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紅色經典見證新中國70年曆程

2020-12-23 中華網文化頻道

8月21至25日,由孔夫子舊書網主辦的「歷史的見證」民間紅色文獻收藏展,在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正式亮相。本次展出的千餘件紅色文獻作品主要來自於民間,這些展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和富強的歷史見證和珍貴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5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回顧紅色文本、緬懷烈士先輩,才能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在新時期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據了解,此次「歷史的見證」民間紅色文獻收藏展,首次出現「共產黨」「共產主義」音譯的《西國近事彙編》、首次提及「馬克思」的《萬國公報》第121期和《大同學》單行本、新文化運動標誌刊物《新青年》、中國共產黨第一份刊物《共產黨》等社會主義思想早期發展的重要刊物。可以見到多種版本的《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和《毛澤東選集》等,還有難得一見的1938年特藏紀念版《魯迅全集》等罕見展品。此外,還有本次展覽的特色文獻——老百姓自發傳唱的各類字書、唱本、歌曲、戲曲、小說等。這些圖書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時代現場,反映了百姓心聲。

品鑑書籍珍品共賞紅色經典

據孔夫子舊書網主辦人趙愛軍介紹,本次紅色文獻展,孔夫子舊書網從萬餘件藏品中精心選出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珍品,按照主題和時間線索,共分為「星火燎原——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偉大道路——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百姓心向共產黨——社會各界的心聲」三個單元,力圖較為完整地呈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歷史過程。

本次展出的「珍品」主要體現在出版時間早和版本稀缺上,整個紅色文獻展有四個「最早」。首先展出了第一次提及「馬克思」的《萬國公報》第121期和《大同學》單行本。《萬國公報》第121期於光緒25年,即1899年出版,刊載了署名「英士李提摩太譯,華士蔡爾康屬文」的《大同學》一文,提及了馬克思的名字以及《共產黨宣言》的部分內容。連載在《萬國公報》第121至124期的此文受到刊物大力推介,同期還出版了《大同學》的單行本,這是最早出現馬克思譯名的著作。

《萬國公報》第121期、《大同學》單行本

其次展出了1920年中國最早以正式出版物形式發行的《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本。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陳望道毅然結束在日本的留學,返回故鄉義烏分水塘村,著手翻譯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1920年4月下旬,《共產黨宣言》一書譯稿完成,經過陳獨秀、李漢俊校閱後,於同年8月正式出版。1936年,毛澤東與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曾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就一直沒有動搖過。」毛澤東所說的三本書其中就包括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另外兩本考茨基撰寫的《階級鬥爭》和柯卡普著述的《社會主義史》,在本次展覽中也可以看到。

《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本

第三個「最早」是展出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份刊物《共產黨》。1920年11月7日,由中共上海發起組創辦的最早的黨內機關刊物《共產黨》月刊正式創刊。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首個黨刊,該刊秘密發行全國,最高發行量達5000多份,是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必讀材料之一。

《共產黨》月刊

再一個「最早」是展出了第一套正式出版的《毛澤東選集》。1944年1月,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宣傳部決定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7月該書正式對外發行。它的出版發行掀起了根據地人民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熱潮,初版5000套僅兩個月便銷售一空。除了這套《毛澤東選集》,同時展出的還有多種版本的毛澤東著作、傳記和影像集,集中展現了毛澤東思想發展和傳播的過程。

1944年版《毛澤東選集》

本次展覽不僅有許多「最早」,還可以看到包含陳豹隱譯本在內的早期多種版本《資本論》、難得一見的1938年特藏紀念版《魯迅全集》等特色展品。

1938年特藏紀念版《魯迅全集》

走進紅色歲月回顧光輝歷程

獨具特色文獻主要集中在本次展覽的第三部分,這個單元包含18主題、510種圖書文獻,文獻種類佔了整個展覽的半數。在這裡,匯聚了許多老百姓自發傳唱的各類字書、唱本、歌曲、戲曲、小說等,這些圖書最大程度地還原了時代現場,反映了百姓心聲。

