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陝西丹霞地貌群:風+水+億萬年 造就「中國紅谷」

2021-01-07 瀟湘晨報

美國波浪谷,前去遊玩參觀需提前搖號或抽籤,能與其媲美的位於陝北地區的世界級丹霞地貌群,近幾年科研開發利用後,同樣引來世界各地的遊客。這一條由榆林、延安、銅川、鹹陽、寶雞等地區串聯起來的丹霞地貌群,像一條紅絲帶系在陝西地圖「兵俑」脖子上,神奇而又厚重。

為了探秘這片紅色土地,12月初,華商報記者跟隨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地質科技中心主任劉一葉,科技中心新聞宣傳中心副主任安楚,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地質遺蹟調查所副所長、項目負責人吳昊,技術人員王卓勝、祝捷、周欣姝等一行13人,首次在嚴寒季節對陝北甘泉、志丹等地丹霞地貌群進行科考。

12月2日,厚重的黃土高坡被大雪覆蓋過後,披上了一層白棉被。科考人員一行由甘泉縣出行,翻越積雪的山路,行駛一個多小時後到達志丹縣的永寧鎮。翻越道道山後,終於清楚看到圪梁梁簇擁最高的一個山頭——洛河奇峰永寧山。

駐足觀看,永寧山整個山體為紅砂石質,峭崖絕壁,氣勢雄偉,洛河環抱著這座山峰。寒風乍起,驚得山坡樹枝積雪滿天飛舞,吹得科考人員難以站穩。

面對這座突兀的山峰,吳昊介紹,丹霞地貌洛河組形成於早白堊世(距今1.45億~1.005億年),據相關資料研究,丹霞地貌(溝谷)主要形成於古近紀(距今6500萬~2330萬年)。此後,經歷了第四紀的黃土覆蓋和再次的衝積侵蝕,最終定型。經過地表水流對巖層進行侵蝕切割,慢慢形成溝谷型、孤峰型、丹崖赤壁等景觀。

大峽谷內外溫差有別 巖壁看似柔滑卻堅硬無比

12月2日下午,雪後的陝北開始颳起強勁的北風。科考組來到樺樹溝大峽谷。谷外零下15℃,谷內沒有了寒風,溫暖許多。

因為陝北地理天氣的原因,雖然已經科考多年,但嚴寒季節對大峽谷科考還是首次。谷面大雪覆蓋、野樹叢生,有些樹根深扎於巖石。看似柔滑的巖壁,記者用手摸的時候卻堅硬無比。吳昊說,能達到這種效果,是因為經歷了數千萬年雨水衝擊和風力吹打。巖石並非磐石一塊,有些巖壁縫隙裡,還有一些沉積的紅色渣土,抓在手裡軟綿綿的。吳昊說,在鄂爾多斯盆地抬升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節理、裂隙,水流主要就沿這些線性構造侵蝕、匯集。延安地區洛河組砂巖中節理、裂隙數量最多,丹霞地貌(溝谷)也最多。陝北地區季節性集中強降雨,對紅層具有非常強的侵蝕作用,河流對巖層的縱向切割和溯源侵蝕對溝谷型丹霞地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從另一個角度,對分析出延安地區年降雨量的變化有積極作用。

雨水不斷衝刷這些風化、侵蝕、脫落的巖石,造就了如今千奇百怪的巖壁。科考人員通過宇宙成因核素測年,獲取了多處丹霞溝谷谷壁的暴露年齡——760-1740年之間,這個數據反映了丹霞溝谷形成早於該年齡,也說明溝谷處於一個不斷剝蝕、持續改造的過程。

穿梭峽谷其中,抬頭望天,時而一線天,時而空洞,時而遮擋。濃鬱厚重的橙紅色與深藍色的天空呼應,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奇妙。

