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紫雲,細雨薄霧,正符合它「紫氣東來,雲蒸霞蔚」的特點。
9月11日至13日,由中宣部組織的「未摘帽貧困縣脫貧攻堅」主題採訪團走進安順市紫雲自治縣,深入松山街道城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國有浪風關林場種養產業基地、大營鎮大營村、打彩村、火花鎮九嶺村等地開展了為期3天的脫貧攻堅主題採訪。
記者團在浪風關國有林場了解林下經濟產業
「好甜的蜂蜜呀!多少錢一斤,可以網購嗎?搭配著紫雲的紅芯薯和生態蛋做早餐,簡直絕了!」
「受精蛋和非受精蛋相比,特別之處是什麼?養殖場為什麼選址在斜坡上?」
「您家住在附近嗎?為什麼選擇回來創業?收入狀況如何?」
……
在採訪中,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日報社等20餘家中央媒體以及貴州媒體組成的採訪團記者們腳踩泥土,用心聆聽,全方位、多角度記錄紫雲自治縣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和成果亮點。
採訪團進入松山街道城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採訪
脫貧攻堅以來,紫雲充分發揮黨建扶貧引領作用,認真抓基礎設施、產業發展,不斷改善民生、完善服務,記者一路感嘆:「民善村富產業興,山美水美人更旺。」
松山街道城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
在松山街道城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有12個鄉鎮(街道)710戶3772名搬遷群眾,社區緊鄰縣二中、縣一小、縣三幼等學校,醫務室、綜合服務窗口、圖書閱覽室、運動場等一應俱全。中國婦女報記者韓亞聰對搬遷群眾通過技能培訓就近就業,不斷增強內生動力,依靠針線串起幸福、點繡成金不等不靠的巾幗本色點讚。
記者團在浪風關國有林場了解林下經濟產業
「趁著好天氣收割蜂蜜,農戶們臉上都充滿了豐收的喜悅,產業發展為當地群眾鋪就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子』。」在國有浪風關林場,貴州廣播電視臺記者黃堇茗表示,由龍頭企業牽頭,採取「龍頭企業+國有林場+合作社+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發展林下食用菌、林下雞和林下蜂三個經濟產業,紫雲的產業發展帶動效果很明顯。
記者採訪大營鎮蛋雞產業養殖群眾
記者與白石巖鄉小黃牛「親密互動」
「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具體做法有哪些?」「有多少個網格長?」……在大營村,紫雲自治縣火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段安雄就人民日報社記者蘇濱提出的問題分別介紹,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菌草種植、養殖肉雞和小黃牛等產業,這裡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改變,當地農戶發展致富的信心也大大增加。
記者團在九嶺村採訪
記者拍攝九嶺村扶貧車間的務工群眾
窮山惡水不能阻擋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脫貧攻堅以來,九嶺村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社產業優勢緊密結合,帶領全村群眾苦幹實幹,修起「小康路」,搭起「幸福橋」。採訪團一行跟隨村支書羅昭華的腳步參觀「九嶺書屋」兒童閱讀室、民族手工藝扶貧車間,細數小山村的蝶變故事。
記者在打彩村採訪農戶
滿滿的三天,記者們奔走在地,從點到面,聽故事、實體驗,親身體會紫雲自治縣幹部群眾團結一心謀發展、脫貧攻堅一線故事,以圖片、視頻、文字全方位多角度譜寫脫貧路上的點點滴滴,奮力續寫新時代發展新篇章。
記者在新民村生態蛋雞養殖基地拍攝
記者拍攝大營鎮小黃牛
記者團在浪風關國有林場了解林下經濟產業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牟元媛 吳採麗 匡奇燃 胡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