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獲批項目數量、資助經費、全國排名
均創歷史新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公布了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集中受理期評審結果。截至目前,西北大學共申報各類項目601項,獲批161項(另有1項傑青項目正在公示中),項目資助率高於全國資助率9.5個百分點。立項總數位居全國第54位(較去年提升34個位次),重大儀器專項項目立項數位列全國第7位,重點項目立項數位列全國第38位。獲批直接經費 9582.38萬元(未計傑青項目),總經費約 11211.38萬元(未計傑青項目)總經費排名全國第48位(較去年提升55個位次)。
在此次獲資助的項目中,面上項目8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0項,國際交流合作項目4項,專項項目1項,各類標誌性項目6項。其中重大儀器研製項目2項,重點項目4項。
此次申報中,西北大學校內各承擔單位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從立項數看,
地質學系、生命科學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分別以36項、28項和20項位列前三;
從申報數看,
生命科學學院、地質學系、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分別以124項、95項、80項位列前三;
從資助率來看,
理工科院系中獲資助率前三院系分別為地質學系37.89%,食品學院33.33%,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30.51%;
從標誌性項目獲批情況看,
地質學系取得3項,物理學院(含光子所、物理所)獲批2項,數學學院獲批1項。
學校近年來的人才引育成效也在此次佳績中有顯著體現。據統計,本年度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者中,近三年引進的教師本年度立項34項,佔立項總數的25.6%;校內人才項目獲得者立項23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21項,佔面上項目立項總數的26.25%,佔重點項目立項總數的25%;師資博士後立項25項,佔立項總數的15.5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支持高水平基礎研究的專項基金,已成為國家科技計劃之首,其獲批資助情況成為高校科研實力的重要指標。我校國科金獲批情況在穩定保持高位運行的基礎上不斷攀升,見證了學校科技事業的不斷發展。成績的取得,既得益於學校黨政領導的科學指導、各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各院系的積極組織、廣大教師的辛勤努力,同時也是學校重視科技工作、重視人才引進、重視科研涵養所取得的成果。
大力實施綜合改革
深入推進「一院一策」和「放管服」改革,實現院系管理中心下移,實施院系綜合改革方案,不斷釋放院系辦學活力;不斷加大試點處室改革力度,深入推進機關及服務單位效能建設,提升行政部門服務院系的能力和水平。
積極探索精準服務機制
積極探索建立對接院系科技工作的精準服務機制,針對院系發展需求建立精準、詳實的科技工作任務清單,梳理和細化校內優勢學科、教師及團隊清單,逐領域分析,促進「兩張清單」的相互匹配。
強化學科內涵建設
探索實施學科建設目標責任制,構建部門分工負責的學科建設協同發力機制,加強對標分析,梳理各學科的年度建設任務清單,為院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顯特色提供精準指導。
堅持人才強校戰略
通過實施「頂尖人才獎勵計劃」「仲英青年學者計劃」「青年學術英才支持計劃」「國家高端外專計劃」「西北大學外國專家項目」「人才隊伍海外研修計劃」等多項人才支持計劃,有序推進師資博士後、多級人事代理制度,優化完善人才考評機制,設立無行政級別的實體研究機構,匯聚了一批海內外學術大家和青年學術骨幹。
構建科技成果涵養和孵化體系
通過持續推進科技工作1.0版本的科技創新引領工程、2.0版本的紫藤計劃、3.0版本的博士後支持計劃和4.0版本的登峰計劃,並制定明晰的配套辦法,營造出科研創新的良好環境,有力地提升了教師整體科研水平,抬升了學校科技「高原」,力爭形成科技「高峰林立」。
探索形成國科金「五個三」工作模式
一是形成學校、學院、團隊三級聯動的動力傳導模式,二是夯實標誌性項目、面青項目、其他項目三方面的主體責任,三是形成學校規劃、學院策劃、團隊申報的工作組織方式,四是形成數據分析、政策研究、前期培育三方面的工作抓手,五是實現申報動員、校內預審、評審跟蹤三步走的工作全覆蓋。
謀劃搭建學術交流格局
謀劃和搭建「諾獎論壇」「楊鍾健學術講座」「學術沙龍」「創新論壇」的理工科學術交流格局,拓展了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開拓了師生學術視野,推動了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術交流。
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多自主權
修訂實施有關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的科研管理辦法,體現破除「四唯」傾向的政策精神,先後修訂實施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博士後工作管理辦法、會議費和培訓費管理辦法等多項政策,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管理政策體系。
西北大學28項課題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
7月,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名單公布,西北大學獲準立項28項,立項總數位居全國高校並列第24位
「古敘利亞文明史研究」
獲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8月,教育部2019年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立項名單出爐,全國共49項批准立項。西北大學歷史學院王新剛教授申報的「古敘利亞文明史研究」獲準立項,資助額度80萬元。
課題包含古敘利亞文明的肇始與早期發展、波斯時代與希臘化時代敘利亞文明、羅馬-拜佔庭時期的古敘利亞文明等三個子課題。
近年來,西北大學圍繞三個「面向」,認真貫徹落實「精基礎、強應用、育交叉、促轉化」的科技工作方針,堅守學校基礎研究優勢陣地,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持續加強內涵建設,努力開創我校科研工作新局面,為「雙一流」建設作出貢獻,發出「西大聲音」!