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高層次的人,與人交往時,這三種話從不「出口」

2020-12-18 把酒論人生

文/把酒談歷史

託爾斯泰曾經說過:可以把自己體驗到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為這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眾所周知與人交流是在社會生活當中必然的事,但能言善辯與笨口拙舌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懂得說話的人對交友與事業都有一定的幫助,而不善言辭的人,常常會被他人疏遠,有時候還會禍從口出得罪別人。孔子曾經認為,一個人的交往能力強不強,從他說話聊天的技巧上就能看出一二。那些真正高層次的人,與人交往時,最是懂得什麼樣的形勢說什麼樣的話,會說話,更會閉上嘴巴,尤其以下這三種話更是從不「出口」。

一、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

意思是:當主講人還沒有問到你的時候,你就忍不住開口,這是急躁的表現。

在與朋友或者長輩談話的過程中,我們要有最起碼的尊重。別人在談論或抒發自己見解的時候,你要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等待。也許你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或想法,但也應該先聽別人說完。也許別人接下來要說的話,正好能回答你心中的疑惑和辯論。而此時,你若不等他人說完,便貿然地插話與打斷他人發言,這是既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不禮貌,同時也會影響到在場其他人的交流。

我的同事中就有一個這樣的人,我們給他起了外號叫「攪屎棍」。因為每次開會,大家在談自己建議的時候都會被他「無情」地打斷。其實領導是讓大家一個個輪流發言的,但是這位「攪屎棍」同事,就是忍不住自己的情緒,一聽到跟自己不同的聲音,就會出言反駁,加以評論。問題是,他的反駁在其他人甚至領導看來,完全是「一派胡言」,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自我感覺良好。最終只能成為同事眼中的「笑話」,偷偷給起了「攪屎棍」這樣生動形象的代稱。

二、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

意思是:說話已經說到一半,你卻不說了,這就叫隱瞞。

在平時的交談聊天中,最討厭的就是那種一開始說的很來勁,但說到關鍵時候,就故意支支吾吾,搞得很神秘似的,吊人胃口。

其實假若你不想說這件事,完全在一開始就可以對人說「抱歉不方便回答」,這樣落落大方的拒絕,別人也不會說什麼。但你這話總說一半,裝清高的事要是做多了,那再好的朋友也會覺得厭煩,甚至會覺得你人品有問題,愛隱瞞。

還是說到上面的那位「攪屎棍」,記得每次辦公室一起聊八卦的時候,就數他最興奮,話最多,甚至很多八卦聊天都是他起的頭。但是最讓人看不起他的就是,每次八卦到精彩點的時候,他就故作神秘,搞得自己嘴風很嚴似的,擺擺手就不說了。一臉正經地說什麼「這話說出去不好」,「主角是誰我不能說,不能出賣對方」,儼然一個聖母婊的形象。後來大家經歷的多了,也就不再聽他講八卦了,反而喜歡談論他的八卦,因為他總是喜歡隱瞞一些事情,就搞得大家更愛扒他的皮,他也成了同事心目中,不值得信任的對象。

三、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意思是:說話不看人的臉色而貿然出口,這跟瞎子沒啥區別。

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比較在乎面子問題的,所以我們在交談時,要懂得注意對方的臉色表情的變化,甚至要分清自己所在的場合,以及周圍的人。

正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任何時候在你想要說話之前,先觀察一下,再思考一下,然後才能開口。

比如你在酒桌上跟某個領導聊天開玩笑,明明他的眼眉已經皺起,而你還依然「高談闊論」揭對方短處,那便是讓領導的面子過不去,那他可能會惱羞成怒的記恨於你。所以中國人常說,「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懂得察言觀色」,一個能通過對方的表情而讀懂對方心理,說中對方的心裡話,這才是真正高深的本事。

我們要明白這樣的一個道理:發自內心的話,就能深入人心。有些人總喜歡把自己的情感埋藏在內心,不願意對別人說,但你不說的話別人又怎麼會知道呢?交友其實很簡單,你若想遇到真心知己,首先就應該付出真心,二者是相等的,同等的付出與同等的回報。還有要記住,以上的這三種話是許多人在交談中常犯的錯誤,想要你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好,應該要注意去避免。

