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農村趣事,交流農業知識,做幸福農民!歡迎關注家鄉守村人
說到「懸崖村」你的腦海裡是不是還能浮現孩子們純真的面孔,每天趴著近似90度角的藤梯,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放學;是不是村民們背著裝滿花椒、核桃的籮筐,只為了到集市上換點日用品;還是年輕力壯的男人,身上綁著生病的老人或孩子,爬出去看病的情景。我想,無論是哪種景象,我們的心都會跟著他們的腳步,懸到嗓子眼,生怕他們一不小心出現意外。
就在兩天前,這個村莊的84戶建卡貧困戶搬新家了。他們不用每天爬著梯子進出了,而是住進了縣城裡的新樓房。快來看看具體情況吧。
「懸崖村」的本名是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涼山,坐落在一個山坳中,從山腳下的學校到山頂上的村莊高度有一千米,光是懸崖的落差就有八百米。人們出行都要攀爬八百米的懸崖。因此被人們叫做「懸崖村」。
在戰爭年代,由於這裡的地理條件優越,而且土壤肥沃,生活上能夠自給自足,是適合人們居住的世外桃源。但是到了和平年代,解決溫飽不是問題,要說小康社會,那光是靠著村民們的自給自足是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的合作,互補所需。
2016年《天梯上的孩子》,講述了800米懸崖村的故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這些孩子要到山腳下的小學上學,每個月回家兩次,每次都會有大人們輪流接送,大人控制著孩子們的速度,到比較危險的地方會幫助孩子們爬過去。每次都要爬上2個小時左右,就因為這樣危險,所以村子裡的孩子上學年紀都會偏大,早些年甚至有沒上過學的孩子。
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在政府的扶持下,藤梯換成了鋼梯,不但寬度加大了,兩側還增加了扶手,而且穩定性更好了,為村民出行帶來了極大地方便。在一些平緩的地方,不用再爬著了,而且鋼梯改變了原來的路線,大量縮短了出行時間,本來兩個小時的路程,現在基本上40分鐘就能完成了。看著村民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就算再多的付出也值得了。
今年,更是傳來了好消息,部分村民搬出了懸崖村,住進了縣城的新樓房,而且房子都已經裝修好,可以拎包入住。5月12號,村民們臉上掛著笑容,帶著孩子和行李,走下2000多級鋼梯,來到了新房子,他們將在這裡開始新的生活。
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我們看見了懸崖村的巨大變化。這些變化離不開國家利民政策。精準扶貧,遍地開花,給農民看得見的實惠。
聽說懸崖村還要開發旅遊產業,已經有旅遊公司入住了村莊,開始了投資建設。未來村民們會吃上旅遊飯,告別貧困指日可待。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懸崖村的好消息,快來和我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