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突破!西北大學喜獲16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20-12-12 陝西高校資訊

西北大學獲批項目數量、資助經費、全國排名

均創歷史新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公布了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集中受理期評審結果。截至目前,西北大學共申報各類項目601項,獲批161項(另有1項傑青項目正在公示中),項目資助率高於全國資助率9.5個百分點。立項總數位居全國第54位(較去年提升34個位次),重大儀器專項項目立項數位列全國第7位,重點項目立項數位列全國第38位。獲批直接經費 9582.38萬元(未計傑青項目),總經費約 11211.38萬元(未計傑青項目)總經費排名全國第48位(較去年提升55個位次)。

在此次獲資助的項目中,面上項目8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0項,國際交流合作項目4項,專項項目1項,各類標誌性項目6項。其中重大儀器研製項目2項,重點項目4項。

此次申報中,西北大學校內各承擔單位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從立項數看,

地質學系、生命科學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分別以36項、28項和20項位列前三;

從申報數看,

生命科學學院、地質學系、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分別以124項、95項、80項位列前三;

從資助率來看,

理工科院系中獲資助率前三院系分別為地質學系37.89%,食品學院33.33%,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30.51%;

從標誌性項目獲批情況看,

地質學系取得3項,物理學院(含光子所、物理所)獲批2項,數學學院獲批1項。

學校近年來的人才引育成效也在此次佳績中有顯著體現。據統計,本年度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者中,近三年引進的教師本年度立項34項,佔立項總數的25.6%;校內人才項目獲得者立項23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21項,佔面上項目立項總數的26.25%,佔重點項目立項總數的25%;師資博士後立項25項,佔立項總數的15.5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支持高水平基礎研究的專項基金,已成為國家科技計劃之首,其獲批資助情況成為高校科研實力的重要指標。我校國科金獲批情況在穩定保持高位運行的基礎上不斷攀升,見證了學校科技事業的不斷發展。成績的取得,既得益於學校黨政領導的科學指導、各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各院系的積極組織、廣大教師的辛勤努力,同時也是學校重視科技工作、重視人才引進、重視科研涵養所取得的成果。

大力實施綜合改革

深入推進「一院一策」和「放管服」改革,實現院系管理中心下移,實施院系綜合改革方案,不斷釋放院系辦學活力;不斷加大試點處室改革力度,深入推進機關及服務單位效能建設,提升行政部門服務院系的能力和水平。

積極探索精準服務機制

積極探索建立對接院系科技工作的精準服務機制,針對院系發展需求建立精準、詳實的科技工作任務清單,梳理和細化校內優勢學科、教師及團隊清單,逐領域分析,促進「兩張清單」的相互匹配。

強化學科內涵建設

探索實施學科建設目標責任制,構建部門分工負責的學科建設協同發力機制,加強對標分析,梳理各學科的年度建設任務清單,為院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顯特色提供精準指導。

堅持人才強校戰略

通過實施「頂尖人才獎勵計劃」「仲英青年學者計劃」「青年學術英才支持計劃」「國家高端外專計劃」「西北大學外國專家項目」「人才隊伍海外研修計劃」等多項人才支持計劃,有序推進師資博士後、多級人事代理制度,優化完善人才考評機制,設立無行政級別的實體研究機構,匯聚了一批海內外學術大家和青年學術骨幹。

構建科技成果涵養和孵化體系

通過持續推進科技工作1.0版本的科技創新引領工程、2.0版本的紫藤計劃、3.0版本的博士後支持計劃和4.0版本的登峰計劃,並制定明晰的配套辦法,營造出科研創新的良好環境,有力地提升了教師整體科研水平,抬升了學校科技「高原」,力爭形成科技「高峰林立」。

探索形成國科金「五個三」工作模式

一是形成學校、學院、團隊三級聯動的動力傳導模式,二是夯實標誌性項目、面青項目、其他項目三方面的主體責任,三是形成學校規劃、學院策劃、團隊申報的工作組織方式,四是形成數據分析、政策研究、前期培育三方面的工作抓手,五是實現申報動員、校內預審、評審跟蹤三步走的工作全覆蓋。

謀劃搭建學術交流格局

謀劃和搭建「諾獎論壇」「楊鍾健學術講座」「學術沙龍」「創新論壇」的理工科學術交流格局,拓展了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開拓了師生學術視野,推動了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術交流。

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多自主權

修訂實施有關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的科研管理辦法,體現破除「四唯」傾向的政策精神,先後修訂實施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博士後工作管理辦法、會議費和培訓費管理辦法等多項政策,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管理政策體系。

西北大學28項課題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

7月,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名單公布,西北大學獲準立項28項,立項總數位居全國高校並列第24位

「古敘利亞文明史研究」

獲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8月,教育部2019年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立項名單出爐,全國共49項批准立項。西北大學歷史學院王新剛教授申報的「古敘利亞文明史研究」獲準立項,資助額度80萬元。

課題包含古敘利亞文明的肇始與早期發展、波斯時代與希臘化時代敘利亞文明、羅馬-拜佔庭時期的古敘利亞文明等三個子課題。

近年來,西北大學圍繞三個「面向」,認真貫徹落實「精基礎、強應用、育交叉、促轉化」的科技工作方針,堅守學校基礎研究優勢陣地,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持續加強內涵建設,努力開創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為「雙一流」建設作出貢獻,發出「西大聲音」!

