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國的秸稈魔術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農業大國的秸稈魔術

發布時間:2017-05-09 10:37:47.0中國網

      如同大衛科波菲爾一下子變走火車一樣,秸稈變廢為寶需要的不僅僅是「變」,而是集約化、規模化、徹底的、產業鏈式的處理方式,解決怎樣「可持續的變」。

      將沁心的天然禾香搬至屋簷之下延續豐收的喜悅,將農田的天然秸稈變成安全零甲醛可溯源的時尚家居,農業大國的秸稈魔術正在上演。

      秸稈之痛

      曾經,秸稈是農村的寶。現在,成了環境殺手。

      二十年前農民從未用過聯合收割機,收麥子都是自己拿著鐮刀、彎著腰將成熟的麥子放倒,捆成捆,然後用機動車或者牛車拉到打麥場上用石磙碾壓,等麥子脫落以後,將秸稈挑成一垛,之後就是揚場、裝袋、晾曬、運回家。

      在那時,農民是捨不得燒秸稈的,統統運回家,碼在房前屋後。當時,秸稈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生火做飯,它是農村重要的能源來源。還可以充當牲口飼料。或者漚肥等。

      但是,伴隨農業機械化,秸稈變成了垃圾。

      農村開始使用聯合收割機收麥子,玉米、水稻的收割也開始大規模機械化。機械化收割帶來的最大問題是,秸稈幾乎都被打碎,散落的到處都是。而且,機器還會留下十幾釐米長的秸稈茬。秸稈茬太長,耙一遍不行,再耙一遍既費時又費力,一畝地農民要多付出幾十元的成本。

      而在農村,秸稈本身的利用價值也大大下降:農村電磁爐和液化氣使用越來越多,不再需要秸稈提供能源;農民如今也更願意使用化肥,不願意使用草肥;同時伴隨著農業機械化,農民也很少再飼養牲口。

      對農民來說,秸稈就是廢物、垃圾。與其費時費力,不如一炬了之!

      每到豐收時間的秸稈焚燒,導致各地的霧霾口水戰。各地政府為了整治燒秸稈絞盡腦汁:先是在田間地頭掛滿標語;然後各級幹部巡查,發現點火就罰款;到最後連拘留這招都用上了,可還是不能阻止農民燒秸稈。

      政府試圖從源頭上斬斷農民燒秸稈:比如建一個秸稈再利用的工廠。但是,秸稈不適合長途運輸,以五公裡為半徑,超過5公裡,願意運送的農戶逐漸減少。

      比如推廣秸稈還田技術。但是,把秸稈還田需要多加兩道程序,秸稈粉碎和土地深耕。按照粉碎一遍30元,粉碎兩遍50元,如果再深翻一次,40元到50元,這兩道程序下來就得100塊錢。本就是大田作物,勞作一年也沒多少收入,一算經濟帳,農民哪還管汙染了城裡的空氣,無論政府是罰還是獎,還是一把火燒了來得快,還不耽誤農時。

      秸稈之痛!農民之痛,也是社會之痛!

      秸稈魔術

      化解秸稈之痛,不但需要新的處理方式,更需要的是規模化的可持續的處理能力。

      在秸稈被付之一炬汙染環境的同時,是城鎮化建設刺激下房地產的蓬勃發展,以及房地產帶動下家居建材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樹木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板材市場價格每年高漲。如果實現以草代木的技術突破,用每年都會產生的秸稈替代數年成才的木材製作板材,不但解決了秸稈之痛,降低了碳排放量,而且降低了板材的生產成本。這是否可行?

