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智慧生活創想者大獎啟動 SEED AWARD百萬重獎創想者

2020-12-17 砍柴網

(2019年5月16日,北京) 全球首個智慧生活創想者大獎——SEED AWARD 2019在北京正式舉行啟動會,實地集團總裁羅劍威,實地集團CMO、SEED AWARD組委會負責人吳瓊,實地集團技術工程院院長許振斌等主辦方代表出席。首屆SEED AWARD全球評審團中的兩位成員:U盤發明人、以色列半導體行業領軍人物Dov Moran,Uber人工智慧實驗室創始團隊成員Eric Frank受邀亮相。

圖:從左至右依次為主持人—實地集團技術工程院AI平臺總經理Dr.Kit Thambiratnam、實地集團總裁羅劍威、實地集團CMO及SEED AWARD組委會負責人吳瓊、實地集團技術工程院院長許振斌

據介紹,SEED AWARD旨在發掘科技應用於生活的創新發明,嘉獎那些對生活滿懷熱情的創想者,大獎得主將獲得100萬元的現金獎勵。此次大獎聚焦於科技的前沿領域,如醫療大健康、智慧交通、節能環保等,鼓勵參與者以科技融入奇思妙想,創造出改變生活、推動社會進步的Big Idea。

「尋找充滿奇思妙想的行動派,鼓勵技術應用於生活的實踐實驗,推動科技發明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改善,啟發全人類對科技人文的創造力,這就是SEED AWARD」,實地集團CMO 、SEED AWARD組委會負責人吳瓊介紹說。

隨著SEED AWARD的正式亮相,一場科技創意與美好生活的「BIG BANG」已被引發。

首次打造 創想天才全球舞臺

Dov Moran在開場演講中回顧了他發明U盤的經歷,他和他的團隊當時無法預見這種新產品會否有市場,但得益於宏偉的目標,足夠大膽並且勇於嘗試的精神,最終收穫成功。他感慨創業過程中人是最重要的,也因此他非常期待在SEED AWARD發現那些眼睛中閃著光的創想者。

圖: Dov Moran

在造出第一臺博爾登-瓦特蒸汽機前,瓦特只是格拉斯哥大學一間小修理店的店主;設計出第一臺感應電機模型的尼古拉斯·特斯拉,也只是愛迪生公司裡的一個普通工程師。與以往任何科技獎項不同,SEED AWARD更聚焦創想者本身,通過徵集能將科技應用於生活的優秀創新發明、創意實踐,去找到它們背後那些具備創意思維的人才。

作為SEED AWARD評委團中的一員,機器學習領域的泰鬥級人物Michael I.Jordan也同樣關注年輕人的成長。他發現很多年輕人不光想著商業利益,也有極高的社會責任感,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基於相同的理念,Michael I.Jordan與SEED AWARD走到了一起,成為評委之一。而像「Alpha Go之父」Demis Hassabis等其他評委,也抱著與SEED AWARD一樣的想法和信念。

正因如此,SEED AWAED才能聚集起全球十二位頂尖科學家與領域專家組成評委團,讓創想者在參與SEED AWARD的過程中,能得到具備高含金量的技術指導。除了大獎本身的100萬元現金獎勵之外,SEED AWARD還將在北美、亞太、歐洲三地組織複選,搭建出全球化的舞臺,加速優秀創想者與優質資源的接觸機會,助力他們的創意更快落地。

全面引爆 創意發明生活盛會

SEED AWARD官方網站(https://seedaward.seedland.cc)已於5月初開始接受全球報名,優質創意接踵而至。兩組已報名參賽的團隊也在當天的活動現場亮相,將氣氛推向高潮。

現就讀於北京大學的Feynman展示了他所構思的通用型腦機信息傳遞系統「New Sense1.0」。New Sense系統的原理是通過對各種物理介質,比如衣服、手環所能產生的震動提醒進行編碼,分別寓意不同的信息。經過學習和訓練之後,人們有可能通過這個「新感官」來感知世界。比如聽覺障礙人士佩戴專用的手環,對不同震動所代表的聲音信息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能通過「觸覺」、而非「聽覺」來獲取聲音信息。

圖: Eric Frank向Feynman了解作品原理

在場評委對New Sense 1.0的工作原理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評委之一的Eric Frank好奇要經過多長時間的訓練可以令人掌握觸覺反饋的信號;實地技術工程院院長許振斌則高度認同產品的社會意義,並勉勵選手繼續提升用戶體驗。

另一組現場展演作品來自於上海理工大學的定律。他帶來的是一種新型健身器材。試想一下,一個新手,在健身房如果沒有教練的指導,使用專業器械時不僅不能取得好的健身效果,反而容易給自己造成二次損傷。定律要解決的正是這個痛點。通過AI視覺識別技術的的運用,智能健身設備可分析用戶動作是否標準、給出糾正指引,更進一步,它還能根據個人健康數據,量身定製個性化的健身計劃。

