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 2020/08/28
天津部分黨員幹部在市警示教育中心參觀「全面從嚴治黨主題教育展」。
編者按
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要求,也是鍛造優良黨風政風、確保改革發展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天津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部署要求,深刻把握天津市作為首都「護城河」的政治定位,把政治生態建設作為基礎性、經常性、長期性工作,堅決打好持久戰、陣地戰、攻堅戰、整體戰,著力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天津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8月15日,2020年第16期《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對我市持續修復淨化政治生態情況進行了專題報導,透過4年的紮實實踐,看津沽大地如何扶正祛邪、激濁揚清,如何立破並舉、標本兼治,如何營造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態,為改革發展固本強基。
「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廉潔關、能力關,持續修復淨化天津政治生態,努力營造敢擔當、善作為的濃厚氛圍。」日前,天津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對天津政治生態建設進行再強調、再部署、再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嚴肅查處黃興國、楊棟梁、武長順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天津也強化懲治腐敗的高壓震懾,問題不斷被揭露,弊病一一被曝光,遭受破壞的政治生態給天津造成嚴重「內傷」,成為這座城市難以容忍之痛。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天津市委堅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把政治生態建設作為基礎性、經常性工作,努力實現正氣充盈、政治清明。
以上率下、壓實責任
──把徹底肅清黃興國惡劣影響、淨化天津政治生態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
「圈子文化不絕,好人主義盛行,政治生態遭破壞……」2016年10月,針對中央巡視組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天津市委深刻剖析政治生態遭破壞的「病因」「病灶」「病理」,吹響淨化政治生態的集結號。
以此為起點,一系列紮實有效的舉措在津沽大地鋪陳展開──
制定《關於肅清黃興國惡劣影響進一步淨化政治生態的工作意見》,出臺28條舉措,推動淨化政治生態往深裡挖、向實裡做、從根上治;
安排9個巡視組對25個地區和單位黨組織開展專項巡視,發現肅清黃興國惡劣影響、淨化政治生態等方面問題676個;
召開全市淨化政治生態工作座談會,通報市委對全市淨化政治生態工作專項督查情況,直接點出存在問題的具體單位、具體人、具體事;
制定《天津市政治生態建設考核評價實施意見》,每年出臺淨化政治生態重點任務,與主體責任檢查考核一併開展政治生態建設考核評價……
「淨化政治生態的主體是各級黨委,『一把手』是影響一個地方、一個部門政治生態的源頭,要切實扛起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橫刀立馬、敢抓敢管,破舊俗、立新規,鏟山頭、拆碼頭,堅決把淨化政治生態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天津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強調。市委旗幟鮮明做到「兩個維護」,將淨化政治生態的主體責任層層傳導下去。
市、區兩級紀委每年專題召開紀委全會,組織黨政「一把手」述責述廉;每年開展主體責任檢查考核暨政治生態建設考核評價,對排名靠後的,市領導同志親自約談「一把手」,市紀委監委將整改情況納入日常監督,推動整改落實。
今年初,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市紀委監委提交的《2019年度天津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報告》,市紀委監委還同步形成198份市管單位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報告,全面梳理2000餘名市管幹部廉政檔案,精準把握「樹木」「森林」情況。如今,紀檢監察機關起草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報告,提交黨委(黨組)會議審議,已成為全市各級黨組織的規定動作,為壓實主體責任提供了明確指向。
針對駐市水務局紀檢監察組在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報告中指出的問題,該局黨組書記率先表態,「政治生態建設是涉及政治站位、政治責任、政治擔當的大問題,我作為第一責任人責無旁貸,一定以堅決的態度、快速的行動、有力的舉措抓好整改落實。」
動真碰硬、深挖細查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涵養黨內政治文化,厚植良好政治生態土壤