      以草代木,把天然的秸稈,變成禾香味道的板材,進而加工成無醛環保的定製家居,傳遞著豐收的喜悅,裝點著每個人的生活,安荃宅配已經完成了這一秸稈魔術。

      在河南駐馬店平輿縣,禾普環保家居有限公司已經投產。註冊資本金2億元,項目佔地面積500畝,總投資10.6億元,包括年產80萬立方米的禾香板生產線和兩條300萬平方米的自動化無醛地板生產線。屬於河南省重點項目A類,主要產品是秸稈板與無醛地板,是國家發改委重點扶持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經投產,年產值可達10億元。

      按照每生產1立方米禾香板需要消耗1.35噸秸稈計算,目前僅一期投產,禾普每年就可以消耗近100萬噸秸稈。

      禾普環保家居總經理潘久志表示,經過禾普研發中心的嚴格測算,每生產1立方米無醛禾香板就可以減少1.2立方米樹木的砍伐,減少碳排放總量3.949噸。

      不僅如此,為了能讓秸稈魔術進行徹底,禾普環保通過三廠合一打透家居行業上中下遊全產業鏈,推出「安荃宅配全屋定製」,欲做中國環保健康家居的大鱷。

      立足河南省駐馬店平輿縣,藉助河南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和農業秸稈資源,安荃宅配,由中國板材行業龍頭萬華集團發起入股,當地政府參股,構建政府、萬華、原態環保科技、家具廠、合夥公司、房地產商、風險投資的價值鏈,以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為紐帶,專業分工,打造從秸稈到家居產品的三廠合一的垂直整合的全產業鏈模式。從原材料、裸板成型、覆膜工藝、型材、五金、MDI、家居創意成型,七大流程進行資源整合。在讓真正的環保家居服務到每一個家庭的同時,也為農村的秸稈轉化問題建立了規模化的、可持續的長效處理解決模式。

      穹頂之下本該無醛,屋頂之下本該無霾。潘久志介紹,「安荃宅配」將採用煙臺萬華的MDI生膠,全線生產不含甲醛的生態板材、無甲醛地板家居,以及整體裝修生態板,使用全自動化的SCM生產線,確保產品生產質量的穩定性與精確度,讓產品更具美感和使用價值和差異化競爭優勢。

      據了解,SCM生產線來自德國,可以實現家居定製加工過程中的異型裁切,全程自動化無塵操作,全國目前僅有兩臺,因造價昂貴,被家居製造行業譽為家居行業的「勞斯萊斯」。而這一先進的流水線使得安荃宅配全屋定製從接到訂單到交付成品只需10天。比及行業平均45天的交付周期,大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目前公司所有的產品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建築工程檢測,國家人造板質量檢測,和十環認證。「潘志久說。

      不僅如此,「安荃宅配」還採用車載環保全屋定製體驗館+售後服務展廳的創新型營銷模式,解決了傳統家居行業邀約客戶上門難,展廳費用高的行業痛點。

      全屋定製十天交付,12小時物流抵達,24小時完成增改補,600公裡內專車配送等扁平化的服務體系,也將提高市場對安荃宅配的接受度。

      只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起秸稈原材料、裸板、定製家居到消費終端的全產業鏈,並通過管理讓產業鏈順暢運行,才能真正的解決從秸稈源頭到市場接納的問題,實現利國利民的可持續發展。潘久志說,安荃宅配已經在家居領域具備了大衛科波菲爾的魔力,正在完成從秸稈到健康家居的秸稈魔術。

      安荃宅配三廠合一將在全國複製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16萬噸。按照目前農作物生產1:1.2的秸稈產生率計算,2016年秸稈總量近740萬噸。

      以草代木,變廢為寶。

      通過三廠合一實現全產業鏈資源整合,通過以草代木的生產工藝變秸稈為無荃板材,通過安荃宅配的新營銷方式,在解決秸稈之痛的同時,解決了農民增收問題,也為家居建材行業帶來了新商機。

      日前,河南省副省長王鐵,安徽省省長李國英攜安徽省16市市長,共赴禾普進行了考察調研。

      未來,安荃宅配有望在農業大省進行複製,並由此完成農業大國的秸稈魔術。

      

