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考研人數都在增加,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考研人數有很大的可能性,會處於增加趨勢,競爭是越來越激烈了,想要成功上岸,要從多方面去考慮,如多花時間準備考研。
但是,有不少學生認為,大一開始就積極備戰考研,這樣真的好嗎?是不是過早了些?
戰線過長,其實容易產生疲倦感,不利於備戰考研。
因此,不太建議大一就開始備戰考研,大一、大二期間好好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學好英語,為考研打基礎,效果才會更好一些。
等到了大三第一個學期,再開始著手準備考研事宜,戰線不長不短,容易成功。
因為在深入了解考研信息時,剛開始不是很懂,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裡面,再加上大三還有課要上,所以一邊上課一邊了解過後,慢慢確定目標院校和專業。
可能大三上學期就要過去了,這個時候剛好剩一年左右的時間,積極備戰考研,屬於剛剛好的局面。
大一學生才剛剛進入大學,沒有體驗過大學生活,就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考研這件事情上,過於單薄了些。
而且大一選定目標院校和專業,很有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改變,如大一想考計算機專業,突然間大二又想考金融專業了,而到了大三,想考師範類專業。
那在大一、大二期間學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金融專業知識根本用不上,時間也浪費了,這不就虧了嗎?
此外,大一階段,其實不少人都不知道自己未來要走的路是怎麼樣的,一開始就定型,會有不小的壓力。大一課程很多,一邊想著考研,一邊要學習新知識,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做這些事情呢?
用心去觀察,可以發現,大部分人都只是專注於某件事情,等有所成後,才會去發展其他能力,因為精力不允許他們做太多的事情。
考研也是一樣的,如果馬馬虎虎對待考研這事,還不如不考呢,既然想要認真對待考研,那就要花心思和精力,這兩者之間是相互的。
不是你想做,就一定能夠成功,要考慮到自身能力的最大範圍在哪裡,如果在範圍內,大一準備考研,確實沒啥大問題。
反之,能力不足,就應該先提升能力,再去考研。
現在就業競爭激烈,考研沒有什麼不對,特別是對於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考研是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的好辦法。隨著學歷的上升,能彌補一些不足。
比如說,本科畢業去當教師,想要評中級教師的難度不小,而研究生學歷去教書,評中級教師的難度會降低不少。
話說回來,還是不建議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戰線真的太長了,除非是備戰名校,在就把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定下來,然後學好專業基礎知識,把英語搞好,就是不錯的了。
等到大三上學期再開始準備深入學習,也不遲。
對於這件事情,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