圖: Dov Moran與定律互動

談及參與SEED AWARD的感受,Feynman說:「能被Eric Frank和Dov Moran直接面對面的指導,並認識有很棒創意的朋友,非常有收穫!」

致力關注 科技背後人文價值

「科技釋放了人們的時間,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拓寬了人類的生活空間,從根本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吳瓊闡述了SEED AWARD高度關注科技與生活結合的初衷所在。

因為人類對美好生活有嚮往與追求,人類的科技與文明才會不斷進步前行。SEED AWARD希望通過發掘科技應用於生活的創新發明,嘉獎那些對生活滿懷熱情的創想者,去持續激發人們創造更美好生活,讓更多人都能成為創想者,從而不斷創造出改變生活、推動社會進步的Big Idea。

「實地集團奉行種子精神,種子寓意著希望,SEED AWARD所徵集的每一個創想者都在展示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這與實地為用戶創造美好生活的理念高度一致」,實地集團總裁羅劍威表示。

據了解,在此次啟動會後,SEED AWARD還將聯合全球知名媒體「快公司Fast Company」,走進牛津大學、史丹福大學,開啟全球巡講,持續尋找奇思妙想的創想者和實踐美好生活的行動派。

從北京出發,SEED AWARD將走向全球每一個充滿創造力的角落,這場科技創意與美好生活的「BIG BANG」,已被引爆!

關於SEED AWARD

SEED AWARD全球智慧生活創想者大獎由實地集團主辦,該國際性獎項旨在發掘科技應用於生活的創新發明、創意實踐,嘉獎和啟發那些對生活滿懷熱情的創想者。包括但不限於醫療大健康、AI+IOT、智慧交通、節能環保、智能硬體等領域的創意作品均可報名參評,不限具體呈現形式(軟體方案或硬體產品)。

SEED AWARD 評審團由全球12位頂尖領域專家組成,包括: AI泰鬥級人物Michael I. Jordan教授、「AlphaGo之父」 Demis Hassabis、以色列「科技創業教父」Yossi Vardi、U盤發明人、以色列半導體行業領軍人物Dov Moran等。

關於實地集團

2006年從廣州出發,是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其始於地產而不止於地產,13年來,一直致力於將人類科技的一切探索創新以人居業態為依託運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將科技與人文連接,重新構建人類對於自身與居住空間關係的認知。目前,實地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一家為用戶提供貫穿全生命周期智慧人居解決方案的綜合性企業。

實地集團現已覆蓋全國六大最具成長力城市群,在25城全面綻放,關注每一個個體的真實需求,以科技創新的產品思維先行,藉助智能產品、數據分析、生活配套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滿足用戶對居住環境安全、家庭健康、時間管理、情感交互等多維度的需求。為用戶打造美好生活體驗的同時,引領行業發展方向,提升城市整體的人居品質。

