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變音理論著作推介

2021-03-04 今日語言學

語言是音義的結合,音義關係是語言的根本關係。音義作為語言的不同層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在構造方式上及其歷史演變上,二者有密切的互動關係。從音義層面的互動關係來看,河南北部方言以及晉語,在漢語方言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其豐富的構詞、構形變音現象,如子化變音、動化變音、擬象變音、節律變音(包括分音、合音和表音字詞頭和後字的黏著)等,關涉到音義交織的複雜關係,蘊含著語言結構轉換和歷史演變的不同層次。如何闡明這種現象,是國內外語言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國內語言學界,有不少學者對河南省北部方言的子化變音和動化變音的成因,做了不同層面的詮釋,對本專題的研究有重要的推進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011年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陳衛恆的專著《音節與意義暨音系與詞彙化、語法化、主觀化的關聯:豫北方言變音的理論研究》一書。作者通過自己的母語,對河南北部及其毗鄰地區的語言現象進行考察,獲取了第一手語料,並以此為基礎,吸收了國內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對漢語音義跨層關聯的諸多問題,從理論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對開展漢語的變音研究有借鑑作用。

1.系統分析串聯了本方言語料,為漢語構形、構詞變音建立了理論基礎。作者立足本土,由點到面,從自己熟悉的母語林州方言點開始,逐步擴大調研範圍,將河南北部及其毗鄰省市以及相關漢語方言的變音現象,做了細緻的梳理和分類,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以此作為構建變音理論的事實基礎。

2.從歷時與共時方面分析了本地區變音的成因。該書根據變音材料時空分布的連續性、各方言系統內含語法結構變音條件的相似性、以及明清至今的地名與方志等文獻地名名稱的穩固性,論證出「Z變」參與合音的後綴成分的歷史來源為「-子」,地名D變合音成分主要為「-家」,動詞、形容詞D變合音後綴成分主要為「-著、-了、-得、-地、-的」等。關於分音詞、嵌L詞、圪頭詞的變音歷史來源,認為與擬聲擬態邊際音系的構詞以及舒聲促化有關聯。此外作者還結合移民史、認知(如「有界/無界」)、韻律等,指出形成變音的外在因素。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作者闡述的論點對討論問題有引領作用,其成因需相互協作集思廣益做更深入的調查研究。

3.把漢語變音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的研究前沿相結合,為國外研究「語法化」、「詞彙化」的音系影響提供了漢語例證,補充了「音系化」的內容。「語法化」、「詞彙化」是當前語言理論研究的一個重點,但對漢語語料特別是漢語變音方面的方言事實關注不足,對於詞彙、語法系統的演變關涉到音系演變所產生的深刻影響沒有充分的例證說明。通常提到的僅限於在類推、形態殘跡所構成的音變或詞素向純語音的音素轉化等方面。該書專立「變音與音系化」一章,補充了這方面不足。討論了詞彙化、語法化作用下的音系變化或「音系化」進程,指出了「存古」、「創新」、「幹擾」、「帶動」、「推動」等多方面的內容,豐富和深化了國內外學者對漢語詞彙化、語法化作用下的音系的了解。

4.「本變音互動」和「虛實音互動」的音變模式,是對側重於純語音音變研究的歷史語言學音變理論的重要補正,有助於推動非純語音音變的深入研究。變音的詞彙化、語法化是「音系化」研究的核心內容。作者從本字字音和變字字音、虛字字音和實字字音的互動角度,對詞彙化、語法化作用下的音系演變進程進行了認真考察,初步確認了以表達意義單位(詞組、詞、詞素)為條件的非純語音變化和以區別意義單位為條件的純語音變化的內涵和模式有所不同。在這樣的結構中,作者指出:「本音與變音」、「虛字音與實字音」,包括「詞根音和詞綴音」,對立與統一關係的雙方,是研究觀察音系系統演變的重要途徑。

5.該書對於語言音義關聯類型、變音類型以及二者相互關係的見解,對語言類型學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考察意義條件制約下的音變或由意義引起的音形變化,其著眼點是音義跨層的音變,而非單純語音層的內部變化。這類音義跨層,在不同的人類語言中其類型的表現不同,其基礎是人類語言音節與意義單位關聯的類型不同,如單音節語、雙音節語、三音節語、多音節語等,以及由此形成的本音音形和派生音形也即「變音」的不同。這樣考察變音,有助於把漢語的特性和共性融入國外相關的語言類型學研究的範疇。

