘骸確認屬於MH370,根據印度洋洋流反向追溯定位墜機地點並不現實。羅蘭也表示,考慮到不同殘骸及物體的形狀與密度差異很大,它們可能分散在海洋中的不同深度裡。
羅蘭·特羅阿代克:在留尼旺島發現殘骸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殘骸必須要能夠長時間在海面漂浮才可能被衝上岸。一塊殘骸能漂浮在海面上,它必須有不漏水的中空結構。殘骸太重,它就會沉入海底。印度洋的一些區域深度超過4000米,飛機殘骸沉入這麼深的海底後不可能在自然條件下再次浮上海面。
儘管存在上述困難,但澳大利亞聯合協調中心表示,最新發現的殘骸將有助於縮小搜索馬航MH370的範圍,並保證澳方將繼續全力搜尋失蹤客機。澳大利亞調查人員眼下仍在距法屬留尼旺島大約4000公裡的南印度洋海域搜尋,認為客機主體殘骸應該在這片海域。
大連海事大學簡俊教授:這並不是說原來擬定的失事地點搜尋就不重要了。在失事地點沉沒水底的大部分殘骸應該是不會移動的,仍然將會在3000米甚至4000米的海底下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樣的深度下,如果不能精確定位到幾十米或者幾百米之內的話,基本上很難搜尋。等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更多殘骸被發現,接下來將進一步梳理,最後逐步還原整個事件的全貌。
雖然距離揭開謎底還有一段時間,但是各方的關注度一直未減,昨天,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第四十八屆東協外長會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在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的會談中雙方談到了馬航MH370航班下一步工作,中方希望能儘快得到最終結論。
王毅:這涉及到很多家屬,他們一年多來受到的煎熬和內心的痛楚我們感同身受,我們會根據鑑定結果,來負責任地向家屬們做進一步的說明和解釋,而且會敦促和指導主管部門做好相應的下一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