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紀曉嵐、劉墉誰官職最高?網友:難以置信!

2020-12-12 爆侃小哥

康乾盛世是清朝最輝煌的時期,在這一段時間裡,全國上下一片祥和,大清王朝國力強盛。許多人都認為,乾隆年間的繁榮都是依靠雍正皇帝打下的基礎,因為乾隆皇帝寵信和珅這樣的貪官,並不算是一個賢明的皇帝。有關乾隆皇帝的故事被拍成多部影視作品,其中要數和珅、紀曉嵐和劉墉出場次數最多。那麼和珅、紀曉嵐、劉墉誰官職最高?網友:難以置信。

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雖然他是一個大貪官,但也確實是個有才華的人。據說和珅當年奉命去賑災,但是災民源源不斷,越來越多,聰明的和珅發現,有很多人並不是災民,只是為了領取救濟糧。

於是和珅將救濟糧中混入了沙土,那些真正的災民仍然會領取,而那些想要混吃混喝的人就不願意再來了。和珅的聰明才智受到乾隆的賞識,一度做到了軍機大臣、正藍旗滿洲副都統、戶部右侍郎、總管內務府大臣,可以說是權傾朝野,手中還握著兵權。

相比之下紀曉嵐和劉墉的地位就遠遠不如和珅了,據說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個能言善辯,相貌醜陋的人。乾隆年間,紀曉嵐更多的只是大學士的身份,手中並沒有實權,經常陪伴在皇帝身邊。

一直到嘉慶皇帝,他才做了兵部尚書。而劉墉的官職同樣只做到吏部尚書,更多的時間也是大學士的身份,手中也沒有實權。雖然劉墉和紀曉嵐在影視作品中的形象更為光輝,但是他們的官職和地位確實要與和珅相差不少。以他們的身份,雖然不喜歡和珅,也絕對不敢明著與和珅對抗。