陳衛恆著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年06月出版 

ISBN:978756193052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從該書顯示的寫作經歷可知:該書是作者2001-2004年,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的博士論文《豫北方言和漢語的變音》的基礎上補充修改而成的。在長達十多年的期間,作者收集了大量的調查材料,吸收了國內外諸多學者的意見,潛心完成的這部理論著作,是目前音義跨層關係,特別是音系演化與詞彙、語法演化關聯研究的新成果,是國內學者在這一重要理論領域的新貢獻。為此我們願意把該書推薦給從事語言研究的讀者,以便在此基礎上,對漢語方言的音變研究,作進一步的深入探討。我們建議其著力點應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研究變音理論,應立足于田野調查。為實地調查的方言材料建立語料庫,為變音的理論研究提供依據。

2.深入揭示漢語的變音類型,特別是把與河南北部相毗連的晉語以及中原官話、冀魯官話等地區的方言語料,和國內外其他語言比較,納入普通語言學的理論範疇,為開展語言類型學研究拓寬視野。

3.以重點地區重點方言為基礎,深入開展變音與語法結構、語義表達、語用環境等不同層面的關聯研究、跨層研究、類型研究、歷史演變研究,推出事實與理論並重的研究成果。

4.參與國內外不同領域的變音理論研究,相互協作,相互借鑑,豐富語言學的內涵,建立與漢語實際相結合的、面向漢外比較的漢語語音理論。

相關焦點

  • 瑞威資本助力,北大經院學者著作《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19)》推介
    本文首發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微信公眾號經濟學,是格致之學,也是致世之學,是現實觀察、理論思考和實證檢驗的高度統一。如何從紛擾複雜的經濟現象中總結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經濟發展規律,對於一代代學人都是艱巨的智力挑戰。
  • 讀書 | 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漢語語法著作 ——《漢語句法學》
    筆者認為,在西方語言學界,有三部用英語撰寫的漢語語法著作值得關注。它們分別是趙元任先生的《漢語口語語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李訥、安珊笛(Sandra Thompson)兩位先生合著的《漢語》(Mandarin Chinese),以及黃正德、李豔惠、李亞非三位先生合著的《漢語句法學》(The Syntax of Chinese)。
  • 新書推介:李梅秀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搭配知識習得機制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認知與習得,涉及漢語認知加工、漢語母語和漢語二語習得、少數民族多語習得等方面。曾主持或參加各類科研項目8項,目前主持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發表各類論文7篇,代表性成果有「基於語料庫統計的『音-形』激活概率及加工機制」「漢語音節鄰域結構對母語者聽覺語音加工的影響」「中高級韓國學習者口語產出中動賓搭配的自然度考察」等。
  • 單詞內字母組合變音讓人頭痛,其實它們的變音規律很簡單
    單詞內相鄰字母不按規律發音即變音,這是令所有人讀它們時感覺到非常困難的事情,讀起來有點彆扭,不明道理。其實掌握它們的變音規律後,讀音標記單詞又可以增加點絕技了。什麼是變音?單詞內相鄰字母發音或句子單詞間首尾音當較快速度讀音過渡時,這種讀音實際與我們的某種輔音讀音相似,於是就產生了相似的變音現象,這種現象叫變音(有些語法書叫同化。為什麼要變音?組合音節後的讀音相似我們的某種輔音!變音後更清晰、順暢!今天分析單詞內相鄰字母間組成音節產生變音規律。
  • 變音記號大全及其應用,值得收藏
    如果不太了解,需要看看這篇文章《超科學、超細緻、超全的所有基本音級的分組與命名》如果將基本音級升高或者降低使基本音級的音高產生了細微高度上的變化,就形成了變音,接下來開始系統講解變音的功能以及變音記號的應用。
  • 期刊推介二:《世界漢語教學》,你看過了麼
    「世界漢語教學」期刊官網http://www.sjhy.cbpt.cnki.net      《世界漢語教學》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專業的中央級學術刊物,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刊,是由中國教育部主管    《世界漢語教學》1987年秋季正式創刊。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朱德熙教授、林燾教授、呂必松教授、陳亞川教授歷任雜誌主編或代主編。現任主編張博教授。    《世界漢語教學》的辦刊宗旨是:及時反映世界範圍內漢語教學領域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的漢語教學實踐經驗,提供新的信息,促進漢語教學的理論研究,推動教學實踐的開展。
  • 二十位學者的四十本書:漢語史研究新著推介(上)
    蔣冀騁教授的《近代漢語詞彙研究》初版是1991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近代漢語詞彙的理論專著,該書運用宏觀與微觀、理論和考據相結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近代漢語詞彙,涉及到近代漢語構詞法、詞義研究,近代漢語詞彙與語言各要素(語法、音韻、文字、修辭)的關係研究,詞義與社會文化、生活的研究,包括城鄉差別、禮儀、醫學、天文曆法、音樂雜藝、典章制度、哲學思想諸方面對近代漢語詞義的影響
