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什麼懷孕肚子會變得越來越大?
9歲的孩子向你提問,你該如何解釋?
近日,有網友分享了班主任給女兒普及性知識的經歷:班上有老師懷孕了,老師便趁機給學生講解這方面的知識,沒想到招致不滿。
孩子有好奇心,老師解疑答惑。但是,家長表示:女兒才9歲,老師不應該當著男生面給孩子講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還沒等老師解釋,這位家長便撂下一句:明天去找校長投訴,隨後拉黑了這名老師。
家長「油鹽不進」,老師有理也說不清。
但是,網友卻對老師的做法表示支持:
我們孩子在幼兒園就普及了,媽媽思想有點過於保守、給孩子普及這方面的知識總比她自己去尋找的好。
媽媽認為9歲女兒接觸性教育太早,老師和網友認為性教育普及勢在必行。
那麼,作為家長,如何看待有關於孩子性教育的爭論呢?
「性教育」在很多家長眼中都是難以啟齒的話題,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中,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提出的各種與性有關的話題,大人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常常避之不及。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高中生李尖尖在飯桌上歡欣雀躍地向爸爸和哥哥們隆重宣布來例假的好消息。
爸爸怒目懟道:
這方面的事,你以後別再外面說去啊!
爸爸眼中,女孩來例假是私密甚至羞恥的事情、是不能在大眾場合談論的。
對此,我國性學者、社會學家李銀河說:
「國人在家裡是完全不談性的,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家長在性教育方面落後的觀念造成了兩種結果:
一方面是家長在給孩子性知識普及時力不從心;
另一方面間接造成了兒童受害事件的發生。
去年,13歲的大連男孩蔡某某將剛上完美術班的10歲女童淇淇騙到家中,欲圖謀不軌,在遭到拒絕後,蔡某某連捅女孩數刀,將其殺害並拋屍於灌木叢中。
一條生命的逝去,兩個家庭的悲劇,如果男孩懂得尊重女孩、如果女孩能夠預料到獨自前往異性家中可能發生的「事情」,這樣的人間慘劇是不是可以避免?
上個月,湖北襄陽57歲老人高某將魔掌伸向7歲女童,高某離異後獨居多年,沒有正經職業,經常會抱附近小孩,曾將兩個小女孩關在家裡,家人挨家挨戶從家中搜出。女孩果果每天午飯後在家附近玩耍,當天未歸,家人報警,隨後確認被害。
……
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鄭淵潔曾在全國推廣反性侵講座時,教給所有孩子一句防性侵口令:
「我還不滿14歲,你想坐牢嗎?」
他認為:
父母就是孩子的雷達,要時刻保障孩子的安全,一刻也不容忽視,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孩子太小。
有些家長常常帶著成人世俗的眼光看待「性」,在他們眼中,孩子過早的接觸性知識,會早熟、學壞,因此關於對孩子性知識的普及一拖再拖。
家長們「談性色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父母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性教育,不知道怎麼入手,因為自己沒經歷過這堂課。
那麼,如何給孩子最好的性教育呢?
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01性教育由誰來做?
李銀河建議:
一方面由老師來做,由學校的正規教育來做;
另一方面家長也應當做,尤其是在學校的性教育還不健全的情況下。
學校和家長都有對孩子開展性教育的責任,這是最好的兩個途徑。
02應當從幾歲開始性教育?
性教育是不是越早越好?
李銀河曾在書中分享外國性教育的經歷:
有一次她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做學術交流,一位荷蘭的性教育專家說:荷蘭的性教育是從4歲開始的,孩子從4歲起就會有性別的觀念了。
去商店買衣服,男孩一般是藍色、女孩是粉色,慢慢的孩子就有了性別觀念。
另外,有很多孩子特別喜歡問爸爸媽媽「我是從哪兒來?」很多家長都說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從垃圾桶裡撿出來的,其實簡單的一句糊弄非但不能解答孩子的困惑,相反還會加劇孩子的認知負擔。
孩子的性教育普及,以孩子對自身或他人產生認知困惑開始(像文章開頭提到學生看到老師懷孕,以此作為契機就很好),父母儘可能的通過科學的語言、很平淡教給孩子知識就可以了。
03性教育過程中應注意什麼?
①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健康的性觀念,不要覺得這是丟臉、不好的事情;
②把性有關的一切非常簡單的告訴孩子,注意多用正規的詞彙,比如男女的生理結構、寶寶是怎麼來的等等;
③避免孩子接觸網絡色情。
給孩子最好的性教育是成長過程中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性教育普及,小則護身,大則保命。
——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