相關焦點

  • 和珅、紀曉嵐、劉墉的官職分別是什麼品級?誰的級別最高?
    乾隆一朝,名臣很多,但和珅肯定是乾隆時代最有影響力的大臣。論名氣,是和珅>紀曉嵐>劉墉。論才學,三個人各擅專場,難分高小。論恩寵,和珅>劉墉>紀曉嵐。論官職地位,和珅>劉墉>紀曉嵐。論名譽,紀曉嵐>劉墉>和珅。
  • 劉墉、和珅、紀曉嵐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網友:和珅權利真大
    劉墉、和珅、紀曉嵐常常以歡喜冤家的形式出現在電視劇中,而且都是「鬥貪官」、「懟和珅」。電視劇中,這幾人都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最受皇帝的重用、也擔任重要的官職。
  • 乾隆三十四年,剛上班的和珅跟前輩劉墉紀曉嵐相比,誰的官職大?
    熟讀清史的人都知道,和珅劉墉紀曉嵐根本就玩不到一起去,讓乾隆皇帝也攪和進來,那更是天方夜譚。這四個人中,只有三位年齡沒有形成代差:乾隆皇帝弘曆生於1711年、劉墉劉崇如生於1719年、紀昀紀曉嵐生於1724年。
  • 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個人誰的官更大,為何兩人稱臣一人稱奴才
    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個人誰的官更大,為何兩人稱臣一人稱奴才 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個人誰的官更大,為何兩人稱臣一人稱奴才? 每當我們看《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宰相劉羅鍋》時,大家是不是都有一個疑問,這三個人裡面到底哪個官職最大呢?
  • 劉墉、紀曉嵐、和珅,誰的官最大?他們在乾隆朝的真實地位如何?
    大清王朝268年(入關後),話題度最高的皇帝是乾隆,而乾隆朝最家喻戶曉的臣子當屬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但是,我們對三者的了解大多來自影視劇,而對於真實歷史中的他們卻知之甚少。電視劇中,劉墉、紀曉嵐、和珅都是乾隆身邊的大紅人,同樣位極人臣,同樣寵冠朝野,各方面旗鼓相當,方能嬉笑怒罵、互相鬥法。
  •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什麼官職?他真的能與和珅平起平坐嗎?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演繹的紀曉嵐官職很高,甚至可以和乾隆朝後期權臣和珅平起平坐,歷史上的紀曉嵐真是如此嗎?其實這都是電視劇中的誤導,在電視劇中紀曉嵐在乾隆朝就是大學士,這都是電視劇編造出來的,歷史上的紀曉嵐在乾隆朝就沒當過大學士,下面來說一說紀曉嵐與和珅的生平事跡和官職,就知道紀曉嵐的官職與和珅誰大誰小了。
  • 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誰官大?乾隆最寵誰?中間起碼隔了兩個劉墉!
    其中,劉墉於1720年出生,其次是紀曉嵐,他出生在於1724年,而和珅年紀最小,生於1750年。這麼看來,年紀相差四歲的劉墉和紀曉嵐應該才是「名副其實」的同齡人,而在電視劇裡面扮相最大的和珅,反而足足比他們二人小了三十歲。這是什麼概念呢,按照古人通常的生育年齡來算,和珅至少比劉墉和紀曉嵐差了一輩。
  • 同與和珅鬥智鬥勇,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和劉墉,誰更勝一籌
    同與和珅鬥智鬥勇,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和劉墉,誰更勝一籌說起中國的古裝電視劇,那真是一個月的時間都數不完,可要是關於君臣鬥題材的古裝電視劇,內容風趣幽默,還不缺乏對現實生活思考的影視劇作品,那就非《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莫屬了,這些劇情大多是參考了民間傳說
  • 和珅、紀曉嵐、劉墉,三人到底什麼關係,看他們經歷就知道了
    劉墉,父親是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劉墉是官宦世家,而且父親的官職非常高。這就說明劉墉的起點很高。 紀曉嵐,1754年中二甲第四,任庶吉士。紀曉嵐出身平民,他們家可以說是書香世家。就是說紀曉嵐是正宗的讀書人,和錄用完全不一樣。不過這個官職三年前劉墉做過了。
  • 劉墉和紀曉嵐,與和珅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那麼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和珅紀曉嵐以及劉墉這三個人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就像電視劇中所說的那樣,彼此之間一天到晚的競爭不斷?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真正的歷史當中,三個人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 真跡欣賞:劉墉、紀曉嵐、和珅、乾隆,誰的書法驚豔了你?
    以下四幅書法為乾隆皇帝真跡欣賞:有其君則必有其臣,清朝的文化氛圍雖然不能與唐宋相提並論,但乾隆身邊倒也不乏書法精湛的臣子相伴,後世知名度最高的劉墉、紀曉嵐、和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那麼,此三人又是誰的書法水平更勝一籌呢?我們不妨一一介紹對比一番。
  • 劉墉、紀曉嵐、和珅真實是什麼樣的,三人關係又如何呢?
    受影視劇的影響,劉墉、紀曉嵐、和珅三人,如今已成為清朝乾隆年間名氣最大的官員。那麼真實的歷史上,三人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關係又如何?下面讓我們一一了解。先說劉墉。劉墉是三人中年齡最大的,生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的進士,從此開始自己的仕途。劉墉為官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明而聞名於世,這點基本上沒有偏差。
  • 紀曉嵐和劉墉,根本不是和珅的對手,只有他才有資格!
    事實上並非如此,劉墉和紀曉嵐無論是官職等級,還是和皇帝的親疏都遠遠比不上和珅,這兩個人根本沒有辦法與和珅進行正面的較量,遠沒有電視劇上演的那麼風光。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人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劉墉,很多人說劉墉是三千歲,太后的乾兒子,乾隆的乾哥哥,身份要比和珅高上很多,所以和珅不敢頂撞劉墉。
  • 歷史上真實的和珅、劉墉、紀曉嵐都是啥人?這三個人中有清官嗎?
    在乾隆時期,有這麼三位重臣和珅、劉墉、紀曉嵐,相信大家對這三個人物已經非常熟悉了,和珅和紀曉嵐被拍成《鐵齒銅牙紀曉嵐》,而劉墉則被拍成《劉羅鍋》,所以說這三位重臣的形象在人們的心中自然有了定局。和珅首先就來介紹和珅,因為和珅地位最高,也是因為和珅最為出名,歷史上的和珅確實是個貪官,也是一個超級大貪官,自他之後,幾乎沒有人能達到他的那種級別。
  • 紀曉嵐在清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要是和五品、六品官員來比,紀曉嵐的官職確實不小。但是,大家都願意拿他和和珅相比。若是拿紀曉嵐和和珅相比,兩個人簡直就不能比。要知道和珅是一品大員,內閣首輔大學士,這個官職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總理的職位。你說副部級的紀曉嵐怎麼可能和和珅相比。
  • 為何紀曉嵐不和劉墉一起幹掉和珅?他們不夠資格!
    大清乾隆年間,好多人都系出咗名嘅,除咗乾隆呢個皇帝之外,佢重有三位細佬好嘅出名,第一個和珅,第二個劉墉,第三個紀曉嵐。劉墉仲有個花名叫做劉羅鍋,其實佢真人並唔系羅鍋。喺我哋大家嘅印象當中,劉墉同紀曉嵐都系和珅嘅對手,唔單止噉,佢哋睇和珅都好嘅唔順眼!
  • 紀曉嵐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與和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紀昀,字曉嵐,清乾隆、嘉慶年間名臣,和同一時期的名臣——鈕祜祿·和珅一樣,乃係現今影視劇的寵兒。在影視作品的演繹中,紀曉嵐與和珅同為內閣大學士,領班朝堂左右,官職、地位、影響不分上下;正因如此,劇中的紀曉嵐也成為了敢於和寵臣和珅正面剛的錚臣、廉臣代表。
  • 歷史上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間的真實關係
    乾隆、劉墉、和珅、紀曉嵐(紀昀)是這些年來電視螢屏上經常出現的「歡喜冤家」,或是乾隆、劉墉、和珅一組,或是乾隆、紀曉嵐、和珅一組。後來,劉墉因陽曲知縣段成功虧空案被判斬決,乾隆也是看在劉統勳的面子上從輕發落並重新起用。當然,劉墉作為官場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關係。乾隆四十二年秋天,當時任江蘇學政的劉墉向乾隆皇帝奏請自行刊刻乾隆的《御製新樂府》、《全韻詩》,使之在江蘇全省流布,並建議敕發各直省刊刻。這一建議自然讓乾隆皇帝覺得很舒服,此後一段時間裡,劉墉的官職也升遷很快。
  • 歷史真相:美男和珅不姓和,巨人劉墉不羅鍋,紀曉嵐大和珅26歲
    一部《宰相劉羅鍋》,捧紅了劉墉,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捧紅了紀昀,隨之而紅的還有故事的另外兩大主角——皇帝乾隆以及貪官和珅。電視劇通過成功的角色塑造,讓乾隆、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四人成為清朝最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歷史知識也同樣深入人心。
  • 揭秘:「紀曉嵐」和「劉墉」究竟誰的官職更高?
    劉墉,祖籍安徽碭山,家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其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年間進士,祖父劉棨曾擔任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則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劉墉成長在名門相府,家族成員世代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因為父親關係,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館擔任編修,不久又升遷為侍講,成為其步入仕途的起點。歷任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