近幾年,天津各級黨員幹部有一個共同感受,就是懲治腐敗力度前所未有,專項整治力度前所未有,政治監督力度前所未有。
在「零容忍」懲治腐敗的同時,天津紮實開展領導幹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違規幹預金融活動謀取私利以及「影子公司」等專項整治,堅決斬斷「圍獵」和甘於被「圍獵」的利益鏈,破除以權謀私的關係網,剷除政治生態「汙染源」。
「2017年以來,有3000餘名黨員幹部主動交代違紀違法問題。」天津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通過嚴肅查處李國文、穆懷國、包立傑、嚴澤生等一批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持續形成高壓震懾,有力壓縮了腐敗生存空間。
剖析一個個典型案例,從中發現政治生態普遍性、規律性問題。南開區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於茂東和市統計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武軍定殫精竭慮織圈子,依託各種「飯局」拉關係,利用不同圈子謀私利;津南區委原書記李國文與身邊商人形成了老闆圈,為圈內人承攬工程提供便利……
按照市委關於淨化政治生態、加強政治文化建設兩個意見和「以案三促」工作辦法,市紀委監委緊緊抓住「人、事、因、制」,推動黨內政治生態、政治生活、政治文化一體淨化、一體建設、一體培育。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制定加強民主生活會監督辦法。2019年,實現對全市3698個黨組織、1.8萬餘名黨員領導幹部2018年度民主生活會監督全覆蓋。
把穩選人用人「風向標」。2017年以來,市紀委監委共回復黨風廉政意見7500餘人次;結合市、區兩級換屆,「政治過濾」出1800餘名不符合條件人選。連續4年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專項整治,查處問題6088起、處理9486人,立「明規矩」、破「潛規則」,全方位闡釋擔當精神的深刻內涵,推動形成創新擔當勇於作為的強大氣場。
大力發展政治文化,開設「廉政天津」等主流媒體專版專欄,公交、地鐵、公園等廉政公益視頻終端,以及「千名書記講黨課」「送理論下基層」「一區一品一特色」等系列活動,黨員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增進政治文化認同的「最大公約數」。
精準施策、系統治理
──持續推進政治生態建設向重點聚焦、向深度融合、向常態轉變、向基層延伸、向社會拓展
「『片中人』背離初心使命,政治底線失守,無視黨中央決策部署,把企業視為私人領地,蛻變為攫取黨和人民財產的『強盜』『碩鼠』……」
2020年天津首次全市性專題會議,就是市屬國企警示教育大會。會議播放的警示教育專題片《廓清迷霧再啟航》,剖析天津國企領域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政治生態遭到碼頭文化、圈子文化、好人主義肆意侵蝕破壞。
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市國企領域迅速掀起淨化政治生態熱潮,層層召開警示教育大會,以身邊事警示身邊人;加強對國企混改方案制定、招商引資、房產土地處置、股權出讓等各環節全程監督,有效保障國有資產安全;推動市管企業修訂或出臺制度措施2000多項。
經過系統治理,天津國企政治生態持續向好轉變,止住了國企發展的頹勢。截至2019年底,天津13家市管企業完成混改,引入社會資本447.5億元,為企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活力。
除了國企領域,還有人防系統、規劃系統、政法系統、土地領域、環保領域、民生領域、扶貧助困領域……聚焦問題、靶向發力,天津政治生態建設的外溢效應不斷顯現。
以土地管理領域為例,全市整改違法佔地項目1355個、4888.45畝;整治違建別墅項目221個、3359棟、224.97萬平方米;4965個「大棚房」問題全部進行整改;共收回違法佔地2萬餘畝,挽回國家和集體經濟損失100餘億元。
「不用到處應酬酒局、飯局了,可以省出更多時間專心工作」「政商關係更加親清,不用再花各種心思拉關係、找門路了」「政治生態的持續淨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天津幹部群眾的真心感受,折射出政治生態的深刻變化。
政治生態建設是系統工程,天津精準分析政治生態狀況,綜合施策、協同推進,實現年初部署、日常監督、年底考核一起謀劃,頂層設計、中層推動、基層落實一起推動,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第一責任人責任一起落實。市紀委監委把政治生態建設納入「四項監督」重點,推行政治生態研判評估聯動機制,形成淨化修復政治生態的強大合力。
在村居、社區的「神經末梢」,天津創新基層監督、黨建引領的政治生態建設模式,建立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5066個,動態收集政治生態信息,強化黨內監督與群眾監督有效貫通。與之呼應,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居)四級黨建工作聯席會全部建立,實現政治生態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相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