相關焦點

  • 2017年我國秸稈資源儲量及秸稈綜合利用市場概況【圖】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秸稈產量大、分布廣、種類多,長期以來一直是農民生活和農業發展的寶貴資源。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強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業連年豐收,農作物秸稈產生量逐年增多,秸稈隨意拋棄、焚燒現象嚴重,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對於穩定農業生態平衡、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新街鎮:農業復耕和秸稈禁燒兩手抓
    圖為收割機進行玉米秸稈收割粉碎裝卸一體化操作新街鎮訊 通訊員楊遠思報導:當下正值主汛期,新街鎮各部門抽調人員聯合協作,既做好防汛工作,又做好農業復耕、秸稈禁燒工作。7月23日,在餘碼頭合作社,縣農業抗災救災第五指導組正在查看速生蔬菜生長情況。為了幫助村民度過汛情,早日復耕復產,恢復農業生產秩序,該指導組每日穿梭在田間地頭、各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另一頭,在沙湖嶺村三組村民熊道志家10畝的玉米地裡,伴隨著轟隆隆的收割機作業聲,正在進行玉米秸稈收割粉碎裝卸一體化操作。
  • 延平區農業農村局開展秸稈還田示範觀摩活動
    水稻收割後馬上旋耕機跟進對水稻秸稈進行直接還田入土 吳金桃 攝東南網訊 10月21日,延平區農業農村局科教站組織召開「延平區2020年水稻秸稈還田利用現場觀摩培訓會,該農場2020年承擔了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秸稈還田示範任務。
  • 麥收拉開大幕 秸稈難題交給安荃宅配
    機械化的普及完成了收、犁、播一次性耕種的同時,也將一捆捆的秸稈「收穫」在地頭。往昔令監管部門頭痛的秸稈,如今在平輿已經變成了寶貝:從農村地頭的秸稈到城市屋簷下無甲醛健康家居,這一秸稈魔術已經在平輿完成。
  • 小秸稈 大產業
    化身纖維,織出與普通純棉無異的衣服;變身板材,搭建起紋理漂亮、防水隔熱的美麗小屋;提取聚乳酸,製成可降解塑膠袋和一次性餐具…… 近年來,琳琅滿目的秸稈製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活中。作為秸稈資源大國,我國的秸稈產業化之路進展如何?有哪些將秸稈變廢為寶的好做法?秸稈利用過程中還存在哪些難點?記者進行了採訪。
  • 秸稈綜合利用,讓秸稈變廢為寶
    在今年的秋收工作中,我縣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將秸稈打包回收,變廢為寶,進一步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效率,改善生態環境。伴著機器的轟鳴聲,一人多高的玉米秸稈在齒輪的旋轉下自動收割、粉碎、裝車,直接粉碎運送到養殖廠,通過後期發酵轉化成為牛羊的優質飼料,綜合利用秸稈好處不少。
  • 秸稈用對了,是寶
    、秸稈餐具、秸稈打捆機……在2020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現場,一批批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新產品、新裝備紛紛亮相。秸稈撕掉「農業垃圾」的標籤,「百變」出種種驚喜。展會現場,一個裝著淡黃色液體的玻璃瓶吸引了不少目光。打開瓶塞,一股「大白兔奶糖」的香味撲鼻而來。「這是食品用香精。這瓶香精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是從玉米、秸稈等生物質資源中提取原料,再經過生物發酵和化學合成而來。」
  • GIO華興控股集團總裁葛小松接受《秸稈》雜誌專訪
    葛小松:秸稈產業之所以被稱為弱勢,在我看來是由於這個產業還沒有被很好的開發,所謂的弱勢,其實是代表了它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每年都會有焚燒秸稈的負面新聞,讓人們覺得是秸稈引發了社會、環境、交通等問題,在這種妖魔化的宣傳下,秸稈因引成為了農業的「包袱」,讓政府在秸稈問題上進退兩難,舉步維艱。
  • 東北農業大學科研成果破解農村廁所改造和秸稈高值化利用兩大難題
    今天,記者從東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校長包軍教授主持的參賽作品「農村秸稈發酵節能型旱廁」榮獲全國農村改廁技術產品創新大賽總決賽創新研發組一等獎。這種新型廁所模式將「美麗鄉村建設、廁所革命、秸稈資源化利用、有機肥料化」四個理念合為一體,解決了綠色宜居村鎮建設進程中農村廁所改造和秸稈高值化利用兩大難題。
  • 秸稈發酵變廢為寶 江蘇首創秸稈全量利用體系
    新華網江蘇11月11日電(魏薇)秋季禁止焚燒秸稈,如何生態、科學地處理秸稈?日前,記者在江蘇省農科院科技自主創新項目成果展示會上了解到,通過技術集成示範與工程運行,江蘇首創了秸稈全量利用的長效運行機制與模式,創建了一條區域秸稈全量利用的技術體系,秸稈變廢為寶有妙招。