民間流傳的「三字經」

在諸多展品中,解放區老百姓用他們樸素的方式表達著對黨的深厚感情。陝北老農用信天遊蒼涼悠遠的曲調唱「東方紅,太陽升」;山東百姓用激越的大鼓敲「血淚仇」;冀魯豫邊區的群眾用中國傳統的雕版印刷方式,印製歌頌共產黨的唱本;還有山西的梆子、東北的秧歌、兒童的童謠……能夠看到不同地區的百姓用不同形式唱誦著共同的心情。

除此以外,一些特殊展品——「土紙本期刊」和「草紙彩色印刷本」,也都見證了艱苦歲月。1939年9月,由於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實行經濟封鎖,包括禁止紙張和亞麻等物品輸入,造成延安和邊區造紙原料緊張。為解決用紙問題,後續試製出了馬蘭草紙,並可批量生產。馬蘭草造紙,在生產流程和生產成本上遠低於亞麻造紙,為《解放日報》、「七大」會議文件的印刷提供了充足紙張,滿足了邊區機關學校和普通民眾的用紙需要。

草紙彩色印刷品

主辦人趙愛軍說,由孔夫子舊書網主辦的此次收藏展,通過匯聚紅色經典,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偉大曆程。孔夫子舊書網創建於2002年,是目前業內大型的古舊書交易平臺,也是民間紅色文獻收藏愛好者最大的集中地。在民間,許多普通百姓出於興趣和熱愛,數十年來投身紅色文獻的挖掘、搶救、保護和傳承。孔夫子舊書網聯合部分民間收藏家,匯集成此次展覽,是普通百姓對七十年華誕的一份獻禮。

