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上學爬2小時藤梯的孩子,再也不用受800米懸崖之苦了

2020-12-23 家鄉守村人

分享農村趣事,交流農業知識,做幸福農民!歡迎關注家鄉守村人

說到「懸崖村」你的腦海裡是不是還能浮現孩子們純真的面孔,每天趴著近似90度角的藤梯,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放學;是不是村民們背著裝滿花椒、核桃的籮筐,只為了到集市上換點日用品;還是年輕力壯的男人,身上綁著生病的老人或孩子,爬出去看病的情景。我想,無論是哪種景象,我們的心都會跟著他們的腳步,懸到嗓子眼,生怕他們一不小心出現意外。

就在兩天前,這個村莊的84戶建卡貧困戶搬新家了。他們不用每天爬著梯子進出了,而是住進了縣城裡的新樓房。快來看看具體情況吧。

「懸崖村」的本名是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涼山,坐落在一個山坳中,從山腳下的學校到山頂上的村莊高度有一千米,光是懸崖的落差就有八百米。人們出行都要攀爬八百米的懸崖。因此被人們叫做「懸崖村」。

在戰爭年代,由於這裡的地理條件優越,而且土壤肥沃,生活上能夠自給自足,是適合人們居住的世外桃源。但是到了和平年代,解決溫飽不是問題,要說小康社會,那光是靠著村民們的自給自足是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的合作,互補所需。

2016年《天梯上的孩子》,講述了800米懸崖村的故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這些孩子要到山腳下的小學上學,每個月回家兩次,每次都會有大人們輪流接送,大人控制著孩子們的速度,到比較危險的地方會幫助孩子們爬過去。每次都要爬上2個小時左右,就因為這樣危險,所以村子裡的孩子上學年紀都會偏大,早些年甚至有沒上過學的孩子。

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在政府的扶持下,藤梯換成了鋼梯,不但寬度加大了,兩側還增加了扶手,而且穩定性更好了,為村民出行帶來了極大地方便。在一些平緩的地方,不用再爬著了,而且鋼梯改變了原來的路線,大量縮短了出行時間,本來兩個小時的路程,現在基本上40分鐘就能完成了。看著村民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就算再多的付出也值得了。

今年,更是傳來了好消息,部分村民搬出了懸崖村,住進了縣城的新樓房,而且房子都已經裝修好,可以拎包入住。5月12號,村民們臉上掛著笑容,帶著孩子和行李,走下2000多級鋼梯,來到了新房子,他們將在這裡開始新的生活。

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我們看見了懸崖村的巨大變化。這些變化離不開國家利民政策。精準扶貧,遍地開花,給農民看得見的實惠。

聽說懸崖村還要開發旅遊產業,已經有旅遊公司入住了村莊,開始了投資建設。未來村民們會吃上旅遊飯,告別貧困指日可待。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懸崖村的好消息,快來和我們分享吧。

