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車聯開放平臺的首場產品品鑑會上,騰訊推出了面向用戶的三重產品體系:車聯ROM、車聯APP和「我的車 MyCar」服務。有著強大社交基因的騰訊,如何撬動車聯網呢?
昨天,騰訊車聯開放平臺舉辦了一場產品品鑑會,這是騰訊移動網際網路事業群(MIG)旗下的車聯網產品的首次公開亮相。這場品鑑會上,騰訊車聯開放平臺,一次性推出了面向用戶的三重產品體系:車聯ROM、車聯APP和「我的車/MyCar」服務。騰訊也藉此完成了車聯網方面的最新布局。
整場產品品鑑會下來,車雲菌明顯感覺到騰訊車聯開放平臺的產品思路就是要用騰訊的基因——社交,去撬動龐大的車聯網市場。
騰訊公司副總裁馬喆人
三重產品體系,三個維度的布局
從車聯ROM到車聯APP再到「我的車/MyCar」服務,從產品形態來看,可以認為是一個從「重」到「輕」的過程。在此,車雲菌希望進行倒敘,從「輕」到「重」,對騰訊在車聯網的布局進行解讀。
我的車/MyCar服務
簡而言之,MyCar是可以讓用戶在微信或手機QQ端添加自己的車輛成為好友,並實現簡單功能的一種服務。在9月3日上市的奔馳GLE運動SUV,是首款搭載了騰訊MyCar服務的車型。車主使用微信掃描車載系統內置的服務的二維碼,就可以把車輛和微信綁定,也就是說,車主的微信已經把自己的愛車加為「好友」了。
MyCar
在MyCar服務下,騰訊希望車輛成為了車主的好友,可以提醒車主車輛的狀態,如大燈尚未熄滅、手剎沒有拉上、所在位置(方便方向尋車)等;可以提示車輛當天油耗信息,並計算出消費金額;還可以通過聯網自動查詢功能,提供例如違章信息提醒等功能。當然了,車主通過自己的微信,可以向自己的好友——愛車,發送音樂,或者是即時的導航目的地信息,可以進行一鍵導航。
目前,GLE能夠給用戶體驗到的功能就是微信發送導航目的地信息,幫助車主進行一鍵導航。上述更多功能尚未實現,究其原因,是因為車企只給騰訊開放了導航的接口,更多的功能,則需要相應的開放接口,如讀取車輛狀態的信息則需要連接CAN總線,對於車企來說,目前階段很難開放CAN總線接口,因為安全才是車企考慮的第一因素。讓車企接受騰訊車聯的產品的前提,是騰訊要保障其產品的安全性。
除了在微信端可以體驗上述「好友」服務外,在手Q端同樣可以體驗到,這就是騰訊「我的車/MyCar」服務給可以聯網的車提供的功能,顯然,這是一款走「前裝」的產品,奔馳成為了「我的車/MyCar」的首批合作夥伴,也是獨家合作夥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車聯網的產品布局中,出現了「MyCar車聯私有雲」同英文名的服務產品,未來兩家巨頭在該領域的走向引人關注。
車聯APP
在騰訊的描述中,車聯APP主要針對目前尚未聯網的車機,用戶下載手機端的APP後,通過USB或者WiFi就可以把手機和車機進行互聯,這樣,實時更新的騰訊地圖、娛樂信息和社交內容就可以通過第三方通道顯示到車載屏幕上,可以在車機或者手機端進行操作,這個APP還可以連接車內的音響和麥克風哦。
在品鑑會上的實際的體驗中:車聯APP的地圖尚不支持導航,但是能夠提供路況播報;娛樂信息則是音樂和電臺;社交內容是QQ,微信尚未支持。
車聯APP體驗
騰訊車聯APP的玩法,其實和百度CarLife的有點類似,可以將車聯APP視為一個APP平臺,內容是由騰訊方面提供。不同的地方在於在和車機互聯的方式上,騰訊車聯APP搞掂了為車機提供手機-車機互聯方案的供應商,由這些互聯方案供應商解決騰訊車聯APP和車機的互聯問題,而CarLife需要在車機系統裡面進行嵌入,才能實現車機和手機的互聯。
目前來看,博世、東軟、福特、億連成為騰訊車聯APP的首批合作夥伴,而這幾家公司均擁有自己的手機車機互聯解決方案,例如博世mySPIN、福特Applink。
車聯ROM
ROM,可以理解為一個定製化的車機系統,實際上,根據車雲菌的了解,這個基於安卓系統的ROM,底層的功能設置由合作夥伴提供,騰訊負責的是用戶交互層,這也是騰訊社交經驗能夠給予這個ROM最大的好處——做好用戶交互。
根據官方的說法,車聯ROM可以提供實時聯網的導航、信息、娛樂和安全服務,娛樂內容可以多屏互動,社交功能則無處不在。
就現場提供的體驗而言,車雲菌最為深刻的感覺就是社交功能的無處不在。內置在ROM裡面的QQ,可以通過科大訊飛提供的語音功能進行聊天,當然了,互動QQ還能播報對方發來的圖文信息,車主開車的過程中可以「無視」屏幕的顯示。此外,還能把汽車作為微信的一個設備,通過微信可以和車聯進行互動,查看車輛軌跡等,其實,這就是MyCar服務。為了安全起見,車機端提供了內容的閱後即焚(手機端保留),車輛軌跡可以關閉。
車聯ROM主界面
值得關注的是,車聯ROM的信息服務中,包括了洗車、修車、保養、救援等信息服務,這也是車主日常用車的高頻需求。這些服務的加入,除了可以滿足車主車需求外,或許能夠為未來騰訊車聯的變現提供可能。