甘泉大峽谷「險、幽、曲」 比美國羚羊谷更加豐富多彩

科考組介紹,景觀帶內丹霞地貌特徵鮮明,上部第四紀黃土覆蓋,不同於中國南方丹霞,是研究丹霞地貌與黃土地貌並存的天然實驗室。丹霞地貌類型多樣,主要有溝谷型、孤峰型、方山型、峰林型、簇群式塔狀、波浪式以及丹霞赤壁、丹霞天生橋、石蘑菇等。陝北丹霞地貌的發現突破了地貌學界以往對中國丹霞分區、中國丹霞構成和丹霞地貌類型的認識,為進一步研究丹霞地貌提供了眾多難得的範例。

吳昊告訴記者,甘泉大峽谷是一個峽谷群,目前發現的有120餘條,主要分布於西北部,峽谷有長有短、寬窄不一。歷經數千萬年風沙切割和流水衝刷形成,具有黃土高原自然地縫奇觀之美稱。目前對外開放的有樺樹溝、龍巴溝、牡丹溝、一線天四條峽谷。

甘泉大峽谷與國內其他峽谷相比較,以「險、幽、曲」見長,呈現出明顯的波浪狀特徵,處於地下裂縫,巖石與光影變化無窮,構成了美倫美奐的夢幻世界。與國外相比較,正如中國紅層與丹霞地貌研究領軍者彭華教授所讚嘆:中國的甘泉大峽谷一點不亞於美國的羚羊谷。他留言:「一開始我是帶著質疑的態度選擇考察這裡的,因為看到許多圖片似乎盜用了美國羚羊谷的圖片。但看過之後驚奇地發現,甘泉峽谷居然和羚羊谷形神兼備,而且更加豐富多彩。美國羚羊谷地處乾旱區,溝谷中巖石表面保持鮮豔的紅色;而甘泉峽谷處於半溼潤區,峽谷上遊植被茂密,紅色的石頭、綠色的苔蘚、白色的泥膜,加上光線照射的變幻,使得甘泉峽谷五彩斑斕,這恰恰是羚羊谷沒有的。」

中國已知丹霞地貌景觀最大集中分布區 譽為中國紅谷

據了解,2015年,原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開展了「西北地區重要地質遺蹟調查(陝西)」,拉開了陝西省地質遺蹟調查工作的序幕。

調查組隨後在陝北、渭北地區發現了中國獨有的「溝谷型」丹霞地貌等地質遺蹟。2017年9月,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組織實施了「陝北丹霞地貌地質遺蹟調查」項目,又在陝北及渭北地區發現了國內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質遺蹟景觀帶。2019年8月在延安市成功舉行的第四屆紅層與丹霞地貌國際研討會,會上形成了《延安宣言》。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以延安丹霞為核心的陝北丹霞地貌是中國目前已知丹霞地貌景觀最大的集中分布區,被譽為中國紅谷。甘泉大峽谷溝谷型地貌豐富了丹霞地貌的種類,刷新了地貌學界對中國丹霞的傳統認識,顛覆了人們對黃土高原自然地理的一貫認知,是丹霞地貌的自然博物館。

>>對話專家

了解陝北丹霞地貌

這幾點很重要

此次科考期間,華商報直播吸引了300餘萬網友的關注。對網友的一些疑問,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地質遺蹟調查所副所長、項目負責人吳昊進行了解答。

陝北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及時期?

吳昊介紹,陝北丹霞地貌的形成源於早白堊世紅色碎屑巖沉積早白堊世(距今1.45億~1.005億年),為乾燥炎熱的環境,在延安-榆林一帶,受風力作用沉積形成沙漠相砂巖,主要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顏色呈紫紅色,這就為丹霞地貌提供了色彩之美;二是發育大型的斜層理、交錯層理,這就為丹霞地貌提供了形態之美。也就是說,洛河組砂巖為丹霞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丹霞地貌成因複雜,這幾個作用比較重要:1.構造隆升對丹霞地貌發育的關鍵性作用,陝北地區存在多級古夷平面和河流階地,反映該地區差異、間歇性隆升,進而地表水流對巖層進行侵蝕切割形成溝谷型、孤峰型、丹崖赤壁等景觀。2.水流侵蝕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因,陝北地區季節性集中強降雨,對紅層具有非常強的侵蝕作用,河流對巖層的縱向切割和溯源侵蝕對溝谷型丹霞地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還有凍融作用、重力崩塌作用、風力侵蝕改造等,共同鑄就了陝北丹霞地貌。

陝北丹霞地貌規模多大?主要分布區域?

