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雪霸農場後方,我習慣在日出後走進步道,這時的太陽從側面射入林間形成反差對比,我想這應該是林子裡一天中最美的時刻了。
這條步道沒有人工修築的路面,僅有農場工作人員做的簡單標示,走的是巨木底部的盤根錯節或低矮草叢,林間傳來陣陣鳥鳴,累了就歇,不趕行程沒有任何壓力,這也是我假日愛往山裡跑的原因之一。
野馬瞰山步道裡大多為人工種植的柳杉林以及檜木,樹木群底的植被,因為缺少陽光,普遍成底矮灌木林狀,夜裡在林間遊移的霧氣附著在葉面、抑或是蜘蛛網,時常能在上面找到令人驚喜的畫面。
臺灣的林業在日治時期發展至巔峰,但畢竟臺灣地狹人稠,後來因為山林保護的概念普及,林業便逐漸式微,我們這一代才有機會在這些參天古木裡享受芬多精的洗禮。
步道不長,大約,夏季太陽出的早,清晨來走還能趕上農場的早餐Buffet。
從雪霸農場驅車繼續往山裡開,約15分鐘會抵達觀霧遊客中心,這裡隸屬於雪霸國家公園管轄,提供熱水、餐食以及導覽服務,有一展間專門介紹這裡特有的生物:山椒魚。
山椒魚從照片上看有點像是蠑螈或縮小版的娃娃魚,因為過於稀少,我也沒看過實際的活體,估計得長途跋涉進深山裡才有機會看到吧。
觀霧地區同時也是攀登著名的大霸尖山、雪山山脈聖稜線的起點,因此登山客都必需至此地登記申請才能入山。
通常我經過這裡的時間往往是夜間,或是其他地方拍累了把車停到遊客中心停車場後便躺著睡覺休息,因此我留存的觀霧遊客中心的影像並不多。
2018年啟用的官方旅館,這裡應該算是一般民眾開車能抵達的最遠地區,從前這裡的簡陋山屋只提供給前往大霸尖山、聖稜線的登山客作為中繼站使用,這幾年在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規劃下才有了今天的觀霧山莊。
建築及裝潢都很新,附帶有餐廳,雖然價位屬於中上,對於遠道而來的你,還是極力推薦住上一晚,因為附近並沒有其他住宿可以選擇,或是就得開車回到半山腰的民宿區,車程大約30分鐘,見仁見智。
冬季穩定的天氣,遠方的聖稜線清晰可見。
聖稜線,這條連結雪山山脈雪山主峰與大霸尖山的稜脈,海拔高度均在三千公尺以上,聖稜之名,源自於日治時期進行臺灣山嶽考察的日本人,在傳統聖稜線上,只有三座百嶽大霸尖山、雪山北峰和雪山主峰,其他座雖未列入百嶽,但高度都相當高,且山形也非常獨特,聖稜之名,名至實歸。
觀霧地區因為道路寬度限制,大型的巴士無法進來,限定中型以下的巴士通行,路況也稱不上是好,雖然距離不遠,來這裡旅遊的通常是散客,沒有大批的人潮間接讓旅遊質量提升許多,這是另一個推薦來這裡的原因。
觀霧山莊增加的小賣部,以往都要自己從山下帶食物、水上山,現在則可以在這裡購買,種類不多,但對於一般遊客充飢是足夠的,若要待到兩天以上,建議還是自己準備足夠的餐食,畢竟這裡只有白天營業,晚上不營業的唷。
觀霧的招牌:霧社櫻王往年,觀霧山莊尚未興建,車駛進臻山步道的停車場,迎接遊客的便是它,總是在二、三月開始綻放。
八十幾年前被種下,不知經歷了多少日出與日落、人來與人往,我能說,它比任何人都還要了解這裡。
往年,這裡在夜間為了防範山老鼠盜伐林木的人,一律管制不準進入,今年在山莊啟用時也一併解除了管制,山莊的窗戶及觀景臺就面對著正東方,夏季時銀河便從遠方的雪山山脈後方升起,地處高海拔及沒有光害的狀況下,肉眼就能看見銀河,對於拍攝銀河的難度也大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