  • 小秸稈有了大作用 靖遠縣秸稈資源化利用「邁大步」
    【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原標題:小秸稈有了大作用  靖遠縣秸稈資源化利用「邁大步」  近年來,靖遠縣堅持「資源化、減量化、再利用」的綠色發展理念
  • 秸稈用對了,是寶!——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
    ——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見聞  新華社記者胡銳、王菲秸稈香精、秸稈餐具、秸稈打捆機……在2020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現場,一批批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新產品、新裝備紛紛亮相。秸稈撕掉「農業垃圾」的標籤,「百變」出種種驚喜。
  • 優先保障秸稈產業發展要素 全力推進秸稈全量化利用
    近年來,衢江區堅定踐行「兩山」理念,堅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以「農業生態安全、資源循環利用、汙染減排治理」為引領,圍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全量、全程、全域、科學」目標,大力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快速提升。
  • 「大國小農」,農業現代化之路怎麼走?
    「大國小農」,農業現代化之路怎麼走?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題:「大國小農」,農業現代化之路怎麼走? 新華社記者董峻、胡璐 日前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 官方讓燒秸稈了,咋弄的?
    眾所周知,目前東北地區的秸稈焚燒政策主要有兩種,其中,吉林省允許當地農民燒秸稈!具體來說就是對當地玉米秸稈實施限燒政策!具體措施包括:(限燒區內秸稈由各村在指定時間統一組織焚燒,具體的禁燒區和限燒區範圍在各村屯公示。)
  • 如何用秸稈驅動汽車?
    農業垃圾——玉米秸稈(圖片來自網絡) 整個中國,每年平均產生2.3億噸這樣的玉米秸稈,造成了令人頭疼的農業垃圾難題。 近年來,由於意識到焚燒秸稈汙染空氣環境,威脅人類健康。國家已經嚴令禁止焚燒秸稈,甚至部分地區已經禁用了農村柴火灶。 其他傳統的秸稈處理方法還有將秸稈用於飼料、堆肥、造紙和建築材料等等,雖然五花八門,但對秸稈的消耗量遠遠不夠。
  • 秸稈綜合利用 我市頻出「新招」
    秸稈作為農作物的副產品,如何處理好、利用好,是農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作為農業大市,我市年產秸稈1300萬噸左右。應該如何有效處理併科學利用好秸稈?榆樹市在大力推廣秸稈全量還田深翻和秸稈打包的同時,核查工作量大、成本高,補貼面積、農機手工資是否公平等成為了有關農業部門的新問題。如今這些難題全部被遠程監測設備迎刃而解,通過智慧信息化監測手段,改變了過去「人工彎腰插鋼釺,繞著田頭量皮尺」的做法,作業補貼實施更加精準高效,有效避免了降低作業標準、虛報作業面積、套取補貼資金等違規行為的發生。
  • 玉米秸稈禁燒後顯弊端,鼓勵秸稈還田後的今天怎麼樣了?
    秸稈還田的四點理由 粉碎發酵後的秸稈能做到肥沃土壤、增強肥力、增加營養素、減少汙染。乍一聽都是農民已知的要素,但它們的缺點你知道嗎? 第二點,秸稈發酵期會內含很多微生物,這些物質通常都是有害物,會在發酵時的高溫中逐漸死亡,如果發酵的時間不足,或者碰巧是微生物「逃跑」的最佳時期,一旦農作物根部接觸到秸稈,那被汲取營養的可能就是作物而非秸稈了
  • 秸稈利用:從焚燒到變現
    秸稈明知故「燒」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和畜牧大省,作物秸稈在農牧林廢棄物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全省各類作物秸稈年產總量約4000萬噸,約佔全國的八分之一。6月14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秸稈生物質能源發展高峰論壇暨秸稈產業園項目投融資洽談會」上,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孫文志表示,秸稈焚燒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被問責是「痛」,但「痛」的原因是「不通」,即秸稈的出口問題。「如果秸稈的出口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還會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