吳昊介紹,陝北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最長770千米,東西寬約5-100千米,涉及榆林、延安、銅川、鹹陽、寶雞等地,分布範圍約30773平方千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丹霞地貌景觀集中分布區域。經過對全區開展1:50萬精度調查,共有丹霞地貌90處;甘泉雨岔一帶1:1萬精度的詳查,將原有的一處丹霞地貌細化為18處;靖邊龍洲一帶1:1萬精度的詳查,將原有的一處丹霞地貌細化為47處。

陝北丹霞地貌群是怎麼發現的?

吳昊表示,陝北丹霞地貌景觀帶是在2017年發現的。在這之前,陝西北部僅有靖邊龍洲、甘泉雨岔、志丹永寧山、三臺山,耀州照金、陳倉九龍山等6處丹霞地貌,呈孤立的點狀分布。

2017年9月,在陝西省自然資源廳組織指導下,省地質調查院部署實施「陝北丹霞地貌調查項目」,採用遙感解譯、無人機航攝測量、人工智慧、地面調查等方法對陝西北部進行空天地一體化綜合調查,發現了這一景觀帶。

丹霞地貌對研究陝北地質有何意義?

吳昊表示,景觀帶內丹霞地貌特徵鮮明,上部第四紀黃土覆蓋,不同於中國南方丹霞,是研究丹霞地貌與黃土地貌並存的天然實驗室。丹霞地貌的發現突破了地貌學界已往對中國丹霞分區、構成、地貌類型的認識,為進一步研究丹霞地貌提供了眾多難得的範例。

景觀帶內90處丹霞地貌,在微地貌特徵、類型、成因機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對比研究價值。此外,甘泉雨岔、靖邊龍洲丹霞與美國西部羚羊谷、波浪谷,在造景地層巖性、地貌形態、景觀組合等方面高度相似,也具有很高的對比研究價值。

作為丹霞地貌構造物質基礎的洛河組,記錄了早白堊世鄂爾多斯盆地的沉積環境,保存了盆地演化的相關證據,為研究鄂爾多斯盆地白堊紀古地理、古環境以及青藏高原隆升,甚至我國地貌格局形成提供了重要素材。

陝北丹霞地貌群對研究生物演變有何意義?

吳昊介紹,洛河組這套地層中已發現多處恐龍足跡,在神木公格溝發現了哺乳形類,獸孔類足跡-實雷龍足跡類-恐爪龍類足跡。這種多樣性的獸腳類行跡與小型四足類足跡的組合,在中國屬首次發現,對中國白堊紀沙漠相恐龍動物群的類型與分布,乃至該地區的古氣候、古地理和地層對比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靖邊龍洲地區沙漠沉積環境中發現的小型肉食性恐龍足跡十分罕見,對研究恐龍生態、古氣候變化、早白堊世沉積環境都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提升了丹霞地貌的科學價值與內涵。

