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學在線」作為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發的中文慕課平臺,最大突破在於首次打通了上海西南片19所高校的「慕課」學分互認。
學生將能通過平臺,選修來自兩岸三地知名高校的優質課程,足不出戶享受高水平教育資源,並有希望通過這種學習,獲得相應的學分,甚至通過修讀系列課程,獲取其他高校的第二學位。
早報記者 韓曉蓉
實習生 吳格爾 龔莉 劉璐茜
作為美國舶來品的慕課(MOOC)如今有了全新的「中國版」對手。
近日,上海交大成功自主研發的中文慕課平臺「好大學在線」(www.cnmooc.org)正式上線,面向全球提供大規模中文在線課程。
未來,上海西南片高校的學生有望通過這一中文慕課平臺,獲得不同高校間的學分互認,甚至獲取其他學校的輔修專業學位。
「好大學在線」首期發布了10門慕課課程,作為平臺主導方的上海交大佔了開課量的六成,港臺大學一共佔了三成。
首批課程來自兩岸三地
所謂「慕課」(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ning Online Courses),這一大規模在線課程掀起的風暴始於2011年秋天,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
2012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多家慕課平臺紛紛競爭,來自美國的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三巨頭」,其中復旦、交大加入了Coursera,清華和北大加入了edX。
此後,慕課在全球遍地開花,英國、德國、法國紛紛推出自己的慕課平臺。澳大利亞、拉丁美洲也及時跟進,從去年開始推出第一批「慕課」。
在中國,除了加盟美國的平臺外,從全國高校聯盟到地方院校,都在結盟推出自己的慕課。僅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就有十多所大學開通慕課平臺。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介紹,全新的「好大學在線」平臺首期已有兩岸三地4所一流大學10門高水平課程上線,其中上海交通大學開設6門課程,包括《粒子世界探秘》、《數學之旅》、《中醫藥與中華傳統文化》、《法與社會》、《唐詩宋詞人文解讀》、《媒介批評:理論與方法》。
臺灣新竹交通大學開設2門課程,包括《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微觀化學世界——初階基礎課程》。北京大學開設了一門《藝術史》;香港科技大學開設了一門《計算機導論》。
上海交大教務處處長江志斌表示,「好大學在線」平臺作為籌備中的「中國高水平大學MOOCs聯盟」的MOOC學習平臺,還將不斷推出新的課程,上海交大年內將推出30門課程,其他高校的課程也在陸續開發並即將推出。
突破高校間的學歷瓶頸
「好大學在線」的最大突破,在於首次打通了上海西南片19所高校的「慕課」學分互認,學生可以不出校門修讀其他高校的第二學位,這一共享資源將於今年6月1日正式開通。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表示,慕課主要有三大因素支撐,一是課程,二是平臺,三是共享機制。而無論是美國版、英國版還是全球其他版本,都沒有能夠解決三大因素合一的問題,除了獲取知識,參與者也迫切希望獲得學分和學位。
果殼網曾經發起一項針對「慕課」中文用戶的大規模問卷,調查發現,在國內用戶中,有43%選擇了2至3門慕課課程學習;29%選擇1門課程;25%選擇4至10門。但可惜的是,67%的用戶一門課程都沒完成,16%所選課程完成了不到一半;只有6%的用戶完成了所選課程。
在「阻撓完成慕課課程的原因」一項中,可以投入的時間有限、缺乏毅力、語言障礙分別列前三位。據悉,Coursera等平臺的界面以英語為主,對於中文用戶的「門檻」不低。
為了增強學習的持續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交大版」全自主研發的中國慕課首次讓名校的學歷流通。
19所高校的學生將能通過平臺,選修來自兩岸三地知名高校的優質課程,足不出戶享受高水平教育資源,並有希望通過這種全新而自主的學習獲得相應課程的學分,甚至通過系列課程的修讀,獲取其他學校的輔修專業學位,突破了其他慕課不能拿名校學位證書的瓶頸,屬於全球首創。
西南片19校建資源共享
4月8日下午,在「好大學在線」平臺啟動儀式上,上海西南片高校也共同籤署了慕課共建共享合作協議。
西南片高校聯合辦學自1994年創辦至今,已走過21年。如今已有成員高校19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高校。
19校聯手打造了「沒有圍牆的大學」,已有12000餘人獲得了教育部門認可的輔修專業學位證書,2000多名研究生跨校修課,有效整合與促進了各類資源要素在校際間的流動和共享。
此次關於慕課課程的共建共享合作,使各高校的優勢課程共享,從有限的實體校園向網絡拓展。
基於慕課的高校人才培養合作包括:高校利用各自學科優勢,開設特色慕課;推進基於慕課的跨校選修課程,輔修專業學士學位;學習方式為學生在本校在線學習,到開設慕課學校參加翻轉課堂學習,並參加考試,推進O2O混合教育。
黃震表示,正是基於19所學校良好的合作,因此首批嘗試在19所高校內試點慕課學分互認,這只是第一步,希望今後繼續擴大規模。
繼續融入美國慕課平臺
除了打造中國版的慕課之外,復旦、交大等高校參與美國版慕課之路還在繼續。
3月15日,國內混合式慕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一講「大學·人生」在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同步開講。這一課程由上海高校課程共享中心組織,復旦大學牽頭,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近10所高校、23名教師參與了共建。
據該共享課程負責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高國希教授介紹,這是全國首個可以選課、測驗、即時跟蹤學習進度、班級管理、師生互動的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論類共享課平臺。
目前,全國共有24個高校近5000名學生通過共享課程平臺選修了這門「思修課」,其中上海各高校的選課人數就有近2600人。
復旦大學今年4月首門上線慕課平臺的課程《大數據與信息傳播》,全球選課人數已突破12000人。
這門課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程士安教授執鞭,探討人、媒介、信息在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的新規律。
上課當晚,慕名而來的旁聽生將教室擠得滿滿當當。年逾五十的徐嵐女士在旁聽生中格外顯眼,「1月份從報紙上得知復旦要開這門慕課課程,我自己就從事IT行業,因此十分感興趣。」儘管第一時間在Coursera平臺上註冊了課程,徐女士還是特地趕到復旦聆聽了面授的序論課,「還是覺得和教授面對面的交流會比較深入。」
第一堂課結束後,復旦新聞學院的學生丁雪純感覺「像是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課程中學科融合的背景尤其受到學生稱讚。來自數學系的何梓菱同學表示:「思路得到了開拓,不再把大數據看做數學模型的一部分,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理解數據對於社會的意義。」
甚至有國外的學生也來選修這以課程。程士安表示:「Coursera平臺上,已有許多美國名校學生註冊這門課程。」
《大數據與信息傳播》是復旦大學首次嘗試與Coursera合作的課程。據該校副校長陸昉介紹,一批文理醫科的課程也已進入了實質性的建設過程,預計9月新學期之前,還將有6-8門課程在Coursera平臺上線。
上海交通大學目前已有6門課程在美國Courseras平臺上開課,包括《數學之旅》、《中醫藥與中華傳統文化》、《唐詩宋詞人文解讀》等。其中《中醫藥與中華傳統文化》有全球45個國家的人參與,一位墨西哥的學生雖然聽不懂中文也不懂英文字幕,但是仍然用翻譯軟體翻譯成西班牙語學習。
同濟大學副校長江波認為,慕課的核心,是回應了大眾對於優質教育的期待,由於中國的優質教育資源並沒有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而同步增長,因此慕課對於促進教育公平有很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