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關於論文如何準備
·選題:可行性和操作性
在開學其實就已經告訴我們很多的論文時間節點,但是是到了第二學期2月份左右才開始見導師,開始給導師看proposal。
我的第一個選題,因為疫情無法進入課堂收集data,導師說可能有難度,於是我馬上根據這一年的經歷和興趣,重新選題。
然後重新填寫複雜的enthics form,經過導師通過,然後才能去搜集數據這一步。
我記得單單是ethics form導師就讓我交了3次!但是有這麼細緻和supportive的導師也是我的幸運,她一開始就對我說,你的話題很有意思,值得研究,我還可以給你推薦這方面書!
哦,我的導師,英倫玫瑰🌹!~
·分區塊:大事化小
·雜而有序:不需按順序寫
我們論文正文要求是1萬9000字+2000字proposal,加上採訪的數據和其他表格附錄等,我一共寫了3萬字左右。這個工程剛開始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最後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從導師那裡獲得的第一個收穫就是:你可以打亂順序,隨便開始你覺得好著手的部分,或者可以開始的部分。不要守株待兔,或者一定要按著順序,這樣就會被限定死,無法靈活同時操作。所以我並不是按照從開頭introduction開始寫到最後的。
我覺得比較有用的技巧是,我把論文分成了大概20個section,每個部分各自建立一個word文檔編號。比如,文檔1是introduction,建立好放著,放到最後寫。文檔20是appendix附錄,把採訪data,信息表等需要最後交的表格都整理在這個文檔裡。這樣我就知道我需要完成20個部分,每個部分進度都到哪裡了:這是我覺得自己做的最好的部分!
比如我從一開始就知道,要貪心一下子擠在一起完成不可能,所以從就很早的2-3月份開始就著手literature review文獻部分碼字。這個部分也花時間很久,跨越了整個論文6個月的時間!到最後還是在不斷讀,不斷寫。其他部分也是同時進行,看心情和進度,隨便打開一部分可以開始寫。
·『滾雪球』和 『掃讀』:snowballing和scanning
文獻閱讀我覺得最受用的方式是『滾雪球』,在YouTube上看了幾個教程之後,覺得非常實用,就嘗試了這個文獻搜集法。
簡單來說就是找到一篇文獻,在這篇文獻的參考文獻裡繼續找有用的文獻做二級文獻,再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找二級文獻的參考文獻裡有用的三級文獻....直到你的文獻『雪球』越滾越大。
這樣保證裡文獻的關聯性和有效性(大佬們引用的一般都是比較權威的文獻)。
文獻查閱都在UCL線上圖書館一站式搞定,剛開學老師就給我們請來圖書管理員告訴我們怎麼用UCL文獻資料,怎麼操作,怎麼下載,怎麼利用上面一切資源。不禁感嘆:這個真的是天堂!!
UCL基本買了所有的文獻庫材料,登陸id,直接全部都能下載。學費一半應該歸圖書館才對啊!對我這種喜歡搗鼓的,太有用了!!!而且點開裡面直接『citation』這個按鈕,就可以幫你把文獻引用格式搞定,其實因為這個功能,我沒怎麼用整理軟體,喜歡手動整理(下了幾個軟體,但是懶得用)。
Part 4: Proofreading: 努力提升,接受不完美
分20個文檔寫完,最後整合到一起的時候,會有成就感,但是同時也會發現:寫的都是bullshit!每個部分根本沒有很好銜接,邏輯散亂!但是好在這只是草稿,接下來是漫長的proofreading。
發給導師看一稿之前,自己來回proofread了3遍,結果還是好多錯誤。從導師那兒拿回來再修改,再看邏輯,再看語法句子,結構等各種問題。這個過程大概等於從頭到尾,又重新寫了3-5遍!!!(此處省略一萬字……)
好在我心態很好,告訴自己:改1萬遍,最後也還是會覺得不完美,為什麼不直接交了呢!別人都申請了延期,但是因為我貪玩,我就想都拖拖拉拉寫了半年了,事已成定局,趕緊趕著日期交了,出去玩兒!結果交了第二天,跑去了布賴頓看海,放飛自我~
交完論文到回國這段期間,我住在倫敦郊外,跑步,生活,並且去了牛津,布賴頓等幾個城市遊走。期間CELTA的證書也從劍橋寄送到了倫敦,就去拿了回來。之前寫過CELTA的3個月地獄式訓練,完全不比UCL碩士一年簡單!但是也是非常值得。
生日前一天收到了論文A的結果,也就妥妥兒優等生distinction學位畢業啦🎓!
時光飛逝啊,一年多的英國碩士生涯就這麼算圓滿結束啦。論文A, 課程3門triple A:Distinction 學位到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