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數據來源:軟科
如何評價一個大學的綜合水平?不同的評價機構甚至是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人才培養能力是評價一所大學實力的一項硬性指標,近日,軟科公布了「造就學術人才排行榜」。
與軟科中國大學排行榜指標評價權重不同,此次排名僅統計高校本科、碩士以及博士校友當選兩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等頂尖人才的人數。各個高校又表現如何呢?
軟科發布2020年內地高校造就學術人才排行榜
榜單中,北京大學以592人才總數位列第一位,遠高於第二位清華大學的483位。但是,在此前軟科發布的中國大學的排名中,清華大學位列第一。無論如何,清華、北大兩所高校位列第一梯隊毫無爭議;浙江大學表現依然突出,以368的人才總數位列第三,也是實至名歸;排在其後的是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復旦大學未進前五,位列內地高校第六位;值得注意的是,吉林大學以283的人才總數位列內地高校第七位,超越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位列東北地區第一。此外,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均進入前十,分別位列第八位、第九位和第十位。
榜單中,985高校展示了「絕對的統治地位」。但仍然有很多「漏網之魚」,比如北京協和醫學院、華中農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鄭州大學、西北大學等等,均進入榜單前五十。
吉林大學「大而強」,一所一直被低估的東北頂尖學府
提起吉林大學,很多人都會誤以為吉林大學「大而不強」。這種想法很多都是源於高考錄取分數,吉林大學的高考錄取分數線雖然並不高,但是其主要原因是招生人數比較多,這反而可以說明其很高的性價比。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2000年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等五所高校合併組建。在學科評估中,拿到了11個A類學科,無論是人才培養能力還是學科實力,都不可小覷。
然而,上海市的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均未進入全國前五位,其主要原因是兩所高校的招生規模相對較小。可見,以高端人才的培養人數來衡量一所高校的綜合實力並不客觀。
第一,人才培養數量受招生人數的影響較大,比如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就明顯佔據優勢;第二,學科布局對結果亦有影響,理學類、醫學類相對強勢的高校會佔據絕對的優勢,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國人民大學,這所我國內地高校文學類學科的佼佼者在此次榜單中僅位列第49位。
寫在後面
一所高校的人才培養能力的確可以反映出學校的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一所高校的學科實力。但是,並不是很客觀,其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理性地去看待,你覺得呢?
創造不易,喜歡的麻煩支持一下
寫在後面
定了!教育部公布一批「新」大學,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學校?
內地大學優秀青年培養數量排名,中科大位列第一,哈工大未進前十
有顏值有才華,80後的她已是中科院博導,被稱為「北鬥女神」
校友會把內地大學分為七個層級,哈工大、武大僅是第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