相關焦點

  • 智慧生活創想者大獎SEED AWARD啟動,得主將獲百萬獎金
    來源:藍鯨TMT藍鯨TMT頻道5月17日訊,全球首個智慧生活創想者大獎SEED AWARD 2019啟動,實地集團總裁羅劍威,實地集團CMO、SEED AWARD組委會負責人吳瓊,實地集團技術工程院院長許振斌等主辦方代表出席。
  • 前沿與創意並行 SEED AWARD成全球科技創新力量舞臺
    11月13日晚,全球首個智慧生活創想者大獎——SEED AWARD2019在深圳揭曉,來自以色列的3D列印心臟項目從1300多件參賽創意項目中脫穎而出,奪得百萬現金大獎。該項目通過採用革命性的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全球第一個能解決排斥反應的心臟。
  • 全球首個!深圳榮獲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使能技術」全球大獎
    11月18日,記者從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獲悉,深圳市在第十屆巴塞隆納全球智慧城市大會(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簡稱SCEWC)上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深圳成為全球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該獎項為今年新增獎項,主要表彰在新技術發展應用領域表現卓越,且賦能智慧城市發展的全球標杆城市。
  • 「戴森設計大獎」(James Dyson Award)正式在中國啟動
    上海2018年3月27日電 /美通社/ -- 今天,「戴森設計大獎」正式啟動,旨在為工程專業和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和新近畢業生提供一個獨一無二的機會,讓他們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發明創造。此獎項的主旨非常簡單,就是設計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無論大小)的方案。
  • 雷軍:2021年的第一件大事,給工程師發百萬美金大獎
    雷軍在頒獎典禮上表示,2021年小米開年第一件大事,就是給工程師頒發「百萬美金技術大獎」,重獎激勵技術人才的背後,是尊重工程師瘋狂的想法,讚賞他們探索技術無人區的勇氣,包容他們在成功的路上大膽試錯。120W有線秒衝技術早被應用在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上,是全球首個量產的120W快充產品,充滿4500mAh的手機電池僅需要23分鐘。今天小米秒衝技術已經改變了很多用戶的生活習慣,作為2020年米粉點讚最多的技術之一,獲得百萬美金技術大獎也是眾望所歸。
  • 塔安斯數字證券大獎--全球首個資產通證化和數字證券領域的行業...
    香港,11月27日2020年,全球首個資產通證化和數字證券領域的行業年度國際獎項 — 2020 TADS塔安斯數字證券大獎 (下稱TADS大獎 或 塔安斯大獎)頒獎典禮在香港舉辦,並通過在線方式向全球直播。
  • 大賽|2020戴森設計大獎James Dyson Award 開啟
    2020戴森設計大獎(James Dyson Award)參賽官網:www.jamesdysonaward.org自2005年創辦以來,戴森設計大獎(James Dyson Award)每年都向全球富有創新和創業精神的工程及設計專業在校生和新近畢業生發起挑戰,邀請他們設計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 西藏體彩中出2018年首個百萬大獎144萬
    這是西藏體彩大樂透2018年中得的第一個百萬大獎。  守公益心 買彩十幾年  據中獎票面顯示,該票共買入三注,追加投注倍投3倍。三注號碼前區5個號碼與開獎號碼均一致,後區號碼其中兩注與開獎號碼中的一位相同,另一注後區號碼未中,意味著該購彩者買入的三注號碼兩注中得二等獎,一注中得三等獎。
  • 大賽 | 2020戴森設計大獎James Dyson Award(截止2020.7.16)
    2020戴森設計大獎(James Dyson Award)參賽官網:www.jamesdysonaward.org自2005年創辦以來,戴森設計大獎(JamesDyson Award)每年都向全球富有創新和創業精神的工程及設計專業在校生和新近畢業生發起挑戰,邀請他們設計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 SCEWC|與全球350座城市PK奪冠,上海加冕「世界智慧城市」大獎
    11月18日晚上,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簡稱SCEWC)正式發布世界智慧城市大獎獲獎名單。上海從全球350個城市中脫穎而出,獲得最高殊榮——世界智慧城市大獎(World Smart City Awards)。
  • 臺大葉丙成:PaGamO 團隊贏得全球首個創新教育大獎!
    我們打敗來自四十三個國家、包括哈佛大學等四百二十七所大學/團隊,拿到全世界首次創辦也是最大的教學創新大獎!!!這兩三年來,國際上教學技術創新突飛猛進,全世界的一流大學、公司都紛紛投入許多資源。有鑑於此,知名的華頓商學院 Wharton 跟全球大學評比機構 QS 合作,決定舉辦全球第一屆的教學創新大獎「Reimagine Education」。
  • 每年拿出百萬元重獎科技創新企業
    「之所以每年拿出百萬元專項資金,重獎科技創新有成效的企業,就是要表明縣委、縣政府態度,誰創新就支持誰,誰創新強、力度大,政策就向誰傾斜。」臨西縣委書記王海軍說,要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引進大、中、小、微各類創新主體,鼓勵引導企業全力開展科技創新。
  • 創意改變生活 長沙理工大學再獲Red Dot Award大獎
    人民網長沙10月8日電 近日,2018年紅點獎頒獎典禮在新加坡紅點博物館舉行,來自全球的設計師、媒體、商界代表齊聚頒獎盛典,其中包括索尼、西門子、勞斯萊斯、美的、創維等獲獎的知名企業代表。
  • 畢路德酒店作品斬獲全球A'Design Award 榮譽鉑金大獎
    畢路德酒店作品斬獲全球A'Design Award 榮譽鉑金大獎 大獎賽面向全球各個創意領域的個人和設計公司徵集作品,希望評選出 的設計、理念、產品及服務。而本屆大賽共設置106個設計類別,破紀錄收到了來自209個國家的超過15000件參賽作品,可謂競爭十分激烈。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百位全球最有智慧的大腦們與你在雲端相約
    12場專題對話研討+23場主題演講百位頂尖科學家、商界領袖、行業大咖精彩分享開幕儀式+獲獎者學術報告會+女性科學家論壇+病毒主題論壇+青年對話+產學研論壇+青年科學家創新秀+青少年對話獲獎者+頒獎典禮全球最有智慧的大腦們
  • 「百萬大獎徵召」結束 The House銷售價塵埃落定
    「百萬大獎徵召」結束 The House銷售價塵埃落定  2007年1月13日,中環世貿15層,「The House價格大家定活動結果發布會」成功舉行,開發商、定價、北京各大主流媒體見證了北京首個完全由市場決定的樓盤售價的誕生。此次發布會的召開不僅宣告了「百萬大獎徵召售價」活動的圓滿結束,更是以行動駁斥了之前關於「開發商是炒作」的謠言。
  • 建業科技智能印章成候選 角逐2018中國設計智造大獎
    2018年5月6日-5月7日,第三屆「中國設計智造大獎 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總決賽即將拉開帷幕。經過初評、複評兩個賽事階段的嚴格評審,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42件作品脫穎而出,獲得總決賽參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