  • 《語言戰略研究》∣ 盧德平:漢語國際傳播的理論維度
    不可否認,這樣的認識和實踐存在著一定的理論合理性,即立足於漢語作為一種符號系統的理論思路,解決了漢語傳播的語言符號地位問題,但無法確立漢語進入對象國日常社會生活的理論依據,也無法回答漢語國際傳播限度的問題,以及在漢語傳播實踐上的懸置性問題。
  • 【乾貨】《教育心理學》理論人物著作匯總
    【乾貨】《教育心理學》理論人物著作匯總 http://www.hteacher.net 2018-10-17 15:08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音樂中的臨時變音記號使用大全
    音樂中的臨時變音記號,一共有五種,分別是:升記號、降記號、還原記號、重升記號、重降記號。使用臨時變音記號時應當注意:1、一個還原號會使之前在同一音上使用的升號或降號失效。4、一個臨時變音記號只在本小節內有效。5、要升起一個帶有升號的音,使用重升號。6、降低一個帶有降號的音,使用重降號。7、一個臨時變音記號只對當前譜表內一個特定的音有效,對其它同名的音不起作用。
  • 東霖:自然拼讀法規則(五)常規變音
    今天繼續分享自然拼讀法規則,這次先學常規變音,後面在講講非重讀音節元音變化。發音的時候要相應的改成sp-sb st-sd sk-sg (sc- sg)sp-sb:Speak spell speedst-sd :Stand star stopsk-sg (sc- sg): Skill sky school scanc g 變音
  • 亞航掌門人東尼:助國際學校推介漢語考試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資料圖)  中國僑網6月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今年9月起,大馬Epsom國際學校將把漢語水平考試納入中文課程大綱,從那時起,該校將是大馬唯一一所提供漢語水平考試認證的英國學校。
  • 老外談學漢語:拼音好複雜 說多了都是淚
    註:一個老外在漢語學習網站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敘述了漢語拼音的重要性。   漢語羅馬化要追溯到17世紀的耶穌傳教士,但其著作僅僅面對西方受眾。   現代漢語拼音是共產黨1950年推進的項目。 由周有光引領,團隊旨在創造全面的拼音體系,剔除之前體系不準確的標音。   This seemingly exhaustive list provides the all the phonetic possibilities in the language.
  • 《教育心理學》有關理論、代表人物及著作
    尤其是教育心理學中理論的代表人物,著作等等經常是考試的出題點。考生面對眾多的外國人名,經常混淆,這樣就錯失了得分的好機會,也就容易在筆試中因為一些細節,錯失成功的機會。以下是對招教筆試中,常見的一些理論、代表人物以及著作的整理,幫助考生更好的掌握。
  • 著名語言學家楊耐思先生逝世,著作有《近代漢語音論》
    楊耐思今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發布訃告稱:楊耐思先生在音韻學、文字改革、語言應用、湘方言、普通話語音規範等多個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近代漢語音韻與《中原音韻》音系研究、八思巴字與漢語音系研究方面,成績卓著,出版了《中原音韻音系》《蒙古字韻校本》(與照那斯圖先生合著
  •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教育學著作及具體考點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教育學著作及具體考點 http://www.hteacher.net 2016-12-15 14:13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省第二十屆哲社獎獲獎成果 | 《漢語核心詞的歷史與現狀研究》
    該成果提供了大量鮮活的語言事實,全面展示了漢語100個核心詞的歷時演變過程和方言分布差異,並首次對許多詞的共時分布狀況作出了歷時的解釋,有助於深化人們對漢語詞彙的認識,對漢語方言學的研究尤其具有參考價值,為建立科學的漢語詞彙史奠定了基礎。
  • 老一輩革命家著作有哪些?
    原標題:老一輩革命家著作有哪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要加強讀書學習,尤其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從哪裡學呢?首先是要讀書,從書裡學,不僅要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還要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著作。
  • 社會科學報:以漢語本位,重建句型理論
    上海市哲學規劃辦優秀課題《漢語功能語法句型系統及其歷史發展》(批准號為2013BYY008)指出, 歐洲語言的句子和漢語的句子,在思維方式上存在著深刻的文化差異,因此要以漢語本位重建句型理論和方法。
  • 從語言接觸理論探討漢語國際傳播
    從語言接觸理論探討漢語國際傳播 2016年11月18日 09: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西平 字號 關鍵詞:研究;語言接觸;學習;影響;母語;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