相關焦點

  • 歷史性突破!貴州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1項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貴州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1項,較去年增長61項,獲批直接經費5157萬元,立項數實現歷史性突破。據了解,貴州大學自2017年啟動國家級項目培育計劃以來,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培育學術新苗,積極打造培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搖籃,獲批立項數保持在穩定區間。2017年,該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2項,直接經費3554.5萬元;2018年,獲批98項,直接經費3852萬元;2019年獲批90項,直接經費3444.6萬元。
  • 大連工業大學2020年獲批2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今日,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學校共獲批2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其中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13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項,項目直接經費1059萬元。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學校共接收項目申請114項,全部通過國家基金委初審和覆審,經專家評審後21項獲得資助,綜合資助率18.4%。
  • 我校王友清教授喜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8月1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8年度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我院共獲批國家基金項目8項,另參與國家基金重點項目1項,取得歷史性突破。特別是,學院王友清教授申請的「人體血糖動態過程的安全控制」項目喜獲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實現了我校在該項目上的零的突破!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據出爐:貴州大學、西湖大學獲突破
    貴州大學:151項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貴州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1項,較去年增長61項,獲批直接經費5157萬元,立項數實現歷史性突破。這是我校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標誌性成果。
  • ...自然科學基金|高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科技大學
    另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消息,此次獲批的重大項目是工程學院首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標誌著學院在地質災害防治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雙一流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標誌性體現。該項目獲批直接經費1797.6萬元,執行期為五年。
  • 突破!山東建築大學首次實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超千萬元
    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山東建築大學共申報項目252項,獲批資助30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3項,立項總數創歷年新高,獲批資助總額1201萬元,首次實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超千萬元門檻,土木工程學院張鑫教授獲批的「既有結構性能評估與加固改造基礎研究」,實現山東建築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歷史性突破。
  • 零的突破!西南民族大學首獲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項目資助
    日前,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悉,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研究院王長庭教授主持的《氣候變化下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維持的地下生態學過程與機制》獲準立項,獲得直接經費262萬元,該項目的獲得實現了西南民族大學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四川)項目上零的突破,也是該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得的首個重點項目
  • 上海理工大學獲批6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創歷史新高!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上海理工大學共有68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數創歷年新高,連續9年在上海市地方高校中排名第二。其中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的彭灩教授獲批1項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其餘獲批的項目為33項面上項目和34項青年基金項目。
  • 北京語言大學喜獲7項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7項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http://www.huaue.com  2019年7月16日  來源:北京語言大學   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結果日前揭曉,北京語言大學7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其中,5項屬語言學學科,2項屬中國文學學科。
  • 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合作交流、專項項目出爐!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交流項目立項名單。國際(地區)合作交流項目是自然科學基金委在組織間協議框架下,鼓勵科學基金項目承擔者在項目實施期間開展廣泛的國際(地區)合作交流活動,加快在研科學基金項目在提高創新能力、人才培養、推動學科發展等方面的進程,提高在研科學基金項目的完成質量。該類項目可劃分為以人員互訪為主的合作交流項目和學術會議項目。2020年共有240項國際(地區)合作交流項目獲得立項。
  • 暨大獲201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67項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評審結果。 暨南大學共獲資助267項 (另有1項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處於公示期) 全國排名第31位 省內排名第5位 立項數較去年同期增加32項 項目資助率約為23.45% 高於全國平均資助率(17.35%) 按照項目類型,暨南大學共獲得重點項目3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6項
  • 福建師範大學榮獲67項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8月1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福建師範大學獲資助項目66項,直接經費3912萬元(集中申請項目)。其中:重點項目4項,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32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9項。還有部分項目正在評審過程中。
  • 東北大學取得歷史性突破:6項成果喜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東北大學牽頭和參與完成的6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牽頭完成的兩項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取得了建校以來的歷史性突破。姜周華和團隊成員在生產現場工作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單位牽頭完成的項目「生產全流程多目標動態優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理論及應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取得佳績
    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取得佳績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式公布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取得佳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達44項,其中附屬九院口腔42項。
  • 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9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集中受理項目的評審結果。在已經公布結果的項目中,中國人民大學共獲得59項資助,其中,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38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9項,獲資助總金額為2691萬元,獲得的項目數略少於上年,而資助總經費則大幅超過去年(2010年同期為63項共1960.9萬元),且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獲資助總金額首次超過2000萬元。
  • 武漢科技大學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取得新突破!
    近日,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知,武漢科技大學吳開明、薛正良、鄧承繼教授牽頭申報的三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計劃支持,單項項目直接資助經費260萬元,研究周期4年。該計劃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引導和整合社會資源投入基礎研究,促進有關部門、企業、地區與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的合作,培養科學與技術人才,推動我國相關領域、行業、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 中北大學2020年度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8項,創歷史新高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集中受理期申報項目評審結果。中北大學有48個項目獲立項資助,獲批總數較去年增加10項,增長率26.3%,實現連續兩年持續增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國家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我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發展、促進基礎學科建設、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和教育部學科評估重要量化指標。2020年基金委在集中接收期間共受理項目申請267534項,比2019年增加近3萬項,但總資助經費同比削減22億餘元。
  • 國家優青625項!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果發布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據悉,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到項目申請269671項,經過專家評審後,決定資助項目3248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決定資助的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均在萬項以上,分別為14773項、13771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共計資助2260項,項目數量僅次於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2019國家三大獎,東北大學獲獎6項歷史突破,湖南大學8項全國第4
    在2017年,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大學從985序列中,被納入了一流大學建設名單的B類,非常懊惱,因為其他的985大學都在一流大學建設名單的A類中。我們看看,進入B類的這三所學校的表現。東北大學湖南大學獲獎者合影東北大學大爆發,東大官網連續兩次發帖報告這喜事。第一個是「歷史性突破」,東北大學有6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
  • 澳門城市大學首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
    新華社澳門1月21日電(記者郭鑫)記者21日從澳門城市大學獲悉,日前該校的研究項目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該校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天鴿」颱風後澳門應急決策體系優化的基礎問題研究》召開工作會議,正式啟動研究工作,項目執行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