相關焦點

  • 光輝歷程 紅色經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六屆全國架上連環畫...
    我們兒時滿滿的回憶相信這是幾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時光迴轉兒時看「娃娃書」的小夥伴已為人父母那些回不去的童年我們一起回顧2020年11中共西寧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青海省文化館青海省美術家協會西寧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的光輝歷程
  • 《新中國統計70年》首發暨慶祝新中國
    9月10日,在全國上下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國家統計局舉辦大型圖冊《新中國統計70年》首發暨慶祝新中國70華誕統計事業發展成就展揭幕活動,回顧共和國統計事業走過的不平凡道路,見證70年來統計改革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向老一輩統計人致敬,向新中國70
  • 《人民日報》記錄新中國70年光輝歷程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我們國家經歷了滄桑巨變,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趟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70年艱難探索有過成功、也有過曲折,它們共同匯聚成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凝聚成為一筆改革、發展、進步的寶貴財富。
  • 梁曉聲《雪城》等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新舊版本見證輝煌70年
    新中國文學取得了輝煌成就,長篇小說創作更是碩果纍纍,因此,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學習出版社聯袂合作,共同策劃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併入選了中宣部
  • 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 回望新中國70年考古歷程
    韓章雲 攝中新網鄭州8月28日電(記者 韓章雲)8月28日,以「新中國考古70年」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在河南省會鄭州開幕,這場匯集400餘名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等七十多家國內文博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回顧新中國考古取得的豐碩成果。
  • 2019年公文寫作範文: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方案
    各村、社區,各企事業單位,鎮機關各部門: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展示尚湖鎮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各項事業取得的豐碩成果,經研究決定,將舉辦「壯麗70年·闊步新時代」尚湖鎮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方案如下:
  • 從「紅色經典」到漢語教材——新中國書刊在印尼的六十年
    文/鳳凰網讀書何明星專欄新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句話叫「三紅一創,山青保林」,指的是《紅旗譜》《紅巖》《紅日》《創業史》《山鄉巨變》《青春之歌》《保衛延安》《林海雪原》,這些長篇文學作品又稱為新中國「紅色經典」。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並不感興趣,完全讀過的人可能並不多。
  • 從馬車到汽車 公安檔案見證新中國70年巨變
    近日,太原市公安局舉辦「檔案館開放日」活動,通過大量歷史檔案,再現70年來太原發展的歷史片段。  上世紀五十年代,馬車是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在一張1951年12月15日,太原市公安局開出的「事故認定書」上,清晰地記錄著「肇事車輛雙方都是人力貨車,因為其中一輛走錯路發生剮蹭,造成車軸破損。
  • 上百冊連環畫及創作手稿北京亮相 展現新中國70年發展
    杜燕 攝中新網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紅色故事繪——連環畫裡的新中國70年」展覽在北京市西城區天橋藝術中心舉辦,200多冊當年出版的連環畫以及50多幅當年的創作手稿悉數亮相,展現時代變遷、中國社會發展與民眾精神面貌的變化。本次展覽為公益性開放活動,由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
  •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新舊版本見證輝煌70年
    因此,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節日,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學習出版社聯袂合作,共同策劃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併入選了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的重點選題計劃。「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叢書以精裝與平裝同時印行。平裝版中,有56種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精裝版則由學習出版社出版。
  • 致敬新中國成立70周年,民族音樂劇《九九豔陽天》再現紅色經典
    「九九那個豔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坐在河邊,風車吹得那個風車轉呀……」,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的經典插曲《九九豔陽天》,懷揣著一代又一代人對於理想、生活、愛情的赤誠和嚮往,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傳唱了半個多世紀。
  • 茂南開發試驗區大嶺仔小學舉辦「傳唱紅色經典,弘揚愛國精神」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歌大合唱比賽
    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歌頌祖國70年來的奮鬥歷程和輝煌成就,激發廣大師生的愛國情感和奮鬥熱情,營造昂揚向上的校園文化氣氛。
  • ...獻禮70年——揭秘紅色博物館」帶您走進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
    70年砥礪奮進,70年築夢前行。70年來,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近,各行各業都以多種形式展現著70年與新中國共成長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作為文博人的我們怎麼能落下?從今天起直至10月1日,讓我們一同回望北京文博事業的風雨兼程。
  • 2019上海新年音樂會唱響紅色經典 獻給共和國70年的第一首歌
    東方網12月12日消息:即將到來的2019年將是意義非凡的一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華誕,也是上海交響樂團成立140周年的紀念年,又恰逢上海新年音樂會品牌創立的第一個十年之際,記者獲悉,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將聯手著名歌唱家閻維文、雷佳、王麗達、索朗旺姆、黃延明及解放軍文工團合唱團
  • 新中國70年教育事業的輝煌歷程
    作者: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張力  綜觀70年來不平凡的歷程,我國已構建起基本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基本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大國的歷史性轉變。
  • 新中國成立70年:大學教學方法改革的發展歷程
    通過梳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大學教學方法改革的發展歷程,有助於我們認識這一歷史時期大學教學方法發展的歷史軌跡,總結歷史經驗,對今後大學的教學方法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關鍵詞:大學;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改革;發展歷程教學方法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大學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 新中國70年行政區劃調整的歷程、特徵與展望
    本文公開發表於《社會科學輯刊》2021年第1期。新中國70年行政區劃調整的歷程、特徵與展望張可雲    李晨[摘 要]行政區劃是國家權力分配和政策制定的基礎,是行政管理的基本空間單元。行政區劃調整是否得當,不僅影響國家的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更關係到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 ——新中國70年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歷程
    一部中國基礎教育70年的發展史,也是新中國從落後走向振興的真實寫照。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僅有1.6年,2018年,這一數字已提升至10.6年,中國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實現了大國教育跨越式發展。
  • ...見證輝煌歷程(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談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
    資料圖片圖為2019年9月,瀨野清水參加東京漢語角交流活動,手捧一本他參與寫作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圖書。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圖為2020年1月,伊萬·鮑裡索維奇·阿爾希波夫在雲南玉溪考察時與中方座談交流。
  • 《國家記憶:新中國70年影像志》——用鏡頭記錄中國人感天動地的...
    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之際,大型主題圖文書《國家記憶:新中國70年影像志》由新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新華社幾代(數百位)職業攝影記者、中國照片檔案館900多幅珍貴照片,帶您穿越時空的隧道,追尋共和國70年的發展歷程;觸摸中國人70年的家國記憶——你見過1949年1月解放軍進入北平城的情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