相關焦點

  • 真正高層次的人, 與人交往時, 這三種話從不「出口」
    孔子曾經認為,一個人的交往能力強不強,從他說話聊天的技巧上就能看出一二。那些真正高層次的人,與人交往時,最是懂得什麼樣的形勢說什麼樣的話,會說話,更會閉上嘴巴,尤其以下這三種話更是從不「出口」。  還是說到上面的那位「攪屎棍」,記得每次辦公室一起聊八卦的時候,就數他最興奮,話最多,甚至很多八卦聊天都是他起的頭。但是最讓人看不起他的就是,每次八卦到精彩點的時候,他就故作神秘,搞得自己嘴風很嚴似的,擺擺手就不說了。
  • 真正高層次的人,不屑與這三種人走動,希望沒有你
    現代人眼中的高人普遍一些個人層次較高的人,首先要具有審時度勢的眼光,八面玲瓏的處事方法,遊走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之中,尤其是在認人方面,更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就像是下面說的三種人。對於那些高層次的人來說,是絕對不會往來的,甚至可能連靠近的機會都不會給,唯恐影響了自己的氣場。
  • 真正高層次人,與人交往不靠「巴結」,靠這三個「手段」
    「巴結」人的結交人脈方式似乎已經成為了現在社會的主流交往方式,多給別人戴高帽,做一個畏畏縮縮的「低等人」,說話都不敢大聲說,這樣的交往方式看起來非常輕鬆,隨隨便便就有人和你成為朋友。其實真正高層次人,與人交往時不靠「巴結」,靠的是這三個「手段」。提升個人的價值,是最直接的手段正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什麼樣水平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朋友。一個人如果整天吊兒郎當,那麼他的朋友同樣也就是一些酒肉朋友罷了。反之,積極向上的人朋友的人品都不會太差。
  • 高層次的人,從不說這四種話,多積口德,廣交善緣
    高層次的人,從不說這四種話,多積口德,廣交善緣,快點學起來吧。一.不說難聽話「說話善於為他人考慮的人,心思縝密,更容易成大事。」——佚名說話時一種聊天方式,同時,也會讓你和交流對象進行感情的傳遞,因此,會說話真的很重要。做人不要說難聽的話,說話聊天一定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因為,你的一句難聽的話,很可能會造成對別人的傷害。
  • 有這三種特徵的人,不要交往
    人與人交往,都很看重一個人的品行,有了好人品就能讓大家彼此和諧相處,從中感受與人友好交往的那種美好感受與體驗,並有願繼續交往的念想和動力,反之,如果秉性不行,不僅讓人在交往中時常感到難受不舒服,難以接受和容忍,而且是種痛苦,令人反感和排斥,讓人有此感受的表現有許多種,像以下這三種就是如此
  • 人際交往:層次高的人,從不參加這三種聚會
    01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與其他人進行交際,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子。在這個朋友圈子裡,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真摯地與我們交往的,可能有些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也有些人僅僅只是逢場作戲。但是不管你在和哪種人交往,如果兩個人同處於一個圈子中,就難免要碰面,會共同參加一些聚會,而很多聚會,其實我們內心並不想去了,出於很多種原因,不得不去參加。那些高層次的人,他會敢於拒絕,哪怕同處於一個朋友圈子,但是卻不會做出違心的事,去參加一些他本心並不想參加的聚會。
  • 真正的聰明人,從不結交這三種人,以免惹禍上身
    俗話說,近君子,遠小人,古代的賢人留下的話告誡我們:君子交,小人避,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禮,如果人的一生都有好人相伴,那麼必定人生順利,萬事如意,相反,如果人不幸成為小人的夥伴,其危害就會加深,在人的世界裡,如果不能遠離這三種人,那就會招來上半身!
  • 低層次父母就知道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從不和這三種孩子講道理
    現代社會,提倡教育孩子時不打不罵,於是很多父母推崇和孩子講道理。,從不和這三種孩子講道理:1、太小的孩子如果孩子太小,孩子長大了,很多道理也都明白了,如果父母依然喋喋不休地嘮叨個不停,其實是很容易引起人
  • 爸爸要告訴孩子:高層次的社交圈會直接屏蔽這三種人!
    逐漸長大的孩子,學會了說話、走路、吃飯以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從三歲開始他就會開始對世界的探索之旅,不斷擴大自己的交往範圍和圈子,爸爸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陪伴孩子啟程社交之旅。作為孩子社交啟蒙的爸爸,需要告訴孩子:人天生會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而高層次的圈子會更看重一個人真正的才華和內在品質,有三種人,很容易直接被上流社會所屏蔽:1、自以為是的人不管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當中,自以為是的人會讓大家都嗤之以鼻。
  • 真正高層次的人,不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看完你就明白了!
    真正高層次的人,不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看完你就明白了!在職場,你會發現有很多人特別愛偽裝。他們喜歡把自己偽裝得很高級,他們認為自己是真正高層次的人。他們會用很高級的產品,平時非常注意自己的衣食住行。真正高層次的人,不是穿的衣服有多麼華麗,吃得有多麼奢華。而是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之中體現出來的,和他們相處會讓人如沐春風。因為他們的高層次在無形中給了我們很大的尊重,所以我們要知道。層次的高低與外物無關,和自身有關。特別是層次高的人,他們不會把這三句話掛在嘴邊,看完你就明白了。