華商報記者 魏光敬/文 張杰/圖

【來源:華商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張掖丹霞地貌氣勢磅礴、場面壯觀、造型奇特、色彩斑斕,令人驚嘆
    西北環線自駕游離開中國明長城的最西端——嘉峪關,繼續向東南方向進發,來到祁連山北麓張掖丹霞地質公園,這裡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是中國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七彩丹霞無疑成為張掖市的標誌性景點,是許多外地遊客到張掖的必看景點。張掖丹霞地貌位於臨澤境內,距張掖市40公裡。
  • 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小長假出遊指南!
    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小長假出遊指南!景區位於黃河之畔,座中兩縣兩區(永登縣、皋蘭縣、西固區、安寧區),距離市區13公裡,距離蘭州中川國際機場30公裡,是目前國內距離城市主城區最近的丹霞地貌群。景區規劃面積400平方公裡,一期核心遊覽面積20平方公裡,是目前國內已發現面積最大的同類型地貌景觀。
  • 張掖,中國最大的七彩丹霞地貌,遊客:那是大地的調色盤
    圖文/屈明【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張掖丹霞地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張掖丹霞地貌在方圓五十平方公裡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紅色砂礫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趁著夕陽西下之前,趕緊進入景區,乘上遊覽車,觀賞中國最大的七彩丹霞地貌。張掖丹霞地貌群,俗稱"張掖丹霞",由"七彩丹霞"和"冰溝丹霞"組成。
  • 水居丹霞一日遊
    說起丹霞,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張掖的七彩丹霞,那美麗壯觀、色彩斑斕的樣子也會在腦海中浮現。而蘭州河口的丹霞卻鮮為人知, 相對於張掖的七彩丹霞來講,河口的丹霞則是另有一番情趣,因為靠近黃河,有水,所以也叫「水居丹霞」。
  • 陝西丹霞地貌再遭「刻字」 當地多部門已實地前往調查
    央廣網榆林8月23日消息(記者溫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提到陝北,大家首先就會想起「黃土高原」,但其實陝北也存在著兩處頂級自然資源,一處在陝北北部靖邊縣的龍洲鎮,一處在陝北南部甘泉縣的雨岔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丹霞地貌。
  • 彩色丘陵中國第一,燦若雲霞的張掖七彩丹霞,美麗遠在丹霞山之上
    儘管張掖獨特的彩色丘陵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幾百萬年,但它真正走入大眾的視野卻是在本世紀初,至今也不到20年的時間,沉睡了千百萬年的張掖丹霞,終於揭開了她的神秘面紗,以其獨特的魅力驚豔於世人。    「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最初指天上的彩霞。丹霞地貌是一種完全由中國學者發現和命名的地貌類型,丹霞地貌的提出距今還不足百年的時間,指的是「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
  • 導遊甘肅丨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開始試運營,就等你來!
    導遊甘肅丨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開始試運營,就等你來!國內離城市主城區最近的丹霞地貌群 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是蘭州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一處集自然觀光、文化體驗、地質研學、鄉村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項目。
  • 美麗丹霞:沐浴千年的風化和流水的侵蝕造就自然的奇觀你心動了嗎
    美麗丹霞是沐浴千年的風化和流水的侵蝕造就自然的奇妙,大自然的神奇總是會令我們目瞪口呆。不得不稱讚一下我們的祖國,地域的差異孕育出了許多不同 風格的景色,因而才出現了中國七大最美丹霞這一個排名。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丹霞不論在哪裡,都是一道地上的彩虹,一道最美的風景線——你,還沒有心動 嗎?
  • 中國最美丹霞在哪裡?
    01緣起距今2.5億年以來中國大部分地區 逐漸 滄海成陸之後地殼 運動又陸續在大地上造就了星羅棋布的構造盆地盆地四周 的砂石泥土被河流裹挾而下在低處堆積形成粒度大小不一的碎屑沉積巖如礫巖、砂巖、陝西雨岔峽谷(陝西雨岔峽谷;攝影師 @包卡利亞 )▼
  • 七彩丹霞 夢幻中國彩虹山
