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日,北京時間下午2點14分,礦池Viabtc挖出了第一個BCH區塊。
「歡迎來到這個世界」,Viabtc在區塊上寫下這句話,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糾纏撕扯,裹挾了礦工、開發團隊、交易所、用戶後,比特幣迎來了第一次硬分叉,而BCH也正式誕生。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分叉,什麼是硬分叉,最近傳得沸沸揚揚的BCH分叉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帶著以上問題細探究竟吧!
——《如何玩轉CoinEx》科普欄目
【ViaWallet是ViaBTC旗下產品,致力於打造一款全幣種資產管理的去中心化錢包,未來您只需要一個ViaWallet即可管理所有資產,ViaWallet同時也支持Staking(質押)以及去中心化交易所,為您提供更豐富多樣的產品功能,目前已經支持BTC、ETH、BCH、TRX等16+種主鏈資產、100萬+代幣資產。】
什麼是分叉
分叉,英文名:Fork,詞性:動詞,在程式設計師的世界裡,分叉的意思就是「複製並修改」,一般的軟體分叉會形成不同的版本,功能也有所差異,用戶根據需求選擇使用即可。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分叉的意思不僅如此。雙方一旦出現意見不統一,就會選擇分叉升級,然後兩者運行在不同的共識規則下,每次分叉都會伴隨著區塊鏈原本的共識規則改變而改變。
分叉的原因
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區塊鏈,區塊鏈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去中心化,這意味著比特幣網絡並不是由個人維護,而是集體維護。
區塊鏈技術是基於開源社區發展起來的,開源意味著所有代碼,技術都是免費開放的,所有人都可以拿來使用並修改。
最初,中本聰發明比特幣大概只是想讓人們多一種更自由的貨幣交易方式,但隨著比特幣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使用,人們對比特幣的想法和要求也多了起來。
一些人開始覺得比特幣的區塊容量太小,總出現擁堵,於是這些人要求比特幣升級擴容;一些人又覺得比特幣的功能太單一,今後的發展不容樂觀,於是這些人又要求比特幣能夠有搭建DApp(去中心化應用)的功能。
社區不同聲音的此起彼伏,對比特幣發展的分歧便可以理解為比特幣的分叉。
分叉的種類
分叉分兩種,一種是硬分叉,一種則是軟分叉,本文主要介紹的是硬分叉。
什麼是硬分叉
官方定義
硬分叉在bitcoin.org上的定義如下:
A permanent divergence in the the block chain, commonly occurs when non-upgraded nodes can’t validate blocks created by upgraded nodes that follow newer consensus rules。
區塊鏈發生永久性分歧,在新共識規則發布後,部分沒有升級的節點無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的區塊,通常硬分叉就會發生。
通俗定義
通俗來說,硬分叉就是把原有的一條鏈直接分成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鏈,一條是舊鏈,一條是新鏈,舊鏈就是不願意讓幣種分叉的社區成員所堅持的原有的鏈,新鏈就是社區成員希望在原有區塊鏈上進行技術優化改進所生成的鏈,這兩條鏈以後將不再有交集,完全按各自的道路發展。
沒分叉前的原鏈就好比是安卓系統,因為有些人不滿於安卓系統的功能而又開發出了蘋果系統,蘋果系統這時就相當於是硬分叉後的結果,分叉後,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形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人們也根據各自的喜好開始用著不用的系統。
一句話來說,舊版本不兼容新版本就是硬分叉。
硬分叉優點
在區塊鏈層面來說,硬分叉給了區塊鏈更多實踐探索的可能性,進而促進軟硬體技術的升級優化,同時讓區塊鏈世界更為自由。
在投資者層面來說,給已有投資者在無風險的情況下增加了一種新幣的收益。
硬分叉缺點
會給社區造成一定的不穩定性,使部分礦工搖擺不定,礦機設備更新提升了礦工的挖礦成本,同時會給用戶交易帶來重放攻擊的風險。
BCH硬分叉?
2020年9月2日,BCH支持者&Bitcoin.com創始人Roger Ver發了這麼一條推文:
Bitcoin ABC和DeadaInix(ABC首席開發者Amaury Sechet)宣布將於11月15日分叉BCH,呵呵,祝福他們的新代幣好運,並感謝他們免費空投給所有BCH的持有者。
BCH為什麼想要硬分叉呢?這還得從年前的IFP礦工捐贈計劃講起。大家都知道,項目開發是需要大量資金維護的,BCH鏈上開發的各個項目也不意外,但依靠BCH企業開發的捐贈資金並不多,這對BCH的長期發展並不利好。
所以今年春節,礦工代表江卓爾公布了一項BCH礦工捐贈計劃,希望為BCH提供充足的開發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但不料該計劃遭到了眾多社區成員的反對,被指責此項計劃中心化嚴重,後續還引起了社區分裂的聲音,最終該計劃漸漸沒了聲響。
前一段時間,BCH想要分叉的聲音在社區逐漸蔓延開來,起源是CoinEx創始人楊海坡發的一條微博,稱BCH是時候需要做出改變了,這一消息轟動了半個幣圈。有人擔心BCH的分叉會不會使幣價暴跌,又有人說這可能只是個用來提高BCH熱度的假消息。
隨後,楊海坡在一場BCH三周年的AMA中表示,分叉BCH並不是營銷事件,但目前尚未確定是否分叉。自BCH誕生以來,社區一直沒有良好的治理機制,呈現極度去中心化的狀態。BCH存在的眾多問題很難直接在原有基礎上改變現狀,因此便有了重新創建一個BitcoinBCH分叉的想法,目前尚在構思中。
了解BCH的幣友們都應該知道,BCH社區是一個去中心化較為嚴重的社區,多個開發團隊,人人都有話語權,開發者的爭端又總是難以理解和執拗,這樣的環境下極易發生分叉。
但有一點非常好的是,BCH共有7個客戶端,數個錢包商,SLP生態等非常龐大的開發團隊,主力開發團隊ABC,以及反對方BCHN都擁有很強的開發力量,無論最後誰獲得勝利都不會對BCH的價格造成太大的影響。
如果真的發生硬分叉,之後可能會出現兩種BCH——一種與過去相同的比特幣現金(但具有升級的DAA)和IFP版本的比特幣現金,8%的Coinbase獎勵定向用於開發。
你看好BCH分叉嗎?歡迎留言評論哦!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