  • 真正高層次的人,正在遠離這樣的人
    所以一個人要想精進自己,一定要選好自己的圈子,多和優質的人在一起走動,而有些人真的就沒必要聯絡了,因為說不到一塊去,交往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真正高層次的人,正在遠離這樣的人。而一個真正高層次的人,都是高度自律,並且目標精準的人,實在是沒辦法理解一個人整天務虛而不務實,這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張口就暴露其粗俗的人一個人若是沒什麼內涵,外表裝的再斯文再有學識,可是一張口就暴露其粗俗,這樣的人往往很不會說話,往往得罪人了都不知道。
  • 越是高層次的人,與人交往,越懂得保持「距離」,值得學
    其實人類也是一樣的,如今有一種說法叫做「社交安全距離」,越是高層次的人,與人交往,越懂得保持這兩個「距離」,有一套,值得學。一、界限是人際關係中的最重要的分寸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這句話不僅僅是放在戀人之間,在一般的朋友之間也是合適的。
  • 真正情商高的人,從不說這六句話
    我認為,一個真正高情商的人,也就是會說話的人,他們往往都懂得謹言慎行,不該說的話堅決不說。而總結起來看,與人溝通時,不該說的話通常有六種類型。這就是我們應該努力去規避的危險區域。不在背後說人壞話一位年輕的讀者曾向我吐槽,說同事之間真的不太可能成為朋友,彼此之間的感情太假了。
  • 心理學:真正會說話的人,從不把5句話掛嘴邊,這才是高情商
    導讀:人與人的交往,懂得說話之道非常重要。因為語言的交流是人際交往中最主要的方式,通過你的言行別人會對你的性格、脾氣、愛好等做出判斷,進而推斷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語言表達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說者無心,聽者有心,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個人說話的方式可以決定他的人脈、資源。
  • 「人無癖,不可交」:有這三種癖好的人,是性情中人,值得交往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癖好,往往是不可以交往的,因為他沒有深情厚意;一個人如果沒有瑕疵,也是不可以和他交往的,因為他沒有真氣。雖然這句話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卻較為真實地展示了一個人活在七情六慾中的煙火氣息。所以,老人家常常告誡我們:「人無癖,不可交」。而有這三種癖好的人,往往是性情中人,值得我們好好交往啊。
  • 真正高情商的人,不會在朋友圈說這3種話,來降低自己的層次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的影響有時候是很大的,不懂得說話的人,其實就是間接的給自己找麻煩,也降低了自己的水準。所以說,人在說話,話也在說人,很多時候你說出口的話,就透露著自己的情商。而情商高的人,是不會在朋友圈說這三種話。
  • 真正高層次的人,從來不在朋友圈做這件事
    反正無論你怎樣做,總會聽到各種聲音,對於這樣評價你的人,請趁早遠離,這樣的人根本就不值得去相處,只會影響你的正常生活狀態。真正高層次的人,從來不會肆意評價別人的人生。可能自己根本就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一頭腦的肆意評價別人的行為舉止,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很多時候,你不是當事人,就沒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可能你的一個行為就給別人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傷害。
  • 情商高的人,與人相處,從不說這四種話,讓人舒服
    有人說,情商高就是討人喜歡;也有人說,情商高就是讓人舒服。情商高的人,在生活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懂得顧及別人,會換位思考,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說話讓人舒服。情商高的人,與人相處,從不說這四種話。
  • 真正有本事的人,從不說這三句話,你有嗎?
    但是你要知道,成功的路並不好走,你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要有一些過人的本領,以及優秀的品質,才能打好自己人生的這張牌。在人際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溝通,在很多時候,朋友是拓寬你人生之路的重要途徑。一個會說話的人,往往在社會場合中才能左右逢源,與機遇經過。
  •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會說話的,但是他們從來不說這3種話
    那些特別有本事的人,儘管會說話,但也懂得適時閉嘴,有些不能說的話絕不能說,這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本領,畢竟說話這種事兒有兩面性,說好了,皆大歡喜,說不好,就禍從口出。有本事的人,絕對不會這三種話,那麼,是哪三種話呢?第一, 從不說自大話,這樣會讓人覺得你很華而不實一個滿嘴油話的人,是不能讓人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