相關焦點

  • 過年了,孩子上學曾經膽戰心驚的「懸巖村」現在怎麼樣了?
    著名的「懸崖上的村莊」——昭覺縣支爾莫鄉勒爾村勒爾社四川勒爾村那條架在絕壁上的路,真比蜀道難還要難上十倍!四川涼山有一座懸崖上的村莊,村裡的孩子們上學,需要攀爬高800米的懸崖,而承載村民希望的懸崖之路,只有17條危險的藤梯。「懸崖村」,便是四川涼山昭覺縣的阿土勒爾村,這裡風光秀麗但生存條件極其艱困。
  • 涼山州昭覺縣"懸崖村"的崖邊"突圍戰"讓藤梯"換甲"
    記者 王雲 攝四川在線記者 方小虎 王懷 張守帥 王雲 何勤華核心提示2016年5月,因進出村要藉助藤梯攀爬落差達800米的山崖,阿土列爾村引起廣泛關注,由此成為觀察四川精準脫貧的一扇窗口2016年歲末,本報記者再次進村採訪,發現阿土列爾村已經「變臉
  • 四川涼山懸崖村3歲娃娃爬鋼梯不讓扶
    新聞裡穿著開擋褲的懸崖村三歲女孩太可愛了,爬鋼梯不讓父母扶,爬了一會兒還扭頭看看媽媽追上來了沒。「懸崖村」名叫」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尓莫鄉,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從山底小學到山頂村莊海拔高差近1000米。
  • 重慶學生舉火把爬懸崖上學 組長:沒出啥子大事
    >  商報記者 肖騰  跋山涉水、攀爬懸崖,在城裡的孩子看來,這是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戶外運動,但對於彭水縣保家鎮羊頭鋪區五組(原鳳陽村)的孩子們來說,這卻是他們每天上學的必經之路。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落後的教育設施和摸黑的山路並未讓他們退縮,或許我們可為他們做點什麼,照亮他們的艱辛求學路。」在帖子中,網友「發條」一句簡單的圖說,卻讓無數看圖的人心酸:當我們每天坐著汽車輕軌,在平坦的馬路上送孩子上學時,是否有想過,還有一群孩子,正在山間的懸崖上艱難跋涉?
  • 爬「天梯」報導懸崖村,四川90後女記者嚇至腿震痛哭
    「懸崖村」十多名小學生此前要從山下的學校爬17段藤梯回家(右),後來變成爬「鋼梯」(左)。 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又被稱為「懸崖村」,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村民唯一進出的路是2556級的鋼梯。如今,該村逾半數村民告別爬「天梯」的日子,搬入縣城郊區的新建的安置樓房,相關報導在內地引起廣泛關注。
  • 女記者爬天梯報導懸崖村,剛說完「一點都不恐怖」之後……
    女記者邊爬鋼梯邊安慰自己。結果一爬完:而就在 2 個多小時前,小姐姐還在懸崖村鋼梯上完成了一次標準的出鏡報導,表情鎮定,神態自若。網友:好心疼,但原諒我還是沒忍住笑了。這是四川電視臺的記者高慧玲和同事們為了完成"懸崖村"搬遷的採訪任務。
  • 1400米懸崖上的村莊,很多村民與世隔絕,到死都沒有出過山!
    在1400米懸崖上的村子裡,很多村民孤立無援,直到死都沒出過山! 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有一個叫「阿土勒爾」的村莊,位於海拔1400-1600米的山頂,從山底到山頂的村莊海拔差近1000米。1400米懸崖上的村莊,很多村民與世隔絕,到死都沒有出過山!
  • 常考的心理學實驗(五)雙生子爬梯、量杯實驗、功能固著實驗、視覺懸崖實驗......
    第一個孩子出生後的第46周開始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另外一個在他出生後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兩個孩子都練習到他們滿54周的時候,第一個孩子練了8周,第二個孩子只練了2周。結果是只練習了2周的孩子爬樓梯效果較好。格賽爾認為53周開始爬樓梯的孩子做好了成熟的準備,所以爬樓梯效果較好
  • 6歲孩子走6萬步山路上學,打著火把手電出門,大多數是留守兒童
    為了求學,近200名孩子冬天凌晨,6點鐘就要起床了。打著火把、手電出門。其中大多數是留守兒童。最遠的學生要走三四個小時山路,單程14公裡。冬天冰霜大,有些地方的路又很窄,學生們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池塘裡。而年齡最小的孩子只有6歲,一天來回上學路就要走6萬多步。
  • 與世隔絕的最危險山村:600年無人進入,出行需爬100層樓高懸崖!
    今天給大家帶來我國與世隔絕的5個最危險山村,其中排名第一的村莊600年無人進入,出行需爬100層樓高懸崖!為方便百姓出行,1997年當地在離谷底480米高的地方新建了一條1000米的鋼纜索道連接了兩座大山,196名村民出行的話就坐在索道上的鐵籃裡面,腳下是萬丈深淵。
  • 漢成天地讓家長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上學的問題
    一提到開學,想必家長們都要操心了,上學放學路上的安全問題,孩子的休息問題,學校環境好不好、師資力量雄不雄厚……不過如果住在漢成天地,那麼這些煩惱全都沒有了!漢成天地雄踞上海路、北京路、重慶路、林蔭大道四大核心主幹道交會處,周邊配套設施完善,尤其是教育資源豐富,與新重慶路小學、十堰京中實驗學校與北京路中學等高等院校僅一路之隔,孩子上學方便又安全,父母更加放心!
  • 正能量:雙手插在口袋裡,就永遠別想爬上成功之梯!
    假如成功之梯已經給你搭好了,可你的雙手卻依然插在口袋裡,不去行動,那你就永遠別想爬上成功之梯。要追求成功,條件有很多,但最為關鍵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立即行動,充滿熱情地去行動。比利,你知道的,他是我的中學同學,上學的時候,他的成績簡直是糟糕透頂,考試時經常是靠抄我的卷子矇混過關,可現在他居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企業家!這傢伙居然也能成功,我真的想不通!」
  • 新疆最危險的天路,孩子們要上學必須翻越懸崖與天梯!
    新疆最危險的天路,孩子們要上學必須翻越懸崖與天梯!我們採訪的一個小孩表示她曾經有一次書包掉到了河水,當時非常害怕,因為她知道如果掉下去的是自己,那麼家人就再也見不到她了,這裡的孩子以前是不出來的,同時大人們也並不提倡讓孩子出山,除了太危險之外,是因為他們覺得出山並沒有什麼意義,這裡的大人由於沒有讀過書,所以並不理解到底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
  • 男子獨自爬大尖山,不慎掉落懸崖……
    男子獨自爬大尖山,不慎掉落懸崖……)
  • 學會這兩招,再也不用給孩子報輔導班
    我微微一笑:「招兒,自然是有,不過不是讓孩子學,而是讓你倆學的!。」「快點說!」倆人異口同聲。 第一招:讓孩子在該玩的時候盡情玩 其實這「招數」不是我的發明,這源於一個著名的實驗:雙生子爬樓梯——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將一對出生46周的同卵雙生子A和B進行了實驗訓練。
  • 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他敢不敢直接爬過去?美國專家給出答案
    」,嬰兒會直接爬過去嗎?而4~6個月的嬰兒,會選擇繞過視覺懸崖,從安全的地方過去。任憑母親在視覺懸崖的另一側如何吸引,都不願意直接爬過去。一般來說,爸爸媽媽每次帶著孩子去檢查的時候,醫生都會針對寶寶的眼睛做檢查,爸爸媽媽對此也不用太憂慮,平時注意保護好寶寶的眼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