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至25日,由孔夫子舊書網主辦的「歷史的見證」民間紅色文獻收藏展,在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正式亮相。本次展出的千餘件紅色文獻作品主要來自於民間,這些展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和富強的歷史見證和珍貴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5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回顧紅色文本、緬懷烈士先輩,才能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在新時期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據了解,此次「歷史的見證」民間紅色文獻收藏展,首次出現「共產黨」「共產主義」音譯的《西國近事彙編》、首次提及「馬克思」的《萬國公報》第121期和《大同學》單行本、新文化運動標誌刊物《新青年》、中國共產黨第一份刊物《共產黨》等社會主義思想早期發展的重要刊物。可以見到多種版本的《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和《毛澤東選集》等,還有難得一見的1938年特藏紀念版《魯迅全集》等罕見展品。此外,還有本次展覽的特色文獻——老百姓自發傳唱的各類字書、唱本、歌曲、戲曲、小說等。這些圖書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時代現場,反映了百姓心聲。
品鑑書籍珍品共賞紅色經典
據孔夫子舊書網主辦人趙愛軍介紹,本次紅色文獻展,孔夫子舊書網從萬餘件藏品中精心選出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珍品,按照主題和時間線索,共分為「星火燎原——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偉大道路——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百姓心向共產黨——社會各界的心聲」三個單元,力圖較為完整地呈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歷史過程。
本次展出的「珍品」主要體現在出版時間早和版本稀缺上,整個紅色文獻展有四個「最早」。首先展出了第一次提及「馬克思」的《萬國公報》第121期和《大同學》單行本。《萬國公報》第121期於光緒25年,即1899年出版,刊載了署名「英士李提摩太譯,華士蔡爾康屬文」的《大同學》一文,提及了馬克思的名字以及《共產黨宣言》的部分內容。連載在《萬國公報》第121至124期的此文受到刊物大力推介,同期還出版了《大同學》的單行本,這是最早出現馬克思譯名的著作。
《萬國公報》第121期、《大同學》單行本
其次展出了1920年中國最早以正式出版物形式發行的《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本。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陳望道毅然結束在日本的留學,返回故鄉義烏分水塘村,著手翻譯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1920年4月下旬,《共產黨宣言》一書譯稿完成,經過陳獨秀、李漢俊校閱後,於同年8月正式出版。1936年,毛澤東與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曾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就一直沒有動搖過。」毛澤東所說的三本書其中就包括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另外兩本考茨基撰寫的《階級鬥爭》和柯卡普著述的《社會主義史》,在本次展覽中也可以看到。
《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本
第三個「最早」是展出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份刊物《共產黨》。1920年11月7日,由中共上海發起組創辦的最早的黨內機關刊物《共產黨》月刊正式創刊。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首個黨刊,該刊秘密發行全國,最高發行量達5000多份,是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必讀材料之一。
《共產黨》月刊
再一個「最早」是展出了第一套正式出版的《毛澤東選集》。1944年1月,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宣傳部決定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7月該書正式對外發行。它的出版發行掀起了根據地人民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熱潮,初版5000套僅兩個月便銷售一空。除了這套《毛澤東選集》,同時展出的還有多種版本的毛澤東著作、傳記和影像集,集中展現了毛澤東思想發展和傳播的過程。
1944年版《毛澤東選集》
本次展覽不僅有許多「最早」,還可以看到包含陳豹隱譯本在內的早期多種版本《資本論》、難得一見的1938年特藏紀念版《魯迅全集》等特色展品。
1938年特藏紀念版《魯迅全集》
走進紅色歲月回顧光輝歷程
獨具特色文獻主要集中在本次展覽的第三部分,這個單元包含18主題、510種圖書文獻,文獻種類佔了整個展覽的半數。在這裡,匯聚了許多老百姓自發傳唱的各類字書、唱本、歌曲、戲曲、小說等,這些圖書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時代現場,反映了百姓心聲。
民間流傳的「三字經」
在諸多展品中,解放區老百姓用他們樸素的方式表達著對黨的深厚感情。陝北老農用信天遊蒼涼悠遠的曲調唱「東方紅,太陽升」;山東百姓用激越的大鼓敲「血淚仇」;冀魯豫邊區的群眾用中國傳統的雕版印刷方式,印製歌頌共產黨的唱本;還有山西的梆子、東北的秧歌、兒童的童謠……能夠看到不同地區的百姓用不同形式唱誦著共同的心情。
除此以外,一些特殊展品——「土紙本期刊」和「草紙彩色印刷本」,也都見證了艱苦歲月。1939年9月,由於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實行經濟封鎖,包括禁止紙張和亞麻等物品輸入,造成延安和邊區造紙原料緊張。為解決用紙問題,後續試製出了馬蘭草紙,並可批量生產。馬蘭草造紙,在生產流程和生產成本上遠低於亞麻造紙,為《解放日報》、「七大」會議文件的印刷提供了充足紙張,滿足了邊區機關學校和普通民眾的用紙需要。
草紙彩色印刷品
主辦人趙愛軍說,由孔夫子舊書網主辦的此次收藏展,通過匯聚紅色經典,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偉大曆程。孔夫子舊書網創建於2002年,是目前業內大型的古舊書交易平臺,也是民間紅色文獻收藏愛好者最大的集中地。在民間,許多普通百姓出於興趣和熱愛,數十年來投身紅色文獻的挖掘、搶救、保護和傳承。孔夫子舊書網聯合部分民間收藏家,匯集成此次展覽,是普通百姓對七十年華誕的一份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