既然是一個ROM,自然就需要承載其的硬體,那就是車機,目前,華陽和路暢兩大後裝車機品牌是車聯ROM的首批合作夥伴。據了解,首批後裝車機產品將在年底前後出貨。不過,可惜的是車雲菌並未打聽到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的騰訊開放平臺將會接入汽車穿戴硬體/安全駕駛方面的硬體,從發布會上內容顯示,第二代的路寶盒子將會是其中一個汽車穿戴硬體,而安全駕駛方面的硬體將會是ADAS,不過,目前並沒有更多的內容。車雲菌也會及時關注騰訊開放平臺的最新動態。
前裝還是後裝?騰訊車聯要的是用戶
在車聯網領域,曾經有著一條天然的界線——前裝和後裝。就目前來看,雖然前裝市場還是被車企所牢牢控制著,但是車企外所有人覬覦車聯網的方式也希望從後裝轉移到前裝。百度CarLife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CarLife作為一個APP平臺進入了前裝和各大車企進行合作,同時,也在和後裝車機廠商進行合作。
騰訊公司副總裁馬喆人在接受車雲菌採訪時表示,騰訊車聯開放平臺旗下的三款產品車聯ROM、車聯APP和我的車/MyCar服務,也並沒有進行前裝和後裝的劃分,主要是看行業夥伴的需求。但是,同時,馬喆人也坦言,就目前來看,騰訊ROM的確是比較容易被後裝車機所適配和接受。
是的,作為一款ROM產品,要讓車企完全接受幾乎是不可能是事件。阿里巴巴在推出Yun OS系統後,一直都是在後裝車機裡面進行推廣。要進入前裝,那就得自己造車去了,相信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打造的智能汽車的車載系統就是Yun OS系統。
在車雲菌看來,車聯ROM只有後裝這一條路子,除非騰訊自己造車才能走向前裝;MyCar註定是前裝路徑,因為後裝有了車聯ROM,單純上「我的車/MyCar」服務意義不大;而車聯APP則是一款「可前可後」的產品,目前的合作夥伴也反應出這點。
無論是車聯ROM還是車聯APP,或者是「我的車/MyCar」服務,都離不開一個詞——社交。在車聯ROM和車聯APP中,集成的是QQ,未來還會有微信。而MyCar直接就是把車輛進行擬人化,將其變為車主的「好友」。社交,是騰訊撬動車聯網領域的支點。
從吸引力上來講,QQ和微信的用戶量級都是以億為單位,而這些用戶和車主這個群體的重疊程度可以說是百分百重合,當然了,QQ和微信的用戶數量要遠大於車主的數量。當有一款產品可以解決在車內安全使用QQ或者微信的話,吸引力自然是大大的。更何況,這個產品還能提供騰訊的獨家內容,如中國好聲音這樣的音樂資源,還有NBA這樣的娛樂賽事。當然了,還有背後騰訊的龐大版權內容庫。
顯然,騰訊希望用騰訊賴以起家的社交功能,這個騰訊最為尖銳的矛,去擊破主機廠在車聯網領域壟斷地位這塊盾牌,車聯APP和MyCar服務,就是目前騰訊所能發出的大招。後裝,這個贏家通吃的角力場,車聯ROM被騰訊認為是最好的方式。用社交軟體QQ和微信,通過騰訊車聯去圈住用戶裡的車主和車輛,才是騰訊車聯最終目的。
所以,不管是前裝還是後裝,對於騰訊車聯而言,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騰訊車聯能夠通過旗下的產品去抓住用戶。在網際網路的玩法中,有了用戶自然可以變現,而對於騰訊來說,如何利用龐大的用戶群體進行變現的技術更是爐火純青了。
不過,有一個問題需要騰訊重點考慮,即如何讓QQ和微信更符合用戶在車輛中的使用場景。
車雲小結:
隨著騰訊車聯開放平臺的推出,BAT面向用戶端的車聯網打法已經全部一目了然。阿里巴巴在用Yun OS與後裝車機廠商進行合作推廣,造車的計劃也在有條不紊進行著。至於百度和騰訊,可以說是兩者目前車聯網打法最為接近。
在百度車聯網布局獨家解讀:玩的就是「軟」的一文中,詳細闡述了百度車聯網的布局。百度希望通過CarLife進去到前裝市場,將其基於百度地圖的強大服務植入車內環境;而騰訊則系統通過車聯APP和MyCar服務,將其最為強大的社交功能植入車內環境,並提供用戶粘性。
百度車聯網的布局,OEM路線被其認為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路線,以至於在發布上,百度地圖事業部副總經理顧維灝將CarLife、MyCar車輛私有雲、CoDriver智能語音副駕以及CarGuard汽車衛士稱為四大OEM解決方案。
而車聯ROM的推出,則意味著騰訊車聯網布局有了百度車聯網不一樣的地方。使用車聯ROM的後裝車機,則比使用CarLife的後裝車機,少了自己的獨立性,這是後裝車機企業需要考慮的地方。
不需要考慮的是,百度和騰訊,在車聯網這個領域,已經是槓上了。至於「MyCar」這個服務品牌,將花落誰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