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在這裡可以暢所欲言
最近發生的事,總是出人意料。
「這家店我做了51年,從來沒試過這麼好的生意,」香港銀龍咖啡茶座的老闆娘Kate覺得,就像演變至今的暴力局面一樣,太多始料未及。
發生在Kate身上的事大抵如此,有突如其來的惡意攻擊,有意料之外的生意爆紅。不過,也有堅定不變的——她始終支持香港警察。
茶餐廳勇敢「撐警」 意外收穫爆棚的生意
「客人來自香港、湖南、河北、四川、重慶、武漢、南京、哈爾濱……」
光顧生意的客人陡增,Kate的小店手忙腳亂,玻璃門上貼出溫馨的提示:恐有照顧不周之處,敬請來客原諒。
那是一家藏匿在香港鯉魚門海鮮集市深處的小店,穿過悠長狹窄的小巷才能尋到。最近的公交車站在一裡地之外,的士車也必須在800米外停靠。「銀龍咖啡茶座」的招牌上,印著「since1968(始於1968)」。
數月之前,能走進這裡的陌生客人並不多。數月之後,發生在香港的修例事件,帶來變化。
Kate6月30日在金鐘添馬公園參加了「撐警」集會,之後,她把集會現場帶回來的三張撐警海報張貼在了餐廳的牆上。沒想到,引來的是各網絡平臺和食評軟體上,個別網民針對餐廳的惡評,以及食環署和勞工處收到清潔欠佳、聘請黑工投訴而上門調查等,還有未知號碼來電,對她進行辱罵。
更沒想到,「撐警女老闆遭報復」的消息從自媒體上散開,不脛而走,有媒體對Kate的事跡進行報導,她的咖啡茶座一夜之間成了「網紅打卡地」。從網絡聲援到實地尋訪,一大批愛國愛港的撐警人士,把這裡列為香港必去之地。
住在元朗、屯門的香港人兜兜轉轉幾趟車,趕來了;湖南、河北、四川、重慶、武漢、哈爾濱……的內地客人,也找來了。10月4日這天,Kate接待的第一桌客人,從南京遠道而來。那是她第一次聽說「南京」,想像著應該是很遠很遠的地方。
「生意真的好,沒得騙人的,路過都會看得到,」Kate直言,「從來沒試過這麼好的生意。」
顧客點讚老闆娘 闢了一處「安全港灣」
「在這裡我可以不再隱藏自己是撐警察的」
最早貼上牆的三張撐警海報一直在原來的位置,從遭到報復之初生意下跌,到網友前僕後繼趕來支援,都不曾改變它們。店裡,多了大大小小的五星紅旗,電視機裡永遠播著時政新聞。顧客進進出出,這裡註定是小巷深處最熱鬧的天地。
除了入口的食物,人們更享受這裡的「精神食糧」。香港人珠珠(化名)住在港島區,7月以來,她和老公成了這裡的常客。10月4日這天,她帶來新的客人——好朋友Lina和Pitt,兩人聽過Kate的故事,終於找到機會能來支持。
「在這裡,我們感到很安全,」香港人Pitt不善講普通話,但他堅持想用。他熱愛中國歷史和文化,不願意看到香港發生的一切,「除了在這裡,我們不敢在其他公開場合,討論時事,表達我們撐警察、撐政府、撐國家的觀點。」
「對,安全」。隔壁桌的兩個年輕女孩兒,有同樣的感覺,「出了這個門,我們不敢再說撐警察。」她們喜歡這裡的一切:暢所欲言的氛圍,勇敢的老闆娘,還有志同道合的陌生人。
Kate一刻也停不下來,招呼客人落座,送別客人出門,並且儘可能地花時間和每桌人聊上幾分鐘。她用「朋友」代替「客人」這個詞,「我心裡最多謝他們,想親口對他們說一聲感謝。他們遠遠這麼跑來,就為了講一聲支持,我覺得很感動。」
忙碌無法消解Kate的憂慮,「我不開心,覺得很難過,雖然我的生意真的好了,但是這樣的情形應該是在百花齊放、百業興旺的時候發生才開心。」她覺得眼下的香港太亂,「如果真的只有我有生意,這個是沒意思的。」與火爆的生意相比,她更希望看到香港恢復以前的平穩安定,人人有工開,社會和諧。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