    七彩丹霞夢幻中國彩虹山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田蹊 攝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作為全球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的複合區,色彩豔麗,造型獨特,「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中國彩虹山」「東方的卡帕多奇亞」「最佳低空旅遊體驗區」「最佳低空旅遊體驗區」「全球25個夢幻旅行地」……一個個搶眼的美譽,道出了張掖七彩丹霞的「熱力值」。
  • 神秘丹霞、草甸森林,甘孜新龍這個秘境美得很!
    在甘孜,有一處媲美世界級的風景,它就是位於新龍縣銀多鄉的丹霞地貌。蒼茫大地間,綿延不斷的紅山,只有身心置於其中,才能體會大自然純粹的魅力。今天,就帶大家一起走進新龍——銀多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到2008年1月31日為止,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790處,分布在26個省區。
  • 張掖七彩丹霞:夢幻中國彩虹山
    首席記者 田蹊 攝  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作為全球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的複合區,色彩豔麗,造型獨特,「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中國彩虹山」「東方的卡帕多奇亞」  張掖七彩丹霞景區主要由1.35億年至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紅層」,經結構運動、流水與風力的侵蝕作用而形成,經專家研究考證,彩色丘陵地層的形成和誕生是以百萬年為地貌單元,是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地質遺蹟。
  • 陝西一「巨作」景觀,億萬年前因地震形成,被譽為「中國夢之谷」
    但下面小編要介紹的就是陝西的一處「巨作」景觀,儘管在國內眾多神奇而美麗的峽谷景觀中,陝西這處甘泉雨岔大峽谷並不出名,但甘泉雨岔大峽谷的景觀一定會讓遊客拍案叫絕。甘泉雨岔大峽谷,陝西「巨作」,位於延安市甘泉縣雨岔村,是上億年前地震時形成的自然景觀。據地質學家考證,這裡曾發生過劇烈的地質變化,即強烈的地震,距今大約有幾百萬年的時間。
  • 中國4處小眾丹霞風光,奇山怪石赤紅如霞,美如仙境卻少有人知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大美神州,風光競秀,不同的地域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情,除了聲名響徹的名山大川之外,在我國各地還隱藏著無數神奇壯美的丹霞地貌景觀,展現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卻鮮有人知。
  • 導遊甘肅丨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之「九最」
    水墨丹霞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大約在幾億年前,這裡還是汪洋大海,後來隨著一次次的地質運動,慢慢露出海面。但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因其閉塞的地理環境,水墨丹霞卻一直「藏在深閨無人知」。直到2016年8月,蘭州樹屏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籌建處掛牌成立,《蘭州樹屏丹霞地質公園景區總體規劃(2016-2030)》通過評審,這片赤壁千仞、氣勢磅礴的地質奇觀,才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
  • 中國何以生生不息?
    ▲青海貴德國家地質公園的彩丘、丹霞地貌,形成於約1億2千萬年前。攝影丨姜曦1928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的馮景蘭在廣東韶關的丹霞山注意到一種廣泛分布的紅色砂礫巖層他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便把形成丹霞的紅色砂礫巖層命名為丹霞地貌
  • 帶外國人踩踏丹霞地貌網紅道歉,本意是安利當地旅遊資源
    帶外國人踩踏丹霞地貌網紅道歉,本意是安利當地旅遊資源 近日一位名為「冒險雷探長」的網紅博主,帶領一位外國遊客違規進入陝西靖邊龍洲丹霞地貌景區,並在丹霞地貌上隨意踩踏,並且將視頻發布於網上
  • 北京有五色土,甘肅有丹霞山,島國毛求有座奇特彩虹山!
    世界上許多地方存在著讓人震撼的自然奇觀,比如中國甘肅丹霞地貌,非洲維多利亞大瀑布,俄羅斯的貝加爾湖,美國黃石公園,以及廣西的桂林山水……這些著名的自然奇觀時時刻刻都在吸引著世界遊客的關注,而非洲東部的島國——模里西斯,也有一處讓人震撼的自然奇觀——七色土地!
  • 抹去一個腳印需要60年?拒絕踩踏丹霞地貌!
    事件源於一位名叫「冒險雷探長」的旅遊博主在嗶哩嗶哩網站上傳的一段視頻,視頻中的他攜一位烏克蘭女孩穿過「禁止入內」的標識,徒步行走於陝西靖邊縣龍洲丹霞地貌自然景觀區的紅砂巖上。 陝西靖邊縣龍洲丹霞地貌自然景觀區 令人心痛的是,踩踏丹霞地貌的事件已不是第一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