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從剛開始的抱著,到慢慢地扶著東西走路,這一點點的進步都是他成長必經的過程。寶寶在7-14月的時候,開始嘗試學著走路,這段時間寶寶的足部發育在慢慢改變,當寶寶逐漸走路穩定時,他下地走路的時間就會增長,此時鞋子的保護,對寶寶腳部的發育起到重要作用。寶寶穿鞋不舒服,會引起拇指外翻以及腳趾關節突起的情況,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寶媽挑選鞋子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後跟貼合
寶寶剛剛學會走路,身體平衡力比較差,選著鞋子時,一定要選擇後跟貼合度比較好的鞋子,有助幫助寶寶找到平衡點,另外寶寶骨骼比較硬,後跟延長口一定要增加海綿,不僅減少磨腳的情況發生,還能起到保護腳踝的作用。寶媽選鞋時,還要注意鞋子的防滑效果,避免寶寶摔倒。
軟硬適度
很多寶媽以為鞋子越軟越好,買鞋時總是挑最軟的,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鞋子太軟不能給寶寶的腳部提供支撐力,寶寶走路時會更加費勁。一般鞋底很軟的鞋子,鞋底都會比較薄,如果鞋底太薄,會造成減震效果變差,對寶寶骨骼發育也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寶媽選鞋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太軟。
避免過重
有些寶媽給寶寶買鞋只注意外觀與性能,而忽略了鞋子重量的問題。比如雪地靴,這種鞋子雖然非常保暖,不用擔心寶寶凍腳的問題,但是卻不合適寶寶穿。這種鞋子一般比較重,會增加寶寶走路的負擔,另外它的鞋底平直,對足部支撐力不夠,容易引起寶寶關節、肌肉磨損,對健康也造成損害。
尺寸合適
很多家長喜歡把鞋買大一碼,但是這種做法對寶寶腳部發育並不好。鞋子太大,寶寶走路時鞋子不固定,寶寶不僅容易絆倒,還會形成走路鞋子拖地的習慣,不僅不利於腳部發育,所以家長在買鞋時一定要以合適為主。挑選鞋子時,家長可以選擇寬鬆些的鞋子,如果後跟位置能放一根手指,這種鞋寶寶穿上會更舒服。
寶寶成長中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寶寶鞋子穿得舒服不舒服,直接影響寶寶腳部的發育及走姿問題,而且還關乎寶寶的健康成長,家長給寶寶買鞋時一定要避免用以上方式選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